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正文 第四百一十八章 萬物的興衰

作者/洪山詩人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著名心理學家斯皮勒林說過,毀滅是事物出現的原因。這句話倒是很符合佛的意境,空有不二,對吧。

    如果物質按隨機分布,沒規律可循,如量子世界的測不準原理,或者說薛定諤的貓,那世界更是陷入了不可知的境地。這肯定是不行的。

    我們明明知道一些事情,有些規律在起作用。我們如果承認不可知,那么,人類一切的明成果,都沒意義。

    老子說過,道可道。

    周易還列出了辯證的,甚至是數學的法則。這個世界,確實有些常數,神秘但起著巨大的作用,如,黃金分割點,那個叫的常數。

    社會,是不是也有些固定的常數呢?

    最近,絡,已經有耶魯等世界名校的公開課了,這讓我大開眼界。原來,這個世界,還有一大批如我一樣,整天靠空想過日子的人。

    我原來所學的,不管是儒釋道,還是周易預測,都有一個隱約的理論假設:天人合人。如果這個假設成立的話,那發現它的,不僅僅應該只是國人。畢竟,絡公開課里那些外國大咖們,也神經叨叨的,指不定也有些相似的觀點。

    我們有公孫龍,別人也有維根斯坦。

    綜合最近的一些觀點,借鑒別人的研究成果,我發現了另一種可能性。是生物界的規律和人類社會發現的規律,有重疊的部分。這也許,是天人合人的,好的注腳。畢竟,道法自然。

    為什么我們出生后身體會快速成長,到了一定時間停止了呢?為什么我們的壽命注定在100年左右,而不是更久?為什么所有的公司都會走向死亡?為什么社會越先進,生活節奏越快?

    這些現象背后隱藏著一整套復雜的生命周期理論。

    小到巴掌大的鼩鼱、大到海洋里的巨無霸藍鯨,和我們人類一樣,都是哺乳動物。我們各自都有過非常不同的自然進化史,在器官、細胞、基因組的差異性,是我們今天在外表和生活環境存在差異的原因之一。

    表面看,由于這些哺乳生物的差異極大,如果對它們進行測量,然后把測出的結果繪制在包含動物個頭大小參數在內的曲線圖,這些結果會合乎常識地呈現隨機分布的樣態。

    但事實恰好相反。我們畫一個坐標,假如豎軸代表代謝率,是我們為了維持生命,每天所需攝取的食物和能量。橫軸代表自己的體重、大小。

    你會發現一切恰好都落在一條直線。這意味著:復雜性背后潛藏著驚人的簡單性。

    這個坐標表達的其實是生命最基本的特質新陳代謝,及其最基本的量化指標:新陳代謝率。

    它所揭示的另一個重點是:假設不考慮自然選擇和進化的影響,很可能有人會認為“如果我們將某個生物的大小放大一倍,或者拿它跟它大一倍的動物相較,它的細胞數量當然也會增加一倍”。

    也是說,如果體重體型增加一倍,你會很容易地以為維持生命所需的能量和食物,也需要增加一倍。

    如果按照這個假設,坐標斜線的斜率應該是1。但事實它的斜率是34。這意味著:隨著生物的體積放大一倍,它所需要的食物不是同增加一倍,而是只需要增加75,即四分之三。

    不論是從2克增加到4克,還是從200公斤增加到400公斤,對任何生物來說,大小每增加一倍可以節省25的食物。這是“規模經濟”。

    事實,這一規律也貫穿于任何生命體、生理量和生命歷史事件。每個生物類群都遵循這一25的節省規律。

    心率,指每分鐘的心跳次數。如果把心率與體重為坐標畫一條生產線,斜線的斜率是14,負數反映的是心率隨著體型的增加而降低。

    主動脈是指第一根從心臟出來的血管,負責將血液輸送到整個血液循環系統。這條斜線的斜率非常接近3。通過坐標斜率,我們發現,它們都揭示了一條規律:斜線的斜率都是14的簡單倍數。

