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良這幫土匪離開四國后繼續北上,經過另一個大島淡路島后,就進入了大阪灣。</p>
趙國良本來想的很好,帶著軍隊來到大阪,能搶就搶,搶不了就繞開大阪直接去京都,按照他們陸軍的戰斗力完全可以在倭國陸軍沒反應過來前就將天皇搶走。天皇到手剩下的就簡單了,直接簽訂城下之盟,想怎么辦就怎么辦!</p>
可是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是骨感的。趙國良在兵臨大阪灣后傻了眼,整個大阪是一個很大城市,一共有人口三十多萬,完全不次于國內的一些府級城市。</p>
趙國良這些土鱉在禍害完九州和四國后,在他們心中形成了一個印象,就是倭國窮山惡水,根本不能有什么璀璨的文明,長崎那種七八萬人口的城市應該是最大的了。而楊世隆只去過長崎,倭國內陸可沒去過,不過他聽說倭國有三座比較大的城市,大阪、江戶、京都,不過楊世隆天真的認為也就比長崎大一號而已。</p>
可是來到大阪才發現,這座大城的占地面積完全不輸于杭州、揚州等城市。國內的大都市因為都是二層三層小樓,再加上三分之一的人口住在城外,所以占地面積真沒多大。可是大阪的建筑都是木板和竹片搭建的平房,一看上去一片一片,氣勢比國內的城市還要大。</p>
這個時候大阪守軍已經看到港外的明軍戰船,立刻從港口起沖出來二十多艘關船,沖著明軍戰船駛過來。</p>
趙國良本來預備的是登陸作戰,根本沒有海戰的準備,沒辦法只好命令海軍立刻退出戰斗,所有船只都去大阪外海集結。倭國的水軍看到明軍船只速度很快,在后面裝模作樣的追了十幾里就回去了。</p>
離開大阪灣足有四十多里,趙國良才讓艦隊拋錨,并且讓中級軍官都集中到旗艦上開會。</p>
趙國良看到四個團長和所有軍艦的管帶到起后,問道:“上午的戰斗大家都看到了,倭寇的實力遠在我們之上,你們說該怎么打?”</p>
八師一團長是個武夫,大大咧咧的說道:“長官,這怕啥,這幫三寸釘還能打得過咱們?明天海軍的船只直接和倭國水軍開干,我們陸軍趁機上岸,我就不信咱們一萬多人還打不過他們?”</p>
李廷龍搖了搖頭說道:“不行,大阪水軍足有二十多艘安宅船,剩下小號的關船也應該挺多,海軍這邊不能很快的解決戰斗。海軍不結束,就沒法抵近射擊為陸軍支援,那樣傷亡太大了!”</p>
趙國良的倭國派遣軍已經打了一個多月的仗,戰斗減員和非戰斗減員足有將近二千人,現在還剩下不足一萬人。</p>
趙國良聽李廷龍這么說也點點頭說道:“老李說的很對,大家看看有什么兩全其美的方法?”</p>
船艙中的這幫家伙都不識字,唯一識字的兩個人就是楊世隆和朱江,楊世隆只是個帶路的,所以頭腦比較清楚的就剩下朱江了。</p>
朱江想了想說道:“提督大人,在長崎咱們都看到了,倭國的房屋都是木質結構,并且道路狹窄,只要一有火災就能連成片,不如咱們再用火攻?”</p>
“火攻,是不錯,可是那要運人上去,而海軍這邊還不能盡快結束戰斗,實在難辦?”</p>
李廷龍聽到火攻眼睛一亮:“大人,我又一計,能使用火攻!”</p>
“哦?快快說來!”</p>
“大人,你知道我以前當過海盜,和明軍有過接觸,明軍水師有一種火龍出水,能發射出去五六百步,落地后引燃其中的火藥,可以用來焚燒地方船只,不如咱們做一些火龍出水用來對付大阪?”</p>
“好!這個計策好!這樣,明天老李你帶著海軍和倭國的水軍纏斗,我帶著陸軍的登陸艦靠近碼頭防火,然后登陸,你看怎么樣?”</p>
屋中眾人一看大帥已經決定,紛紛表示同意。</p>
接下來明軍海軍在外海找了個小島,開始利用手中的工具制造火龍出水。</p>
明軍《武備志》記載:用茅竹五尺,去節,并用鐵刀刮薄。前后各裝上一個木制的龍頭、龍尾。龍頭的口部向上,龍腹內裝神機火箭數枝,把火箭的藥線總連在一起,由龍頭下部一個孔中引出。又在龍身下而前后各傾斜裝著兩個大火箭筒,把它們的藥線也總連在一起,更把龍腹內裝神機火匍的總藥線連在前邊兩個火箭簡的底部,“水戰’可離水三四尺燃火,即飛水面二三里去遠,如火龍出于江面。</p>
