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里,沈文劍整理了下思路,開始列出往靈月發(fā)射衛(wèi)星的技術需求。
大功率天線,有了,地面站還需要大鍋子天線。長焦陣列拍攝,有了,可能需要進一步改進。地質勘探,需要改進。火箭技術,材料已經(jīng)沒有問題,還需要大型實驗。姿態(tài)控制系統(tǒng),要做……
一堆列出來,里面有個刺眼無比的東西。
原子鐘!
這回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它了,沒有原子鐘,就無法測得靈月的實際距離,自然也不可能定制發(fā)射計劃。
那怎么辦?克服困難造唄!
銫,以原料組的經(jīng)驗,應該是可以提取出來的,只不過沒有礦源,量很難保障。
先去原料組找那邊的工程師探討探討。
第二天討論的結果還不錯。
原料組在這幾年漸漸總結了些經(jīng)驗,做了惰性氣體儲存器,在制取一些易氧化材料時在專門的小房間里使用。
沈文劍的要求更高些,他希望在人不進入惰性環(huán)境的情況下,完成制取工作。
原料組的工程師表示這種操作可以實現(xiàn),但是要用導靈材料和專門的陣法建立惰性實驗房,成本可能會很高。
實驗基礎建設的成本那還需要考慮嗎,做!
干脆借此機會把計劃多年的三號樓建起來。
三號樓的大型風洞實驗室只能預留空間,遲些再說,為了配合原料組的需求,專門建立了三個惰性氣體高壓儲存槽和一個液氮儲存罐,這些儲存槽都是工程師親自上去封口的。
其中液氮儲存罐配有單獨的氣體分離與冷卻系統(tǒng),難度并沒有多高,不過是已有的液氫液氧制備技術的變種。如果是單純科技辦法,其中的技術跨度還不小,不過玄學一上場,只不過是陣法中幾個定式的調整。
儲存槽設在二樓,惰性實驗室與低溫實驗室的入口也在二樓,但實驗室本身包含一、二樓兩層空間。
三號樓還追加有整體無塵無菌環(huán)境的要求,所有的出入口、通風口、過道,都以陣法進行改造,這項工作都是由陣法組配合工程院完成的。
整體來看,三號樓是真正的專業(yè)設施樓,建設成本也極高,在風洞未完成的情況下,建設費就已經(jīng)達到七萬兩銀子,里面儲氣設備還都是自制的,幸虧有建筑專項金,不然負擔不小。
送走黑著臉的建筑專項金負責人湯師叔,沈文劍跟原料組混在了一起。
銫,在各種未知的情況下提取,顯然還是有些困難的。
沈文劍選定的礦物是云母,云母是構成十分復雜的礦物,種類繁多,可以講它能提煉出大部分元素單質,區(qū)別只在于量的多少,絕大部分單質是不具備量產意義的。
現(xiàn)在需要銫應急,根本不考慮有多少量了,科研部發(fā)布了新的任務,追加所有類型的云母采購。
原料組在第一百七十次實驗中,成功從云母中提取到金色液態(tài)金屬,劑量不到零點一克。
隨后半個月的實驗中,原料組工程師確認一種偏藍鐵質色澤的云母中銫含量較高,才終于獲得了穩(wěn)定的銫取得渠道。
過程中生產了大量的鋰單質,然而沈文杰此時看都懶得看一眼,他的眼里只有金色液態(tài)金屬。
穩(wěn)定下來后,一名工程師級的人員,每天產量一克左右!
不計算任何材料成本與前期多人實驗的投入,只計算工程師年薪,就能明白此時的銫在科研部眼里有多昂貴。
銫-133。
看著被封在玻璃管里的金色液體,沈文劍差點淚流滿面。
十年了,幾乎念叨了整整十年,到現(xiàn)在,才終于在不計成本的制備方式下,獲得了這種神奇的物質。
此時時間已經(jīng)來到3001年五月,氣球項目搜集到的數(shù)據(jù)、照片也差不多了,最大高度將將超過五萬米。
其中四月到五月的整整一個月,最大飛行高度只提升了不到一千米,繼續(xù)進行氣球項目的意義已經(jīng)不大了……主要還是科研部人太少,砍掉不那么重要的項目已經(jīng)是常例。
中斷項目,把氣球組的人召回開會。
“人們所使用的日晷,用于計時時,肉眼所能分辨的最大精度,不過是盞茶時分。我們科研部最初普及的二十四時制,實際也是基于日晷,直到小蜜蜂工程的改進階段時,才制作出很初級的石英鐘,確認了以秒為單位的時間跨度。”
看著工程師們在認真聽,沈文劍轉身在黑板上畫出日晷和表盤的樣子,繼續(xù)說:“曾有人問我為什么不繼續(xù)改進石英鐘,我當時很敷衍的說部里事情太多,暫時安排不了,其實,我等的就是今天!”
