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正文 第五百七十章 萬物不固有

作者/洪山詩人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世上道理書說盡,天下名山僧占多。”這句名言不是瞎說的。自從我看了這位大師的教言記錄后,發現我與萬老師及小胡的討論,簡直不值一提。

    既然來過人都把道理說盡了,我們只需要學習,不需要過多的爭論了。就像你學習時,拼命進行科研實驗,證明了歐姆定律,結果才發現,這個定律已經在幾百年前,別人已經早就證明過了的。

    過多的過于糾纏的思維與紛爭,對修行根本無益,這也是“所知障”的表現形式之,讀了那么多道理,卻沒有今天這樣有效果呢?

    這個效果從兩方面來說,一方面是身體的。完全吸引你的知識,會讓你整個思維與情感統一到那一點去,完全會忘掉身體的存在。我現在,幾乎保持了這種紀錄。每半天四個小時,一個小時用來大禮拜并且作準備,三個小進盤腿打坐看這本書,不僅不覺得累,反而是一種享受。

    另一方面是精神上的,我在看這書時,幾乎沒有一絲懷疑感與困惑感,完全被它的道理與操作方式所吸引,如同自然界中自覺的感情,我就喜歡這朵花,不需要理由,喜歡它的一切。遠近都在欣賞,從不挑它的毛病,或者說,在我的主觀世界,它就是沒毛病。

    我想,除了這本書的說理與敘述方式,適合我這種接受過現代教育的人,肯定還有別的原因。從目前我的狀況來看,估計有一個原因是無法忽視的:大禮拜。

    我付出身體的力量與精神的虔誠,在讀這本書之前,認真地禮拜過它,并且按自己內心的約定數量與姿勢,嚴肅地對待了它,培養了內心的誠實感,才會得到它的教益。

    儒家所謂“正心誠意”,然后才會“修身養性”。就是這個規律,端正態度,是一切學問的。對了,這個順序所記載的書名,也起得非常精確:《大學》。

    當然,心里面臣服沒問題,但要把它變為實踐上的完全成果,還是無法得到的。畢竟,按劉大哥的說法,我現在沒有資格與條件真正地修行密法,必須經歷拜師的過程,有一套復雜的儀軌與傳承。

    “那些規定的宗教儀式是為了讓我正心誠意嗎?”

    “不僅僅是,這里有個大秘密。”劉大哥并不作解釋,但我知道,有內容。

    “我越看越有勁,晚上都想繼續呢。”我的興致很高。

    “沒必要,按你舒服的方式,該休息還是要休息。過于操勞或者過于松散,都是不太合理的。這也是修行中,中道性質的體現。”

    劉大哥的勸說我還是要聽的,畢竟,密教之所以有這個名字,就因為它里面,有太多的秘密。

    第二天上午,外面居然下起雨來了。正月沒過完,這里就完全進入春天的樣子,云南就是云南,仿佛春天特別愛來這個地方逗留,滋潤而溫暖。

    下雨的聲音被稱為白噪聲,就是不對心情產生干擾的聲音。這是最利于休息與睡覺的,也最利于一個人的安靜。當然,這也是看書的最佳時間。

    我看到,后面的內容是法無我。如何理解法無我,對我們這些接觸過近代科學思維的人來說,是有困難的。我們以自身的教育背景,都習慣性地以唯物法來看待世界。認為,世界的萬物都是客觀存在的。

    萬物為有,不然,世界就不存在了。

    且看大師如何說理,把這明明存在的東西,給說沒了。

    其題目叫:法無我的具體修法。我雖然不能夠實修,但其思維修的部分,恰恰是我最感興趣的。

    大師的語錄,總有一些固定的特點,總是要先講概念。這就喜歡他這點,與我們上學以來,所接觸的教科書,方法一致。

    要精通“法無我”,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法我”。“法”是何意呢?本來,輪回和涅槃的一切所知都叫作“法”,但在“人我”和“法我”分開以后,“法”的范圍就縮小了一點。除了“自我”和“我所有見”,執著屬于我的東西,以外的所有的有為法和無為法叫作“法”。“我”是什么意思呢?“人我”的“我”可解釋為“自我”或“自己”。而“法我”的“我”不是此意,而是“實在”、“實有”的意思。

