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正文 第五百二十八章 心愛與念佛

作者/洪山詩人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終于到下山最后一站,佛塔寺,這里要舉辦上午與下午各半天的**開示活動。今天上午,給我們講解的法師,卻是大有來頭,據說他在哲學與形而上的研究與著述,已經受到學術界的重視,還被邀請到北京的著名高校,進行過演講。

    上午的演講,規模比較大,是在廣場上進行的,我粗略看了一下,這恐怕容納了將近兩千人的隊伍,利用擴音器,聽得很清楚。而法師本人的情況,還沒來得及打聽,演講就開始了。

    這種大型活動,必須按規程進行,不容許有半點差池。萬師兄自從上次在虛云禪寺聽了那位學僧的法會后,一路上都很沉默。那次演講,對他沖擊很大。

    主要是法師太高明的邏輯能力及理論分析水平,讓萬師兄陷入了無話可說的地步,看到差距,懂得謙虛,這是萬師兄的本性,他是一個學者,尊重知識,自我消化,是他踏實的地方。

    而今天,雖然這位法師也被學術界重視,但講的,卻是我們普通人遇到的基本問題,甚至說更偏重于實踐。

    這位大師畢竟是在大學講過課,今天面對如此之多水平參差不齊的聽眾,當然利用了大家最容易理解的講課方式,并且講解了大家最感興趣的內容。

    一個好的演講是按受眾的接受效果來評判的,理論深淺,倒在其次。

    他的第一個問題,是關于愛的問題。我偷偷看了看小胡,他正與小戴挨在一處,聽得很認真。

    我們每個人都認為我們很愛自己的家人,你很愛自己的孩子、妻子,不是嗎?你會帶她們去吃他們喜歡的披薩,他們過生日的時候從不忘記給他們買禮物,在他們不高興的時候扮怪物嘗試改變他們的心情。我們每個人都確信這就是愛,大概沒有人會說這不是愛。

    根據佛法,在我們證悟之前,我們所有的愛都是基于自我。或者說,我們所有的愛都需要回饋。當我們給了對方一個吻,我們至少希望也得到一個同樣的吻或是其他東西。

    我想稍微談一下我們基于自我的愛與無我的愛之間的差異。無論我們是否察覺,我們事實上一直在計算。對家人,對朋友,對我們的愛情。

    自我一直沒有安全感,它非常缺乏存在感,為此他需要不斷的通過他人、外境來攝取存在感。為此我們建立家庭、學校、政府、醫院、養老院以及各種社會組織,以獲取各種不同時期所需的安全感。

    在你出生的時候,你有爸爸媽媽,他們是你最大的安全感的機。當你缺乏安全感的時候,你就會找他們要。當你長大了,你的愛人會給你最大的安全感。當你發現他已經不愛你了,你會尋找另一個安全感的來源另一個愛人或是孩子,讓他們給你新的安全感。

    在這里我們著重討論,我們如何從家庭愛情來獲取安全感。這兩者在我們生命力所占比重非常大。當你認為你在愛的時候,事實上,你一直在試著維持收支平衡,我指的是愛情上的收支平衡。當然不是完全指金錢,它的范圍非常廣,我可以舉一個例子:如果你每天都親吻你的愛人,而他從不主動親你,這樣過了一段時間,你就會覺得不平衡。你會懷疑他對你的愛。我指的是類似這種收支平衡。

    假如你付出十塊錢的愛,那么你是否要求對方至少付出八塊錢的愛。如果對方付出的愛只有五塊錢你就會非常生氣,但你會試著告訴他你付出的是十塊錢,因此他不能只回饋五塊錢,但通常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就會發生爭吵。我們吵嘴的時候都會說:我為這個家付出了這么多,可你呢?

    這表示我們一直在計算,試圖維持感情方面的收支平衡。連最純潔的愛情也未能免俗,因為我們有自我,我們需要喂養自我。這讓我們無法專心的愛,無法心無旁騖的愛。我們和對方擁吻的時候手里都拿著計算器。

    家庭或愛情是一個我們最不希望出問題的地方,因為它是一個我們可以不斷從中吸取安全感的來源。但他同樣很危險,我們以為我們已經調到安全模式,但總是會有意外跑出來打破我們的安全錯覺。一旦我們覺得自己在愛情或家庭方面收支不平衡,我們所得到的就是不安全感,我們的自我感到威脅。

