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夢中的片斷如此美妙,我簡直想重來一回。其實,人的基本感情與過去有關,并且,越早的心理經歷對人生的影響越大。
我只是一個山區的孩子,貧困與母親的離開,讓我的夢想變得具體。我只想住在城里,有吃有穿,有尊嚴。我只想父母團聚,有同學玩笑,有一個正常的家庭。這些療傷的內容,看起來,實現起很簡單。而今天,卻變得非常遙遠。
當年我以為造成一切困難的,是窮。我現在有錢了,但那些目標卻永遠無法實現。
這是人生最大的尷尬。
其實我不需要那么多錢,我不需要繁華與成功。在這個時代,以我本人的能力,過上夢中那樣的生活,經濟上完全能夠實現,我要那么多錢干什么?
但是,父親的離去,打破了一切。命運,當你拼命努力時,突然發現,目標消失了。
好比一個電影,一個人的武林,天下第一又怎么樣?在這個子彈為主的熱兵器時代,當你窮其一生的努力爭得的天下第一,卻打不過一桿槍。沒人想當天下第一了,你所有的付出和價值,成了路邊的垃圾,人們看都不看一眼。
我記得,我們老家有一個業余川劇團,在節假日和紅白喜事上,總有他們的節目。有兩個小伙子,特別喜歡它。
其中一個小伙子,出生于書香門弟。他爺爺和他父親,都是我們當地書法最好的人。他爺爺是讀古書教私塾的,他父親從小家學淵源,自然毛筆字寫得非常好。
每到春節,求一幅他們家寫的春聯,可是要花很大代價的。別人的春聯賣三塊五塊一幅,他父親寫的春聯,得十元往上走,分大小和紙質的不同。
最高檔的,是他爺爺根據你的情況,親自編出對聯來,那簡直是最典雅的文學創作,這除了是熟人朋友外,還得有隆重的禮節,專程拜訪才行。
比如,你想嵌入家族姓名的,或者想對應自家地名山水的。或者,你家人里職業特征、性格特征、人口特征,想寫出來的,都可以找老先生。
老先生一生在我們鄉鎮上都受人尊敬,他本人的德行,也成了許多老派人物口中的榜樣。
他父親,以寫字為生,當然,家里在街上的鋪面,也開了一個副食和文具店,文房四寶與學生文具都賣,副食也賣。鄉鎮市場小,總得要多樣化的經營。所謂,貨賣堆山。寧可沒人買,不可沒得賣。
他們家的店子,因其威望和信譽,保持著固定的不錯的收益。應該說,書香門弟的風范,是農村質樸人家都尊重的,況且,農民恨奸商,但沒一個農民,說他家奸。讀書人的事,能夠奸么?
這是向家,向爺向叔與小向。按我們農村人之間的稱呼,都以親戚的方式表示親切。按輩分和年齡,叫得像一家人。這一點,估計在今天的東北也有保持。不管認識不認識,你進門,洗桑拿。老板對你的招呼,親切得不得了。
“老弟,你來了?”
但我們對向家的稱謂,卻保持著某種尊嚴。向爺,從我們父輩到比我小的孫輩,稱呼都沒變過。叫向先生,先生這個詞,在農村,主要針對兩類人:真正為人師表的老師,或者救人疾病的醫生。一個醫心,一個醫命。
對向叔,我們稱為向老師。這個稱謂,比先生又要差一些了,表示不作為精神貴族了,但是有值得學習和尊敬的地方。
我記得,我們隔壁村子,叫太平灣,有一家龔家,后代比較多,翻修老房子。龔家最早的老太爺雖然死得早些,但與向先生曾經同過私塾讀過書,同學與知己。龔家有人上了大學,后來成為一名小官員,回鄉出錢把老房子按原樣重修。
但原來大門外的柱子上有一幅對聯,已經不在了。怎么辦?求到向先生名下。向先生答應三天內,親自寫一幅對聯來。因為他跟老龔先生是知己,這樣的事,他義務完成。
等房子落成那天,向老師帶兩個人,親自到村子來,扛了兩塊已經刻好的木板,一幅向老先生親自寫好的對聯,就在那厚厚的木板上,掛著紅抬了過來。
龔家得到了重大的禮遇,簡直轟動了全鄉。沒聽說,向老先生親自寫親自編,還有自己買板子,請師傅刻好。那幅對聯,簡直就是當時語文老師的教材。
“龍出長灘共太平,馬伏文山看桃花!
