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推薦:流傳600年的養生秘訣:三招即可益壽延年
首先注重開胃
有很多疾病先從脾胃調理。開胃跟養胃有所區別,開胃是讓胃口先開,增加吸收。
脾胃乃后天之本,如果脾胃不好的話,百病叢生。注重開胃,認為“胃氣為本”。健脾開胃散:焦山楂肉、谷芽、麥芽、神曲,等量研粉,每次沖服3克,幫助消化,專開胃口。
什么人適合開胃呢?
只要是吃完不消化、胃口不好的,脾胃虛寒的,都適合開胃,開胃不僅是增加吸收,使脾胃吸收能力強,而且還可以促進消化功能。
胃口的重要不言而喻,再輕的病沒了胃口就會加重,再重的病有了胃口必能起生。因此,開胃口、護胃氣,成了女科的第一絕招。
開胃口的食療粥:
桂心紅棗粥:肉桂3克,紅棗30克,桂圓10克,山藥15克,薏米30克,芡實30克,蓮子肉10克,百合10克。洗凈熬粥,一天食用。可補氣強身,尤其適用于冠心病氣虛乏力患者。
延年益壽羹:枸杞子10克,核桃仁100克,蓮子肉20克,芝麻10克,山藥50克,銀耳15克。洗凈熬粥,一天食用。此粥可提高免疫力,延緩衰老。
第二、養肝法
中醫所謂的肝與西醫解剖學所指的肝不盡相同。
《黃帝內經》對肝的描述有二個方面:
一是肝主謀慮。人體的精神活動跟肝密切相關,精神因素是許多婦女病的主要病因。
二是肝藏血,血不養肝是許多婦女病的病根;谶@兩個方面,所以認為“女子以肝為本”。
中醫所說肝的病證比較復雜,常見的有3種類型:
一是肝氣郁結,表現為情緒低落,郁悶傷感,胸脅不舒。
二是肝火上炎,表現為頭暈煩躁,失眠多夢,口苦尿黃。
三是血不養肝,表現為心慌氣短,面色蒼白,精神疲乏。
當然中醫治肝辦法也比較多,把中醫治肝的方法高度總結,得出養肝三法寶。
養肝法
一、滋補腎水,平降肝火。
二、疏肝理氣,解除肝郁。
三、健脾柔肝,補充肝血。
養肝重在養神,當然還應合理飲食,不能過飽,少吃多餐,控制肥甘,尤其是甜食。更年期有些患者嗜甜,這非但會致肥胖而且可增加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的發生。
應當多吃高蛋白的食物,比如豆制品、花生,也要多吃纖維素高的食物,比如芹菜、白菜、韭菜、香蕉、梨。
養肝藥膳菊芹粥:
白菊花15克、連根芹菜30克煎水兩汁,用此水煮粥(綠豆30克、薏米150克、荸薺20克去皮),分2次食用?山祲呵迨、利濕寧神。
第三、調腎法
中醫認為腎有雙重性,既是陽又屬陰,既含火又有水,是人體唯一的雙相雙能器官。
大家都知道中醫辨證腎部疾病,分腎陰虛和腎陽虛。腎陰虛舌紅、足心發熱出汗、腰酸口干、心煩失眠、頭暈眼干;腎陽虛舌淡、怕冷疲乏、腰酸腿軟、尿少浮腫。
一般北方地區腎陽虛多見,南方地區腎陰虛多見。中醫治腎叫補腎,腎陰虛補水,腎陽虛補火。
明代有位中醫大家名叫張景岳,他治病很有特色,認為單純補腎療效不好,應當根據腎的雙重性,采取調整的辦法,會明顯提高療效。
他說:“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就是說補腎水的同時如果配伍幾味補腎陽的藥,就能更加有效了。反過來,“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就是說補腎火的同時如果配伍幾味補腎陰的藥也就會更加有效了。
非常推崇張景岳的主張,因此第三個養生方法叫“調腎”,調腎比單純補腎更加有效。凡是各類免疫功能下降、不孕不育、生殖、泌尿、骨骼的病證,采用調腎法常常有效。
尤其人過中年,腎虧是普遍的表現,所以調腎法在中老年人群中,無論養生保健還是治病康復,成了必不可缺的治法。沈老教大家一個辨別腎虧的辦法,就是看舌頭上有沒有齒痕。齒痕像女孩子穿的裙子一樣,因此也叫裙邊舌。
中醫講“腎主骨”,骨質疏松的主要原因是缺鈣,缺鈣會使骨頭發脆,所以中老年朋友切勿跌倒,否則容易骨折。缺鈣應當補鈣,現在許多補鈣制劑,有的人卻很難吸收。調腎法用中藥和食療方法可以有效補鈣。
調腎還有很多方法,還可以泡藥浴。藥浴的方子:蛇床子、菟絲子、黃精、白菊花、川斷、補骨脂等量,要根據水量的大小,每味藥大約30克左右,煮兩次水,然后把水倒進木桶里,此方男女都適用。
如果婦女有**肌瘤、囊腫、乳腺增生,可以加上山慈菇白花蛇舌草、夏枯草三味藥。
調腎茶
枸杞子、決明子、白扁豆、山藥、茶葉(最好是普洱,鐵觀音)等量,用開水沖泡。適合所有人服用的。---摘自網絡
綠意蔭涼
蟬鳴蛙唱
走過了春的旎旖
迎來了夏的蓬勃
繽紛著絢麗
燦爛著熱烈
綻放熱力
清涼一夏
祝福祝福!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