    這一段概念,是需要仔細辨別的。此處所謂的法我的我,是指實在性的意思,把“法我”當成一個詞理解,就是“法”的客觀實在性。其實,這種分法,在漢傳佛教里,也經常運用。比如,我們把世界分為主觀與客觀,在佛教經典里描述,就用“能知”與“所知”來表示。這是符合認識論的框架的,能所互為依靠,也就可以描述為認識的主體與客體。

    在中觀里有紛繁復雜的斷除“法我”的具體方法,這里就舍去復雜的,而只講最具體的。所謂“最具體的”,是指從三個角度進行的推理:第一是觀察“因”指因果的“因”,抉擇不生;第二是觀察物質的本體,抉擇不住;第三是觀察“果”,抉擇“不滅”。這樣從三個角度進行觀察以后,得到什么結論呢?就是“不生、不住、不滅”,這是三個關鍵的問題。

    佛陀的《般若波羅密多經》和龍樹菩薩的中觀六論等告訴我們,諸法“不生”、“不住”、“不滅”。而我們卻認為萬事萬物,包括人或者外界的山河大地,都是首先有產生的階段,之后有存在的階段,最終有消亡的階段,即“有生”、“有住”、“有滅”,因此認為一切法都是存在的、實有的。

    這是常人的觀點,極其簡單。他的證據來自于自身的眼耳鼻舌身,對于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所看到的、聽到的、嗅到的就判斷它存在。因為我們相信自己的耳朵和眼睛,認為它們是不會有幻覺的,一切都是它們說了算——它們聽到、看到,就認為有;它們沒有聽到、看到,就認為沒有。這是常人的邏輯,也就是我們的基本邏輯,也就是全人類、全部生命的簡單邏輯。

    如果眼耳鼻舌身有錯,要用怎樣的辦法來挽救呢?沒法挽救。這時,即便使用最精密、最先進的儀器,還是需要用眼睛去觀察。沒有了眼耳鼻舌身,就沒有辦法認識事物。因為,一切的證據都來自于眼耳鼻舌身,假如它們有錯的話,我們就毫無辦法了。這就是常人的觀點。總而言之,如果不靠眼耳鼻舌身,我們是沒有辦法辨別事物存在或不存在的。而現在,我們卻要通過佛的推理方法來推理觀察。

    先看第一種抉擇:從因的角度去觀察,抉擇不生。

    從因的角度推理,叫作“破自他生因”。“破自他生”是指破除“自生”和“他生”,這種推理的邏輯叫作“因”。這種邏輯是如何推理的呢?

    首先,要觀察有無“自生”的可能。這是不可能的!平時,我們也不認為諸法是“自生”的。這里主要是破“他生”。

    很多人認為:“他生”是正確的。例如,我們認為稻種和稻芽是兩種不同的物質,所以,稻芽是他生的。下面我們來仔細地觀察一下,那我們該如何觀察呢?

    如果諸法是“他生”的,就有一個明顯的漏洞。例如,稻芽如果是因稻種而生的,那么它們的存在是同時的,還是有先有后呢?

    如果是同時存在,就不對了。因為,這意味著因、果同時存在,即因存在時果也存在,果存在時因也存在。既然因存在的時候果自己已經成立了,因還須對果起什么作用嗎?實際上,這個因是沒有用的,即稻芽不因稻種而生。這種邏輯,我想大家都能夠理解。

    讀到這里時,我突然覺得太精妙了。如果邏輯沒有錯,它的推理如此精密,卻得出與我們實際經驗相反的結論,那就是我們的經驗錯了嗎?要知道,這個因果自生的問題,是哲學史上最為經典的問題,許多人都試圖回答它。

