精彩东方文学

侯門紀事 正文 第二百七十四章,袁訓辭親事

作者/淼仔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 z)本書由網首發,請勿轉載!

    哈,小袁辭親去了。『』【無彈窗baly】給點票票,給他多點動力。

    ------題外話------

    而對面的袁將軍,目光穩定,面容鎮定,看不出來有哪里有發瘋跡象。

    袁訓的一番“正經”話,讓蕭觀都快找不到東南西北。他駭然的盯住袁訓,心里想這個人莫不是瘋了?

    “我女兒,我不愿意和太子府上結親事。我家女兒要過自由自在的日子,我房中不納妾,我女兒房里也不能有。以后我兒子愿意有,倒是可以。一想到她許給英敏殿下,我就沒有一夜睡好過。給我想個法子,把我這就打發到京里去,趕緊辭親是正經的。”

    馬車咣當當響著,小王爺瞪住袁訓:“你,你再說一遍?”

    蕭觀一個踉蹌,險些往前摔到袁訓身上。袁訓就要扶他時,蕭觀又自己穩住,往后一讓,幾步退到后面,重重撞在停在那里的馬車上。

    “我要到京里辭去我女兒和太子府上的親事。”

    袁訓長嘆一聲,看上去有辛酸事:“我告訴你,你不許告訴別人。”蕭觀就地發了個誓,虎視眈眈等著。

    蕭觀又火了:“你有什么事還瞞著我,”怒道:“以后別叫我哥哥!”他就沒想起來,是他先叫別人小倌兒的。

    “我……”他張張嘴,滿腹心事。

    小王爺的心思從來轉得詭異,讓袁訓哭笑不得。

    “為什么要去京里接應?”蕭觀糊涂掉,那眼神兒這就不對。他尋思著:“你老婆在邊城啊,難道你還有花花腸子,你京里還有一個要生的女人?”

    “那,讓我去京里接應糧草怎么樣?”袁訓的話把蕭觀愣住。

    蕭觀擰眉頭,袁訓靜靜看著他。沒一會兒,蕭觀想出來:“就說糧草軍需上來的慢,讓你去路上接應。”

    “兵部天天說咱們的花費高,我爹一年大冬天的回家,一年大冬天的不能回去。讓他們雪里多運幾回糧草,他們第二年就不說花錢多。也是的,你老婆有了,咱們可說好了,那肚子里的可是我家的人,你要回家過年,你只管走。我為你想個名目,”

    “你想老婆了是不是?這下大雪,我爹也不讓咱們回邊城。他說新兵要練,就大雪里練。再說,”蕭觀嘿嘿著,他不隱瞞袁訓,反正這些門道袁訓全知道。

    蕭觀一聽就樂了,原來是這事兒。他在心里怪著袁訓,你倒早說啊,你早說我怎么還會生氣?他就不想想,他也沒有給袁訓說話的機會。

    袁訓還是異常平靜:“我要出營,想讓你幫忙。”

    嗓音也放低下來。

    小王爺立即情緒好轉,放下小倌兒,再討好的給他撫幾下胸前衣甲,想到小倌兒還沒有說為什么行禮,問得小心翼翼:“啥事兒?”

    換成以前,袁訓早惱得比他狠。但今天他沒有生氣,心平氣和地都不去掙開。袁訓靜靜地道:“打蘇赫,說好的,我不會丟下你。”

    把袁訓衣甲揪得嘩啦幾聲。

    蕭觀再一想,就惱得火冒三丈,一把揪起袁訓衣襟,怒道:“你是想一個人去打蘇赫對不對?你敢撇下我,我敢給你冷箭你信不信!”

    把小倌兒端詳下,和以前一樣,沒有泛壞模樣啊。

    在背風的地方袁訓停下,放開蕭觀的手,鄭重地深深彎下腰,對著蕭觀就是一個大揖。蕭觀狐疑:“你做下什么壞事?才求到我這里?”

