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趙林辦公室出來后,任營巖直接去了子弟學校。
子弟學校離北廠區不遠,大約有二百米左右,就在宏文路路邊。走進學校后,任營巖沒有直接去找張達純,而是先在學校里轉了一圈,現在正是上課時間,除了教室里傳出老師講課的聲音外,整座學校里空蕩蕩的。離開學校有十多年了,可一走進學校,任營巖的感覺仍然是那么的熟悉,熟悉到讓他心酸的地步:教室仍然是那兩排土平房,土墻上刷的白石灰粉由于年長日久已經變得灰黃,木制的窗戶和門大部分漆已剝落,窗戶上的玻璃也殘缺不全,操場上的體育器械和自己在學校時完全一樣,要說有變化就是更加陳舊,六張水泥板做成的乒乓球臺有三張臺面已經傾斜,籃球架的板面已經裂出許多指頭寬的縫隙,藍環上不但沒有網子,而且幾乎沒有一個不變形或不在水平面上。雖然改革開放這么多年,國家領導人也多次提出一定要把教育辦好,要靠教育興國,但是任營巖清楚,由于種種原因,這種企業辦的學校,情況很難好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企業是一個經濟實體,企業的領導們無心也無力把注意力集中在文化事業上,說句實在話,學校只能是企業的負擔。
任營巖走進校長辦公室的時候,張達純正在起草一份報gà
,報gà
的題目是《關于將宏文紙廠*
m.35.n
e
t*子弟學校劃歸區教育局直屬的請示》。自昨天知dà
任營巖來紙廠擔任廠長后,張達純就有一個預感,那就是任營巖一定會來找自己了解廠里的情況,意wài
的是沒有想到來的這么快,畢竟任營巖才是上任正式工作的第一天嘛。
“忙什么呢,校長大人?”任營巖搶先用玩笑的口吻向張達純打招呼。
“哈哈,廠長大人光臨寒舍,不勝榮幸啊!”張達純也開著玩笑回了一句。
“不速之客,突然造訪,不要見怪。”任營巖繼xù
開著玩笑。
“貴客臨們,蓬蓽生輝,不吝賜教。”張達純也不含糊,張口就來。
“我是無事不登三寶殿。”
“那我沏茶款待有心人。”
兩人一唱一和,甚是合拍。在官場上呆久了的人,很少有這樣輕松的時候,他們像戲劇中的腳色一樣時時都要帶著臉譜,不光是要拿腔作調,還必須見什么人說什么話,見什么廟拜什么佛,尤其是像任營巖這一代人,經lì
了太多的政治運動,見識了太多的慘痛教xùn
,更是難免落入這一俗套。說是俗套,也不盡然,歷史上的很多改革家,就是因為不懂得這個俗套,最后身敗名裂,并且導致改革夭折。從這個意義上理解,會保護自己的人,才是成熟了的做大事的人,先適應,再求發展,才是做大事的正確路子,做事不設防的十有八九不會成功。
張達純走去旁邊的柜子里拿茶葉和杯子的時候,任營巖瞄了一眼桌上報gà
的題目,說:“達純呀,你是嫌紙廠這個廟太小,容不下你這個高僧吧?”
“你都來紙廠這個廟里當方丈了,我怎么敢嫌這個廟小呀。你下車伊始,先別急著表態,看了內容再說吧。”張達純此話一語雙關,既指這份報gà
,又暗示任營巖初來咋到紙廠,凡事不要輕易決定。
任營巖當然也聽出了張達純話中的意思,哈哈一笑后說:“還是老同學對我負責呀,恭敬不如從命,那我就先看你的大作了。”說完就坐在張達純的座位上,仔細看起這份報gà
。
張達純也就沒再說話,把泡好的茶水放在任營巖旁邊后,就靜靜站在他身側看著報gà
。
報gà
本身只有兩頁,是以學校名義寫給區教育局的,任營巖沒用幾分鐘就看完了。
“達純啊,我看你是深諳哀兵必勝這個道理,你在報gà
里把學校情況說得這么慘,誰看了都會動容。”任營巖首先肯定了報gà
的寫法,“報gà
的命題也好,就我所知,把廠辦學校劃歸正規教育部門管理,在教育戰線,這也是首創。”說到這里,任營巖拿起桌上的水杯,抿了一口,然后笑著看著張達純。
“任廠長,夸獎的話就不用說了,提提意見吧。”張達純的話,既正經又嚴肅。
“你這么正經的稱我廠長,我怎么聽著特別扭,我都不叫你校長了,你就不能像以往那樣叫我營巖嗎?”任營巖期望地看著張達純說。
張達純其實剛才也注意到任營巖稱呼的是他的名字,沒稱呼職務,他之所以稱呼廠長,是想看一下任營巖的反應,想知dà
任營巖在局里工作的這幾年,是否已經染上了過多的官氣。現在聽到任營巖這么說,而且還是期望的眼光,張達純心里也就釋然了:“好,你還是我心目中的任營巖,今后,私下里我倆姓名相稱,公開場合,稱你職務,可以了吧?”