    如果萬老師看到這一段,我想他一定會拍大腿的。“哎呀!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我們原先以為邏輯解決不了的問題,只能留給科學研究去解決。想不到,佛門中早有些辯論此答案。嘿嘿,我要以此作為選題,發表一篇大文章了。”

    我幾乎可以想象,萬老師如果看到這論述,得意的表情。

    但更為精彩的論述還在后面,好像我到了一個充滿寶藏的沙灘,閃亮的貝殼,隨處可見。

    “同時存在”的概念是什么?即是指兩個事物不是相互觀待的,而是獨自成立。若因和果是同時存在的,它們之間就根本不可能有因果的聯系。“因”根本沒有給“果”帶來什么影響,怎么會是它的因呢?……所以,因果同時存在是不對的。

    不過,很少有人覺得因果是同時存在的,大多數人的觀點是:明年長出來的稻芽,在今年的稻種上是不存在的,只有當溫度、濕度等所有的條件具備以后,才會產生一個以前不存在的新稻芽。這是宏觀世界中常人很粗陋的觀點,而微觀世界已經超越了常人的概念。當我們在最微觀的世界中去觀察時,會發現微觀世界中的所有物質都是一剎那一剎那地生滅,第二剎那時,第一剎那已經不存在了;而第一剎那時,第二剎那還沒有誕生,那么,所有的物質的存在都僅僅是一個剎那而已。

    這一點,很多學物理的人都知道。量子物理中的測不準原理就是來自于此。測不準原理是指:對于一個非常小的粒子來說,它的速度和位置是無法同時測量的。如果它的位置可以確定,它的速度就無法測量;如果它的速度能夠測量,它的位置又無法確定。因為,速度=距離÷時間,而距離=終點位置-位置,時間=終止時間-起始時間,可是,粒子沒有時間的相續,僅僅是一剎那地存在,它的速度自然也就無法測量了。量子物理已經比較接近佛教的有些觀點了,但佛教所講更加細致入微。

    在這樣的微觀世界中,所有的物質都是一剎那地存在。如果認為,在第一個剎那所有的因(條件)都具備以后,于第二個剎那果才產生,就意味著:在第一個剎那所有的條件,如溫度、濕度、種子、土壤等都具足時,果還不存在;當第二個剎那果產生、存在的時候,所有的因卻早已消失不在了,它們從來沒有見過面。那么,“因”是怎樣把它的“果”產生出來的呢?因存在時,假如果也存在,因就可能給果帶來一些影響、起到一些作用。但是,在果根本不存在的情況下,因又能影響誰、作用誰呢?仔細想想,因存在時,“果”就象虛空一樣,“因”能對虛空起作用嗎?不可能的。

    同樣,既然因果的存在不可避免地有前后次序,果存在的時候,因又不存在了,那因怎么起作用呢?這就象死人和活人,當一個人誕生之時,另一個人已經死了,那個死人能對這個活人做什么事嗎?這也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們二人根本無法見面。在微觀世界中,所有的事物都是這樣,前后的兩個物質不可能在一個時空中同時存在,既然不能在同一時空相遇,它們之間又怎么會產生因果關系呢?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此時,我不得不感嘆,這是藏傳佛教的大師嗎?這是個近代物理學家啊。微觀世界的剎那生滅的現實,的確如他所說。既然事物是不連續的,我是說微觀粒子,那么因果就不是單線聯系般的存在。但是,我不理解的是,如果沒有因果,豈不是破壞了佛教中最基本的理論嗎?

