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正文 第三百九十章 認識你自己

作者/洪山詩人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我有個困惑,老是禁錮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讓人別屈于狹隘的空間之中,難道不扭曲人性嗎?難道不抹殺創(chuàng)造嗎?難道不自虐痛苦嗎?

    有不是有點找別扭,是不是有點傻?

    “先生,按你的辦法,是不是感到有些痛苦呢?”我旁敲側(cè)擊地問,怕用詞太直接,傷害一個老人的心。

    他盯著我,還是那種虛浮于空中的微笑。“你內(nèi)心肯定懷疑了,你不如直接問,我這是不是在自找苦吃,對不對?”

    我相當不好意思,但他說得對,我說不出口。

    “那么,我問你,即使我這是自找苦吃,我這么大年紀,身體這么差,憑什么就堅持下來了呢?別說我這個沒成就的人,說個名人。達摩祖師面壁十年,不跟人說話,不與社會接觸,他憑什么堅持下來了呢?如果苦行僅僅是苦的話,如果戒律僅僅是約束,你能自己主動堅持十年嗎?”

    “我不能。”沒辦法,他這么多問題,我答不了。不如直接說實話。

    “僅有苦,當然是不能。我們都是人,離苦得樂是人的本性,扭曲本性的事,一時可以憑意志力做到,但要長遠堅持,恐怕是不行的。人非草木,怎么在找別扭中長存?”

    是的,他的回答有人情味,也符合我的感受。

    “先生,照你這么說,這苦中還有樂?或者說,在苦中還有堅持下來的另外的收獲?”

    “當然,學佛的目的,就是離苦得樂,與人的本性是一致的。而且,發(fā)現(xiàn)真相,也是人的本性。這是得道的最根本特征。為大樂而受小苦,是件劃得來的事情。何況,在這苦中,如果修法得當,你會進入到某種法喜之中,自然升起人間所不能達到的快樂境地,這事我不透徹,也不好跟你說。但是,你別以為和尚是可憐兮兮的人,他們經(jīng)歷的快樂和痛苦,你是體會不到的。”

    原來有這么回事,以前我根本不知道。在打坐期間,我也曾經(jīng)享受過平靜的感覺,這種平靜,大不了相當于某種高效休息的過程。經(jīng)過這個過程,人的頭腦清醒,身體精力充沛,僅此而已。原來,更進一步,會有更多的東西。

    更莫說,這還與真理真相有關,那會多么誘人。我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還有另一種美,吸引著歷代的人,進入佛門并綿延下來。妍子的堅持,我知道,她在戒律和修行中,找到了某種平靜的美,也許,是我不能動搖她,家庭不能動搖她,世間的生活不能動搖她的根本原因吧。

    盡管,她沒有得道,她甚至連真相的邊緣都沒有接觸,卻如此堅決地走上修行之路,肯定是有另外的原因的。如這位老先生一樣,這個東西,她形容不出來,即使她跟我比喻出來,我也聽不懂。夏蟲不可以語冰,我就是夏蟲。

    “先生,就說說你,得到了什么?讓你如此嚴格地遵守這種不自由的束縛。”

    “首先糾正你一個概念,戒律并不束縛你的思想和創(chuàng)造力。相反,它是一種對創(chuàng)造力的解放。具體的東西我說不出來,但可以打個比方。創(chuàng)造力拖著我們的肉身和,本身就受到了束縛。把創(chuàng)造力從肉身和中解脫出來,就是戒律。”

    我大概揣摩到,這估計是放下包袱開動機器的意思。

    思想的自由總會受到打擾,如情感如如身體如環(huán)境,這在我平時的生活中,自己是有體會的。

    “當身體情感之類的東西被約束后,打擾思想的東西越少,創(chuàng)造力就越自由,那么,你會發(fā)現(xiàn)智慧生成,如同一絲燈光,越來越亮。”

    這是什么境界,我根本沒聽說過。我思想最自由的時候,大不了就是平時走神的狀態(tài)。走神是霧茫茫的淡然,根本沒有明燈的印象。

    老人好像能夠讀懂我的心靈,他說到:“你沒有明燈的體驗嗎?或許有過,你沒注意罷了。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你也不例外。我舉個例,你是否有這種經(jīng)歷,在某個選擇時,根本沒有思維路線,偶爾一個靈感和直覺,你就選擇對了,有沒有這種情況?”

