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明末錦繡 正文 第八百九十六章 明末財政危機

作者/有限無敵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老朋友的兒子來拜訪,方逢年自然要親自出迎。馬紹光被方府家人領入后宅,看到方逢年在書房門口迎接,趕緊走幾步上前施禮道:“下官拜見部堂大人,下官身為晚輩和下屬,怎敢煩勞長輩出門迎接?死罪啊死罪!”

    方逢年作為馬紹光直屬上司,能出門迎接實在是給馬紹光面子。

    方逢年笑著說道:“子恒,這是在家中,就不要用官場那一套了,老夫和你父親是同年好友,年紀比你父親小上幾歲,你叫老夫叔父即可!”

    馬紹光聽方逢年這么說趕緊改口,口稱叔父。

    方逢年拉著馬紹光進入屋中,家人奉上茶水,方逢年問道:“子恒,這一路上可辛苦?”

    “叔父,長江以南一副太平光景,但是過了揚州就有些衰敗,北方幾個城市還沒從戰亂中恢復過來。不過這一路上倒是平安,并沒有什么匪徒!”

    方逢年呵呵一笑:“這是自然,神武十年開始,皇帝將北方各省賦稅分成減為三成,也就是地方留七成,這所有錢都用來組建地方巡檢司,保證各省地方平安,錢投下去了自然會有效果!”

    方逢年作為主管全國賦稅的尚書,自然熟悉全國賦稅運轉情況,看到馬紹光不了解,開始為他詳細講解明代賦稅。

    明代賦稅和后世近似,也分為地稅和國稅兩種,只不過叫法不一。明代將國稅稱為正賦,各地的夏賦秋賦、征收的漕糧、還有晚明設立的三大餉,這些都是正賦。

    當然錢都交給國家,地方n也需要運作,所以在明代初期中央和地方的分成是七三分,也就是中央拿走正賦的七成,地方留下三成用于地方n運營。

    這種政策在國朝初期還算不錯,因為元末人口大量死亡,地方也沒有什么地主,所以國家還是能收上來很多錢,中央和地方都可以保證平穩的運作。

    可是到了明英宗土木堡之變后發生變化,國家對蒙古從攻勢變為守勢。守衛總比進攻要花錢,所以中央開始逐漸將分成比例提高,到了萬歷后期為了鎮壓各地叛亂更是直接取消了分成制度,所有正賦都要歸到中央。

    按理說明朝中期經過上百年的和平,各省人口劇增,人口增加了賦稅也應該多了,為啥賦稅還不夠用了呢?很簡單,人口增多的人也變多了,這些人都是不交稅的。

    除了這些還有各省的土地兼并,官員的增多各地的大地主也增多。這就導致了流民越來越多,各地活不下的流民起義規模也越來越大,朝廷疲于應付,財政支出越來越大,只得加重賦稅和徭役。

    原來在北方“永不起科”的土地,景泰時已全部征收賦稅。正統元年,朝廷把江南諸省的田賦大部分折征銀兩,叫作“金花銀”,規定米麥每石折價二錢五分。成化時又增為一兩,這就使農民的負擔比以前增加了三倍。在這個時候加稅,無異于飲鴆止渴,雖能解一時之渴,卻會危及生命。不過朝廷的統治者已經顧不了那么多了。

    在土地日益集中和賦稅徭役日益加重的過程中,農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農民打一石糧,交給朝廷的賦稅達到八斗。一些農戶,今日繳稅,明日借貸,已經無法生存。交不起稅,就得賣兒賣女,但更多的人選擇了n。宣德時,許多地區已經出現了較多的流民,正統時,從山西n到南陽的人不下十余萬戶。天順成化間,流民的數量超過一百萬。有的地區人口“逃亡過半”,甚至“十者只存其一”,所拋荒的土地“少者千百余畝,多者一二萬頃”。

    明朝n通過里甲、關津、禁山等措施防止農民的流徒,有時甚至展開殘酷的鎮壓。然而在流民的隊伍里,藏有武器,有秘密結社的組織,也有自己的領導人,于是n的斗爭形式便發展為武裝的起義。

    當年朱元璋因吃不飽去當了和尚,還是無法生存,就投了義軍,終成一代帝王。具有諷刺的是,他所期望的理想社會沒有到來,不過幾代人的時間,他的后代也給百姓帶來了同樣的n生活。流民,成為明朝的心腹之患。他們沒有成為資本主義萌芽下的民,而是成為起義軍源源不斷的兵源。土地兼并嚴重的湖廣、福建、江西,稅賦較重的浙江、四川、山東都先后發生了小規模的起義。