凡是帶有龍馬相對開頭的對聯,氣勢都不一般,更何況,這幅對聯的講究,簡直,復雜得讓人頭暈,還天衣無縫地講究在平仄和對伏之中。畫面感,意義感,讓許多有文學修養的老師和先生們,贊嘆了好久。
在他們看來,在今天這個社會,出現這么好的對聯,簡直是奇跡了。全中國,也出現得很少了,因為,有幾個像老先生那樣有修養,并且有我們這里山川的?
當然,我們那里的所謂文人也沒見過啥世面,他們的評論也不足以作為標準。但是,此事給向家帶來的德行和文學上的好評,確實也讓我們當地小鄉鎮的人驕傲。因為,縣文化館也派人,把照片拍了去,還專門拓印了一份,作為保存。
字體典雅流暢,這估計是當時八十幾歲的老先生,在精力最好的時候寫出來的。
我中學的語文老師幫我們解析過,這幅對聯的美。
第一句:“龍出長灘共太平!币札堥_頭,與地勢有關,龔家院子,坐落在當地最大的山馬伏山最長最蜿延的一條山脊上,如龍一般。
其中,龍和共兩個字拼出來,就是龔家的龔字。長灘,地名,叫長灘河,就是這條龍與山谷最低處那條河的交接處。龍出長灘是形狀,是山水,但更是喻意,意思是,蛟龍從山里出來,過了長灘,就奔向大海了。這是要飛黃騰達,大展宏圖的意思。
共太平,而太平,就是村的名字,太平村。
這種地名與山川組合成的意義,還嵌入了主人的姓,那個龔字,可是費心了。并且,一點也不生澀和勉強,很自然地帶有氣勢。
第二句,“馬伏文山看桃花”。一匹溫柔文雅的馬,作先蹲后躍的姿態,這正是龔家院子所靠的馬伏山名字的由來。這是一匹文雅的馬,而文山則是龔家院子正對著的山,象征文學藝術的成就。在文學面前,馬都崇拜著,馬也得到了春天的消息,它從文山看過去,正是另一個鄉鎮:桃花鄉。
山川形勝,人杰地靈。文采風流,共贊太平。
這種大氣的對聯,不僅給龔家增了光,也給太平村添了彩,更是我們當地最津津樂道的話題。
這就是文人之交,人雖然故去,但那友情,居然讓向老先生以最好的文筆,最大的成本,做成這種事情。
還有更神奇的地方,那向老先生,活過了九十歲,無疾而終,這就算是實錘了!叭收邏邸,他的字,還掛在鄉間故友的堂屋里。而他本人,幾乎是實踐了這三個字。
是否有種神秘的力量,站古老的道德與人生的圓滿聯系在了一起。這是儒家學說最根本的立足點,正心誠意,修身齊家,然后再能夠治國平天下。
當然,到今天這個社會,大部分人雖然崇敬那種古賢風范,但都承認自己學不來。柴米油鹽的困境,讓人根本沒有謙讓之風,世風日下,一代不如一代了。
尤其是動亂的那個年代,精神貴族們大多在**已經被消滅,或者,他們被迫低下了頭。而在鄉間,還神奇地保留著一個標本,這不得不說,是大山的奇跡。
“求諸于野”。
陳忠實在白鹿原里所描寫的,正是傳統文化在歷史上的作用,以及在現實世界的崩潰。因為,產生它的社會生產關系,已經改變了。
農業世界的崩潰,是因為工業化浪潮,這是社會的必然,不管你有多少圣賢,總得要面對。田園牧歌雖然美麗,但沒有田園社會,牧歌唱給誰聽呢?