    “有!”我肯定地回答。比如當年在敦煌找決定媽的時候,那時決定下來的,幾乎是一種直覺沖動。當然,這個決定,是絕對正確的。

    “你有沒有這種情形,在毫無征兆的狀態(tài)下,突然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美麗的預兆或者影像,你確認那不是幻覺,但只有你一人在一個偶然的瞬間看到的?”

    “有!”那美麗慈祥的中年婦女的形象,三次出現(xiàn)了。三次都有妍子在,但只有我一人見到。

    “假如,那就是真相,如果你在修行中,可以保持這種窺見真相的能力,甚至可以日常運用這種智慧,你快樂不快樂?”

    那簡直是窺見了另一個世界,那簡直是到了神仙的境地,那是讓人生偉大的夢境,那是超脫于世間的地方。怎么不叫人激動澎湃呢?

    “先生,你看見了嗎?”我急切需要找實證。

    “我看見了,說不出來。我說出來,你也許不相信。更重要的是,只有你自己經(jīng)歷過,你才會有真的信仰。對不對?”

    道理是這個道理,但我真是想知道,是否有人真達到這個境界,是否有一個可靠的方法達到。如果求道能夠達到的話,我現(xiàn)在就想去。

    “但是,那倒不是修行的目的,那只是幻像,最終是要拋棄的,或者說是超越的,有絕對的偉大的境界,我沒達到。這個目標,是不是宏偉?”

    他繼續(xù)說到:“你能夠看到的好處,當然是我這個軀體和外在的精神。比如我的身體健康,不像是生過大病的人,我的精神狀態(tài)好,守半天店子,跟你講半天話,也不疲勞。如果按你能夠理解的境界,也就只有這些了。當然,你不能理解的宏大事業(yè),只有你自己實踐后,才能看到。想不想?”

    當然了,我所聽到的偉大,也不過是超越路上的梯子。那么,最終的境界,肯定是完全嶄新的世界。

    對了,我想起古代一句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如果真有這個境界,那么,他的命是算不準的。因為不在五行中嘛。那么,他的命運,或許就留住于永恒真理,或自己自由把握了。

    “先生,你這樣一說,我想拜你為師,你愿意收我這個弟子嗎?”

    他擺了擺手,說到:“我根本就沒有悟道,根本沒資格當老師。小伙子,從理論上說,釋迦牟尼佛才是所有佛教徒的本師。而所以教你修行的人,必須是過來人,是你的善知識。最根本的導師,是你的內(nèi)心。你找到、認清自心,你就找到了老師了。”

    看樣子,他是不打算教我了。“先生,這話比較玄,能不能具體點呢?”

    “我不跟你探討更多的道理了。經(jīng)典上已經(jīng)把天下的道理都說遍了,況且,證道歌所包含的道理,就已經(jīng)非常高深了。當你完全理解并體會到它的所有意義,你就已經(jīng)悟道了。我不會說我那些淺顯的有狹隘范圍的東西,你也不必聽我的講解,畢竟我沒資格當老師。”

    “但是,你畢竟是先行者。韓愈說過,聞道有先后。你至少是先聞者,就不能給我一些建議嗎?”

    “當然,只要你有心,我也會給建議的。但是,如何成功,哪怕是有進展,為你下一世作些鋪墊和準備,也是好的。”

    這話一說,我嚇一跳,難道,這是好幾輩子的事?人究竟有沒有好幾輩子,還是個問題。

    “下輩子?先生,我上輩子是誰都不知道。人真的是往世來生嗎?”