    明中葉的一系列的農民起義,使得明朝n在嘉靖初年不得不在政治上作一些適當的改革,實行了減輕租銀、整頓賦役以及抑制宦官、裁撤錦衣衛校尉等等措施。

    但是由于貪污的盛行和龐大的軍費支出,造成明朝財政的困難,n“每年所入二百萬之額,不能充所出之半”。嘉靖三十年,明朝n于南直隸、浙江等州縣增賦百二十萬,叫作“加派”。嘉靖三十六年又在江南等地增役銀四十萬,叫作“提編”。以后又出現了箕斂、派括、算稅契、折民壯等等加派的名目。豪紳地主有特權免賦免役,貧苦農民的生活更加痛苦,流民更多,起義更繁。明朝到此時,已是風中柳絮,飄搖不定。

    在明朝面臨即將危亡的時刻,歷史給朱家王朝一個機遇,把一個叫張居正的人推上了政治舞臺。作為一代名相,張居正愛n、尚奢華,看上去,全沒有明代名士的氣節。在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文字中,也看不出文章大家的風味,倒是有實干家的意味。張居正一生功勛,首推改變賦稅制度的“一條鞭法”,使得明n的財政狀況大為改善,并給后人留下寶貴的遺產。現在朱宏三在江南推行的新法,也不過是張居正的“一條鞭法”的加強版而已。

    一條鞭法,說白了就是把各鄉各里應交納的徭役和糧食,匯總到州縣,各州縣匯總到府,這樣層層上交匯總,而且每石糧折合銀多少,每個徭役,折合銀多少,直接上交白銀。把原來繁雜的名目統一到一個條目下,所以叫一條鞭。

    張居正的改革很大程度緩解了明朝中后期的財政危急,但是中國官場有一個弊端,就是人亡政息。等張居正死后,他所倡導的改革被他的好弟子萬歷皇帝盡廢,張居正也被抄家掘墳,兒子還被逼死一個。

    萬歷末期為了籌集抵御后金入侵和鎮壓農民起義軍費,朝廷對田賦加派了賦銀。主要分為遼餉、剿餉、練餉,統稱“三餉”。遼餉,是為籌措遼東駐軍餉項對田賦的加派。萬歷四十六年開征。開初每畝加派三厘五毫,以后不斷加征,達每畝十厘以上。剿餉是籌措鎮壓農民起義所用軍餉對田賦的加派。崇禎十年開征。照舊糧額加征,每石折征錢八錢,又另征銀一分四厘九絲,以一年為期,但以后并末取消。練餉是籌措鎮壓農民起義練兵軍餉對田賦的加派。崇幀十二年開征,每畝征銀一分。

    這個時候明朝的國家財政和信用已經徹底破產,三大餉的征收只不過是飲鴆止渴,明朝滅亡也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而地方在為國家征收正賦的時候往往搭車收費,這也是沒辦法,地方官吏也是人,為了維護地方n的運作,也需要錢財。所以各地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陋規,什么火耗、攤派、捐輸、常例等等名頭,這些都可以歸于地稅。在明朝后期,各地方征收的地稅甚至要數倍與朝廷的正賦。

    朱宏三在廣州稱帝后,對明代這種賦稅制度很了解,朱宏三一開始準備借著滿清和流寇的屠刀將江南士大夫殺個精光,然后自己扮演救世主的形象去解放他們,就像北方各省一樣。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朱宏三忘了自己手下這幫家伙也是士大夫,隨著朱宏三勢力越來越大,自然要接受南下逃往的江南士人,這些人為了各自目的的不同都在攛掇朱宏三早些北伐。而當時李成棟和金聲桓反正,全國反清形勢一片大好,所以朱宏三腦袋一熱,放棄當年定下在廣州悶聲發財的戰略,轉而四處出擊搶地盤。

    而軍事上的代差讓朱宏三的北伐十分順利,那些江南的地主還沒被滿清殺光就被朱宏三解放。這下朱宏三可就為難了,要想長治久安必須要解決土地兼并問題,而土地兼并的罪魁禍首,那些江南大地主們偏偏在反清中站對了隊,朱宏三還沒辦法借助滿清屠刀弄死他們,所以朱宏三為了解決財政危急只好祭出新政這一招。

    新政的推行讓中央的財政危機極大緩解,也減緩了江南各地的土地兼并。手中有錢的朱宏三開始恢復北方經濟,第一步就是減少各地的財政分成,將山東、河北等破壞不嚴重的省份分成降為三成,而河南、陜西這些重災區直接減免賦稅,同時還給予大量撥款。

    當然這些錢要被地方官員貪污一部分,但是還是有一部分被用在實處,所以各地開始緩慢恢復,北方各省治安也大為好轉。9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安县| 龙胜| 梁平县| 胶南市| 和静县| 昌邑市| 清水县| 永修县| 梁河县| 翁牛特旗| 广河县| 新民市| 澄迈县| 双江| 万年县| 绥宁县| 施秉县| 乌海市| 南木林县| 通辽市| 宜城市| 稻城县| 乌兰浩特市| 洪雅县| 丹棱县| 鸡泽县| 库车县| 巫山县| 五大连池市| 马鞍山市| 开江县| 金坛市| 道真| 连南| 吉隆县| 壤塘县| 自治县| 临桂县| 杭锦旗| 荔浦县| 扎鲁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