    袁訓把他一拉,直接扯出帳篷。蕭觀驚得:“你,你要作什么?”太讓他意外,小王爺也沒想到甩開他。

    蕭觀驚得幾乎沒跳起來。旋即,他沉下臉。袁親家老爺肯主動叫自己哥哥,往往只有一個意思,那就是他又罵自己是小倌兒哥哥。蕭觀黑著臉:“給你臉呢,別不要啊。”

    “哥哥,借一步說話。”

    蕭觀拍袁訓肩頭:“沒事兒,還有哥哥我罩著你。”從宣圣旨開始,袁訓就一直沉思模樣。讓蕭觀一拍,他眸光跳動,想到些什么。

    他的兒子蕭觀還不明白,以蕭觀來想姓袁的這親家老爺不錯啊,怎么才許他家親事,這就罵上了。

    王爺哪里知道這圣旨是袁將軍自己招來的,梁山王把圣旨恭恭敬敬貢到案幾上,就來安慰袁訓。

    須臾念完,梁山王也醒過神。在王爺來看,袁將軍家才有喜事,怕他翹尾巴,有道訓斥圣旨也不出慣例。

    狠狠斥責的話,讓人聽著都能忘記袁將軍如今是天子的親家,讓人總擔心他下一步就要官職不保。

    陳留郡王憋笑快得內傷,輔國公是擔憂的看著袁訓。圣旨中只有一個意思,就是斥責昭勇將軍袁訓恃寵而驕。

    再一想他女兒才許親太子府上,這是慣例的敲打才是。

    梁山王打開掃上一眼,就面有詫異地在袁訓面上瞄瞄,清清嗓子開始宣讀。念到第三句上,所有人都偷看袁訓,全是一個想法,小袁將軍的好圣眷這就到了頭?

    陳留郡王和袁訓不再鬧,整齊盔甲趕去梁山王大帳中,見剛才給袁訓信的那個人,從背上解下包袱,鄭重的取出一道圣旨呈給梁山王。

    隨即,召集將軍們的鼓聲響起。

    袁訓親事沒退成,正滿心里不高興,哪里還肯給他銀子。正和姐丈瞪著眼,外面有人高聲回話:“圣旨到,王爺命大小軍官都去聽宣。”

    “哈哈哈……一百兩銀子給我……”陳留郡王笑得快岔氣。看看,就知道你要撞釘子,你不信,還一定要辭親。

    信封內,是袁訓的原信退回。在原信的下面,有一行娟秀的字跡,是中宮所寫:一派胡言。一派胡言下面,還有一行字,蒼勁有力,又工整,是太子殿下,四個大字:一派胡言!

    陳留郡王怎么會放過,隨后跟上。在帳篷里袁訓攆不走他,就由著姐丈在一旁觀看。

    但怕信中如姐丈所說的,全是訓斥。袁訓怕陳留郡王在這里當眾大笑,不是氣到自己?把信往懷里一揣,袁訓徑直回帳篷。

    袁訓主要是對回復心里沒底,他要是有底氣這親事說退就退得成,他就在這里拆信,然后賺姐丈一百兩銀子也不錯。

    袁訓一把搶走,抖抖身上站這里不動積的雪,就要拆時,想到身邊還有一個姐丈。看時,見姐丈隨意準備爆笑,伸長脖子正準備一起看。

    “袁將軍的信。”

    估計他的信把中宮和太子氣得不輕,信,直到臘月,大雪堆積有半人多高,才回來。

    他跑到營門,陪袁訓站著。笑道:“一百兩銀子,小弟,賭你這親退不成。”袁訓咧咧嘴不理他。

    仗不是天天都有的打,有時候歇息下來足有十天半個月空閑。休養生息中,陳留郡王就更有空拿小弟取樂。

    袁訓自從寫過辭婚的信后,天天盼著回信。陳留郡王取笑他成了望信石,只要不打仗,見天兒的就在營門外守著。

    ……

    大家哈哈一笑。

    商議過,大家往前面去看加壽時,年青侯爺鐘恒沛半開了句玩笑:“伯父,父親,三叔,你們前幾天還說悶,今天我看著,這就面上紅光上來。”

    不打起精神來還行嗎?

    現在加壽的親事出現,雖然不見得就此往宮里送人,但保住加壽,以后宮里就有人。這幾家子想當然全有好處,而且還有親戚情意。再有一層,就是都不服氣柳家。都有一種心思,當我們家里沒人嗎?

