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跟這個it從業者的年輕人探討了很久,我理解他今天的焦灼與不安,以及他那迫切要求進階的心情。我先從大勢和理想來破滅他不切實際的期待,降低期望值是心理安慰的法寶。但我又不得不給他指出前進和方向,讓一個年輕人失去奮斗的動力,是最大的罪過。
我在網絡上當人生導師,不是因為我的人生有多么成功。其實,我的人生,按我自己的期待,是比較失敗的。我想得的沒得到,而我擁有的,不是我期待的。有時候,命運就是這么怪。
我想起了那個關于二娃的夢,我本來可以做一個平凡而幸福的人,誰知道,這個無法作主的命運,把我推到了,今天這個孤獨的境地。我沒有方向,但我有見識,我有教訓,我見過很多成功的人。
比如班長,比如李茅小蘇以及思遠,他們幸福地活在各種不同的生活里,這是我指導年輕人的底氣。
我們談到工作的意義,他在痛苦中不得不堅持的尷尬,我深有體會。但是,工作既然痛苦,如同生活本來就是苦一樣,你是避免不了的,這是人生的真相。那么,就嘗試接受它。并且,努力適應它。最后,用心改變它。
當下,他只要改變自己的心態,就可以獲得很好的體驗。起碼,讓一個苦苦奮斗的人,心理舒服些,也是功德。
我覺得,這次對他的勸告,是真心的。我對他說到:恕我直言,現代的大多數工作劃一個地方美其名曰單位,讓大家按時集中扎堆,各自有個狹窄的工位,犧牲白天八小時或更長的時間噼里啪啦做事是違背人天性的。
人的自然天性,就是沒有任何壓力時表現出來的那些:好逸惡勞、貪生怕死、愛吃愛喝、喜歡漂亮的可交配伴侶。人的社會屬性,是社會磨煉出來的,包括但不限于:忍耐、自律、理智、合群、自控能力、延遲滿足。
所以現代的工作是:一個人,在龐大而發達的社會體系里,找一個崗位付出勞動力和時間,發揮自己的社會技能,壓抑自己的天然本性,換取滿足自己身體或精神需求的物質資料。
這不意味著工作本身有多神圣。工作本身應該是你養活自己、順便愉悅自己的工具。其他附加意義,是其他的事。
當然,人類是會自我調節的動物。有的人就會不斷尋找自己喜歡的工作,這樣一邊掙錢,一邊也很開心。可惜,讓自己精神愉悅的工作,報酬普遍不高報酬高的工作,自己普遍不會太高興。又高興又高報酬的工作,鳳毛麟角。
也有些人自我調整:哪怕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也要自己跟自己說:“我這份工作是有意義的,特別有成就感”。以此來自我壓抑,壓抑過度了,就崩潰。不要這樣子。對自己好一點。
很殘忍的事實是:你的大多數勤苦與犧牲,別人是看不到的主流輿論上談勤奮的多是成功者大多數普通人,像你我父母長輩兢兢業業的勤奮,很少人多看一眼。
因為勤奮犧牲往往只能感動自己、感動親友以及在意你的善良的人對大多數弱肉強食的看客和絕大多數老板而言,他們不在意你勤苦與犧牲,只會看你的成就。
古龍多情劍客無情劍里,說過一個情節:一對廚子,飯館打烊后,他們在后廚,自己給自己炒了盤菜,找點小酒,很愜意地飲食一番,舒服那一兩個時辰。
有一個電視紀錄節目,好像是香港的。里面有一段很有意思,說一個富豪為體驗生活,混入貧民之中,以打短工為生。他發現,有許多短工掙的錢太少,工作太辛苦。但還要拿出有限的幾塊錢去抽煙喝酒。
他不太理解,他認為,這點錢如果能夠節約下來,不也算是收入嗎?但人家短工告訴他,支撐他活下去的理由,就是這一支煙和這一杯酒。節約那點錢,也不能給他帶來什么,而這片刻的享受,卻讓他覺得人生有些許意義。