而向老師也就是向老先生的兒子,就成了一個典型寫字的人了。叫藝術也好,叫技能也罷,只不過有一個長處。與他父親相比,文化上所凝結的符號,生活方式所標示的人生,已經不存在了。
但,人們總對有技藝的人,保持著某種尊敬,畢竟父親留給自己的儒雅,以及上輩人積累的功德,在他身上,還是有體現的。
有孩子學寫大字,要到他家買字帖。有條件的家庭,送孩子到他那里,利用業余時間輔導寫毛筆字,也是向老師的收入。
向老師除了賣對聯以外,還兼顧,給別人寫碑文,寫宗譜,給新開的商店題寫店名,甚至,有縣城的店子,也掛上了他寫的作品。
他最為驕傲的業績,是我們鎮上一坐新修的石拱橋,橋名的大字雖然是上面領導寫的,但橋頭石碑上的建橋記,卻是他親手書寫的,鐫刻在石碑上的字,被燙成了金字,一個個在太陽下,閃光。
家里的小店和潤筆的收入,已經足夠支撐一人小康之家了。在我們鎮上,他雖然不是最富裕的家庭,但是,是最體面最有書卷氣的家庭了。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家庭,就是向老先生最為寵愛的孫子,小向,卻選擇了一條完全不同的走向。
他愛上了川劇,川劇小生的唱腔吸引了他。他文化不高,據說高中未畢業,就回家了。父親趕他回學校,他都不想去。反正,按他當時的成績,考大學也沒什么希望。
向老先生倒是疼愛這個孫子,總是說,只要不唱戲,哪怕在任何單位,謀個差事,倒沒什么問題。老先生一生好善,德高望重,他只要親口求人,別人會答應的。
向老先生在世時,他到了一個農機廠上班,體力活干不來,技術活不想學,好歹在辦公室,給人打雜。向老先生的面子下,別人也不說什么。
誰知道,向老先生去世了。而這個所謂農機廠也瀕臨倒閉,減員增效,裁員時廠里面領導也不好意思趕小向,但小向自己辭職了。
他是興奮地辭職的,因為,在廠里唱戲,肯定是不行的。再加上,他爺爺在世時,也不允許他隨便唱。
現在,辭職后,毫無牽掛。他先到過縣、市川劇團,想考進去當演員。誰知道,縣市川劇團,早已不收人了。有幾個老演員,守著編制拿財政的基本工資,沒有演出收入,只好臨時扯幾個人,應和別人的紅白喜事。
最盛大的,是偶爾過年過節,政府搞所謂的送戲下鄉,好歹給劇團幾個錢,讓他們在鄉鎮搭抬唱幾天戲,算是最正規的演出了。其實,縣川劇團的情況,大家都清楚,連老式的音箱都壞了,每次演出,還要找廣播局借設備。
小向不顧這些,天天如跟屁蟲一樣,在那幾個老演員中混。偶爾,老演員中,有人生病的,他也就客串一下,效果不怎么樣,但他自己很興奮,好象自己的是專業似的。
其實,傳統戲劇好多專業演員都靠在街上賣服裝為生,業余的愛好者,喜歡裝一下,專業的,才有點氣質。如果沒有業余愛好者的捧場,所謂專業演員,舞臺都沒有。
他所面對的,是鄉村大媽老農民,所以,他唱得怎么樣,大家也不計較。人家來看戲,有幾個原因。最首要的原因,是不要錢。第二個原因,是湊個熱鬧。第三個原因,是小時候聽過,現在只不過找找少年時期的感覺。凡是過去的,都是美妙的。
人們假裝搖頭晃腦,只不過是因為,你是過去的聲音。
他卻當真了,開口閉口以專業演員自居,以縣級川劇團的名義,老給我們鎮上搞紅白喜事的川劇演員指導,搞得別人很煩。只不過因為他是向家的人,人家沒跟他動粗。
好不容易接個紅白喜事的活,你當眾給人挑毛病,這不是砸飯碗嘛。
向老師,他父親沒有他爺爺脾氣好,當然少不了捶打,但本性難移,小向被發配到守家里店子的程度,也少不了拿腔拿調,在大街邊吚吚呀呀。
看熱鬧的人多,買東西的人,反而少了。索性,守店子也無法讓他參與了,他愛干什么干什么,下了灘的船,牛都拉不回來。
向老師一直把這個兒子,當成人生最大的恥辱。他之所以達不到向老先生的高度,除了文學水平和個人修養不夠外,這樣的兒子丟人現眼,被認為是主要原因。
他家殷實,也該說對象了。本來,家門倒是不錯,奈何,沒一個姑娘愿意跟小向過。所以,屢屢失敗。小向也不急,他說,要尋找知音。
一個男人,翹著蘭花指,捏著假嗓子,整天轉扇子,哪個姑娘不害怕?