    “小伙子,我不能回答你,因為你問了一個巨大的問題,關于生死。生死輪回學說,你在書上看得到。在證道歌里,大師也說他是歷劫修行的,并且告訴我們,他說的是真實話。如果他說了假話騙人,他寧愿自己墜入撥舌塵沙劫。”

    我雖然不太清楚撥舌塵沙劫的具體含義,但我知道,這比詛咒自己天打雷劈還要狠。

    “你現(xiàn)在的關鍵,是把自己擺在佛學之外,企圖通過不入門的方式,來窺探門內(nèi)的風光,這是不可行的。因為你沒有那高的慧根和宿緣,菩薩轉(zhuǎn)世后,要認清自己的來歷,也需要經(jīng)歷很多劫難的。”

    我不明白他說的具體含義,但我知道,他說我在門外偷窺門內(nèi),肯定是不行的。不光說這是小偷和機會主義行徑,更因為,沒進門的人,是看不見門里風光的。除非這是一座玻璃房。

    那么,真要進門,難道要我出家,但我該皈依哪個高僧呢?我該如何找到高僧呢?

    “其實,你本身就有個門,在你心中,佛說,心外無法。還說,心外求法,即是外道。修法其實是修心。記住,這個心,不僅僅是道德感情那么狹隘,是你真正了解自己內(nèi)心的意思。你這個內(nèi)心中,本身就是佛,但你沒認清它。”

    “如何認識呢?”

    “那看你是高手還是低手了。或者說,你前世今生的功德和基礎如何。你愿意聽嗎?”

    “請先生賜教。”

    我鄭重地向他鞠躬,他合什還禮,并示意我坐下。

    “如果是大功德者來世,當他遇到自己的機緣,只需要一個偶然的觸發(fā),便會讓自己的真心打開。這就好比靈感。一個深具慧根的人,當他通過各種方法尋求人生真理時,總會覺得處處的路都是絕路,處處的思想都不究竟。當所有路被證明斷絕之后,他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自心中佛,當看到自心中佛時,他就明白那是不二法門,自然走上佛道了。”

    這是排除法,像現(xiàn)代醫(yī)院各種體檢,考察各種指標,然后再確定你的病癥。但這種排除法,也需要經(jīng)驗和知識,也需要窮盡一切思路。如果不是一個極為智慧的人,窮盡人生道理萬分之一的思路都不可能。我相信,自己根本沒那能力,在人生真理上使用排除法。

    智力上不允許,腦力上沒容量。也許,那些高手,前許多世,已經(jīng)排除了人生思路的大部分了。最后幾個障礙點去掉,唯一正確的路徑就會在今世顯示出來。

    “我承認,先生,我根本不具備這種能力,想都不敢想。”

    “你是個誠實的人,小伙子,僅憑這種不自欺的態(tài)度,我相信,你會有收獲的。那我就說中智之人的做法。中智之人,受情感支配。在情感的過山車經(jīng)歷了起伏后,你會發(fā)現(xiàn),你依然會落在平地。你仍然擺脫不了地心吸引力,對不對?”

    這個比喻高啊。過山車,虧這老先生比喻得出來。當過山車開動時,巨大的心理沖擊,因為身體的狀態(tài),讓你體驗巔峰和墜落,有某種超脫的興奮和墜落的恐懼,在極度的情感體操中,你似乎得到了某種超越現(xiàn)實的體驗。但終究,你無法離開現(xiàn)實,因為你還是要回到地面。

    “你觀察自己的情感,首先把情感放到不同的極限位置去對比。比如,發(fā)現(xiàn)自己最討厭什么最喜歡什么最害怕什么最享受什么,在對比中,找到自己情感的邊界。你會發(fā)現(xiàn),要突破這些邊界是很難的。其實,真正要突破邊界,是認識到情感的虛幻性,不是要你壓抑它,而是要你認識它,它是空的,它是不可靠不恒定的,它不是單獨屬于你的,你從來沒真正擁有過它。你會發(fā)現(xiàn),情感定義不了你時,你會產(chǎn)生茫然的感覺。”

    沒有選擇,那我該怎么辦呢?隨風飄搖?