    把到南安老侯官場上拼搏去了,索性不送人進宮,后來太妃去世,文章侯府失勢,老侯也懶得再應送人進宮的事,主要是讓宮里有個不對頭的傷了心,而且太妃再得太上皇寵愛,老侯想我用心為官,你也沒奈我何,這事情就丟下來。

    為什么鐘府里好些年沒進去過人,那不是以前文章侯府的親戚,老太妃和鐘家過不去,她把著的。

    大家都心中有數,足有好多年,宮中沒有送人。就阮家好些,送進去一個姑娘。送姑娘們進宮,都會說那是見不得人的地方,受到煎熬。但對家里確有好處,也是體面,一直如此。

    加壽的好親事,讓柳家覺得會失去許多好處。但對鐘家等人來說,卻帶來無數好處。鐘大老爺三兄弟,本來為前南安侯夫人守喪,丁憂三年不能為官,正閑得難過。現在全有了精神,摩拳擦掌,高漲興致,好好的來做這件事情。

    對視一眼,房中氣氛忽然沸騰。為加壽親事的保衛戰,就此拉開序幕。

    “就是這樣!”二老爺和三老爺異口同聲。

    “那我們就同他翻臉,正大光明的翻。”鐘大老爺也明白過來,只要他敢公開拒親蔑視我們。

    而靖遠侯哈哈笑了:“他若是不答應,就是瞧不起我們這幾家,”

    “我們是世族,柳家也是世族,盯著我們看的不知道有多少。和柳家血戰,倒是不怕。不過二虎相爭,兩敗俱傷,便宜就落到別人家,這樣不美。求親吧,結為姻親,讓柳丞相個老東西好好想想,加壽的好親事,還是有他一份的。”董大學士老奸巨滑地笑。

    靖遠侯把桌子輕輕一打,笑道:“妙啊!老大人這計甚好。”

    “柳家門第不算壞,和我們家般配得上。這就回去挑親事,向柳家求聘年青女兒。想來挑尖子的,他是打算給太子的,我們就求他家挑尖子的女兒,想來不會教養錯,配得上我們的子弟。”

    他接下來的話,讓房中所有人都翹大拇指。

    “不給他送人,這老東西不把我們放在眼里,誰要白糟蹋人送給他,外面買的也不送。我收到信,也打聽清楚。柳家早有意,為英敏殿下備下一嫡一庶兩個姑娘,備選的又有小姑娘。親事讓加壽得了,他豈有不惱的?”董大學士笑得有點兒泛壞。

    董老太太聽得已有眉飛色舞之意,但還是笑說疑惑:“柳老頭子一把年紀,給他送人只怕也是個不濟事。”

    大學士呵呵笑了:“夫人吶,誰說一定要從太子內宅中下手。太子內宅,我們也要預備上。家里挑出好女兒來,這幾年里一直要預備著,用得上的。這呢,不過只是一條。夫人也才說過,今年就送,這是分寵沒眼色的去得罪宮里娘娘。這柳家的內宅,我們也得想想啊。”

    董老太太笑道:“老大人想的雖然好,但娘娘才賜給宮人,我們再給太子殿下送人,這不是刻意搶她們的寵愛,太子不會要,娘娘也不會喜歡。”

    老太太聚精會神,不敢錯過一個字。

    大學士穩穩當當:“這是政事上。再來內宅里,聞聽皇后娘娘賜給太子殿下兩個宮人,都美貌如仙。這事情是什么苗頭?換成平時,我覺得也稀奇平常。但今天以我來看,這是娘娘對太子妃已生不滿。我們也別閑著,也從內宅里下下手。”

    董大學士慢慢地說著:“柳家的幾個直系子弟,倒也謹慎。再說我們是為敲山震虎,先不尋他們。只他別房頭的十幾個官員,又出十幾個紈绔,這就足夠彈劾的。”

    對策很快就出來,南安侯府加上靖遠侯倆侯府,還有董大學士老姜彌辣,更不是吹的。雖然老侯那里去信還沒有回來,但有老侯素來倚重的幕僚官員們在。老侯太看視他們,進京前先舉薦進京,全在這里。

    順伯買進來的東西,全是有固定的人取,不讓外人插手,直送到內宮中。老太太又把這一條想起來,出宮前還在想著怎么研究對策,現在她則是更舒心暢意,安定不少。

    順伯是男人,不是忠婆,可以恩典進宮侍候,專管為加壽姑娘做飯。順伯就晚晚回家去歇,一早就在宮門上等候,隨時當差。

    這是娘家的盛情,安老太太欣然接受。她并不說娘家不安排家人跑腿也不打緊,還有順伯在宮門上候著,每天給加壽姑娘買外面好吃的。

    “從今兒起,派四個老實可靠的家人到宮門上,候著姑母、親家太太和加壽要什么,還是自己家的人去買更放心。”鐘大老爺強調放心二字,聽的人都說對。

    她們的話讓鐘大老爺聽到,把大老爺提醒。大老爺帶著慚愧,趕快彌補自己們前一時的沒想到。

    她年紀小,只能吃軟爛的。但哪怕是個肉沫蒸蛋,也就有人給嘗菜。

    中宮是有私膳房的,外面御膳房送的例菜,加壽從來不吃。皇上不在中宮這里,加壽是和中宮、瑞慶殿下同桌吃飯。皇上時常在中宮這里,幾乎晚晚都到,加壽和瑞慶殿下,就和皇上皇后同桌吃飯。

