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正文 第三百九十四章 失去統一性

作者/洪山詩人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翻動自己的大包,才覺得近幾天,總在空想,忘記了筆記。這是很久以來養成的習慣,怎么在這幾天,就忘了呢?

    打敗我的,似乎只是瞬間。

    這兩天,我沉迷于網上論壇了。居然沒有出門,只在瞎想,只在逛網,居然把這多年的東西,差點搞忘了。

    真的只是偶發的嗎?也許,潛意識中,認為它不重要,或者它太累了吧。

    當你邀請別人時,別人說沒時間。其實時間是恒定的,只是優先序列不同。人們總是把能夠帶給自己最大利益的事,擺在最前面。這種利益的最初驅動,也許是快樂。

    筆記,對我來說,最直接的動因,是想留給這個世界,自己曾經來過的證明。也許這個讀者,是長久沒聯系上的二娃。

    但根本的動力,是對人生連續性的認可。假如一個人,到了今天這個地步,那也許與他的過去的經歷,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有關。這是過去對我的教育,我甚至認為,它就是我潛意識中的真理。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和恨,我之所以是我,是因一系列社會關系和個人事件發展的必然結果。

    如果人生是這樣的話,那么就有規律可尋了。從今天的作為到明天的結果,這個因果關系是清晰且連續的。好比坐標上的連續網線,如果按一定規律運動的話,那就是可以在數學上求導的。

    所以周易八卦,只是建立人生的數學坐標。而求導,就是預測實踐。

    但是,這個理論有一個必須的前提,就是,人生是連續的。但是,我們明明發現,人生有許多意外,突然撞斷你連續的曲線,讓命運改變在一個瞬間。

    如果人生是不連續的,有斷點。那么,歷史沒用,規律沒用,思考沒用,我們所建立的知識大廈的結構,會瞬間坍塌。

    是不是有這種情況呢?

    從佛經上看,并不是。它是講因果的。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但這種因果與我們所說的歷史和人生經驗,是有區別的。它是三世因果。也就是,反因果放入前世和后世兩個維度,整體來參考。但,前世和后世,是我們認知的斷點,我們無從判別,所以,就造成了認識上的困難。

    我們踩死一只螞蟻,這只螞蟻有什么罪?它只不過碰巧與我在行進的線路上偶爾遇上了。它既沒能力躲避人類,也無從判斷。

    假如有另一種強大的力量,我們就是那只螞蟻,我們的命運,是自己決定的嗎?

    斷點,意味著巨大的不確定性。對未來的不確定,讓人們很沒有安全感。這很不舒服,但現實總給我們這種印象,讓我們很是焦慮。

    那些所謂的統一性的大師們,為了緩解這種焦慮,以尋找真理為名,制造了許多模式,仿佛真理盡在掌握,仿佛命運可以自主。這,是不是一種自嗨?

    人們天然有追求確定性、絕對性、統一性的動力,因為心理安全的需要。

    從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開始,人們喜歡制造某種大一統的模式,比如什么理論模式、邏輯模式、數學模式、仁義模式、道德模式、易理模式、風水模式等等。

    每一種模式,給你一個前提,世界是連續的、有規律的。你沒有發現規律,是你笨。但是,多少聰明人,仍然死得不明不白啊。

    人類的模式,大概可以確定的不多,但死亡是必經模式,這倒沒什么置疑。既然它不可避免,何必怕它呢?怕又怎么樣?改變不了什么。于是,及時行樂,或許更為經濟。

    在周易古卜筮法中,五十五根草,總有一根單獨擺出來,示意,總有一分天機,是人力算不出來的。這仿佛很高大上,但是不是祖先有意為之呢?為那算不準的,預先留個借口呢?

    哪怕是單一事件的是非判斷,董先生也只能到大約百分之九十的準確度。他也說過,沒有能夠到達百分之百的人。如果有了,那就不是人,那是神。

    何況,任何事件,都不是單一的,也不是簡單的是非題。人生不只唯一答案,所以,這事的準確率,不是太高了。

    我們總以為可以找到一個簡單的公式或者法則,可以推演復雜的人生,這是演繹法在作怪。但這個法則有個好處,就是簡單。過去簡單而與世界的復雜性不符,所以,大概也只是起個心理安慰的作用。

    牛頓的時代,長達幾百年,人們以為物理學已經終止了,人類了解得差不多了。誰知道,愛因斯坦相對論出來后,推翻了許多結論,以至于從情感上,當時的許多物理學家都不愿意相信。