正經的火龍出水要將前部雕成龍首,可是現在工程趕進度,再加上倭國海島上沒有大木頭,只能用一些竹子當推進器,然后將海軍火炮的發射*藥綁到大毛竹子上,就這樣一個粗制濫造的火龍出水完成了。</p>
趙國良試驗了一個,看到一根竹子的推進器只能將一包火藥發射到一百步以外,距離實在太近。反正國內的補給已經運來,火藥有的是,趙國良命令將八根推進器綁到一起,這下發射距離能達到五百步了。</p>
趙國良看到可以使用,命令全軍動手,在一夜的功夫里做了二百多了山寨版火龍出水。</p>
都做完后已經第二天天亮,趙國良看到自己的士兵一夜沒合眼,決定今天休息一天,下午吃飯,晚上打夜戰。</p>
晚上子時,今晚天氣晴朗,正好適合放火,趙國良命令全隊出發,趕往大阪灣。</p>
大阪水軍這兩天風聲鶴唳,晚上水軍戰船都有人值班,并且在大阪灣中幾個小島上放置了觀察哨,防止明軍半夜偷襲。</p>
所以明軍趁著星光進入大阪灣的時候,立刻被這些觀察哨發現,然后在小島上燃起烽火。城里的駐軍發現明軍又來了,水軍這次傾巢而出,足有上百艘戰艦沖了出來。</p>
由于海軍要纏住倭國水軍,所以不能發揮自己的速度優勢,不過好在倭國水軍安宅船只有二十多艘,其他的小船根本夠不著明軍軍艦的高大船舷,不過趙國良為了以防萬一,還是在每艘軍艦上放置了一百名陸軍火槍手,防止敵人跳幫。</p>
明軍運兵船速度遠遠慢于軍艦,在軍艦迎上去后,二十艘運兵船在趙國良的帶領下,趁著夜色,偷偷摸摸的繞開主戰場,靠近大阪城。</p>
在城外找了個水淺的地方,趙國良放下一個營五百人,讓他們帶著火龍出水靠近大阪城放火。</p>
現在大阪城中的注意力都被大阪灣里的海戰吸引,這五百人悄無聲息的靠近大阪城墻。</p>
在城外三百米處,明軍將火龍出水支了起來,點然后遠遠的逃開。</p>
二百多道火龍在夜色中突然出現,倭國守城的軍人都看傻了,怎么還放煙花?</p>
可是這些煙花落入城里就不一樣了,這些煙花引燃頂部的火藥包,落到哪里燒到哪里,大阪城里立刻起了二十多次火光。</p>
火光一起海灣中的倭國水軍立刻沒了戰斗下去的勇氣,紛紛掉頭逃跑,但是他們的船速哪里是明軍海軍的對手,李廷龍帶著海軍在背后尾隨,將哪二十艘的安宅船擊沉。</p>
等到海戰結束,天色已經大亮,李廷龍帶著海軍趕回大阪灣,在二十里外就能看到大阪雄雄的大火。</p>
這場大火足足燒了五天,剛建成沒多久的大阪城被付之一炬。因為落后的城市規劃,根本不能有效的滅火,大阪城被焚毀四分之三,城里的居民三十五萬人只有不到六萬人逃出生天。</p>
而趙國良并沒有留在這看大火,而是第二天就帶著陸軍上岸,抓了一個向導奔著八十里外的京都而去。</p>
倭國的京都并不是后世的東京,后世的東京在這個時代叫江戶。</p>
奈良時代末期,桓武天皇為了擺脫奈良佛教寺院勢力的影響,于公元794年將首都又遷到位于山城國的平安京,自此開啟了平安時代,也開始了京都作為日本首都的歷史。平安京的選址參考了風水思想,并且效仿中國唐代的京師長安,是一座傳統的市坊制都市。平安京南北長約5.2公里,東西長約4.5公里,面積相當于中國唐代京師長安城的五分之一。天皇居住的大內里位于平安京的正北,以朱雀大路為中心,城市分為右京和左京兩個對稱的部分。</p>
趙國良帶著部隊來到京都后卻撲了個空,原來大阪遇襲后早有人來京都將明正天皇轉移走了,雖然天皇在日本并沒有啥權利,但是畢竟是一個國家的象征,自然不能讓明軍抓去。</p>
不過天皇走的匆忙,留下的金銀珠寶可是便宜趙國良了,趙國良在京都這里一共搶了八十多萬兩白銀,糧食趙國良沒要,這里距離海邊八十多里,身處內陸,帶那么些沉重的糧食實在不便。</p>
沒抓到天皇趙國良還是有些不甘心,他讓手下去皇宮抓了一個侍女,想問一下天皇去了哪里。</p>
那個侍女哪里見過這些人高馬大的軍人,一個個如同地獄中的惡鬼,在得知這幫惡鬼想要找天皇后,將趙國良領到了城中一座寺廟前。</p>
趙國良一看天皇并沒有逃走心中大喜,帶著人沖進去,抓住一個僧人問天皇在哪?</p>
等到這個天皇被抓到后,趙國良徹底的傻了眼,沒想到天皇是個女的!還是個二十多歲的大姑娘!</p>
</p>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