古龍說,他們還活著,就是因為一天還有那么一兩個時辰。我覺得,我們世上大多數普通人,該明白這一點:如果我們喜歡做一件事,那么即便不掙錢,也會喜歡做。
但凡不掙錢我們就不會做的,就是工作。
工作這事一點都不神圣,現代的許多工作甚至有點反人類。工作是我們與社會的交換:我們付出時間與勞動力,獲得可以養活并愉悅自己的物質資料。
人可以自我催眠,將不喜歡的工作夸大到很神圣的地步,來彌補自己的痛苦。但不能因此本末倒置:如果工作痛苦到要讓自己崩潰的地步,就不要再輕易接受了,甚至該考慮放棄。
“人就該是生來工作掙錢的,不努力壓榨自己的人都可恥,沒有工作的人都可恥”這種論調都是忽悠之詞。
工作是我們獲得愉悅的工具。一切工具,是為了人類自己方便存在的,不要被工作倒推著走。人生來不是為了受苦的,也不是為了滿足周圍的人對自己的索需而一路奔走不息的。
人活著不一定有意義,如果有,那也是好好活下去,并多少享受一點做自己想做的事愉悅。
永遠不要聽信任何忽悠,把工作置于自己的健康與快樂之上,放棄那每天一兩個時辰的舒服。那每個人還活著的,最后一點理由。
也不要相信忘我工作、掙取報酬、大肆消費才是人生的意義。
如果老板或他人非要忽悠說,工作才是一切,可以表面假裝附和他一下,但心里得時刻意識到:我們是在現有世界體系下,不得不去工作換點報酬養活自己:但工作這玩意以及類似的社會壓力,本身并不神圣,也并不是我們生而具有、必須去犧牲自己來滿足之的義務。
承認工作的被迫性和痛苦性,用力地找那些不太痛苦的工作方式,是你主動的辦法。但如果找不到,或者暫時必須要這份工作,不妨從接受這種痛苦開始。
承認現實的苦難面對它,這是舒緩自己的開始。生活的真相,是這個世界從來不會按你的意愿運轉。當你接受這種被動時,你就成熟了。但是,你不要放棄希望,或者說改變工作狀態的努力,或者說在職場進階的企圖。
職場進階的意義在于,你擁有更多的選擇權。當你有一天,因為工作成就,財務自由了,你也選擇,不工作。
那么如何進階呢?
對方這個問題,不好具體回答。我只是給他希望:今天的中國,自由度和發展空間巨大,有點類似于盛唐時期,這個時期,機會很多,你一生中能夠抓住一兩次機會,你就上岸了。在開創的年代,守成的思路是要不得的。
真的嗎?他有點不太相信。
我告訴他,我見過大量的如你一樣的人,或者如我一樣的人,僅用十幾年時間,就實現了初步的財務自由。他們不斷試錯不斷適應,最終找到了自己最適合的路,或者說,痛苦度最小的工作。
為保守自己的**,也為了用他熟悉的人舉例,我以唐代兩個著名人物來加以論證。
盛唐那個時代,詩壇無非是“李杜”和“王孟”的主場。盛唐少不了李白和杜甫,也少不了王維和孟浩然,山水田園詩派兩大元老。
這四位大咖,關系還比較有趣。杜甫崇拜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李白仰慕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孟浩然盛贊王維:“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王維卻和李白老死不相往來。
這個例子看樣子,很對對方的路子。他興奮的說到,我知道,李白跟孟浩然的關系太好了,不是那首詩送孟浩然之廣陵,就是證明嗎?他居然一字不漏地在網上迅速給我打出了原文:“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我反問到:你說對了一半,李白跟孟浩然關系好,但孟浩然跟王維關系也不錯,怎么就可以推出,李白跟王維關系不好的結論呢?