    幾十年后證明,相對論是對的。

    但愛因斯坦相對論出來不久,大家也以為,世界的物理學已經可以歸結了,大概宇宙就是這個模式吧。結果,量子論出來后,連天才的愛因斯坦都無法接受了,與波爾辯論。

    一個宏觀的,一個微觀的,居然無法統一。如果有人告訴人類,世界是不統一的。人們從習慣和感情上,難以接受。

    于是,后來又有一些無聊的物理學家,企圖建立統一場理論。試圖把這兩個理論融洽起來。幾十年努力后,才發現,根本無法自圓其說。

    是不是,人類追求統一確定的簡單模式,就沒有意義了呢?是不是,世界就如此的混亂下去?我不知道。

    但這幾天看網絡,仿佛就看到統一的困難。

    各種論壇上,爭論是很多的。我發現爭論的原因大概只有兩個。情感和理性。因情感而相信某個結論的,是因為他愿意相信。這個力量非常強大,人們總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東西,這是典型的屁股決定腦袋。

    還有許多理性的辯論,其實也辯論不出結果來。邏輯框架不同,推演理論不同,概念范疇不同,名實邊界不同。你都無法確定一個概念的邊界,在邏輯框架沒統一之前,還爭論得出結果嗎?

    許多半桶水,曾經嘲笑過“白馬非馬論”。但我估計,他們都沒讀過原文,不清楚語言概念。如果這個“非”表示屬于的話,當然白馬是馬。但如果這個“非”表示不等于的意思,白馬當然非馬。

    文字本身含義有復雜性,在交錯的地方咬文嚼字,沒什么意義。

    從長遠來看,決定和影響人們思想的,更多是情感。比如,我們與詩經中所描寫的生活,離開很長時間了,但仍然能夠被那里面人物的情感所打動。情感在個人起伏程度上,也許是不穩定的。但在整個發展的時間長度上,卻保持了一貫性。

    這就是演說的奧秘。我看了馬丁路德的演講稿,也收看過西方總統競選的演講,當然,我也看過聞一多先生最后的演講。

    演講最大的特點,是以貌似說理的方式,來打動你的情感。如果能讓聽眾共情,那你就成功了。與其說優秀的演講,是在以理服人,不如說是在以情感人。

    以情感共鳴來影響人們的行為,這是政治家常用的把戲。但是,這種煽動情感的辦法,是無法確定一名政治家,是否有能力治理好一個國家的。

    與其說是在選總統,不如說是在選一個演員。

    當然,也有說理的辯論,這種辯論今天很少見了。比如愣嚴經中,佛祖與阿難的辯論。徹底并且直接,在同一概念和邏輯下的交鋒,相當精彩。

    比如網絡上看到,有一名所謂的學者與馬東的辯論,就很有意思。那名學者的意思是,現在網絡流行文化太粗俗了,沒有精致的經典的東西。馬東反駁說,普通人也有發聲的意愿和渠道,這是進步。

    從獲得支持的人數上來說,當然是馬東完勝。他利用了共情法,讓普通人感覺馬東站在了自己一邊。但是那名學者也不是沒有道理,只不過,支持他的人少了而已。

    其實,那只是一個娛樂節目,本來就是娛樂大家的。馬東本人并不普通,成功的父親和成功的他,本身就是精英階層,裝著是大眾一員而已。

    但是,討論本身引發的思考,卻讓我浪費了不少時間。

    在過去,尤其是在幾十年以前的中國,知識是被少數人壟斷的。知識精英階層,仿佛個個如民國時期的大師。其實,民國時期大師也不多,錢鐘書在圍城里就諷刺過。

    只不過,那些有知識的人,在眾多文盲面前,顯得有些鶴立雞群而已。況且,那個時代,知識分子還屬于士的范圍,本身在社會地位上就屬于上層,有發言權,地位高,發出的聲音也大。

    有人批駁科舉時代,大家學了幾本圣賢的道德文章,就可以中進士,當大官,其實那些書對社會并沒多大用。以此來批駁科舉制度。這顯然是,沒認清科舉在社會中的巨大作用。

    科舉表面上是一個人才選撥機制,實際上是一個階層流通工具。一個社會,只上上下階層有正常確定的流動機制,這個社會才會良性發展。如果階層固化,這個社會的革命和暴動,很快就會到來。

    歷史上,中國大家世族,對中國的危害太深了。袁紹袁術是優秀代表,但他們又干了什么好事?