    想想看,所有的家庭矛盾,所有的愛情問題都是因為感情方面的收支不平衡。你給了他十塊錢的愛,可他呢。他好像完全不知道,他至少應該給我六塊錢吧,可他給我的最多只能算兩塊錢。無論是對我們的男朋友、女朋友,還是我們的先生太太,甚至對我們的父母子女,我們其實都是這樣的。這就是基于自我的愛,這種愛要求回報,它從來不是無私的摻雜自我的愛從來不是無私的。

    我無意聲討這種愛。身為未證悟實相者,即使我們想,我們也不可能有超越這種愛的愛。但我不認為這是真的愛,這種愛以自我為中心,很少真正考慮別人的感受。它以對方的付出來決定自己的付出,這是交易。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的家庭關系老是這么緊張。總是出各種問題。因為我們并沒有真的愛過任何人,你有完全不需要回饋的愛過任何人嗎?不管他做什么都絲毫不影響你對他的愛?我很懷疑你們中有任何人有過這樣的愛。

    如果我們覺得我們的女朋友不高興,我們會表現出很關心的樣子,那不是因為我們愛她,那是因為作為我們身邊的重要人物,她的不開心早晚會波及我們自己。會搞亂我們的計劃,我們晚上的計劃可能就泡湯了。我們很怕這種麻煩。這只是我們為了避免自我受傷采取的措施。

    如同多數父母強迫自己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肩負榮耀家族的使命。這其實是全然的自私。我不認為他們有從孩子的角度考慮過。他們不過是希望讓孩子滿足他們的自我,重建他們失敗的人生。

    在愛情里,我們也是如此,我們希望對方全然滿足我們的自我。我們之所以愛對方,因為對方愛我們幾乎像我們愛自己一樣,我們在他這里可以體會自我被全然滿足的快感。但好景不長,很快,因為對方也是自私的,他來我們這里也是為了滿足他的自我。

    因此,當最初的沖動慢慢停滯下來之后,雙方都開始看到對方的一點真面目。那時候雙方都開始要求對方提供不少于自己的愛的愛,這是潛規則,你當然不會說:我給了你這么多,所以你也必須給我這么多。但沒有說不代表你沒有想。一切都心照不宣。

    雙方關系最佳時期可能就是雙方收支比較平衡的時期。但很快,我們被其他事情分心了,其中一方可能不能及時提供對方所希望的那么多愛了。這個時候,另一方就會感覺不安全。爭吵就可能發生。這樣的事情每天都發生在我們身上,發生在我們的愛情和親情上。

    如果雙方收支已經到了差異巨大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就會傾向于建立一段新的感情以維持自我的養料。這就是我們的愛。我們是這樣的人,即使我們在墻上畫了一朵花,我們都會希望它得到別人的關注,每次路過我們都會提醒其他人:那是我畫的。因為我們有期待,我們期待收到幾句贊美。

    我們在這里猜想一下圣者的愛,依據佛教的理論,如佛陀一般的圣者已經證悟無我,他沒有一個自我需要被滿足。因此,他不需要通過結婚,或是建立家庭,結交朋友來攝取安全感。他呆在黑暗里也不會怕黑。他也不需要電影音樂來娛樂自己。

    想象一下沒有自我的人,他沒有自他分別,他不認為某些人比另一些人更重要,我們認為某些人比另一些人更重要,無非是因為他們在我們的生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們需要這些重要的角色,我們的自我的大部分食物都由他們提供,因此經營好與這些重要人物的關系在我們的生命中顯得尤為重要。而一個成就者,他不需要討好任何人,因為他無需從他們那里獲取自我的食物。

    一個完全無我的人,一個視你如他自己的人,他愛你的方式可能很多樣化,但他最關心的當然是讓你獲得和他一樣的解脫。為此他可以和你一起喝酒,也可能揍你一頓,可能給你講佛法,也可能和你討論女人,只要可以將你導向解脫,他不在乎做任何事。他也不期待你有某種回報,因為他沒有自我需要被餵養。他不需要計算付出的愛和收到的愛是否均衡,因此他的愛是真正的愛,而不是我們假模假式的愛。

    我們當然不是圣者,我們都是普通人,包括我,包括在坐的各位。但我們如何觀察哪種愛更廣大更無私呢?

