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州和尚駐錫趙縣柏林寺時,凡有新來僧人,趙州和尚都會問:“你以前來過嗎?”答曰:“曾到。[燃^文^書庫][].[].[cm]”趙州說:“吃茶去。”又同樣問另一僧人,答:“以前不曾到,第一次來。”趙州說:“吃茶去。”寺院主事聽后不解,問趙州和尚:“為甚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趙州遂呼了一聲院主,院主隨聲應諾。趙州說:“吃茶去。”從此,柏林寺流傳了一道千古“趙州茶。”趙州和尚曾作《魚鼓偈》曰:“四大由來造化功,有聲全貴里頭空,莫嫌不與凡夫說,只為宮商調不同”。
后趙樸老作偈云:“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趙州茶究竟有什么名堂呢?再來看一個云門公案,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香林澄遠年輕時千里迢迢投奔云門文偃,做了文偃身邊一個端茶送水的小侍者。澄遠第一次給師父斟上茶,剛要離開。云門大師高喊一聲:“遠侍者!”澄遠急忙回頭,正要答應,云門問:“是什么?”澄遠一下被橫空而來的云門餅給糊住了,弄不清師父問什么,更不知道如何回答,楞在了當場。。
以后,澄遠每次來到方丈,云門大師總是先叫一聲:“遠侍者”,隨后緊接著問:“是什么?”澄遠心里就象囫圇吞進了一塊餅,無法消解,又吐不出來。隨著文偃一次次追問,澄遠心中疑云越來越大,仿佛疑云中也不斷冒出問題:“是什么,是什么。”
一天,一個僧人忽然叫道:“山下村子著火啦!”大家趕緊出來,果見遠處濃煙滾滾。澄遠卻迷迷糊糊地問:“火在哪里呢,火在哪里呢?”有僧說:“大家都看見了,怎么就你看不見呢?”澄遠說:“我真的沒看見啊。”從此人們都稱他“癡呆漢”。文偃的另一位高足聽說后,卻由衷贊嘆說:“我澄遠師兄已得深三昧啊!”
十八年后,澄遠終于悟道了。他急忙跑到方丈,對云門說:“師父,我總算懂了。”云門欣慰看著這位弟子,笑著說:“我以后就不再喊你了。”
后澄遠回到青城山香林禪院,舉揚云門宗風。有弟子問:“如何是平常心?”澄遠說:“早朝不審晚后,珍重。”又僧問:“一樣的人,為什么見解有深淺?”答:“凈云空聚散,來往不知休。”有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香林澄遠答道:“久坐成勞。”
云門文偃曾作詩偈云:“云門聳峻白云低,水急游魚不敢棲;入戶已知來見解,何勞再舉櫟中泥。”
呵呵,初看,迷迷糊糊呀,什么是茶?什么是餅?
再看,似懂非懂,呵呵,從茶和餅中能悟出些什么...
宋朝就有一位無門慧開禪師,他頌云門的胡餅、趙州的茶說:“云門胡餅趙州茶,信手拈來奉作家。細嚼清風原有味,飽餐明月卻無渣。”
呵呵,與之分享哦。
(我們害怕歲月,但要知道活著是多么的可喜。任何時候,我們都為自己擁有的一切滿懷感激!外出回來了~~)
;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