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wǎng)60bookla,最快更新明騎最新章節(jié)!
第五百一十二章輕火槍
馬城對新造的輕火繩槍極有興趣,同時代的歐洲,也有人嘗試過將笨重的重火繩槍改良,那便是軍事狂人古斯塔夫二世。荷蘭工匠顯然吸取了瑞典人的經(jīng)驗,將重火繩槍的槍托截短,槍管也截短,并且采用了齒輪打火。
這個一個極為天才的創(chuàng)造,大明版本的齒輪輕火繩槍。
齒輪火槍可并非是成熟的燧發(fā)槍,它只是火繩槍到燧發(fā)槍過渡的,一個技術粗糙的產(chǎn)物,然而這種齒輪輕火槍卻讓馬城極為滿意。這玩意性能上有許多問題,打火率低,容易故障,性價比不高,用來裝備一線野戰(zhàn)部隊自然多有不足,然而用來裝備二線守備部隊卻足夠了。
駐倭守備部隊也因此有了另一種功能,各種新式槍械的實驗田。
樣槍很快便趕制了出來,重量比野戰(zhàn)重火繩槍輕了一倍,還不到十斤,射程,威力自然也大大的減弱了,最遠射程大約百步,有效射程約五十步,卻足以滿足守備部隊的需要,同樣,這桿樣槍的射速也大大提高了。
馬城當即下令量產(chǎn),正是這種性能不佳,存在諸多問題的齒輪式輕火繩槍,讓臺灣軍工真正開始騰飛。這種問題極多的輕型火槍十年間,前后一共制造了五十萬桿,五十萬桿的驚人數(shù)量,讓臺灣工匠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錘煉出一大批熟練工人,技術精湛的工匠,并且為大明的技術革新打下了穩(wěn)固的基礎。
火槍數(shù)量不足,也只能用弓箭取代,總要將守備部隊的架子先搭起來。
山谷內(nèi),新舊兩派將官突然為了弓弩,和火槍的優(yōu)劣激烈的爭論起來,多數(shù)將官都參與了爭論,辯的面紅耳赤。開原出身的將領,甚至參謀對長弓都有天然的好感,甚至莫名其妙的情懷,臺灣鎮(zhèn)軍出身的將領則迷信火銃,認為火銃當立,弓弩實不必列裝軍中,大可以盡早淘汰了。
雙方爭的不可開交,這自然與兩派將領的出身背景有關。
開原長弓隊屢立奇功,沒有長弓隊便沒有今日之開原強軍。臺灣鎮(zhèn)軍多是新丁,海盜出身,自然迷戀火銃的大威力,雙方爭論不下便來請大帥定奪。李承阼瞇眼看著四周圍人才濟濟,早已笑的合不攏嘴,心知這次臺灣是來對了。
如此激烈的爭論,雙方誰也壓不服誰,馬城倒是樂于見到爭論。
心中一動,便笑著道:“此議,世叔可指點一二。”
李乘阼心知是考較,沉吟片刻便笑道:“某一個革職的國侯,不敢妄言,然歷朝歷代都是禁弩不禁弓,禁甲不禁兵。”
眾將訝然,對這位侯爺頓時刮目相看,這也是個胸懷錦繡萬千的。
禁弩不禁弓,禁甲不禁兵,這十個字說出來便顯得極為神妙。
所謂禁甲不禁兵極容易理解,便是在武人地位低下的宋明兩朝,民間弓箭社,團練,民壯也是大行其道的,一個甲兵和一個團練兵的戰(zhàn)斗力也是天差地別。所謂禁弩不禁弓,這便頗有些玄妙了。
弓是拋射,一般木弓威脅不到甲兵的安全,能威脅甲兵的強弓需要長時間鍛煉和強大的體力,眼力,技術一般農(nóng)戶做不到。而弩,自瞄,上弦有齒輪減力,一個農(nóng)民拿到手,只要他不是瞎子,就可以收官兵的人頭。
弓難練,弩易成,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
馬城笑道:“世叔,這可離題萬里了。”
李乘阼也哈哈一笑,正色道:“某再來問,本朝以來為何硬弩在軍中裝備極少,反倒是強弓裝備的極多。”
多數(shù)將領都聽的一呆,細細琢磨這倒是實情,大明軍中硬弩的裝備極少,這也是極為玄妙的一件事情。歷朝先賢自然都不會是愚鈍之輩,大明軍中棄用硬弩必然有是原因的,這原因卻并非人人都說的上來。
馬城訝然,心說這位豐城侯家學淵源,大明朝的勛貴可也并非史書寫的那樣不堪。
這論點提的極為精辟,大明軍中為何棄弩不用,卻仍保留了大量強弓呢。
李乘阼是有些得意的,笑著道:“其中究竟,無非是我朝火器大行其道,這弩的地位便被火銃取代了,如此而已。”
眾將恍然大叫精辟,果然如此,細細琢磨起來弩和火銃的功能還真是相近的。同樣都是用外力發(fā)射,同樣都是威力巨大,大明軍中既然裝備了大量火銃,那么再裝備大量硬弩的意義便不大了,精辟之極。
議論越發(fā)熱烈起來,侯爺之論雖然精辟,弓和銃卻仍是沒有分出個高下。馬城樂得見到爭議,有爭議也總比死氣沉沉的好,于是臺灣兵學,鎮(zhèn)軍之中很快展開了一場關于弓和銃優(yōu)劣問題的大討論,各種論調層出不窮,令人發(fā)笑的也有。軍中爭論的激烈,兵學之中更是出現(xiàn)了各種奇思妙想。
到將士情緒醞釀的差不離了,馬城才出面在臺灣兵學,講了一場。
數(shù)千將官,兵學學子的環(huán)繞下馬城侃侃而談,將弓和銃的優(yōu)劣徹底解析了一番。
弓的優(yōu)勢,訓練有素的弓箭手比一個火繩槍手瞄準目標更準確,火繩槍手只能準確地近距離射擊,射程很近,而一個好的弓箭手可以在兩百步外準確命中目標,相比這個距離,火繩槍手在一百步以外只能隨便開火,有可能打中的是任何一個物體。
弓的第二大優(yōu)勢,它是一個簡單的武器,銃卻很復雜,它會在許多方面產(chǎn)生故障,槍支發(fā)射后容易被堵塞,很可能導致破損,而且只能由熟練的槍械工匠修復。潮濕的天氣會讓火藥變質,大風天吹滅火繩,或者把火花吹向彈藥罐。
戰(zhàn)斗能讓所有人興奮和激動,除了最成熟最穩(wěn)定的士兵外,都可能對武器處理失當。一個人在匆忙中可能會忘記火藥和彈丸之間裝上填充物,導致彈丸掉出去。當士兵們槍口向下拿槍時,子彈極易從槍管里滾落了出來,就是因為沒裝填充物,當然這個問題已經(jīng)初步解決了,解決的方法是一小塊麻布。
此外,火繩槍手只能站兩排縱深,弓箭手甚至能有六排縱深,這時后排可以用高軌道方式發(fā)射。事實上,重中之重的論據(jù),是有關成熟的發(fā)射速度。一個弓箭手,可以在一分鐘內(nèi)可以射進行六次瞄準射擊,而一個火繩槍手只能在兩三分鐘內(nèi)發(fā)出一次,他還得小心謹慎地完成所有那些手動操作。
看清爽的小說就到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