“這樣最好。”任營巖回答的很干脆。然后又恢復了玩笑的口吻說:“在你這個真人面前我不說假話,對你這個報gà
,我魯班門面前弄弄斧頭,提三點意見:第一,報gà
不要以學校的名義上遞,分量不夠,要用宏文紙廠;第二,要把鄧總書記‘一定要把教育辦好’這句話用上,然后從教育體制改革這個角度說事。這兩點你同意嗎?”
“完全同意,尤其是第二點,高屋建瓴。第三點呢?”張達純心服口服,急于知dà
第三點。
“說到第三點,這就涉及到我來找你的目的了——”任營巖拖長了話音,故yì
賣了個關子。
“你還真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呀,說吧,我洗耳恭聽著呢。”張達純笑著說。
“這第三點呀,就說起話長了,你報gà
里說的這件事,對廠子、對學校、對老師、對學生都是好事,對國家的教育事業也是意義重大,不過嘛,好事都多磨,這些年在局機關,見到的好事多了,但沒有一個能一帆風順,子弟學校劃歸教育系統,即使是國家同意這么做,沒有幾年功夫是不能成行的,你我都無能為力呀!所以,我們可以在報gà
里加進一句話,就是建議教育局把我廠子校作為改革試點,可能就有機會先走一步,即使這樣,也不知猴年馬月才能等到,你我就不要等了,就算是拋磚引玉,讓后來人去做吧,你我當務之急,是紙廠的扭虧大計,你得助我一臂之力呀!”任營巖順勢利導地把話題引到了張達純的身上。
聽到這里,張達純一下子明白任營巖來找他的意思了。張達純預感到任營巖會來找他,但僅僅是想到找他了解廠里情況和讓他出謀劃策,怎么也沒想到任營巖上任的第二天就會找他出山,一旦明白了這層意思,張達純思緒萬千,感慨不已:算算到紙廠已經二十多年了,還沒有那個廠領導這么看重自己,都說自己清高,清高不清高只有我心里最清楚,作為一個有志向、有抱負的人,誰不想入世叱咤風云地做一番事業,成就一世功名,遺憾的是二十多年來,一直沒有這樣的機會,王忠初當廠長的時候,曾經把自己叫到他辦公室談話,流露出讓自己當廠辦副主任的想法,可是像王忠那樣的廠長,自己還真不想伺候,所以就一口拒絕了;現在任營巖一上任就登門造訪,想請自己出山,這對自己來說,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一方面任營巖自己很了解,是一個有頭腦、有能力的領導干部,另一方面他又這樣看重自己,不是說盛情難卻,就沖著他剛才對報gà
的三點意見,就顯示了他看問題的洞察力和處理事情的能力,跟這樣的領導做事心里有底氣。想到這里,張達純試探著對任營巖說:“營巖啊,你剛才說‘說來話長’,其實并不長呀,我看應該是話里有話吧?”
“你是個明白人,一點就通,我確實是話里有話,挑明了說吧,我想請你挪一下窩,不要干這個校長了,來廠里幫我。”其實張達純心里想的啥,任營巖心里還是有譜的,知dà
他所謂的清高,準確地說應該是懷才不遇,所以才有把握向趙林推薦。有人曾經問拿破侖為什么那么多的優秀人才會死心塌地地跟著你出生入死呢?拿破侖回答說,因為我知dà
他們想的什么,想做什么,滿足他們而已。拿破侖的這句話如果用中國話表述,那就是:士為知己者死!自古以來,中國的文人有一好一壞兩個傳統,好的傳統就是士為知己者死,它表現出了一種忠勇美德;壞的傳統就是文人相輕,個人之間的相輕還算罷了,一旦把這種相輕用在治理國家之上,那無疑就是一種災難了,歷史上這種災難,最嚴重的莫過于漢代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了,獨尊儒術的結果,使中國幾千年來思想文化一潭死水,不見漣漪,抱殘守缺,固步自封,以至于最后落后于西方世界,任人宰割!
