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了!瘋了!郕王瘋了!以他的功力,無論用什么手段,都駕馭不住這等力量!”
在石之軒目瞪口呆的注視下,東瀛陣地早被連根拔地,但龍卷沒有半點消散的趨勢。
不僅不消散,反倒更加浩大。
方圓數里的地面都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半球形的巨大深坑,四周大量砂石正向中心流瀉填補,帶來連綿不絕的大地震動。
這是風兮破地的余波,尚在掌控。
但如此表現,說明郕王根本沒有收手的意思,而是繼續催動天驚地動下一招——
水兮滔天!
水在哪里?
海里!
山海關本就臨海,此時渤海之上,赫然烏云密布,颶風狂嘯,洶涌的海嘯卷起數千尺的巨浪,仿佛要覆蓋天穹。
望著那海嘯的方向,石之軒瞪大眼睛:“朝鮮半島?”
……
……
朝鮮半島。
破軍和東瀛天皇早早來到這里,等待絕無神的會和。
前者無所事事,后者面容陰沉。
邪王動動嘴,東瀛天皇的布局就被徹底打亂。
不光是九轉心丹的秘密,還有無神絕宮雖敗實勝,保存下元氣。
從大局之上,此戰確實是有利于東瀛,郕王居然真有滅軍級的殺手锏,一擊覆滅大營。
倘若他們中計,那么現在十幾萬大軍,已經葬身在了龍卷之下。
如今草人作兵,迷惑大明,待得東瀛大軍卷土再來,可就是二十萬!
因為朝鮮也將參戰。
但如此一來,大勝之際,也是他這個東瀛天皇,被絕無神徹底拉下馬之時。
且不說東瀛天皇心情忐忑,不遠處,正有一支六萬軍隊,由朝鮮國王李珦率領。
這位文宗的面色,更是惴惴不安。
李珦是朝鮮第五任國王,一向體弱多病,崇尚佛教,不好戰爭,但當東瀛挾必勝之勢,大軍壓境時,他也唯有遵從。
朝鮮其實就是高麗,是在朱元璋的圣旨,除高麗國名,遵用朝鮮之號下,才改了的。
聽起來很威風,實則不然。
提到大明,總讓人想到這么一句評價——
無宋之歲幣,漢唐之和親,不割地不賠款,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
這份骨氣,是后人喜愛大明最主要的原因,但明朝的國土沒賠償割讓,卻也在減少,其中朝鮮就得了大片的土地。
這還是在朱元璋朱棣,國力最為強盛的時期,原因大致就是要扶持一個反元親明的朝鮮政權,但代價卻是長白山東部、圖們江南部以及鴨綠江南部的中原領土。
別以為這些土地貧瘠,這里有著高純度鐵礦以及大量礦產資源,價值極高。
再加上朱棣因為寵信朝鮮妃子,殺了三千宮女,血染后宮,后人在生母之謎中紛紛臆測,朱棣的生母可能是朝鮮女子,畢竟大明對朝鮮,實在大方得夸張了。
不同于以往高麗,不知天高地厚地入侵邊境,朝鮮對大明十分順從,因為它要尋求庇護,西有女真,東有東瀛,都是虎視眈眈。
按照歷史,再過四十年,就會發生萬歷朝鮮戰爭。
豐臣秀吉前后率領三十多萬大軍進攻朝鮮,可謂是傾盡全國之力,大明出軍相助,前后歷經七年,打退東瀛數次進攻,才保下朝鮮。
然而現在東瀛勢大,連續攻打山海關半年,連大明都落于下風,又掉頭威逼,朝鮮還能怎么辦?
出兵唄!
雖然知道不太現實,但李珦希望此次只是搖旗吶喊,象征性殺些大明士兵。
至于東瀛如果真的攻破山海關,長驅直入,那么朝鮮是否跟從,就要隨機應變了。
理智上,他是不相信東瀛真能入主中原的,但撈取好處,卻也不是不行,大不了戰后伏低做小,奉上國書道歉,天朝上國,是不會計較的……
“陛下!陛下!那是什么?”
正在李珦眼中閃爍著異色,身邊的護衛突然失態地指向天邊。
李珦順著方向一看,也猛然怔住了。
因為他看到一條水簾直直上升,遮蔽天穹。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