    科舉的最大意義,是給貧窮的人,有一個階層躍升的渠道,以打擊階層固化的趨勢。

    此時,考試的書目不能太多太專業,要不然,窮人根本沒機會進行素質教育的。窮人請不起好老師,也買不了那么多書,只有死啃幾本教科書,以期望一步登天。

    如果考試的內容過于寬泛,窮人購書的壓力,請老師的壓力,根本就斷了寒門出貴子的想法。如果這樣,那么,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我們看儒林外史時,總愛笑話范進。但如果一個朝代沒有范進的機會,那么黃巢就會誕生。人頭落地、血流成河。

    民國時期,科舉已經沒有了。普通民眾想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渠道變得狹窄,于是,很多人就放棄了讀書。那些民國大師們,大多是家里條件好,不為生存而讀書,所以就讀得比較純粹,比較好。

    為了生存而戰的普通人,當讀書這條路斷了后,就揭竿而起,兩把菜刀鬧革命,就問你怕不怕?

    飯都吃不飽,哪有精力讀書?國家都要亡了,哪有心情讀書?讀書只留給那些有條件有時間有興趣的人干,于是閑情閑錢養育著藝術和文化,專心專一養育著專家。

    但今天的情況完全不同。因為大家生活條件好了,教育機會均等了。普通人,也識文斷字了。他們不僅成了數量最為龐大的文化消費者,他們也成了數量最大的文化生產者。在互聯網時代,他們的聲音也有了發行的渠道。

    精致的生活,從來就不在大眾生活的范圍內,要說粗俗嘛,本來就是他們的生活。

    但是量變必將帶來質變,我相信,這樣大規模的生活和消費者,必將孕育出民眾藝術和文化的大師,必將出現影響歷史的精典和精品。以數量換質量,需要一定時間積累。所以,先不評價它們是否好吧,先讓子彈飛一會兒。

    從市場角度,我覺得,今后面向大眾文化創作和消費的產品,必將風靡整個中國;蛟S隨著中國硬實力的擴展,也將影響這個世界。

    只要你讀過中學,你就可以在網上發文章或者評論了。只要你身體健康,你就可以在廣場舞上,飛揚和展示一把。

    統一性,看起來美,其實不然。那只是固化的標志,缺乏生命力。比如,過去我們看的人工植樹林,就有樹種單一的問題。樹是同一時間種的,品種也一樣?雌饋恚瑱M平豎直,很是規矩。這種幾何形狀的美,是工業化時代的情趣。

    但從生物多樣性來說,它是違反自然的。一般一座山上或者一個林場,闊葉針葉混雜,喬木灌木共生,苔蘚雜草亂長,野獸鳥蟲潛行,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可以長久存在的森林。

    而立體的復雜的森林,今天卻不被人欣賞。原因是人們只喜歡簡單統一的東西。為什么?人們總有這個偏好,對自己難以全面理解的東西,保持著警惕和緊張,并不舒服。對無法用一個統一的可理解模式的東西,產生天然的敵意。

    那是人類太高估自己的理解力了,世界這么復雜,你怎么可以隨心所欲呢?

    想起高中一名自視甚高的語文老師,在我們鄉中,他算是一名老教師了,但總是教不了畢業班。因為,他所教的學生,在高考成績上,表現得不是很好。

    他因自己資歷老而驕傲,也因自己不受重視而憤慨。他經常朗誦自己創作的一篇詩,我們都能夠背下來了!拔艺驹诟呱街畮p,我站在古剎之里受盡了風霜雨雪,看慣了人間卑鄙!

    當時聽到,有一股酸酸的味道。

    他的不平,來自于他的自我認知與現實有偏差。他認為他資歷老老齡長,是先來者,理應受到年輕老師和領導的尊重。這是第一個誤區,老的,就應該得到尊重。

    當年班長在一篇筆記里,就批駁了這種老人的價值觀。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學生的高考成績。他總覺得他是教圣賢書的,要學生受到圣賢的道德教導,是樹人的大事。而高考是工具。道與器,當然是道高大。從他詩歌的意境中,也可以推斷,他把自己置于山巔了。

    高山之巔,古剎之里。這是一個多么孤獨的環境,也是一個讓自我感覺偉大的意象,也許,他覺得自己很偉大吧。

    但是,今天的教育,或者說高中教育,就是為高考作準備的。要應付日常生活,初中教育合格了,就可以了。要進一步,就得上大學。從社會到現實到家長甚至到學生,如果高中的升學率不高,鬼才來。不如到南翔技校,學挖掘機學廚師,還實在些。

    他把自己作為職業的工具,當成偉大的事業來看,明顯是高看了自己的作用。更何況,即使如他自許的偉大事業,憑他的能力,他能負擔得起嘛?