    事實,所有哺乳動物都遵循這條規律。換句話說,我們周圍生物界的一切都離不開“14”這個數字。

    這是“14次冪規模法則”。

    其實壽命同樣遵循14斜率的規律,如果把壽命和體型大小做較,你會發現壽命增加的斜率是14。剛才關于心率的斜線也顯示,心率減小的斜率也是14。

    如果把兩者相乘,其一個增加的倍數正好和另一個減小的倍數抵消了。這也是說,壽命乘以心率的積其實是個常量,這個乘積是一個動物一生的心跳次數。

    不管是老鼠大小的鼩鼱,還是足球場大小的藍鯨,它們一生的心跳次數都是恒定一致的,所有哺乳動物也都是這樣,這個數字大約是15億次。

    盡管不同的哺乳動物之間存在體型、種類的巨大差異,它們的進化過程也都不一樣,但它們一生的心跳次數卻都是恒定一致的,非常有規律。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所有生命體都有一種維持生命源頭的東西,即系統絡。如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

    從數學和物理學角度推導,能發現這些絡系統之存在一種規模法則。這個法則和構成生命體的絡系統,從根本限制了生命演進的方式。

    當代入新陳代謝、成長、長壽、死亡、進化速度、細胞更新次數、細胞快速更新這些因素,從數學和物理學層面進行分析計算時,我們會發現這些因素都是相互關聯,并且遵循之前展示的14斜率法則。

    人通過食物獲取能量,身體通過系統絡把能量輸送給細胞,完成生命體的新陳代謝。但攝取的能量都消耗在哪些地方了呢?

    一個用來維持已有細胞,包括修復損傷,清理已死細胞,另一個則是供給身體,生產新細胞。

    如果我們從數n算的角度去看待生命體的能量代謝,利用規模法則對其運算時,能預測出某個系統隨年齡變化的速度,也是成長速度。

    老鼠剛開始時快速成長,之后停止成長。事實,所有哺乳動物的成長過程都是這樣,如鳥類、魚類、牛。運算過程會涉及一些通用參數,這意味著同樣的數學方程規模法則和參數控制著一切生物的成長。

    換句話說,即便改變生物的體型、體重、時間值等因素,按照數學方程,最終得出的結論也是,所有生物的成長速度是一樣的。腫瘤是一種生長于我們體內的生命體,事實它們也會成長,而且也遵循生物界同樣的成長規律。

    把生物法則放到公司、城市,怎么樣?每個城市都有各自獨特的歷史、地理和化背景,差異極大。盡管看起來如此不同,但它們的區別是不是只停留在大小規模呢?

    以美國為例,紐約是放大版的洛杉磯嗎?洛杉磯算是放大版的芝加哥?芝加哥算是放大版的圣達菲嗎?它們僅僅是其他城市的放大或者縮小版嗎?或者也具有生物界的那種普遍性?

    談及城市,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樓房和路,想到巴黎的林蔭大道,想到浦東的摩天大樓。總之,你會先想到城市的外觀。但一座城市真正的本質其實是人,城市最首要的意義是增進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和交往,從而激發出新點子,創造財富,改善生活。正是這些交流才可能會催生出谷歌、阿里巴巴、相對論、量子力學和蘋果手機。

    城市是我們發明的、能實現以功能的非凡機器。對應的,城市其實也是兩個部分的融合。

    一部分是城市的“肉身”,包括它的能量和資源、發展過程、新陳代謝,與“肉身”結合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還有其的絡,如運輸、電、燃氣管、水。

    另一部分是城市的社會經濟方面,即社會絡,這個部分非常重要。

    社會絡的標志性特點一個是模塊化,我們會組成各種小組,如家庭,如我們生活和工作的團隊。第二,你與人交流的方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必須在一個地方待著。無論你用不用智能手機、不微信,這些東西都存在于絡空間,但你必須在地面。這是很重要的。而且你也得走動起來,你要從家里去學校、去辦公室、去商店。所以你還要經常移動。

    當把這種模塊性和移動情況放在一起進行數n算,會得出一定的結果,會發現社會絡的普遍性。世界各地情況都是一樣的。雖然在化會有差異,但人類基本都是這樣的。

    城市越大,節奏越快,工資越高,這是什么原理呢?社會絡的根本特點是,我看不見你,但我能指向你,我可以和你說話。

    你可以跟一位女士說話,可能是你身旁那位,然后你再跟我說話,我們都在對話,不斷得到正反饋,很可能我們談論的東西沒什么意思,可能是關于足球賽,也可能是關于美妝。

    這種交流偶爾會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東西。社會互動固有的正反饋機制,引發了跟生物界類似的規?s放。但它有一個新的特質。我稱之為“超線性規?s放”。這意味著,并不是越大,人均規模經濟越而是說越大,這種正反饋會給你更多的人均量,更多信息和更多想法。