張達純基本上就屬于士為知己者死的文人,同時他也想有一個施展自己才華的平臺,所以毫不含糊地說:“既然營巖你信得過我,我也就不推脫了,你說吧,咱們怎么干?”
“痛快!我要的就是你這句話。”任營巖猛的從座位上站起身,緊握住了張達純的手,久久沒有松開。任營巖之所以這么看重張達純,那是因為他十分清楚,要拯救瀕臨危機的宏文紙廠,僅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自己必須要建立一個團隊,一個特別有戰斗力的團隊,這個團隊的每一個人,都應該是有志向、有能力、愿做實事,只有依靠這個團隊,才能集思廣益,落實自己的施政主張,張達純就是第一個自己滿yì
的團隊人選。
“達純呀,要收拾治理紙廠這個爛攤子,需yà
我們做的事太多了,像機構的精簡調整、人事的任免安排、經營方針重新確立、生產和設備管理的加強、技改項目申請實施、工資獎金形成激勵機制、流動資金貸款統籌等等,沒有一項不需yà
我們投入巨大的精力,而解決這些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一項處理不好,就會拖了全局的后腿,使我們功虧一簣;還有,就是你剛才說的,我是下車伊始,不能急著表態,否則就成了自上而下的運動群眾了,而我們需yà
的是自下而上的群眾運動,只有把全廠職工都發動起來,群策群力,和我們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才能把事情做好。”任營巖有意識地把張達純往自己的思路上引導。
“你說的這些很有道理,看來我們要踏出的這第一步,非常的重yà
,一定要謹慎,開弓沒有回頭箭啊。”張達純深有同感地附合。
“說得好,開弓沒有回頭箭,而且我們還必須做到一箭中的!”任營巖堅定地說。
“毛主席說,群眾是真zhèng
的英雄,我看是否在這方面做文章?”張達純用征詢的語氣說。
“怎么個做法,你說說看。”任營巖鼓勵張達純往下說。
“召集不同類型的職工開幾個座談會,一方面聽聽職工的意見,另一反面做做他們的思想工作,我們再扇扇風、點點火,把大家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張達純提出一個開座談會的方法。
任營巖否定了張達純的這一想法:“開座談會,在正常的情況下,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但是紙廠現在是非常時期,用這種常規的、和風細雨的方法見效太慢,也顯得太小氣,病重就得下猛藥!”
“怎么個下法?你胸有成竹了?”張達純有感而問。
“召開職工代表大會,轟轟烈烈、大張旗鼓地干上一場!”任營巖氣勢如虹地說。
張達純馬上領悟了:“召開職代會,這個方式大氣!”略微停頓了一下,又說:“這是件大事,不知工會趙主席那邊意見會怎樣?”