    他的詩,基本上屬于打油一類,既不經典,也不精致,更談不上意境和思想高度。雖然他自己把場景設置得很高,但給人的印象,只不過是在發牢騷。

    一個老發牢騷的人,怎么承擔得起傳承道德文章圣賢思想的重任?

    今天,在網絡上,當普通人有了發牢騷的權利渠道和能力時,我看到了大量的牢騷?傊,很少有人怪自己能力不行,努力不夠?偸窃谡f別人不對、社會不對、政府不對,把責任推給他人,是一個很寬慰自己的借口。

    從心理上來說,發泄有益于健康。但是,如果過了,就不好了。牢騷太盛防斷腸。

    其中看到一個網友,換了三個工作,都沒進步,總說環境不好。這個老板不好,那個地方同事不好,那個產業不好。好像他走到哪里,失敗的原因,都是環境原因。給我的感覺,好像他本人是污染環境似的。因為,他走到哪里,哪里的環境都不好,概率太高了。

    但更多的,我是在看故事。有些論壇,人們的故事卻很真實。許多人的人生,遠比我的路坎坷和復雜,讓我大開眼界。

    有一個從小離家流浪的人,靠賭博生活,遇到了好幾個出千高手,他認真學習技術,成為賭場?,多次掙了大錢。最后被仇家盯上,被高手識破,被砍掉了一只手。

    現在,他過著普通人的生活,業余時間,進行反賭教育。這真是浪子回頭。但他人生的起伏實在也太大了,以至于,我所見過的朋友,沒有一個有這種劇烈程度的人。

    如前所述,我更關心他情感的變化。按理說,這個從小就生長在社會陰暗面的人,接觸和學習了大量欺詐之術、險惡之術,在危險和罪惡的圈子內行走。按我對看守所犯人的人生觀察,他們想徹底變好,是很困難的。因為,他不知道,做一個好人,該怎么生活。

    他沒榜樣,而犯罪,才是他的習慣。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居然可以改了。這是經歷了多大的情感波折?也許,真像佛家所說,人本善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網絡重新把人構建起來,擺脫孤獨感,這是普通人最喜歡做的事情。比如現在,上,就有大量的群,以前我沒注意。這段時間我注意了一下,有育兒的,有股票的,有推薦商品的,還有娛樂健身的。

    當改革開放過后,人們從單位人轉變為社會人之后,再加上市場力量的強大,使人們可以不依賴他人,而可以獨立地活著,讓人們獲得了自由。

    比如城市里,住一個單元的人,也許門對門,也是個熟臉,也經常在電梯里點頭致意。但你有可能根本不知道他的名字,他是干什么的。

    與網絡社會的組織架構相適應,人是節點化的。

    以前的人是區塊化的,一個人總是屬于某一個集體。從生產到生活到情感。我聽說四川有的兵工廠,從父親到兒子,兩輩子人,都可以不出廠生活,他們的一切,都在廠子里內斂化了。

    但今天,開放的意義,就是把人從這個集體里解脫出來,盡力活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這當然是進步,也是老子所說的: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但原子化的或者說節點化的社會結構,人雖然自由些了,但免不了孤獨。人類是因為集體組織的力量,才第一次戰勝野獸生靈的。所以,對集體力量的依賴和眷戀是進化中形成的本性,這種本性,讓人害怕孤獨。

    于是,網絡提供了一個新的組織形式,根據你的需要和愛好,組群。這個群中,你只需要展示或者融入自己生活的某一個方面,來去自由,既排遣了孤獨,又獲得了力量。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ǖ馁N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邑县| 牙克石市| 宁德市| 宜宾县| 嵊泗县| 蚌埠市| 兴国县| 托克托县| 聂拉木县| 英吉沙县| 渑池县| 镇巴县| 楚雄市| 五指山市| 桐乡市| 宜川县| 同心县| 尚义县| 依兰县| 迁安市| 宝鸡市| 山阳县| 象山县| 额济纳旗| 天津市| 庄河市| 哈尔滨市| 绿春县| 开封市| 安庆市| 项城市| 济源市| 舞阳县| 都江堰市| 赣榆县| 通许县| 邮箱| 宜川县| 武清区| 盐亭县| 文登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