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了也寫了快兩個月了,現在寫到崇禎上吊,大明亡國。寫到這小生心中實在有很多要說的,在書中不能一一說出來,所以單列一章說一下。</p>
我們今天就來好好說一下這個中國歷史上的奇葩皇帝——崇禎。崇禎的前半生沒啥說的,和大明其他宗室差不多。在北京快樂成長,然后等著長大結婚,然后封國,接著過著種豬一樣的快樂日子,最后等到農民軍入城,不是被殺就是逃亡。</p>
但是崇禎,也就是朱由檢是個有追求的王爺。朱由檢登基前史書上記載很少,但是從上臺后收拾閹黨來看,朱由檢年輕時也應該是個有理想的青年。就像現在網絡上的很多的憤青一樣,天天想著我要是皇帝應該如何如何。</p>
我在書中也為天啟皇帝翻過案,這里就不再說了。按治國能力來說朱由校朱由檢的爺爺萬歷皇帝能算上政治家。萬歷在二十多年不上朝還能對朝廷時政掌握的絲絲入扣,這點很讓人佩服。</p>
萬歷在臨死前對自己的繼承人,那個倒霉蛋皇帝明光宗朱常洛說過,絕對不要相信外朝這幫文臣,絕對不要把內帑的銀子交出去。</p>
可是那個當了三十九年太子的倒霉皇帝上臺第一天就把幾百萬兩銀子的內帑交了出去,換來了只是幾句圣明之君的稱贊。但是如果朱常洛能活著的話,他畢竟是個成年人,成年人就要從成年人心理考慮問題。再加上朱常洛也確實還算個仁厚之人,再加上文臣的支持,也許事情不會像二十年后那么復雜。</p>
沒想到的是朱常洛在位一個月就死了,死的還不明不白,他的死有機會再說。朱常洛死后,又一個小孩子朱由校上臺,這就是那個木工皇帝。</p>
朱由校統治分為前后兩部分,前面幾年和他爹朱常洛一樣,完全依靠東林黨這幫大臣。東林黨這幫家伙不能說他們沒能力,但是他們的能力全都用在如何弄政敵身上。東林眾人借著從龍之功,對朝中非東林官員大加排擠。</p>
前期朱由校還不太懂如何當皇帝,但是經過幾年的實踐后,他明白了一條,那就是制衡。但是當時朝中非東林黨官員基本上都被排擠光了。朱由校也沒辦法,這個時候他能怎么辦?只有從歷代皇帝那取經。朱元璋和朱棣二人的強勢他學不了,他也沒有那兩個皇帝的威望。學其他皇帝就很簡單了,用太監制衡文臣。</p>
所以九千歲順利出*臺。魏忠賢的得勢根本就是時事使然,就是沒有魏忠賢,也會有李忠賢、張忠賢,因為皇帝需要第二波勢力來制衡東林黨。</p>
接下來四年是朱由校統治的后四年,這四年在中央看著是血雨腥風。但是在地方可是一點感覺不出來,要知道小冰河從萬歷末期就開始了。朱由校在位這幾年竟然沒出現大的農民造反,不得不說朱由校的治國還是有一些手段的。</p>
如果朱由校能活到七老八十,也許大明也不會滅亡。滿清也許就像他們的老祖宗金朝那樣,作為一個中國地方政權存在幾百年。但是朱由校也不明不白的就死了,然后我們的憤青皇帝崇禎上臺了。</p>
朱由檢上臺后開始對付魏老太監,在明末那種高度集權的王朝,魏忠賢根本沒有反抗能力,所以很快就被處理掉。</p>
這樣支撐一個帝國的三駕馬車只剩下了文臣和皇帝。如果朱由檢和朱元璋、朱棣一樣很強勢,那還好辦。要不也可以學習朱佑樘和朱載垕,朝政都交給文臣,自己干點自己喜歡的東西,像女人啥的都可以。</p>
但是我們的崇禎大帝偏偏選擇了第三條路,那就是自己走到臺前和文臣死磕。要知道明王朝這種皇權、宦官、文臣這種體制已經實行了二百年。你朱由檢沒有朱元璋的魄力,也沒有朱棣的心狠手辣,還想學習他們的治國方法?所以明王朝從朱由檢上臺開始就已經走到頭了。</p>
這就像一個單位來了新領導,新領導上任自然要干點事。但是新領導不懂業務知識瞎指揮,那這個單位一定要亂上一陣子,直道新領導學會了業務,或者鬧得夠嗆上級把這個亂來的領導調走。</p>