    “這天冷的,可不敢亂給她吃東西,外面來的東西,也不能吃啊。”董老太太叮嚀著。有親戚們幫忙分析交待,安老太太的心思更明。

    男人們開始討論這事怎么應付,而董家老太太則和老太太說家中以后的富貴長有。加壽的親事定得這么好,長輩們想想以后也在情在理。

    柳家的,這就更不算什么!老太太笑得儼然為孫女兒親事歡喜就差雀躍。

    那點心的后面,點綴的有碎蜜餞青紅絲。但老太太能說嗎?她不能說。她雖不能說,卻對邀請親戚們一起對策這事更有底氣。

    不,瑞慶殿下是事先知道的,老太太這樣想著。

    在房中旁人看來,瑞慶殿下沒有幫助袁家定親的道理,雖然袁訓曾是她的老師。年青人們,鐘恒沛、阮梁明和董仲現低語商議過,他們也相信地道:“這是天意啊,就算是瑞慶小殿下幫忙,她也不能知道翻開的點心下面是什么字。”

    加壽就來了精神,學著瑞慶殿下嘀咕:“有字兒?”再拿一個再拿一個……

    先看翻開點心看字的,也是瑞慶殿下。

    拿到手為什么沒有吃,反正放地上玩呢。是瑞慶殿下一手托著盒子,另一只手在加壽取到一塊以后,就往她嘴里塞上一塊點心,加壽有吃的,就把到手的那塊學著小殿下,擺地上去玩。

    她記得清楚,加壽拿點心的時候,小殿下曾經手轉過盒子。對小孩子來說,點心都長得差不多,哪塊順手就取哪塊。

    點心到了以后,是小殿下自己捧著,把加壽哄下來吃點心的也是她。老太太一旦明了,回憶潮水般涌出。

    點心,是瑞慶殿下要的,她嚷著餓了,讓人去取給她準備的好宮點。

    如果沒有今天的這些推敲,老太太也以為是天意。但現在她明白過來,她明白過來,她還不能說。

    但通過他的問話,把老太太心頭迷霧解開。

    董大學士問了一圈子,他撫須喃喃:“天意,這是天意啊。”從頭到尾,袁家的人就沒有碰過那點心。

    “是。”

    “有字的點心是加壽自己取的?”

    “點心盒子一直是瑞慶殿下捧著,加壽小,她捧還不摔著。”

    老太太的心里就可格登格登的停不下來。她嗓音有點兒顫抖,不過別人都沒聽出來。

    “端進來后,有誰碰過?”以大學士來想,袁夫人也沒有理由去接盒子,但他也得弄清楚。

    大學士繼續問,這全是關鍵不是。

    “是瑞慶殿下要的,是殿下的宮女端進來,”老太太心里又格登第二下。

    “……她和瑞慶殿下吃點心呢,就翻出那些字,”老太太說到這里,心里格登一下。不容她細想,董大學士追問:“點心盒子是哪里來的?”

    老太太重提這事,還是笑得合不攏嘴。受她的感染,別人全是笑容可掬。

    “老大人說得有理。”靖遠侯點頭,別人也都說應該聽聽。

    笑過,正事還是要說的。大學士道:“妹妹,請你把當天的事情,細細的告訴我們。”老而更睿智的眸子緩緩掃視房中,董學士認真的道:“找出這親事的原因,我們行事也許更得力。”

    這親事上要幫忙,他們全是甘愿的。

    在場的人全看出老太太因曾孫女兒而榮耀的心思,全都會意一笑。董大學士更是笑容滿面,從親戚的角度上,加壽的這親事真是太好太好太好了。

    老太太讓找親戚們來商議,但有些事情,如她想明白袁家才是中宮的親戚,這話風險太大,她不會說出。

    “在的。”安老太太笑容滿面,加壽的事情,我哪能不在。依我這誥封并不能得中宮進京就召見,卻因好孫婿的緣故,也能去晉見中宮。

    聞言,沉吟思索整件事情的董大學士眸子一張,精明四射:“妹妹,當天定親,你是在的?”董家老太太,是安老太太的姨表姐。

    “天地良心,我們才進京,能做什么!”老太太皺眉。

    靖遠侯冷靜淡淡:“只怕,他們以為這事是袁家做下什么?”