“沒問題,今天早上我和他通過氣了,他完全贊同。”隨后,任營巖把早上和趙林交談的大致情況向張達純復述了一遍。最后,任營巖對張達純說:“職代會成立一個秘書組,組長由你來當,這可是個舉足輕重的差事,職代會能不能按我們的意思開成功,這就全要仰仗你了。”
“你放心,我一定會盡lì
而為,把這件事辦好。”張達純信心十足地說。
“秘書組的成員,你我不方便定,名不正言不順,由趙主席出面組織最合適。但是成員一旦確定,我倆就要給他們培訓,統一他們的思想,同時把任務給他們交待明白。培訓中如果你認為哪個成員不合適,告sù
我,由我去和趙主席談換人的事,我們召開的是職代會,很多事情趙主席出面比我們更合適。”任營巖深諳官場的規則,其中一條就是“鐵路警察各管一段”,誰越線了,既使是好心,也可能辦成壞事;既使是上司,也不能包辦代替。
“這個我明白,你還有什么要交待我的?”張達純問。
“秘書組的任務,就是全面、真實地記錄職工代表的意見和建議,越詳細越好,尤其是一些精彩的原話,要一字不拉地記下來,而你的任務,就是要把這些意見和建議深加工。”說到這里,任營巖意味深長地看著張達純。
“深加工我也明白,這是文字藝術,也是文人的功底,你認為怎樣加工合適?”張達純又問。
“第一要把職工代表的意見和建議統計歸類,要有具體數字,數字是最有說服力的;第二是重點要突出,重點要放在兩個方面,一是職工反響最大的問題,二是生產、經營和管理上最需yà
解決的問題;第三,也是最重yà
的,就是要通過這次會議,把全廠職工的信心建立起來,把大家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為我們下一步工作奠定好群眾基礎。要做到這一點,最關鍵的就是要針對代表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提出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要讓全廠職工從這些整改措施中,看到我們的決心,看到紙廠的希望!整改措施是我們的重頭戲,也是你深加工的重點。”任營巖說完自己的想法后,看著張達純問:“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明白倒是明白了,只是這個整改措施嘛------。”張達純拖長了音調,因為他對這個整改措施,一時還吃不透怎么寫。
任營巖看出了張達純的難處,理解地說:“至于整改措施嘛,你不用擔心,我不會讓你一個人閉門造車的,到時候咱倆一起商量著寫。”
聽了這話,張達純放心了,他笑著說:“看來你是上任前就有了三分天下的良策了。”
“你高抬我了,我哪里敢和諸葛亮比,不過是不打無把握的仗罷了。”任營巖笑了笑,轉而又嚴肅的說:“達純啊,只要職代會這一炮打響了,后面的工作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展開了,不難想象,到時候事情會千頭萬緒,應接不暇,哪些工作先做,那些工作后做,這里面文章也得好好推敲,你有什么建議嗎?”
張達純想了一下說:“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我看先得解決人的問題。”
“我也是這么想的,毛主席說過,‘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沒有一支特別能戰斗的干部隊伍,我們的想法就不能落實,扭虧增盈就是一句空話!”任營巖肯定了張達純的看法。
“干部隊伍的建設,免不了升升降降、任任免免,這可是個非常敏感的問題,涉及到當事人的切身利益,升職的好說,降了的、免了的可就成了仇人了,你可要下大決心呀。”張達純關心地提醒任營巖。
“不下這個決心,還有其它選擇嗎?”任營巖反問道。
“也是的,逼上梁山了。”張達純理解任營巖的處境。
“什么是當領導的做的事呢?我理解就是四個字:用人、決策,當領導不能用人、不會用人、怕得罪人,那就別當這個領導,既然當了這個領導,那就沒有退路,明知山有虎,也得偏向虎山行,不是人打虎,就是虎吃人,沒有別的選擇!”任營巖還真有了些舍生取義的架勢。
“武松是喝醉了酒糊里糊涂打虎,你可得清清醒醒地用人啊。”張達純又開起玩笑。
“說起用人我倒是想起一件事:我離開紙廠已經有六、七年了,廠里的老人不說了,我都熟悉,你看看這幾年進的人中間,有沒有可用之人,給我推薦一下。”任營巖沒有接這個玩笑,而是認真地問張達純。
張達純看任營巖沒心思開玩笑,也就認真地想了一會,然后說:“倒是有兩個人你可以考察一下,一個是人事科的齊科長,叫齊昊元,轉業軍人,在部隊是正營職,到廠里有四、五年了,愛人在配電室,叫左菊萍。”
“左菊萍我知dà
,人蠻不錯。”任營巖插了一句后說:“你繼xù
說。”
“我提子校校長時就是齊昊元考察的,他考察我,我也沒閑著,也注意觀察他,感覺這個人為人正派,跟勞資科的科長劉琦是天地之別。”
“何以見得?”任營巖問。
“劉琦是不見好處不辦事,齊昊元是請他喝酒登天難。”張達純答道。
“你怎么知dà
?難道吃過齊昊元的閉門羹?”任營巖試探著問。
“我倒是沒登過他家的門,不過有好幾次他來學校檢查工作,我們安排的便飯他一次都不吃,說是不回家吃飯左菊萍有意見。”怕任營巖有誤解,張達純又補充了一句,“他不是怕老婆,這人還真有點大男子主義,他老婆怕他,他這明擺著是推脫之詞。”
在任營巖的腦海里,怕老婆的人大都出息不了,所以他贊同地說:“左菊萍在廠里算是個利索人了,她怕的人,肯定有兩把刷子。好了,齊昊元就說到這里,你說的另一個人呢?”