他說著,拿出裝著金色液體的全封閉玻璃管,在黑板上寫下“銫”。
“這是銫,別管為什么叫銫,我命名的,原料組的工程師表示贊成。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們,世界上可能找不到任何比它更能代表時間的存在。”
下面有工程師舉手:“部長,真有這么神奇嗎?為什么?”
沈文劍曾經(jīng)是“快遞”工程師,原子鐘是繞不開的知識,所以雖然他自己只能手工制作銣原子鐘,對銫原子鐘的認識也是不淺的。
“這個問題涉及到世界的本源,波。我們看到的火焰、光線,感受到的熱、冷、聲音,小蜜蜂用到的無線電,以后你們會接觸到的衰變輻射,它們的本質都是波,我相信連靈氣也不會例外。”他又晃了晃手中的玻璃管,“而它,能以最低成本且可觀測的方式,為我們呈現(xiàn)極為穩(wěn)定的波,以此作為時間的依據(jù),我們能獲得的精度就不再是石英鐘所能定義的秒或毫秒,而是它的數(shù)萬萬分之一。”
他沒有用數(shù)億的概念,因為在科研部現(xiàn)在接觸到的東西里,億還并不是個常用單位,用萬萬會更直觀點。
“部長,要那么精確有什么用呢?就算以毫秒為單位,我們修士的動作也幾乎是靜止的吧。”
沈文劍點頭:“說的沒錯,用銫來做時間計數(shù)器,對人是沒什么意義的,但是我現(xiàn)在不是要它來測量人的動作,而是要讓它來測定距離。”
說到這里,他空著的手指著天空放大聲音:“告訴我,你們想不想知道,我們距離靈月有多遠!?”
工程師們的好奇心都是非常重的,如果沒有足夠的好奇心,他們的腦袋里根本容不下如此多的知識和腦洞。
“距離不是九年嗎?”
“部長說的是距離、距離……米!多少米!”
“真的能測到和靈月的距離嗎?”
“干它,做!”
好,忽悠了工程師,接下來就好說了。
幾個人進行了幾天的深入學習,沈文劍明說了:“這些東西你們不要太當真,原子鐘如果做出來,它才是真理,如果做不出來,就只是我的囈語。”
抱著懷疑的態(tài)度,從工程院借調了幾個人打下手,開始分工制作各個功能部分。
為了保障原子鐘精度,沈文劍提出新的要求,要組內的零件加工精度達到零點二微米,既兩百納米。
從一微米跳到兩百納米是有些難,不過眼前可是支撐整個空天體系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算良品率只有10%也要做出來。
何況現(xiàn)在的工程師們可不是當年的新手,他們也會扎堆研究幫助提高精度的器械。
七月初,原子鐘工作組制作出加工精度180納米的陣法驅動機械臂和相關觀察設備。
八月底,第一臺銫原子鐘出現(xiàn)在這個玄學世界。
十月中,科研部重新定義了時間,以銫原子9,180,131,200次震蕩周期為一秒,重新構建二十四小時制,該震蕩周期也證明該世界的每日時長應該是略小于地球時間的。
之所以說應該,因為其中還涉及到引力對時間的影響,很可能天圓地方的世界里,引力都并不可靠。
另外則是統(tǒng)計方式的原因,現(xiàn)在采用的隨機采樣計算平均值,所以還不是絕對值,該震蕩周期說不定就會再次修正。
十一月初,第一次光束測距實驗取得成功,經(jīng)過反復的數(shù)字對比與實地測距,同時確定了光速,預計真空測速會略大于三十萬千米每秒,這個誤差也許是度量系統(tǒng)造成也許是重力的鍋。
十二月中,輔助小組制作出紅寶石激光器,并配合原子鐘完成首次激光測距。
有了銫原子鐘,接下來沈文劍要搞大新聞了。
bq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