    花房的這段說完,董大學士的妻子,董家老太太冷笑譏誚:“太子妃前兩胎兒子皆沒養住,柳家自然是把全有的寶,全壓到英敏殿下身上。加壽兒搶走他們家的親事,他怎么會罷休!不識相的老東西,他就不想想這親事是中宮定的!”

    老太太這就不放心加壽,由原本的歡喜到極致,回到正常心思。那是個你好就有人嫉妒,遇難不要氣餒的心思。回娘家找到侄子們,讓他們拿對策出來。

    隨后老太太只出宮一次,她沒有和袁夫人商議,因為國公也好,郡王也好,全是外官。在京里能找得著人的,倒是老太太。

    這么招人疼愛的孩子,花見了也要乖乖從盆里下來,太子妃她竟然敢忤逆中宮意思不喜歡……老太太在這里又生氣起來:“這定然是柳家的意思了。”

    任保就親手拿剪刀,說碰到手,他把花剪下來。

    自從加壽姑娘在宮里,任保像專門侍候她的,加壽姑娘在哪里,任保就在哪里。這個中宮最信任的大太監,陪著中宮起伏,隨她走進中宮殿室,最知道中宮心思。

    加壽也軟軟的學話,回頭看人:“拿剪刀來。”

    “拿剪子來。”瑞慶殿下這樣說。

    再看一眼加壽,花房不小,有一個中等宮殿那么大。加壽和瑞慶殿下正拔得笑哈哈,花香染衣,把面頰也染得紅撲撲,正對著一株子不好拔的花嘀咕。

    她是在山西和寶珠親家一直住著的,她知道這門親事不是親家主動找來的,這是宮里的意思。當時皇上在,他由太子作主。中宮既然愿意,太子自然說好。這親事,我們沒做手腳。

    她一面安心,一面又驚又怒。

    本想去安撫太子妃怒氣,再把自己孫女兒的好說上一回的老太太,把女官們不客氣的回話聽在耳朵里。

    接下來,太子妃說話的語氣,和她面上的猙獰,把老太太嚇得一驚。見要找加壽,本能的老太太要出去回話,但袁夫人扯住她,搖頭微笑:“不要去。”

    見說太子妃到來,老太太還欣喜的對袁夫人說:“我們加壽最討人喜歡,中宮和小殿下都這么喜歡她,太子妃殿下也一定是疼她的。”

    這是那一天,太子妃沖到花房,打算叫出加壽來訓斥時,隔著花房門簾,老太太和袁夫人都見到。

    老太太是怎么知道的呢?

    老太太眉頭寒冷:“柳家!哼。現今太子妃殿下不滿意,依我想必然是柳家慫恿。我老了,但只要還有一口氣在,就不容柳家對加壽的親事作祟!”

    “都知道了,我的曾孫女兒啊,大福氣,這親事定的啊,出乎我意料,大福氣,總有大挫折啊,”老太太坐定就開口,約齊全家的人來說話,本是老太太的主意。

    余下的男人們,大老爺三兄弟皆在這里。臨窗下幾旁,還坐著中年微發福,卻更儒雅的靖遠侯阮侯爺,大學士董家是老夫妻父子全在這里。阮梁明、董仲現也面容凝然倚家人而坐。還有幾個人,不是親戚中最知心的,就是隨老侯進京,受他提拔良多的官員。

    鐘二公子在外任,三公子留沛四公子引沛在客廳上招待客人,也免得客人上門,見不到這家的男主人,會起疑心。

    院門打開,不是家人迎出,是侯爺鐘恒沛和他的父親二老爺。

    青磚紅瓦的院門,讓老太太浮出一絲笑容。這是她小時候常來玩的一處地方,有她許多回憶。

    接下來見的是隱密的人,說的是私密的事情。老太太沒用丫頭跟著,也不用人帶路,熟門熟路的走到偏僻的一處院子。

    也敢想動加壽的親事!

    什么東西!