    “此時,你需要善知識的引導,讓你認清自己的情感。不管是情感還是本質(zhì)還是身體還是所見所聞,僅從一點深入,真正認識到任何一個東西的空性,你就得到了所有空性。一門深入的辦法,是過來人才會有的。況且,你更適宜于深入哪一門,也得有相適合的師傅引導,就看你有沒有緣分了。”

    “先生,假如此生我沒有緣分遇到這師傅,該怎么辦呢?”

    “不用著急,小伙子,一個真正求法的人,發(fā)誓要用無數(shù)生死的時間來追求,這輩子沒到下輩子嘛。何況,菩薩不放棄任何一個求法的眾生,他們發(fā)了誓言,他們就做得到。”

    這又比較玄乎了,我有點不太明白。

    既然不明白,那我就問:“我認為,我是下愚之人,并不指望天降神仙來引導我,只是打基礎,一點點地前進,該怎么辦呢?”

    “從步驟上來講,總體上有聞思修三個階段,當然這所謂的三個階段,有時是混在一起進行的。我們暫且把它當成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聞,當然是聞正法。但是,你不知道正法在哪里,誰給你的法是正法,怎么辦?這一是看緣分,你有向道心,自有引道人。二是看態(tài)度,向道為眾生,就是菩薩道。三是看戒律,凡是得道者,戒律必森嚴。向他們請教或?qū)W習,其中有可能有你的善知識。”

    “要說思,不是指你習慣的推理邏輯或者類比,也不是數(shù)學的計算和哲學的名實。這種思是反聞聞自性的意思,是在禪定中的直覺,是內(nèi)心光明的自然顯現(xiàn)。當然,如果你連定境都沒有,大樂都沒嘗試過,你無法真理解。”

    “要說修,可以暫時分為前行、加行和修行之區(qū)別。前行是準備工作,比如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心態(tài)平和身體安泰精神良好思想端正,這類似的基礎。為達此基礎,所作的所有努力,都是前行。加行是功德之行,是對修行的加強,是倍增器,是啦啦隊,是補給站,是催化劑。當前行加行足夠,你就會很快達到真修實練的境地,那就是修行了。修行是用全部身心,進入涅槃智慧海,是進入心一境性,是六度萬行。”

    我對其中的專有名詞不太理解,他說得多,而我接收得少。我不得不找出我最疑惑的問題,來提問了。

    “先生,你就說,按我這種情況,我該怎么做呢?”

    “小伙子,你該怎么做取決于你想怎么做,你想好了,做法也就有了。當然,我沒能力傳法,因為自己并沒得法。但是以一個經(jīng)歷者,我大概可以告訴你一些經(jīng)驗。”

    我正是要他這種經(jīng)驗。

    “對善知識,如果你們真有緣分,你見到他所產(chǎn)生的感情,是不同的。要么敬畏要么喜歡要么崇拜,總是一種正能量,就像磁場的極、極”。

    一般我們說磁場,說南北極或者正負極,他說、極,估計是與他長期的專業(yè)工作有關。

    “找到你的善知識,這是一個線索。判斷他,就用我前面所說的三種標準。況且只要你找,很可能找得到,因為菩薩有百千萬化身,眾生遍滿,菩薩也遍滿,包括所有的三千大千世界。小伙子,要有信心。”

    他看著我,仿佛看透了我的心。“小伙子,你在猶豫徘徊和漂泊,但菩薩估計也在看你。只要你下定決心向道。菩薩盡早都會感應,來到你的眼前。”

    當他說到猶豫徘徊時,已經(jīng)把我的心理狀態(tài)說準了。當他說漂泊這個詞時,已經(jīng)準確地說出了我現(xiàn)在的真實狀態(tài)。

    “小伙子,你是有慧根的。你很可能有不一般的經(jīng)歷,與普通人不同。不管你取得多大的成績,你自己要追求的卻不是那些東西。所以,你是追求真理的一個人,這世間滿足不了你,所以你要求道。或者,有某種暗示,讓你趨向佛道,對不對?”