    我所認識的所有法師,包括歷代高僧的法語,都要求我們深信因果。那么,這個因果與他們所說的因果,難道不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沒有聯系的微觀個體,靠什么力量來組成微觀事物呢?此時世界觀,我原來的世界觀,已經開始有些動搖了,我專心地看著他下面的論述。

    既然如此,為何會產生宏觀的事物呢?這叫作因緣和合。也就是說,在不觀察時,一切都很好,可得的都能得到;但是,細微觀察的時候,這一切都沒有了存在的理由和證據,得不到因果的關系,那些平時認為非常實在的東西就開始在我們手中消失了。

    經過以上分析,“他生”是不成立的。但是,只有在微觀世界中才能這樣推理。在宏觀世界中,因果就象父親和兒子一樣是可以見面的,這是常人的觀點。實際上,宏觀世界中所謂的“因”“果”之間,并沒有真正的因果關系。

    “自生”不成立,“他生”也不成立,那么“自他共生”更不成立,除此之外,有沒有第四種生呢?沒有!由此可見,所有的物質是“不生”的。因果關系不是邏輯推理的結論,而是我們眼耳鼻舌的結論。從眼耳鼻舌的角度看,有因果的存在、有六道輪回、有學佛成佛;但是,通過邏輯推理,從非常微觀的角度去看,這一切都不存在。

    你們回去好好地思維一下,我們認為所有的物質是可以產生的,那么它們是怎樣產生的呢?正式修行的時候,也如此推理,最后會深深地體會到萬法是無生的。那時,心就專注于“不生”的境界當中,并于此境界中安住下來。剛開始時,時間不會很長,只有幾秒鐘或一分鐘。因為,還沒有太大的能力,這個境界會很快消失。消失的時候,又重新開始觀察物質是如何產生的。然后,又再次體會到它們是不生的,此時心又專注在這個境界當中。這叫作“不生”的修法。這樣觀察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理解、體會佛所說的“不生”。

    這個結論簡直是太驚人了,如此復雜的世界觀,就被這樣簡短的推理所否定,還給出了我們平時體會的辦法。這該不會是一種心理暗示法吧?我真想此時就打電話問問小胡。當然,后面還有很長的論述,或許可以能安我的心。

    平時,我們明明看見一切有為法都是有生的,怎么會是“無生”呢?前面講了,有為法的產生是我們的眼耳鼻舌的觀點和結論,“不生”則是超越了常人概念的一種更深層次的觀察與思維方法。

    學化學的人更容易理解這些。當幾種化學物質混合在一起的時候,會有新的氣味或顏色產生。有些氣味和顏色在原有的物質上是絕對沒有的,但是,當它們和合之后就產生了新的物質,他們也不知道這些新物質是從何而來的。其實,這叫作因緣和合。萬法都處在這樣一張因緣的網里、相互觀待著,兩個或更多的因素組合起來,就會產生一種新的因素。比如,為何能在完全沒有紅色的物質當中產生紅色呢?為何能在毫無臭味的材料當中產生臭味呢?它們是從哪里來的呢?無論怎樣去尋找,都無法找到答案。“它就是這樣產生的!還需要什么證據嗎?”人們會這樣回答。但是,這些都是我們眼耳鼻舌的幻覺,佛告訴我們這一切叫作“因緣和合”。萬法雖然不是真實存在的,我們的眼耳鼻舌卻能感受到,佛說這叫作“如幻如夢”。

    哈哈,終于與佛陀最基礎的理論統一了,我稍微放心一些了。前段論述歸結到因緣和合上,邏輯正確,結論也不陌生。但最后他說到夢,又讓我想念起小胡來。目前我們對夢的研究,除了弗洛伊德之流外,還有什么新的革命性的進展嗎?或許,佛門圣人的觀察,有新的結論呢?

    大師說到:夢是什么呢?雖然我們在做夢時能看到、感受到夢境,但現實中卻并不存在夢中所見的一切現象,所以,夢是虛幻的。同理,我們眼耳鼻舌的所觸所及,若用種種方法去觀察,就都是不存在的,故稱宏觀的一切現象都是如夢如幻的。這不只是一個觀點,而且是一種修法,依此修行是可以證悟的,證悟之后就可以隨時控制外境,以前已講過很多例子。

