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目前,帝國擁有五千萬人口為例,百分之二點五的常備軍數量將是一百二十五萬。
對于一個強盛并且領土廣闊的帝國來說,這個數字并不是太多——而且根據劉備的計劃,這一百二十五萬軍隊,實際上絕大多數都是二線的駐屯軍。所需要的花費并不會太多——
只因為他們都將是“郡兵”。服役時間只有三年時間。期間也只會駐守本地,只有一定戰爭時期,或者需要軍隊進行生產建設開拓的時期,才會使用這些部隊——或者更多的時候還是進行生產建設開拓……
但是,決不能小看了這些二線部隊的戰斗力。
或許他們的武器裝備略顯陳舊,又或者說,比起一線的禁衛軍,以及北方即將出現的三十萬騎兵部隊,他們的戰斗力不足。但絕對不是說,他們是弱者。
只因為未來,帝國將迎來一個偉大的開拓時代,帝國將迎來一個尚武的時代。帝國的各個亭里,都會迎來那些退伍老兵,擔任亭長、里長。鄉里也會迎來一系列的退伍老兵作為長官。
這些士兵們不單單會讓帝國的基層行政變得更加流暢,讓帝國對于基層的控制更強。同時還會帶來新的知識與生產技術——這些是他們在軍隊中學到的東西——同時還有軍事技術。
他們會在農閑的時候,帶領農民們進行隊列的操練與訓練。同時還會講解各種武技與武器使用的方式。讓帝國民間原本尚武的風范變得更強。
同時,帝國遍布各鄉的鄉校,在教導最基本的自然科學的同時,還會教導孩子們的隊列,以及聘請同樣身為退伍老兵的人,作為軍體教官。強迫這些孩子們變成文武兼備的人才。
這些孩子中最優秀的那批會進入縣學。更優秀的那些會進入郡學,乃至州學。最終他們將成為帝國的棟梁之才。一批從小就受到軍事訓練的棟梁之才。
也就是說,雖然常備軍的士兵們只有三年時間,是正規軍。但實際上從他們出生開始,就接受一定軍事訓練,稱之為準軍事人員也沒有任何問題。所以絕對不能將他們與一般的臨時征召的炮灰相提并論。
當然,百分之二點五這個比例,在未來肯定會降低。
因為在未來,在掌控了整個東南亞,開發整個江南與東南亞,還有東北地區,朝鮮、日本。并且獲得了來自印度的稻米。甚至經過大航海,獲得了土豆、玉米諸種高產作物之后,帝國的人口將膨脹到兩億到三億——以宋朝最鼎盛時期,人口達到一億一千萬為標準,擁有的土地是宋的十倍之多的帝國人口數量,不難達到這個數字。
以帝國人口數量百分之二點五為常備軍標準,帝國的常備軍數量也將達到七百五十萬的程度。這實在是太過夸張了,而且也完全沒有必要。就算未來,帝國將會有大量的海外殖民地,以及帝國最終將會建立一支龐大到足以踏破四海的海軍。也實在是太多了。更何況劉備期望建立的是一支職業化的海軍。專業化的部隊,甚至未來的地位可能與禁軍媲美。跟三年輪換一次的常備軍完全不是一回事兒。
所以帝國最終的常備軍數量,劉備認為兩百萬左右就足夠多。再多也沒有什么意義。因為全民尚武,以及理論上的義務兵役制度的存在,所以帝國每三年退伍一批常備軍。最終將收獲數以千萬計的預備役部隊。
這么龐大的軍隊,說征服世界都足夠了。所以未來的軍隊比例將持續降低。或許后世想要當兵都要找人托關系的情況,將會提前上演。
這么一想,劉備就覺得很開心。
這就是他留給未來的帝國子民們最好的禮物之一。
尚武精神,昂揚向上的開拓思想,以及隨之而來的龐大國土,和源源不斷的利益。
這一切足以支撐未來的帝國走向輝煌,乃至全宇宙。
……
“就是這樣了。”
這就是劉備對于未來的帝國的構思。
三種軍隊。義務兵役制,與職業兵役制,還有草原哥薩克兵役制并行。帝國的軍隊甚至可以達到一百五十萬之眾。如果再加上未來的海軍的話,那么這個數字很有可能會突破兩百萬——
當然,這一切并非單純的冗兵。而是有著自己的意義的。以數量最多的常備軍團,作為生產建設兵團,以軍隊等級的執行力進行江南地區的開發,將會是劉玄德在未來執政時期的重點之一。
畢竟,江南地區可是經過了數百年時間的開發。甚至說經歷了兩次所謂的“衣冠南渡”之后,才成為了華夏地區最重要的經濟與糧食區域的。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足夠的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