“另一個叫朱志浩,是TJ輕工業學院的畢業生,學的是造紙專業,分配到廠里也有三年多了,現在在生產處當技術員。這個人的特點是懂工藝、懂技術,但又不唯工藝、唯技術,目前還在函授學習企業管理專業。我和他接觸的不是很多,我倆都在廠里的技工學校兼課,有時碰在一起就聊幾句,聊得還蠻投機。”
“你倆主要聊些什么呢?”任營巖插問。
“天南海北什么都聊,最多聊的還是廠里的情況。”張達純答道。
“他有沒有真知灼見?給我舉個例子。”
“我印象深的是有一次聊紙廠的發展前途,朱志浩說:廠里現在生產的產品,都是幾十年一貫制的老產品,第一是賺不了大錢,即使生產維持最好水平,效益也只能做到持平或微利,第二是這些產品過不了幾年遲早要被淘汰,再不上新項目、新產品,到時候廠子就有滅頂之災。”
“這個朱志浩還蠻有危機感的嘛。”任營巖贊賞地說。“設備老化、產品陳舊,是國營老企業的普遍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了,這些老企業遲早要完蛋。”說完,任營巖想了一下,隨后拿起張達純桌上的電話:“總機嗎?請給我接一下工會趙主席。”
“我是總機,請問您是哪里?”一個甜美的聲音問道。這是廠里的規定,凡是找廠里領導的電話,總機必須要先問清對方的身份。
“是小王吧?我是任營巖呀,聽不出我的聲音了?”對方一開口,任營巖就聽出了是王芳。王芳是初七一級學生,畢業時招工到宏文紙廠,分配到任營巖所在的堿回收車間,比任營巖小六歲,成天跟在他后面問這問那,任師傅、任師傅地叫的很甜,招人喜歡。后來堿回收車間因為技術、設備都不成熟,被迫下馬,因為王芳能歌善舞,聲音又甜,人員分流時就被廠辦要到了電話室,當了一名接線員。
“任師傅-----呃,不對,是任廠長,您還記得我的聲音啊?”王芳叫慣了任師傅,一時改不過口。
“怎能不記得呢,聲音還是那么甜呢,不過我還是喜歡你叫我師傅,叫廠長就生分了,好嗎?”任營巖親切地說。
“不好吧,別人會批評我不尊重廠長呢。”王芳為難地說。
“管別人說什么呢,你要是叫我廠長,那才是見外了。”任營巖堅持說。
“那好吧,我聽師傅的,”王芳原來就習慣聽任營巖的話,這次接受的也很快。“師傅呀,咱車間那些老人聽說你回來了,都很高興呢。”
“見了他們,替我說聲謝謝,告sù
他們,抽空我會去看他們。”任營巖沒有再往下說,而是婉轉地提醒:“小王呀,有空我們再慢慢聊,我有點急事找趙主席。”
“師傅您稍等,我馬上接通。”
電話接通后,任營巖直接問:“趙主席,齊昊元和朱志浩是職工代表嗎?”
“都不是,有什么事嗎?”趙林疑惑地問。
“我想讓他倆參加這次職代會,有什么辦法嗎?”任營巖直截了當地說。
趙林想了一下說:“齊昊元是正科級,可以邀請他列席會議,這樣做以前有先例。”
“既然這樣,那就干脆把不是職工代表的正科級以上干部全部列席會議,有問題嗎?”任營巖靈機一動馬上想到,索性讓這些領導們都在這次職代會上亮亮相,是騾子是馬都拉出來溜溜,因為這種大的群眾場合,最能觀察出每個人的是非曲直、能力大小。
趙林似乎也明白了任營巖的用意,回答的很干脆:“沒問題,就這樣辦。”隨后他又補充了一句:“至于朱志浩嗎,讓他參加秘書組的工作,你看行嗎?”