    綜合上述所有論點,得出結論是:不僅人生如夢,而且世界如夢。即使世界是客觀的存在,也不是我們所理解的那種存在法。

    此書中,法師開始了他第二一大部分的論述:從物質本體的角度去觀察,抉擇不住。

    中觀里抉擇“無住”的推理方法,叫作“離一異因”,這相當重要,以前也曾講過多次。所謂的無住,是指眼睛當下所見之物是不存在的。常人認為這句話很荒唐:我們的眼睛明明看見它的存在,為什么說不存在呢?要解釋這種疑問,同樣要區分二諦,即勝義諦和世俗諦,這點很重要。眼睛看見東西存在是世俗諦,是眼耳鼻舌的結論。所謂的“不存在”不是指眼睛沒有看到,眼睛是看到了。比如,做夢時所見的一切都是不存在的,但這不是說沒有做過夢,我們確實夢見了。同樣,不是說眼睛沒看見,我們的眼睛確實看見了它的存在,但它卻是不存在的。

    比如,將一塊布分解成毛線、毛線分解成羊毛、羊毛分解成微塵、微塵分解成更小的微塵,再分解下去,最小的微塵是什么呢?所謂最小的微塵是指在微觀世界中不能再分的粒子。為什么不能再分呢?如果要它成立就不能再分;如果無須成立它,要看透它究竟是什么,就要分到底。再分下去,連最小的微塵也不能成立。最后,這塊布就消失了。現在我們看到的山河大地,包括人體等所有的物質,都是可以這樣分解的,分解到最后都會消失的。這是我們佛教的理論,量子物理還沒有達到此境界。

    看到這里,我明白,剛才我的猜測還是不全面的。按大師的推論,夢幻的東西,不僅不像我們認識那樣地存在,它根本沒不存在。所有世界所組成的,并不是客觀的。這從根本上,在動搖唯物論的根基。

    大師在第三部分中,著重論述了:從果的角度去觀察,抉擇不滅。

    這種推理的邏輯叫作“破有無生因”。“因”是“邏輯”的別名,是指推理和抉擇的工具。通過此“因”去觀察,可以破“有無生”。何為“有無生”呢?比如,播下稻種之后可以發出稻芽,那么,稻種是產生了原“有”的稻芽,還是產生了從“無”中生有的稻芽呢?這叫做“有”、“無”。我們要思維在稻芽發出的時候,是已經存在的稻芽產生出來呢,還是以前不存在的稻芽現在產生出來了?也就是觀察果的本體在果沒有誕生之前是有還是無?不是說誕生之后的有無,而是說誕生之前的有無。

    如果說果誕生之前是“有”,就是自生,一般人都不這樣認為,實際上這也是不可能的。常人以為在果誕生之前它是不存在的,因緣和合后它就存在了。也就是說,在果誕生之前,因法存在的時候,果法是不存在的,是“無”。如果這樣,因又是如何讓果產生的呢?比如說,如果有樹木的存在,斧頭、鋸子才可以去砍它、鋸它;如果沒有樹木的話,拿斧頭、鋸子去砍什么、鋸什么呢?因為樹木不存在,這些工具就沒有辦法起作用。在仔細觀察后可以發現,因絕對沒有辦法讓果產生,果也無法看到因的存在,只是在因緣聚合之時果就出現了,因緣和合就是這樣的。

    很多人以為,農民種莊稼的時候只有因沒有果。正因為沒有果才要種莊稼,如果已經有了果,為什么還要種地呢?農民就無須種地了。正是種地之后的種種因緣,才使“沒有的果”產生。但是,“沒有的果”就象虛空一樣是根本不存在的東西,因又是如何讓它誕生的呢?在極細微的微觀世界中觀察,只能說這一切都是自然的,沒有一個因能讓“沒有的果”誕生。所以,果是不生的,不生就不可能存在,不存在就不可能消滅。這就象一個人若沒有誕生,就不可能存活;若沒有存活過,也就不可能有死亡一樣。

    這些是中觀抉擇“法無我”的修法。“法無我”的修法在中觀的論典里有很多,今天只是從因、果、本體這三個角度來抉擇諸法不生、不滅、不住。不生不滅是物質的本體,是實在的;有生有滅是物質的現象,是虛幻的。但我們不能以空性為由而不取舍善惡因果,這是很大的錯誤;也不能以存在因果為由而執著不空,這同樣是很大的錯誤。二諦必須圓融才談得上是中觀。