    有一個標志,就是隨喜的能力。別人哪怕有一點好處,都要贊嘆或者發自內心的歡喜。這種歡喜所表達的愛,可以說是推廣到外面的所有人了,這就是去掉自我,無私之愛的開始。這就是我今天要講的第二個問題,隨喜的功德。

    隨喜的功德非常大,但若只是嘴上隨喜是沒有福德的,只有從內心里真正隨喜他人的功德才能得到同樣的利益。

    別人做善事好事,自己的心里能真正隨之歡喜,自然而不造作,好比一個母親特別執著自己的孩子,特別希望孩子有出息,當有一天孩子成功了、升官發財了,母親一定會隨之歡喜雀躍。只是這種隨喜是自私的,不是此處講的隨喜。

    眾生做了善事,得到了利益,有了改變或道友真有功德,得到了大家的認同,上師表揚了,認定為輔導師、法師了,雖然自己沒有善根和功德,沒有得到上師的表揚,也沒有被認定為輔導師、法師,但是自己心里還是特別歡喜:太開心了,今天我要多吃點,多做點菜,這叫隨喜。這種人一定是放下了自我的人。如果尚且有自我的觀點,以自我為中心,不可能生起這種心,所以隨喜沒有那么容易。

    “隨喜、隨喜”你也隨喜,他也隨喜,實際上都是嘴上的功夫。隨喜是好事,但是否是真的尚需考量!是表里如一嗎?你們隨喜太多了,所以讓我產生了懷疑:我修了這么多年還隨喜不起來,這些人怎么這么能隨喜呢?你們說隨喜的時候,觀察一下自己的心,是不是真的隨喜?沒有吧!不嫉妒已經“阿彌陀佛”了,背后不誹謗就可以給你磕頭了。

    其實,很多人的隨喜都是假的,如果真能做到隨喜,也是放下自我的方法。盡管我們現在做不到,但也要學,盡量如法隨喜,哪怕能做到一兩次也可以無法對所有的人隨喜,對身邊最近的人隨喜也可以。這樣慢慢學,慢慢練,真的就能生起隨喜心,這也是一種方法和竅訣。

    若真的生起了隨喜心,就像孩子升官發財了,母親也心生歡喜一樣,這樣得到的利益是相同的。如果他歡喜你也歡喜,就一樣了。只有你心歡喜、快樂了,這才是真正得到的,其他都是身外之物,有無、得失都是暫時的。

    我們生活、工作、修行都是為了讓自己開心快樂,若通過隨喜開心了、快樂了,這是一種殊勝的修行。不能輕視隨喜,因為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如果能做到,說明你已經戰勝了自我,那你的開心快樂都是恒常的。

    但是,隨喜這種能力并不是你可以裝出來的,因為不避免的嫉妒、煩惱與嗔恨,總會偷襲我們的內心,我們的內心積累了太多的負面能力,需要有一把掃帚,來清掃它。那么,這個掃帚是什么呢?我的建議與體會,就是念佛。

    當然,方法很多的,有參禪的有聞思修的,經典上講述過二十五種修法,對大家來就,比較容易掌握,比較得力的,我給大家介紹,念佛,因為任何人都可以修。這就是我今天講的第三個問題。

    真正認識自己是很不容易的我們常常認為自己很不錯,很清凈,是一個善人,很有功德。我們的眼睛常常看別人這樣不是、那樣不是,很少回光返照自己,所以我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樣的狀況,要了解自己很不容易。

    我們一天到晚妄想雜念紛飛,一彈指有90個生滅,每個生滅里面又有900個念頭!這念頭由于非常的急,我們都感覺不到,就像一個旋轉非常湍急的激流,我們看過去還很平靜,實際上它旋轉的很厲害。我們的念頭就是這個樣子。

    所以我們講修道,修道就是修心,修心修什么?就是修念頭!我們一天到晚知道自己在打什么念頭嗎?我們都是學哲學的。原來講我們要認識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這些都是談一些概念,沒有實質的內涵。你自我到底是什么?首先問有沒有一個自我,有沒有一個實質!你自我分解出來,就是一些念頭在那里組合,這些念頭到底是什么?

    我們從1999年開始曾經做過這么一個修行項目,原來我還沒有出家,就有一批學生,也是大學生研究生,信佛的,我們就找一個試驗,來做十天念百萬佛號的實驗,一個人一間屋子,帶衛生間,送飯過來,不看一行書,不講一句話,也不見人,你就十天的閉關,給你送飯進去,但是你可以隨便怎么修行,給出一個任務,1天念10萬聲佛號,10天念滿100萬,你想什么時候睡覺都可以,但是你必須把這個佛號念完,我們做這么一個修行。

    對這個修行我在1999年自己先嘗試做過一遍,那時受世界末日說法的影響,當時各大媒體傳這個世界末日又是諾查丹瑪斯等等講的人心惶惶,與其在這里惶惶恐恐倒不如找個地方去念佛。