他一時語塞,我解釋到:原因有很多,有關于道與佛的信仰問題,有朝廷政治問題。但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王維的職場進階的方式,是李白所瞧不起的。
終于說到主題了,我松了一口氣,他當然繼續問究竟了,我于是展開了我的故事演繹。
李大佬狂放不羈是出了名的,王維卻對李白絲毫不屑。一個很能說得過去的原因:李白做沒職沒權的侍奉翰林時,王維已擔任右拾遺,兼任監察御史再往前說,李白還在長安城和市井之徒斗酒尋樂時,王維已高中狀元,以青年才俊之姿,獨步政壇詩壇。
在考試這塊,整個大唐幾乎沒人比王維更牛,他不僅是考霸,還是面霸。公元720年,20歲出頭的王維背著一把琴,提著一支筆,昂首從山西蒲州漂入首都長安。
他會寫詩,懂音律,會彈琵琶,精通字畫,還是個大帥哥。這種偶像男神,讓王維一到長安就很快成為王公貴族的座上賓。
京漂這段日子,王維常在寧王、祁王府中出入,雖備受豪門關注,卻還沒遇到真正的貴人。直到有一日,王維有幸結識玉真公主,他才明白,面試順利通過,可比平時拽一拽文采關鍵多了。
王維結識玉真公主,整個過程像極了一場面試。面試官玉真公主和玄宗是同胞兄妹,打小深得皇帝老哥的溺愛,她很文藝,性格又豪爽,二十歲都沒出嫁。
公主不嫁,玄宗很愁,畢竟事關皇室,后來玉真公主怕老哥為難,索性出家當了道士,括弧,逍遙自在又風流快活的道士。當道士期間,玉真公主結識了大批文人雅士。久而久之,玉真公主這兒,成了文人入仕的天然渠道。一般玉真公主推薦的,朝廷都會認真考慮。
王維初見玉真公主時,內心不免還是有些小緊張的。不過,王維卻很有資本。憑借長得帥、舉止文雅的外在優勢,面試官玉真公主對王維的第一印象特別好。
整個面試過程大概是這么進行的。
公主問:你都會啥絕活啊?
王維答:不敢說會絕活,我先給公主彈首曲子吧。
說罷,王維撥弄起心愛的琵琶,一曲郁輪袍,輕攏慢捻抹復挑,大珠小珠落玉盤,深深感染了在場每一位聽眾。奏畢,面試官對考生很滿意,也有了深入了解的興趣。
公主再問:除了琵琶你還會什么?
王維一聽,心想大概差不多合格了。他很謙虛地回答:我還會作詩,之前整理了一些拙作,正好請您指點指點。公主翻到第一頁,那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赫然在目。
玉真公主又往后簡單翻了幾頁,驚喜地贊道:這首名作原來出自你手啊,你們都來看看,這句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寫得多好啊!
王維見狀,又弱弱地補充一句:不瞞您說,我對繪畫和書法也略知一二。公主當即拍板,你被提前批錄取了!
于是第二年,王維順利進士及第,而且還是新科狀元。當然,筆試肯定難不倒王維,能當上狀元,很大程度還是玉真公主的推動。王維很嗨,感覺人生已經達到了**。
相較于面試贏家王維,與之齊名的孟浩然同學就慘了很多。他曾經幸運地遇到了最大的面試官皇帝,有過和王維同款的絕佳機會展示自我。可惜,他浪費了,于是只好和王維奔赴不同款的遠方。
青年時代的孟浩然,是個典型的浪漫詩人,對功名利祿相當不屑。20歲時,他根本沒考慮進京參加高考,而是毅然選擇隱居,在鹿門山練劍。練了幾年,孟浩然覺得再練也練不成絕世高手,就從鹿門山出關,開始了一段漫長的游歷。
直到38歲那年,孟浩然同學才決定轉換角色,當一回大齡考生。
沒想到,第一場就考崩了。從考場出來,孟浩然擦了把汗,無奈地說:丫的,不好好學習還真不行啊。孟浩然同學根本想不到,考完后沒多久,他就迎來了人生絕佳的逆襲機會。
高考失利的孟浩然同學沒有回家復讀,而是繼續留在長安尋找機會,順便積攢些人脈。有一次,孟浩然跟好友張說在政府大院里溜達,沒想到唐玄宗突然駕臨。孟浩然無處可躲,一急眼,就鉆了內署床底。
張說拜見領導,自然不敢隱瞞床下有人。玄宗一聽是孟浩然,不但沒怪罪,還對張說說:朕老早就聽說過他的名聲,今日這么巧,能在這里碰到,趕緊讓他出來,朕要聽他念詩。這時候,距離安史之亂還有些年頭,玄宗還是個英明神武、愛才惜才的好皇帝。
參照玄宗之前多次破格提拔優秀人才的事例,如果能把握住這次面試的機會,孟浩然很有可能一舉改變命運,得到比王維更大的平臺。
畢竟王維面試才到玉真公主的級別,孟浩然卻直接面對皇帝,及格的話,估計連下次高考都不用準備了。機遇與壓力并存,孟浩然很慌,心態直接原地爆炸。
從床底下鉆出來后,孟浩然同學還有些恍惚,思路還有些混亂,這么多年凈是游山玩水、吟詩練劍了,面試應答的技能很匱乏啊!