    柳家?她恨恨地想著,把手中拐杖敲得石板地當當地響。

    但現在老太太走得脊背挺直,進京前想的寂寞啊孤單啊,全都飛走。她想的事情,讓她都快想不過來。

    老人最怕的,就是孤單冷清。

    她日子比神仙還悠游了,聽說回京是擔心寂寞的。

    安老太太本來在小鎮上呆得好,眾人眼里的老封君一個,給她太后她都不會換。對著一干子勤勞而筋骨壯的長壽老人,曬暖兒聊家常,聽的是田頭上新鮮的古記兒,吃的是山珍野味。又有時常去和國公夫人走動,國公夫人對她感激于心,最好的東西總是留著等她來。

    這樣想著,老太太扶著拐杖。下雪天,她不得不謹慎些,就把拐杖用上。

    孩子的笑容,是多么的能暖老人的心。

    她活潑的笑容,臨出門前老太太回首看上一看,就慈愛的化不開。轉身,老太太帶著毅然走開。為了加壽一直這樣的笑,安老太太任何事情都會去做。

    加壽開心的格格笑著,兩只小腳興奮的蹦噠著,把背著的大紅包讓袁夫人取下來,對著阮家二叔仰起小面龐:“裝,裝在這里面。”

    阮小二的陳年私房,從他三歲時留下的猴子面具,再到泥人兒怪石頭,作幾個大箱子搬過來,給加壽挑她喜歡的。

    老太太見到放心,對袁夫人說就來,袁夫人想她不是方便,就是去交待廚房做加壽愛吃的,反正總有事情,袁夫人頷首,她留下陪加壽。

    這里面,沒有人搶得過阮家小二英明,他從加壽下車,就抱到自己手上,扮怪相給她看,說有積年的私房全給加壽,把加壽哄得沒一會兒就同他相熟。

    南安侯府今天請的親戚不多,全是不避形跡的至親和好友,才有資格出現在這里。加壽姑娘的紅包兒不小,請的人不富就貴,不然不是成了老太太指著曾孫女兒訛人,這是笑話。再說,加壽姑娘今非昔比,一般的人想找訛,老太太還不干呢。

    太子黨們心本齊,這一天就都在這里。加壽認下許多的爹爹,收拾起大紅包,宮車再去南安侯府。

    十二歲的年紀就要看人眉眼,是種成長,也屬不易。又有蕭觀曾罵過他的最會和稀泥,不少人得過袁訓和過稀泥,袁訓算是人緣兒不錯的人。

    在沒有陳留郡王和輔國公出現以前,袁訓是公認的太子黨中最沒有根基的人。因為沒有根基,難免有人輕視。而袁訓自己知道是至親,凡事又更收斂和謹慎。

    先去的是太子府上,由蘇先安排見袁訓的知己們,討見面錢。

    曾祖母和祖母,外加侍候的人跟上一圈,在白雪中登上宮車。

    加壽和她相處得熟悉,笑嘻嘻回答得很俏皮:“姑姑自己吃,加壽吃別的。”瑞慶小殿下扁嘴,加壽也學著她,扁一個瑞慶似的嘴兒,搖著小手讓任保抱出宮門。

    瑞慶小殿下遺憾的把加壽送到內宮門,對她嘟嘴兒:“可以堆雪人了,你怎么偏偏要走親戚呢?中午好吃的涮鍋子,不給你留啊。”

    京里下第一場雪以后,加壽小姑娘打進京后,頭一回出宮。親戚們全等著見呢,老太太不敢回中宮,袁夫人回上去,中宮把日子定在十月里,說是宜出門的好日子,這一天,紛紛揚揚的下起雪花。

    ……

    小袁將軍的妻子又有了,信已經早到軍中。

    小王爺懶洋洋起身,這幾天無戰事,父親讓宰牛殺羊的,雖然沒有酒,也是大吃一頓,為太子殿下府上小殿下定親賀喜,也賀小袁將軍。蕭觀打算去找親家老爺扯扯話,另外,再聲明一下。沈家的親事到此為止,他沒福氣以后不用管他,再生女兒,可就是蕭家先相看,蕭家先定親。

    蕭觀愣神半天,這事情真是看不懂。什么樣的好姑娘,能讓太子殿下相中。太子殿下的眼界兒,可不是一般的高啊。

    小王爺的親家老爺就此出爐。

    梁山王和當今,是嫡親堂兄弟,祖父皆是太上皇。

    蕭觀強定袁家還沒影兒的女兒,是為樂子,打心里并沒有當袁訓是自己親家老爺的意思。而今天呢,本著親戚的小舅子就是自己的小舅子這思路下去,姓袁的是太子的親家,太子又是蕭觀嫡親的堂兄。