但是大明不是一個單位,不是十幾個人。是一個國家,是一億多人口的大國,朱由檢上臺這幾下子就看出來他是個不懂業務的新領導。</p>
第一件事就是收回礦監和稅監,要知道這兩個東西收上來的錢都是由朱由檢個人支配的。是成年人就知道,這個世界沒錢誰跟你混啊,靠個人奉獻嗎?本來在天啟七年鹽政還能收上來三百多萬兩銀子,但是朱由檢上臺后把鹽政的管理權交給文官,第一年就收上來三百兩,第二年根本一兩都沒有。財政上的破產是朱由檢的第一大失誤。</p>
第二件事就是隨意更改政府機構和法令。要知道明朝已經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各個機構已經形成了大量的利益團體,這不是你一條法令就能廢除了得。崇禎上臺后弄死了魏忠賢,第二個月就有御史拍馬屁說皇帝你看現在國家財政不好,下面還養了一幫吃閑飯的公務員,為了國家為了人民,咱們把驛站系統廢除了吧。法令好下,一張紙蓋個章就可以了,但是全國驛站十多萬驛卒怎么辦?所以出來了李自成。</p>
還有就是袁崇煥案件,袁崇煥這個人歷史上說法很多,對他個人的評價咱們這不提。袁崇煥為了取悅皇帝弄出個三年平遼的策略,這件事從袁崇煥這邊有吹牛想當官的嫌疑,這沒啥,做過官的都知道說的和做的不一樣。但是朱由檢竟然信了,從這就可以看出來這個崇禎皇帝多么天真。他爺爺和哥哥在遼東花了無數的錢,死了無數的人都沒搞定的滿清,朱由檢竟然能相信袁黑子(袁崇煥個子很矮,皮膚很黑)三年就能搞定。</p>
第三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事,就是朱由檢這個人和官員關系不好。從以后的事情就能看出來。當年朱允炆還沒死呢,只是逃跑,全國就有很多人跟著殉國。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堡的時候,也有很多大臣要跑到瓦剌要和皇帝一起坐牢。而朱由檢死后,全北京為他死的一個手掌都能數的出來。大家可能要說這都是東林黨這幫家伙不要臉,都想著去李自成那當官。但是后來南明的時候可以有很多東林黨殉了弘光皇帝朱由崧的。</p>
在這我舉個例子,崇禎有個兵部尚書王洽,這哥們本來就是御史,朱由檢看到他長得帥,就讓他當兵部尚書。王洽根本不懂業務,但是這哥們是個實干家,不懂可以學。在兵部任上基本上沒有犯過什么大錯。但是當年后金有一次入關,在北京一帶燒殺一番。朱由檢很是惱火,他覺著這么大事要有人出來承擔責任,誰呢?自然兵部尚書是首選,所以把王洽這個老帥哥關了起來,王洽也沒等到崇禎殺他,自己病死在牢中。</p>
只要是混過幾年社會的就知道,你想要手下人干活,一定要替他們撐住任何問題。不能功勞全是領導的,出了錯領導一推六二五,這樣還有那個手下給你領導干活。所以和官吏關系不好這條,才是朱由檢失敗的主要原因。</p>
今天寫了一章,說一下在書中不能說的話。可以說漢族最后一個政權就這樣被朱由檢這個英明神武的皇帝弄垮了。明末的時候中國在世界上一點不次于當時的主流國家,不管從哪方面來說。可惜后世的滿清來了。我在這里不是說滿清的壞話,滿清對中國也做了很多貢獻,比如說現在國家的版圖就是滿清給奠定的。</p>
但是滿清是一個外來政權,再加上他們人數太少。所以自然而然就要壓制知識分子的思想,所以清代在文化界是一片荒漠。滿清二百多年只有在末期漢族地主崛起才出現一些小說。知識分子只能在故紙堆里天天考究以前的思想,完全沒有明代那種知識分子家國天下的胸懷。</p>
寫了很多,大家有興趣的就看看,不愛看的就看正文吧。</p>
</p>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