    這完全是相面大師了,把我的心路歷程,說得清清楚楚。這樣一個剛認識的老頭,在異鄉(xiāng),僅憑一些對話,就完全掌握了我的心理。這還是他自己說,他不夠資格當法師,他自己沒悟道的情況下。

    世上如果真有得道人,那該是多么神奇?

    “小伙子,路是走出來的。不是想好了再走。走著走著,路不就有了嗎?何況,本師說,八萬四千法門,總有一條路適合你。你不走,怎么知道呢?你放心去找,去試,去求,總有一天,你會找到正法的。”

    “真的嗎?”我有點懷疑,如果按試錯法和排除法,我這一生怎么有機會窮盡呢?

    “當然,你不要懷疑。因為我知道你與佛法有緣,有緣的人,菩薩遲早會出現(xiàn)。如同母子相見,總有神奇的力量,把你們拉近的。大膽去試,像鄧總說的,大膽去闖,摸著石頭過河。只要你真想過河,河水就淹不死你。你怕什么,大不了死了再來,對不對?”

    這話激起了我的勇氣,我如果活得沒價值,那死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謝謝先生,你讓我有了勇氣。但是,我要問,假如有一天,我的法師站在我面前,我拿什么確定呢?假如有人說他已經(jīng)悟透正法,我該如何判斷呢?”

    “用理判斷,有三法印。”

    “哪三法印?”

    他慢慢站了起來,走到書架最里層,給我抽了一本書,遞給我,說到:“拿去吧,算我送你的。這是基礎知識,你暫時只需要看這本書就夠了,就知道個大概方向了。具體的、真實的東西,只有在你的心中,才能最終體現(xiàn)。”

    我接過書對他想鞠躬,但轉(zhuǎn)念一想,還是合什好,給他一個合什禮,他也還了禮。

    我正要看這本書的封面,他又開口說話了。我放下書,看著他。

    “徹底悟道者,當明三世因果。”

    他把我放在椅子邊的書又雙手捧上遞到我手中,繼續(xù)說到:“道是走出來的,不是看出來的。當然,這是基礎知識,也不妨作入門讀物。”

    我低頭仔細看了看書名,也是弘學的著作。名字很正規(guī):人間佛陀與原始佛教。

    我問到:“先生,我往哪里走呢?”

    “依從內(nèi)心向?qū)В阌谢鄹途壏郑偰軌蛘业降摹P』镒樱惆堰@本書和證道歌讀了后,也可以讀或者背誦簡短的經(jīng)書,你就可以上路了。”

    我知道,路是自己走出來的,老先生總在這樣提醒我,肯定有他的道理。

    與他告別時,他沒有回應我的揮手,笑容慈祥且淡然。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wǎng)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溪市| 孝感市| 隆安县| 马山县| 忻城县| 长泰县| 新巴尔虎左旗| 宜君县| 普兰县| 宁远县| 通化市| 波密县| 沙雅县| 宁国市| 调兵山市| 奉节县| 土默特右旗| 林甸县| 法库县| 五指山市| 宁化县| 铜鼓县| 都兰县| 阿荣旗| 阜南县| 增城市| 福鼎市| 溧水县| 南充市| 双城市| 靖边县| 古蔺县| 西华县| 鄂托克旗| 娱乐| 阿拉善盟| 益阳市| 井冈山市| 荥经县| 夹江县| 无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