    姓袁的,他現在真的成了自己親戚。

    當天小袁將軍的好圣眷傳遍梁山王軍中,看架勢不用太久就能傳遍全軍。而蕭觀在帳篷里發呆,也弄明白一件事。

    輔國公拂袖而去,虧你還能在這里笑出來。親姐丈,你倒不為他著急。

    “岳父,我們今天勸住他,他明天再寫一封,誰能攔住?”陳留郡王繼續大笑:“哈哈,笑死我了,他還怕委屈到他女兒,哈哈,”

    他才走出去,陳留郡王放聲大笑,隨即人笑得軟腳走不動。輔國公急道:“我勸他不聽,你還笑,快去給我勸住他。”

    袁訓不聽他們的勸告,見說沒有錯字錯文法,再自己把開頭的叩辭,和結尾的叩安看過,他認為有這兩個就行,中間內容,更不用改。待信干,把信折疊封好,還打上火漆印,以示這信要緊,拿在手上往外走去。

    郡王嘻嘻直言相告:“字是沒有錯的,文辭上也不錯。就是這意思,哪一句都不好。”輔國公想勸,又覺得這事情太滑稽,想笑,又想袁訓這信送上去,只怕要惹雷霆怒,哪里還能笑得出來。

    換成別人家辭親事,會說自己女兒不般配,把自己家說得一文不值。小弟你倒好,你這寫的全是加壽受委屈,加壽還不明白,加壽……加壽這親事定得好不如意。

    陳留郡王對他翹翹大拇指:“小弟你有種。”接信在手,心想還看什么,怎么看也找不出對的地方。

    出自于真心,下筆就流利,很快寫完。袁訓拿起來吹了吹墨,見不再會流淌,恭恭敬敬送到陳留郡王面前:“我寫得急,也許文法不對,請姐丈幫我看看,如果沒有不對,這就讓來人帶走。”

    還有就是,加壽的娘是專房專寵的,女兒自也不能差,差一絲半點的,那是要當父親的命才是。

    所以,加壽以后的喜好還沒有定,親事不能定下來。以后加壽找的,只能是她喜歡的。

    在今兒把舊事翻出來,是袁將軍在聽到小姑娘定親時,曾自大的愕然住。他一直以為人家是喜歡他的。

    親事雖然好,但誰也保不準加壽以后看英敏小殿下不順眼睛,袁將軍自己就記得小時候,他喜歡過親戚家的小姑娘,后來,就沒有后來了,小姑娘和別人定親了,袁將軍又去了京里,再沒有想到過她。

    這信是完全出自當父親的真心疼愛,是袁訓跪聽圣旨的時候就想到的。

    “要發走的,舅父。”袁訓一絲不茍的回答。

    陳留郡王無聲大笑,這一回真的帶著下巴快甩下來模樣。輔國公則趕快把氣順過來,無奈的問袁訓:“你這信不是真的要發走吧?”

    陳留郡王駭然好笑,殺雞抹脖子似的點頭使眼色,輔國公也走上來看。一看之下,國公也愣神住,隨即:“咳咳咳……”讓自己口水嗆住。

    辭親事的理由,全開列得明明白白。原因如下:一,他的小加壽是不會允許丈夫納妾的,所以這親事不成。二,他的小加壽進京是承歡膝下,不是為招人嫉妒。就是疼愛她,也用不著這就把寶貝兒擺在風頭浪尖上。三,英敏小殿下自然是好的,但加壽還小,若是長大和英敏殿下合不來,加壽該多委屈…。

    是袁訓要辭親事。

    這信上寫的是什么?

    啼笑皆非。

    陳留郡王還是覺得哪里不對,緩步對著袁訓走過去。怕袁訓嫌打擾,走上兩步,見袁訓沒有反對,郡王走到他身后,往信上面一瞧。

    袁訓眼皮塌沒一下。

    他的穩重樣子,讓輔國公越看越喜愛,讓陳留郡王也看他端坐凝重的好身姿,笑道:“他這是寫謝恩折子。”

    輔國公和陳留郡王跟進來,袁訓見到也沒有說話,繼續寫信。

    褚大現在是袁訓的親兵隊長,又是親戚的他,倒喜歡得嘴咧著,跟袁訓后面問他要什么?袁訓說不必,自己進帳篷,三品的將軍帳篷里,案幾俱全,袁訓默默的打開硯盒,也不像平時會喊別人研墨,他自己研,鋪開紙,執筆書寫起來。

    陳留郡王見他到底有點兒不對,就和輔國公隨后跟進去。

    大家都賀過,對袁訓更高看一眼,龍氏兄弟說還有酒,約下袁訓中午一起用飯,袁訓答應下來,就往帳篷走去。

    龍氏兄弟們佩服他,小弟還真端得住。這親事要是換成別人,還不喜歡得在地上打滾兒嗎?

