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
順天府,御雄殿內(nèi)。
郕王朱祁鈺立于龍椅下首,俯瞰群臣:“孤本不欲登大位,等皇兄歸來,你們硬要推舉,現(xiàn)在反復(fù),是何道理?”
他身姿挺拔,目光瑩瑩,面相威嚴,論及氣度,比起被顧承取代的英宗要強上不少,周身透出的浩大氣息,更是展現(xiàn)出明神武典的精湛修為。
原定于十日后,他就將登基,成為九五至尊,但居庸關(guān)八百里加急的文書,卻抵達了京城。
天子歸來!
徹滅蒙古!
兩道晴天霹靂,直接劈在群臣心頭。
以吏部尚書王直為首,原本就主張迎回天子的文武大臣,立刻站出,堅定不移地保皇。
而以兵部尚書于謙為首,未免主少國疑,支持郕王登基的臣子,也紛紛閉上了嘴。
原因很簡單,天子失蹤,雖然張輔等人說他是為了拖住瓦剌十萬大軍,以身伺虎,但了解英宗為人的臣子,都認為這少年天子就是葬送了近二十萬大軍,然后被蠻夷擄走了……
但即便如此,皇帝不比大臣,歷朝歷代就沒有皇帝打敗仗被廢的例子,歷史上英宗被瓦剌擄走,那么屈辱的經(jīng)歷,也不會被廢,而是被尊為太上皇。
可現(xiàn)在,峰回路轉(zhuǎn)。
天子不僅安然歸來,還挑撥瓦剌韃靼內(nèi)訌,籍此殺盡黃金家族,覆滅蒙古!
這是敗仗還是勝仗?
毫無疑問,這是大勝,草原不比中原,同樣損失二十萬軍隊,中原只要十年時間休養(yǎng)生息,就能恢復(fù),但草原精銳一朝喪盡,那就是滅族亡種,百年之內(nèi),休想再對中原有威脅。
所以天子以二十萬大明軍隊,換取蒙古滅亡,那是值得的事情,史書上記載,必然是高瞻遠矚。
如果沒有東瀛入侵的話,就更完美了……
當然,無論如何,登基的鬧劇都該停下。
此時雖然被郕王威嚴的目光,看得心頭微微發(fā)寒,但群臣的口徑開始統(tǒng)一,由內(nèi)閣學(xué)士陳循道:“殿下,一切都是臣等失職,如今首要之事,是迎陛下回京!”
“好啊!孤這些時日誠惶誠恐,也是期盼皇兄回來主持大局!”
郕王沉默片刻,頷首道:“你們誰愿率軍,護送皇兄安然回京?”
此言一出,群臣面面相覷,都有些遲疑。
正在這時,面容清矍,眼神清亮的于謙手捧朝笏,向外跨出半步,朗聲道:“稟殿下,臣以為,陛下安危無憂,不應(yīng)出兵迎圣,拱衛(wèi)京師,軍政邊務(wù),才是國之大事!”
土木堡之變,大明二十萬精銳最終只剩下一萬殘兵敗將回來,京師可用的兵力已經(jīng)耗盡,東瀛很快又入侵山海關(guān),是于謙力排眾異,調(diào)南北兩京的備操軍,山東沿海的備倭軍,甚至連各府的運糧軍都派了來,合力抵擋異族入侵。
即便如此,也是岌岌可危。
不單單是無神絕宮八萬鬼叉羅,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手,經(jīng)過異常兇狠的自殘訓(xùn)練,甚至自毀面容,戴上鬼面具,以證明絕對的服從,真的悍不畏死,更在于一旦武林人士擁有了可正面匹敵軍隊的力量后,本就陰毒的江湖手段,就變得更加防不慎防。
無神絕宮便暗派忍者,偷入軍營,以奇毒血絕對付內(nèi)力渾厚的將領(lǐng)、錦衣衛(wèi)東廠以及皇族高手,平日無礙,一旦驅(qū)動真氣,便會毒發(fā)。
如此無所不用其極,大明軍隊自然抵擋不住,若不是有雄關(guān)依仗,早就大敗。
現(xiàn)在的山海關(guān)前,已是赤地千里,哪怕源源不斷地增援,也隨時可能被攻破,在此關(guān)頭,京城的數(shù)萬禁軍就顯得尤為重要,一旦調(diào)派前去恭迎天子,難保不會給敵人可趁之機,所以于謙才有此一說。
“荒謬!”
但郕王神色立變:“皇兄乃一國之君,安危關(guān)系天下萬民,江山社稷,如今山海關(guān)未破,派軍相迎又有何妨?你此言將孤置于何地?”
<b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