    根據常數規律,城市規模擴大一倍后,需要多一倍的加油站。但實際情況可不是這樣!城市規模擴大一倍后,你只需要增加5的加油站。也是說,每增加一倍,你可以節省15。這跟生物界的情況有點不一樣。這里節省的是15,而不是25。

    更有意思的是,社會絡和社會互動領域里的超線性行為。工資是城市規模的一個函數,而右邊是極具創意的人群、專業人士之類的。這里最有意思的是,它不光是在縮放,而且縮放的斜率是一個大于1的指數,這意味著,城市越大,創意人群越多,人均工資越高。

    如果一個城市擴大一倍,或者拿另一個兩倍大的城市與之相,你會發現,所有好的和不好的指標都會增加15,財富、收入如此,疾病和犯罪也是如此。

    這意味著城市一直擴大,能吸引很棒的業機會,各種令人興奮的事物,所有的社會經濟指標都會系統性地增加,同時總體還可以節省15的基礎設施。從這個意義而不是從幸福感或者滿足感看,大城市確實很好,而且規模越大越好。

    社會互動正反饋機制還會加快生活節奏,這跟面發生在生物界的情況不同。

    生物界的規模經濟會減慢生活節奏,笨重的大象移動較慢,老鼠跑得很快。

    在社會經濟體系,如果你住在一個小城鎮,生活節奏緩慢。如果你住在海,生活節奏加速,可能會很嚇人。

    如果對照之前對生物界生命周期的研究,我們會發城市成長背后的奧秘社會代謝率。

    城市各種各樣的活動都會消耗一定的能量和信息,如能源、資源、產品、專利等等。

    一方面,我們需要對已有的進行維護,如維修建筑、道路,還要“維修”你。你得去醫院,看醫生。你還必須建造新的建筑和道路、新的人。

    如果我們同樣把社會代謝看作一種數學現象,從數n算的角度去看待城市的能量代謝,利用規模法則對其運算,同樣能預測出能預測出一個城市的成長軌跡。之前我們得出結論,生物在快速成長之后會進入停止生長的階段。這種規律的增長范式如果同樣適用于社會經濟學領域,那無疑是非常糟糕的。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工業革命時期,我們發現了化石燃料,發現了資本主義和自由市場的偉大之處,然后創造出一種社會經濟范式,一種無限制的增長范式。這基本是社會經濟領域的增長情況。

    這個范式非常好,但有一個致命的缺陷。這個缺陷,叫做“有限時間點”。在未來的有限時間段內,可能是五年、十年、五十年、一百年,社會經濟指標會變得無限大。這非常不可思議。因為不會變得無限大,工資也不會無限大。這個理論已經告訴你會發生什么,經過點后會出現停滯,然后暴跌。那要如何避免呢?

    但為了避免那種情況,得在到達點之前做出重大創新、重大的范式調整,或者說是重塑自己,這樣才能重新設定時間,重頭再來一次。

    但這里還有一個陷阱。所有這些曲線越往前發展,生活節奏會越來越快,這也意味著創新之間的時間間隔越來越小。發明的速度必須越來越快。

    為了讓這種情況在任何層面都能維持下去,你得加快創新周期電話的問世花了四十年,而互聯只需要三年。西方學有一個著名神話叫做西西弗斯。這個人做了壞事,神跟他說:“你淪為永世的罪人,必須得把巨石滾到山頂再滾下來,如此循環往復,無窮無盡。”我們的情形和西西弗斯一樣。我們身處這種體系,得不停地去重新創造。

    但我們要處理的問題西西弗斯更棘手。因為他只需要每次以同樣的速度把石頭弄山,但我們每次都得加快速度。

    這一切可持續嗎?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公司的亞線性規模變化像生物界的那種一樣,先是迅速成長,然后會停止,然后死亡。這是典型的公司生命歷程?梢钥吹,新公司成長得非?,也是著名的曲棍球桿曲線。老公司成長很慢,保持水平狀態。最終,所有公司都停止成長,走向死亡。