“你是工會主席,這事你說了算,我充分贊成你的意見。”任營巖回答的也很干脆。
張達純在旁邊一直注意著任營巖打電話,看到他對王芳這樣的普通職工沒有一點官架子,真能稱得上平易近人;對趙林這樣的領導干部啟發溝通、因勢利導;處理問題思路開闊、干脆利索,張達純不由的感嘆:任營巖去局里轉了一圈,呆了幾年,政治上、思想上以及工作方式方法上日臻成熟,真應了那句“士不見三日當刮目相看”的話了。
任營巖和趙林通完電話,轉身對張達純說:“齊昊元和朱志浩的事和趙主席商量好了:齊昊元列席職代會,朱志浩進秘書組,你可以私下給他倆吹吹風,把我們的意圖透漏給他們,看看他倆的反應。”
“好,我今天晚上就去和他倆談,談的結果我明天告sù
你。”張達純說。
“那今晚就辛苦你了。”任營巖笑著說。
“這有啥辛苦的,都是該做的事,再說我也閑了這些年,也該為紙廠做點事了。”張達純也笑著回答。
任營巖等得就是張達純這句話,所以馬上接上話:“是啊,我們確實到了該做點事的年齡了,孔老夫子說三十立四十不惑,我們四十都出頭了才立,已經晚了,時不我待啊。”
“說得對,此時不立,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就都成了水中月鏡里花了。”張達純感慨地說。
“有你這句話,我就吃了定心丸了!”任營巖盯著張達純的眼睛說。
張達純聽出任營巖話里有話,直接問道:“此話何意?”
“有個苦差事交給你,原來怕你推辭,現在放心了。”
“什么差事?”
“廠辦主任。”
張達純沉思了一下問:“能說說為什么是苦差事嗎?”
“達純啊,在一般人的眼里,廠辦主任是一個紅火的角色,成天跟著廠長接來送往,非常風光,跟大內總管一樣,是廠長的心腹。為什么會這樣呢?這是因為他們只看到了表面現象,不了解廠辦主任的難處、苦處。”任營巖推心置腹地對張達純說,“廠辦主任是一個承上啟下的角色:對上,他不但要領會廠長的意圖,還要當好廠長的參謀;對下,他要把廠長的意圖變成可執行的方案,而且要布置、督促、檢查、指導,在實施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這種現象,就是工作做好了,那是因為廠長英明,工作沒做好,那是因為廠辦主任執行不力,落個底下人埋怨,上面領導批評,里外不是人。”
“雖然我沒當過廠辦主任,但是你說的這種情況我能想象得來,不過在我看來,這應該取決于廠長的態度呀。”張達純直接問道:“你怎么看這個問題?”
“兩句話:第一,啞巴吃餃子——是非功過心里有數,第二,為了維護廠長的威信,廠辦主任必須忍辱負重!”說完這兩句話,任營巖又進一步解釋道:“心里有數是說我會客觀評價廠辦主任的工作,屬于自己決策失誤,絕不文過飾非,自己承擔責任;忍辱負重是說廠辦主任在一些場合要搶在廠長前面主動承擔責任,而不是推給廠長,這就叫維護廠長的威信,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在我們中國,自古以來實行帝制,百姓總是把希望寄托在好皇帝身上,這雖說是一種可悲的奴性,可是這種奴性是一種客觀存zài
,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作為一個領導者,必須迎合老百姓的這種心理,把自己打扮成救世主模樣,才能帶領群眾去做想做的事情,而廠辦主任,就應該是化妝師。”
聽了這段議論,張達純樂了:“營巖啊,我看你算是把做官的門道悟清楚了,我佩服的五體投地,哈哈------”
“先別開玩笑,你說我說的有沒有道理?”任營巖沒有笑,而是嚴肅地問張達純。
張達純收斂了笑容,答道:“有道理,這是入骨三分的道理,聽似歪道,實是真理。人們都說好花需yà
綠葉扶,其實花也好,葉也好,都是各盡其責,各司其職罷了,談不上誰扶了誰。”
“精辟!你有這種認識,難能可貴,看來我倆真是一對——”說到這里,任營巖笑著盯著張達純的眼睛,停頓了一下。張達純馬上領會了任營巖的意思,倆人不約而同地說:“黃金組合了。”說完,都會心地笑了起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