當然,孟浩然不敢讓玄宗久等,就給玄宗讀了一首歲暮歸南山。這首詩是這么寫的: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發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特別是這句“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典型的牢騷體。翻譯過來就是:因為我沒本事,所以明主拋棄了我,又因為多病,老朋友也疏遠了我。
玄宗越聽臉色越難看,心里很不爽:你這意思怪朕不識才嘍!你自己從來沒有主動求過職,怎么說是朕拋棄你呢?這個鍋朕可不替你背。就這樣,孟浩然把別人做夢都夢不到的寶貴面試機會搞沒了。
后來每每提及此事,朋友們都很替他遺憾:你說你為嘛要選這首,你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呢?你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呢?你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呢?孟浩然只能悲傷地回一句:對不起,我忘了……
不只是面試,孟浩然同學的筆試一樣不給力。6年后,孟浩然再次進京高考,這次筆試作文題目叫騏驥長鳴,翻譯過來就是寶馬鳴叫。
據說在寫這篇命題作文中,孟浩然心態再次爆炸,特別是那句“逐逐懷良御,蕭蕭顧樂鳴”,也就是說,駿馬馳騁時盼望有個好的騎手,在鳴叫時伴隨著奏樂而發出蕭蕭的聲音。
這句詩意境很差,后人對此瘋狂iss:這簡直像小孩子寫得一樣幼稚,你可是孟浩然啊,臨場發揮這么差,活該考不上。于是,孟浩然同學再次失利,只得隱居終老。
說到這里,他終于插話了。哥,按你這么說,王維走女人路線,是李白睢不上他的原因嗎?
我答到:對,也不對。估計李白有點嫉妒,畢竟王維走女人路線,走成功了。這條路線,李白也走過,只不過沒成功而已。
什么意思?對方顯然對李白的生平一知半解。我提醒到:李白走過兩次女人路線。這估計大出他的意外,追問我究竟。
李白第一次走女人路線是在湖北,也就是他與孟浩然結識的地方,李白以一個四川商人的低賤身份,要想進入長安豪門,必須想些歪點子。他當時娶了前任宰相之后為妻,與這個豪門之后共同生活了十余年。這才終于贏得豪門認可,有了進入長安的入場券。
因老婆家在長安的門生故吏的幫助,他終于混進了宮廷,有了第二次走女人路線的機會。第二個目標,就是楊貴妃。他憑借一首詩,成功地取悅了皇帝和貴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把楊貴妃吹捧為仙女,并且搞得這樣自然,不是李白這樣吹牛不要臉的人,還真說不出來。并且,后面還有兩首,如果細讀,全是拍馬屁的東西。
當時李白就受到重視了,但皇帝要他的,是他的娛樂藝術功能。而李白想求的,是政治和富貴資源,二者供需不匹配,所以后來被流放,就最終失敗了。
但是,王維卻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成功。當時當上了狀元,后來當上了右宰相,可以說是名利雙收。當然,他也走過彎路,但在有安史之亂的時代,連楊貴妃都被逼死,皇帝都被退位,哪個政治家沒走倒霉云呢?
最終結局卻是王維最好,當大官,住最好的別墅,名氣也大得驚人,成了人生贏家。所以,當你職業進階成功,你享受人生的機會就多得多。不像是李白,最后只是一個貪酒發瘋的失意客,早逝于異鄉。
最后,他問我,他們的進階之路,與他本人現在的情況,有什么借鑒意義呢?
沒有用處的理論,只能算是吹牛,我豈能干那樣的事?我必須硬找出幾條長者之語來。
第一,要進階,必須有多種準備。比如王維,不僅詩歌文章好,還會彈琵琶,搞文藝。多一門技術多一條活路,他證明了。你如果只當一個碼農,不多學點其他的,選擇機會就少得多。
第二,要進階,必須搞清供需。別人需要什么,你能夠提供什么,這才能夠把自己成功推銷出去。玉真公主,有政治影響力,但又不以政壇中。她所需要的,是藝術情感以及帥哥的風度,而王維情恰好展現了這點。而孟浩然,面試失敗,就是沒展示好自己的能力。皇帝需要能干人,并不需要一個發牢騷的人。
第三,要進階,必須適應時代。安史之亂時,王維知道天下大亂,他躲了起來,保全了自身。而李白卻以為亂世好摘桃,跳出來跟寧王干,結果,徹底把自己在政治上變廢。
他聽了半天,終于總結出一句有用的話來了:哥,我明白了,哪個老板都不需要一個發牢騷的人。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