    這是對美國所有市公司做的長時間分析,它們的平均壽命是十年。所以當你到我這個年紀的時候,可能不會有谷歌,或者微軟、阿里巴巴

    充滿爭議的著名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曾寫道:“所有成功的人都站在搖搖欲墜的地面!痹缭谛鼙颂刂,著名心理學家薩賓娜斯皮勒林已經發現這一點。她說:“毀滅是事物出現的原因。”

    最后是偉大的數學物理學家約翰馮諾伊曼。他在60年前說過:“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得人類在往前邁進的過程不斷接近于某些重要點,但正如我們所知,超過這個點之后,人類社會會停止!边@是我們現在面對的情況。我們需要接受這個事實,搞清楚如何往下走。

    按這個理論思路,我可否可以推導出這樣一個結論:人類社會的命運,可以從觀察自然界生物體的規律得到?

    最近看到一些資料,其一種特性,可以佐證另一個推論。當高速粒子按合適的速度,打信亞克力板時,讓電子放電后,電子所燒蝕出的圖像,簡直跟普通樹木長得一樣。

    這讓我聯想到相似形和分形理論。也是說,事物在微觀運動層面,也許是隨機的和混沌的,如同墨西哥灣的蝴蝶與大西洋風暴的聯系,或許有,但無法預測其發生機理。但在宏觀層面,卻有相似的結果。

    那么,推論二:生物界的規律與基本物質的規律,也參照著相同的數學法則?

    參照運動,起點過程和結果同樣重要。參照預測,態度方法和目標,是易經的思路。這是不是也是一種統一呢?

    如果說,生物學法則意味著地,物質基本運動規律意味著天,那么人也與這兩個法則相似,這不是天人合一嗎?

    有人說,國沒哲學,只有思想。因為不太善于運用邏輯。其實邏輯的思維方法主要有歸納和演繹。而國人喜歡偏好歸納,沒有擴展演繹的習慣,所以,邏輯學不完整。

    不完整的邏輯,發展不出完整的數學思想。而數學是科學之母,所以國盡管有科學發現,卻五千年里,沒建立出一套科學體系。

    以天人合一的觀念,不管擅長歸納還是演繹,最終得出的結論,卻是相似的。因為,世界的真相只能有一個唯一解。

    但從現代科學對世界的巨大改變來說,我們也必須檢討自己思維的不足。我暫且把思維分為三個層次。最低層次,是類法。類法相當粗糙,適合于原始的思維方式。

    國人,翻開四書五經,類法皆是。人們在寫章時,也大多使用類法,我在看古觀止時,有這個印象。這種思維方式,為什么沒有在國幾千年的明史有所進化呢?大概緣于安于農業社會的穩定態,沒必要罷了。政治鼓勵,生產保守,也阻礙了思維更新。當然,不是我們沒有聰明人,明代的徐光啟,是數學大師。但他一個人的聲音,引不了全社會的關注。因為不需要,所以沒弘揚。

    類法更先進的是邏輯思維。但國人的邏輯思維,已經受困于習慣,只在歸納下功夫,演繹者雖有,但同樣沒受到重視。公孫龍的理論雖然產生較早,但卻成了儒家知識分子嘲笑的對象。

    當然,更先進的,是數學定量分析法,數學思維模式,只有到了高等數學,才能夠明白它的美。而今天,大部分沒接受過大學高等數學教育的民眾,根本不理解。

    大眾不理解的東西,社會總是有一股拒絕的力量。

    況且,對于國很多大學生來說,高數是他們的一道坎,不是不感興趣,是學不進去。這恐怕與從小接觸的思維習慣有關,不習慣按那種思路去理解數學。

    數學不是算術,而是一種高檔次的思維方式。我想,恐怕要等到下一代人后,大學生們占社會父母的主流時,才會有嶄新的面貌吧。12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ǖ馁N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威远县| 澜沧| 株洲县| 连山| 白山市| 离岛区| 镇坪县| 卓尼县| 汨罗市| 门头沟区| 乐都县| 织金县| 东阿县| 阿克苏市| 留坝县| 紫阳县| 鞍山市| 曲松县| 德惠市| 南乐县| 宣威市| 临海市| 南投县| 象州县| 台湾省| 罗源县| 拉萨市| 时尚| 徐水县| 滁州市| 云安县| 万安县| 镇平县| 胶南市| 宜昌市| 绥宁县| 镶黄旗| 巴林右旗| 凤城市| 肃宁县| 渭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