    當時有座寺院的當家師說他提供方便。我就利用暑假就去念了10天,當時那位當家師陪著我一塊念,我們在一個樓層里面就我們兩個人,他一個房間,我一個房間在那里念了10天,念了10天才發現修行是很不容易的,一念佛不是昏沉就是掉舉,很難念下去,障礙很大。由于我們這些文化人喜歡看書,一旦把這些書全部放下來了,各種障礙就涌現出來了。

    當時我第一天就念了4萬聲佛號,感覺就這樣下去就是一個月都難以念下來,所以我當時也就發大心,不管怎么樣,哪怕是開學遲到,我也得把這100萬念完,絕對不能退卻。結果第二天念到了6萬,第三天恢復到每天念88萬,結果念了12天才把這100萬念完。

    那這12天的念佛,給本人確實有一個很大的教育。我才知道了自己是吃幾碗飯的,平時還認為自己還能看點書、講點東西,那時我在中國佛學院講凈土宗,我也已經講了5年,我光講凈土宗就是5年,在這之后我覺得我還是水平很差。

    首先從念頭上來看,知道自己是什么念頭了。平時我們的心靈就像一個黑箱,因為我們的眼睛都是看外面的,我們基本上不可能向內去照的,所以我們不知道自己念頭是什么,現在當把外緣截住之后,就向內看了,向內看如果你不念佛號是很難看清楚,這就像一個黑屋子里面,突然有一線光亮進來了,是透過這個光亮才知道了自己的念頭是什么。

    你看看我們這個屋子,你說有灰塵,看不到灰塵,如果窗縫中有一絲陽光進來,你透過這個陽光你才發現灰塵很多嘛。所以我們知道灰塵很多,還幸虧有著一縷陽光進來。

    那么我們現在知道自己有念頭,知道自己念頭是什么,還幸虧有這六字洪名,他像一道探照燈的光束投注到我們的內心,然后你借助探照光束來看自己念頭,那么念頭變換為生、住、異、滅這四個過程,乃至于這一念是貪、淫欲的念,瞋恚的念、雜念、惡念,還有自己平時沒有想到,回憶到的事情都翻起來了。平時的冤家對頭、對不起的,都涌現出來了等等這些,才知道我們眾生內心的每個念頭是非常的污染的,我才相信了地藏菩薩本愿經那兩句話“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我們的念頭都是罪惡的,現在我們很多人你說他,他常常覺得我這人不錯呀,我這人是很善良的人呀,我這個人很清凈呀,哎呀!這些都是沒有經過起碼的心境上訓練過的人,他才能大言不慚地說出這句話。

    為什么越來越有修行的人他越來越有慚愧的心呢?他知道自己的心理狀態是什么,知道了自己的無知、知道自己的污染、知道了自己的罪惡,這是他的進步。他才會有慚愧心出來,他才會有懺悔意識出來。

    所以在這個念佛當中,我也感覺到這個名號是非常非常不可思議的,在一天十萬聲的佛號當中,你念這個世界上任何佛號都不可能把持得住,那個妄想念頭波翻浪卷,佛號就像一葉小舟,隨時要傾覆、顛倒、埋沒下去的,但是這句佛號跟我們自性的能念的功德耦合起來,它的力量很大,它不會打失,一但我們緊緊地咬住這句佛號,這種波翻浪卷的心就會慢慢地慢慢地平靜下來、平靜下來。

    等到平靜下來,我們才會感覺到這個佛號能夠使我們產生喜悅,甚至念得心比較清凈的時候,連時間的感覺都會在改變,有時候覺得一分鐘的時間都會念很多句的佛號,或者這一階段的十天它就像一剎那會過去。

    最后,在他的帶領下,大家一起念誦佛號,伴隨著那一陣陣鐘聲,佛號之音如同法雨,開始從我的內心出發,浸透皮膚,有一種震動的感覺。

    我的心,跳了一下。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丘县| 门头沟区| 佛山市| 包头市| 河曲县| 台南县| 平乡县| 威宁| 白河县| 遂平县| 东港市| 宁海县| 万全县| 太康县| 河北省| 九龙县| 溧阳市| 阿拉善盟| 奎屯市| 四会市| 沙河市| 南丹县| 法库县| 平顶山市| 余庆县| 乌拉特中旗| 卢氏县| 桂东县| 巴楚县| 同江市| 灌阳县| 玛沁县| 阿坝| 襄垣县| 黎城县| 三门县| 靖安县| 紫金县| 濮阳县| 阜宁县| 广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