    在證悟空性之后,禪定時心就專注于空性,從此時的角度來看,一切都是不生、不滅的,但因為尚未成佛,還是會出定的。出定之后,依然有山河大地的存在,在這個境界里仍然要積累資糧、清凈罪業、注重因果的取舍。如此修行,才能成佛有望。

    修法時,我們閉著眼睛認真地思維之后,深深體會到一切法都是“不生、不住、不滅”的,眼識、耳識、鼻識等以前認為實有的東西實際上是沒有的,然后心就專注在空性的境界當中,如前所講,這叫作觀修空性,對于初學者非常重要。

    如果沒有觀修只是靜坐,雖然心里不起任何雜念的境界有可能保持很久,但也沒有太大的作用和意義。……心里沒有正知正見只是不起念頭,則毫無意義可言。……在色界和無色界中,天人不是在一天兩天,而是在很多劫當中都能不起一個雜念。學過《俱舍》的人知道,“劫”是一個時間概念,就人類的時間而言,是難以統計的極其漫長的時間,但是,他們還是沒有得到解脫。所以僅是追求靜心這一點并無用處,還需要有正知正見。

    對于初期的修行人來說,正知正見是通過思維而獲得的。當然,學密宗的人通過氣脈明點的修法或是大圓滿的竅訣,也許無須通過如此復雜的思維就可以輕松地證悟。但是,這種輕松地證悟是需要條件的,要在修加行、積累資糧等眾多因緣具足的情況下才可能實現,若因緣不具足也沒有那么輕松,所以觀修是非常重要的。

    觀修的含義是指,在沒有空性感受的時候去思維,有了感受時就不再思維,心在這種境界當中安住下來,當境界消失的時候又去觀察。通過中觀的修法對空性有了較好的了解和體會后,再修大圓滿的竅訣很快就可以證悟。因為,中觀的修法已經為修大圓滿鋪路、奠基了。如果沒有這樣的過程,除非是根基非常成熟的人,否則一般的人會因執著極其濃厚而很難在一剎那間證悟。僅僅通過中觀的修法也是可以證悟的,但與密宗的竅訣相比,其速度是很慢的。

    這半天給我的印象,簡直是顛覆性的,把我的世界觀完全從理論上摧毀了。這就像在一個雄辯的大師面前,我幾乎開不出口,還沒有找到反對的理由,就已經被他說服了。

    但是,我并不害怕與悲傷,畢竟,打破一個舊的世界,還會有一個新的世界。我有一種自信,這個新的世界,遲早會來到我的面前。

    大師所論的關于物質的微觀與宏觀,相當于在說空間。所論的原因與結果,相當于在說時間。而客觀物質存在的,就是空間與時間。如果空間沒有具體的大小,隨意變化,那么空與有,都無法判別了。如果沒有時間的先后,我們如何來區分哪是因哪是果呢?

    當然,針對我來說,這一段還解決了另外的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單純的心理平靜與入定,是不能盡快進入佛世界的。必須要觀想思維,才能夠快捷。第二個問題,是告訴我一個信息,還有一種更快的辦法,書中提到的,所謂氣脈明點及大圓滿法。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源县| 锡林浩特市| 宜阳县| 宁远县| 耒阳市| 神池县| 望谟县| 乌审旗| 广东省| 易门县| 广德县| 桃园市| 瑞丽市| 方城县| 阿克| 扎兰屯市| 西华县| 万宁市| 武胜县| 富蕴县| 廊坊市| 陈巴尔虎旗| 乐昌市| 昆明市| 无棣县| 岚皋县| 鞍山市| 盐城市| 滨州市| 长泰县| 汤原县| 沈阳市| 墨玉县| 云安县| 嘉荫县| 军事| 昌吉市| 招远市| 松江区| 石门县| 昆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