他有時候,走在街上,突然雙手向前一攤,仿佛撩起那并不存在的白袍,著實會讓身邊人,嚇一跳。姑娘們認為他是神經病,而他自己,卻有著高傲的神情。眾人皆醉我獨醒,這個安慰話,他是經常說的。
山屬陽,水屬陰,在這陰陽交接處,總會產生一些陰陽難辨的怪人。
小向的對頭,叫“蹬搓”,他的真名字,大概沒多少人知道,但你要說誰是“蹬搓”,全鎮人民,沒幾個不知道的。
這個外號,來源于他最喜歡做的一個動手。左腳站直,左腳抬起,作金雞獨立之勢。右大腿抬平,保持一句唱腔的時間,突然間,右小腿向正前方一蹬。與此同時,原來在胸前作合什狀的雙手,互相一搓,發出摩擦聲音,然后左右手打開,作大鵬展翅的英雄狀,最后,蹬直的右腿向后擺,上身下俯,作飛燕平衡。
最突然的最有節奏感的,就是那一蹬一搓。老百姓不知道這個動作在川劇里的名稱,以形象和自身理解,名之為“蹬搓”。
這個動作,我們小朋友們都試過,劃下來并不難,但沒有突然性和美感,眼神也沒人家有氣質。
蹬搓原來練習過幾天武術,都是野路子,找了幾個所謂的鄉間拳師當師傅,只不過是在武俠小說看多了的青年,常做的事。
當然,那些所謂的鄉間拳師,也只有一招半勢。何況,武功再高,也怕菜刀,所以,早就荒廢了。雖然蹬搓武功沒學到家,但畢竟根據電影電視或者雜志上的介紹,也算是練習了一些架子,會幾個翻騰,當然,僅此而言,他也算是我們鎮上,武功最高的人。畢竟,后空翻,不是人人都敢的。
最后,一個退休的川劇老師傅告訴他,他有練習武生的基礎,他就上勁了。畢竟,滿身功夫無處發揮,現在也沒擂臺打,有個舞臺也不錯。
我親眼見過,老師傅在河邊放牛,隨便手拿一根棍子,指點蹬搓翻跟頭,老師傅嘴里念著“咣咣徹,咣切樓樓一咣徹”,蹬搓翻著跟頭,初看還是很熱鬧,看久了,大家也乏了,在老師傅瞪出武生的怒目后,我們作鳥獸散。
鎮上的川劇演員,真是個草臺班子,甚至,連草臺都沒有。只湊得一個鼓樂隊和幾個唱的,在紅白喜事中拿點外快。沒舞臺,沒大戲,當然也沒武生表演的機會。蹬搓雖然是練習武生的,但也學會了一個副業,打鑼鼓。畢竟,聽久了師傅的節奏,學起鑼鼓來,也還在點子上。
這點收入,根本養不活一個人。他平時的主業,是幫人修房子,架電線,安防盜網,也就是高空作業那一套,他身體靈活,倒也算專業對口。
蹬搓倒是有老婆的,是農村的,嫁到街上,平時在自家門面做包子賣,倒是家里最掙錢的人。
人一旦有了閑錢,有了愛好,總有一種躍躍欲試的自信。蹬搓有時走在街上,突然蹬搓一下,也足以嚇人一跳的。
有本事的人,頭是昂著的,蹬搓與小向一樣,覺得自己是有本事的,搞藝術的。蹬搓的文化程度當然更低了,高中都沒考上,初中畢業,就沒看過一天書了,整天拿自制的石鎖出氣。
他們或許早就互相看不慣了,都在一條街上。一個文,一個武,都自信獨占全鎮鰲頭,當然免不了要互相討厭一番。
私底下,小向跟別人說,蹬搓都是花架子,武功打不了人,武戲上不了臺,沒任何藝術含量。而蹬搓,在跟人談論到小向時,總輕蔑地說到:“男不男女不女的,不配姓向!
在一般人看來,“不配姓向”是最惡毒的評價,但小向卻并沒多大反應,畢竟,在他看來,藝術比天大,姓什么,倒無所謂。
他們唱了一場真正的對頭戲,那是在街上一個老人過世后,坐夜的晚上。我們把老人故去,在入葬前的最后一個晚上,叫坐夜,所有親友故交,都要整夜坐在這里守靈,陪老人最后一晚,在人間所有的親情與愛好,都展示在老人棺前。
老人好戲,反正他后人說的,不知道,老人生前是否看過正規的舞臺川劇。而請來本鎮的班子,當然有蹬搓打鑼鼓。
本來,同街上的人,都算是老人的故人,家家都得派出男人來的。向老師也不例外,他還是講究傳統的作派。而長期不露面的小向,此時也出現了。
仿佛他想要在父親或者全街熟人面前,要充老大,要找存在感,要證明自己的水平,或者,純粹就是來找茬的。
別人在唱時,他總是說,哪句錯了,哪句不在點上,哪句戲詞不對,已經夠煩人了。
這是老人故去的大事,大家也不計較,這個人本來就有點怪,何況,他老子在坐在一邊的。
老子本來也低聲告誡讓兒子不要亂說,還一邊給川劇師傅打圓場:“他不懂,你們幾個老師傅,是鎮上最好的川劇師傅,不要跟他一般見識。”
藝術能力當眾受到父親的貶斥,小向不能忍。他大聲宣布:“我是縣川劇團的,你們這鄉場上的東西太不正規了,最起碼的,連打鼓的,都不在點上,算什么戲?”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