    眸子依然是平靜的,笑容也依然是不多的。

    見梁山王賀過袁訓,將軍們又來賀。郡王和國公父子全是自己人,就不和外人搶。賀上大半天,袁訓才回到姐丈和舅父面前。

    好吧,龍氏兄弟全承認自己眼拙。

    龍氏兄弟全搔腦袋,加壽是個能干孩子,她的大紅包太能干了,要一回錢抵得上別人要幾年。

    輔國公扯幾句假話出來,佯裝不悅:“加壽有福相,是個能干孩子,你們真是眼拙,倒沒看出來。”

    龍氏兄弟們聞言,皆用眸光表示自己們都吃驚。

    翁婿說著話,把龍氏兄弟們聽得莫明奇妙。八公子龍懷城湊過來詢問:“父親怎么倒不意外?加壽許給太子殿下,我可嚇上一大跳。”

    輔國公還是持原有看法:“他大了,再說這親事出來的,雖然出乎我的意料,可我并不覺得意外。他呢,想來更不意外不是。”所以依然穩重冷靜。

    那臉跟勁風吹平的旗子似的,嘴角的笑容不多,還像是勉強擠出來的。

    陳留郡王不敢茍同岳父對袁訓的新看法,他道:“聞喜哪有不喜的呢?加壽的親事定得好,小弟應該喜歡。親事定在太子府上,從禮節上說,小弟應該欣喜。可岳父你看他,哪有半點兒喜悅模樣?”

    陳留郡王和輔國公父子也趕到,見到袁訓面色平靜,并沒有太多的驚喜。輔國公悠然笑著有得色,對陳留郡王道:“瞻載,阿訓又長進了。”

    “大倌兒,賀喜雖是好事,也不要過了頭。”梁山王會錯了意。而他的話提醒沈渭,沈渭走到袁訓面前,倒不是道喜,他滿面懊喪,吐出無力的兩個字:“小袁……。”再就不知道該說什么。

    梁山王聞訊走出帳篷,圣旨已經念完,他看到最惹眼的,就是他家兒子的大笑臉,那嘴就快咧到耳朵根。

    斜起眼角,蕭觀還有另外一個意思,給你沈家多少狗膽,敢去和太子殿下爭親事?

    蕭觀笑的不是別人,也不是為袁家的親事大樂特樂,他對著沈渭:“哈哈……。”那意思不言自明,你家的兒媳婦飛嘍。

    看過來時,見小沈將軍狠瞪著小王爺。

    旁邊的人不想跟著陪跪,都避到帳篷或馬車等后面。并不隔音,就都聽得清楚。他們紛紛走出來打算道喜,就讓蕭觀的狂笑魔音貫耳。

    圣旨是見到袁訓過去后,就徑直展開宣讀。袁訓也不能拒絕,說找個沒人的地方再念,他就趕緊跪下。

    “哈哈哈……”不同于沈渭的沮喪,蕭觀叉腰狂笑不止,他實在是忍不住。如果不是圣旨當眾宣讀,都聽得到這是袁將軍家的喜事,只看小王爺瘋笑模樣,還以為他家有了喜事。

    ...

    ... z

    侯門紀事 最新章節章節目錄 第二百七十四章,袁訓辭親事網址: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阳县| 大石桥市| 绍兴县| 佳木斯市| 新竹市| 安仁县| 务川| 阿城市| 榕江县| 依安县| 汤阴县| 察雅县| 贡山| 苍南县| 宜丰县| 城口县| 西吉县| 乌什县| 灵武市| 红桥区| 门头沟区| 大城县| 襄汾县| 名山县| 昭平县| 渑池县| 绍兴市| 桃园县| 绥江县| 鹿邑县| 嘉定区| 安西县| 革吉县| 寿宁县| 昔阳县| 瓮安县| 乌兰浩特市| 顺义区| 锡林浩特市| 镇坪县| 玛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