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八章突厥
前線,哈薩克草原東頭。
盟約既成,明軍便脫離了與哈薩克騎兵的接觸,改為監(jiān)視,加強到五萬的騎兵大軍壓力頓時消失了大半,不必陷入被南北夾攻的窘境。陳演深深的呼出一口氣,李爭鳴對這個盟約卻不以為然,卻毫不猶豫的執(zhí)行了大都督行營的軍令,縱兵北上。
五萬騎兵以席卷之勢,自哈薩克草原東端分兵,三萬鐵騎自草原左方大范圍穿插,包抄,深入伊爾庫茨克要塞后方,斷其糧道后援,中線大軍步騎加強到七萬之眾,緩緩逼近俄人在西伯利亞最大,勢力最雄厚的軍事堡壘,伊爾庫茨克要塞。
崇禎十年,六月初。
北方大戰(zhàn)在即,同時,突厥斯坦城。
三萬突厥騎兵護衛(wèi)著一萬兩千明軍,在巴爾可什湖畔的草場上奔馳,紅衣紅甲的明軍將官與騎著駱駝,穿著白袍的突厥首領把臂言歡,在突厥斯坦城外的大湖之畔,締結(jié)盟約。遼東兵學山長,明軍大佬袁崇煥領銜,南下與突厥人結(jié)盟的是一萬兩千關寧騎兵,主帥是吳三桂,副帥是祖大弼,作戰(zhàn)驍勇,人送綽號祖二瘋子。
六月初,突厥草原進入雨季,水草豐茂起來,一片綠意盎然。
大湖之畔,一隊隊騎兵往來穿梭,身穿大紅軍服的明軍將領,與行伊斯蘭禮節(jié)的突厥人,把酒言歡,很有一鐘歷史的維和感。倘若一個后世人見到這副畫面,竟然會驚的目瞪口呆,這純粹的軍事聯(lián)盟看起來實在太違和了。
然而,突厥人眼下的處境并不妙,與明軍結(jié)盟是委曲求全。
百年前曾經(jīng)強盛一時的哈薩克汗國,到明末時勢力漸漸衰落,曾經(jīng)的百萬人丁,三十萬大軍如今只剩一半,原因便是連年征戰(zhàn),生死大敵便是南邊的準葛爾汗國,和北邊的俄國人,也爆發(fā)過小規(guī)模的戰(zhàn)斗,卻以突厥人的步步退讓作為結(jié)束。
突厥人,北邊面臨俄國人的急速擴張,南邊的生死大敵,準葛爾人偏偏又崛起了。準葛爾人的崛起,又是因為瓦剌人在白城之戰(zhàn)中一敗涂地,殘部抵擋不住明軍赫赫兵威,集體西遷至青海一帶,臣服于強盛的準葛爾汗國,于是得到了大量人丁牲口補充的準葛爾汗國便崛起了。
中北亞,各種勢力盤根錯節(jié),這便是大明中興帶來的連鎖反應。
白城大戰(zhàn)瓦剌人慘敗,西遷投靠了準葛尓人,準葛爾汗國由此崛起,強盛起來,將北邊的突厥人打的大敗,此時明軍全殲遠東俄軍,大舉西進,大明和突厥人的聯(lián)盟便勢成必然,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因為明軍與突厥人都有共同的敵人,俄國人,準葛爾人,瓦剌人。
于是隨著明軍的西進,中北亞大戰(zhàn)越打規(guī)模越大,最終將所有的中北亞勢力全都卷了進來,這也是必然之事。
到了崇禎十年六月間,戰(zhàn)局漸漸清晰明朗了。
明軍與突厥人組成軍事聯(lián)盟,向北,明軍正在席卷俄國人在西伯利亞的城市,要塞,向南,一萬八千明軍與八萬哈薩克騎兵組成的聯(lián)軍,南下迎戰(zhàn)準葛爾人,瓦剌人的蒙古聯(lián)軍,與此同時大明的西北,一支五萬人的偏師正在西進青海,夾攻蒙古聯(lián)軍。
再往南,李自成部已經(jīng)攻占了拉薩,有意無意威脅著蒙古聯(lián)軍的后路。到了崇禎十年,這場大戰(zhàn),終于打成了席卷整個亞洲的大戰(zhàn),明軍,突厥人,蒙古人,俄軍攪在一起混戰(zhàn)廝殺,大小汗國很快分邊站隊,無一幸免全都卷進大戰(zhàn),最后終于發(fā)展到,各東歐強國也卷進這場大戰(zhàn)。再后來,瑞典王國,歐洲聯(lián)軍也加入了戰(zhàn)爭,最后發(fā)展成了世界大戰(zhàn)。
這一切的一切,根源便在于大明的中興,引發(fā)了一系列不可控制的連鎖反應。強大的勢力拉幫結(jié)伙,大打出手,小點的中亞汗國,沒落的歐洲騎士團國家紛紛被吞并,亡國。最終這場席卷全球的大戰(zhàn),決定了未來三百年的世界格局,直到爆發(fā)了另一場世界大戰(zhàn)。
大湖之畔,突厥人生起篝火,殺羊宰牛款待明軍將士。
不茍言笑的袁崇煥,面無表情擺出遼軍大佬的架勢,官威十足。英氣攝人的吳三桂卻帶著一個通譯,在一個個突厥人酋長,首領中間打躬作揖,笑意盈盈,與突厥人首領們暢想著美好的未來。所到之處,突厥人紛紛行禮,寒暄,總之是一團和氣。
可憐這些突厥人竟不知,這位吳大帥最是兩面三刀的一只笑面虎。
讓吳三桂領著關寧軍南下作戰(zhàn),與突厥人打交道,真真是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吳三桂這個人狡詐多智,兩面三刀,在崇禎皇帝面前是一位忠君愛國的節(jié)烈大將,在關寧軍將士心目中,是一位勇冠三軍的青年統(tǒng)帥,在滿清貝勒們眼中,他便是個識時務的俊杰。
此人,便是明末梟雄中的一條變色龍,最是狡詐陰險還善于偽裝。
一團和氣,熱熱鬧鬧過后,入夜,一萬兩千明軍便在大湖之畔,水草豐茂處飲馬,扎營。三萬突厥騎兵自然有所防備,一部留下來監(jiān)視明軍,大部橫在草原上,擋住明軍往都城突厥斯坦的路線。盟約新立,兩軍還在建立互信的階段,明軍又何嘗不是和衣而臥,哪敢真的呼呼大睡。
湖畔,明軍大營。
不茍言笑的袁崇煥,與吳三桂,祖大弼等將領沿湖巡視,夜間巡營,一眾明軍將領對這水草豐美,牛羊成群之地,贊不絕口。這地方的水草,比貝加爾湖畔還要豐美呀。
夜間,鴉雀無聲的明軍大營。
袁崇煥官威十足又很儒雅,望著面前的大湖,竟慷慨道:“諸位可知此地,便是絲綢古道么。”
祖大弼大字不識一個,他是真的不知道,吳三桂卻是個八面玲瓏的人,自然不肯駁上官的面子。
涼爽,風景秀麗的湖邊,吳三桂便恭敬道“這倒是不知,請袁督解惑。”
袁崇煥談興正濃,便斯文道:“此地,確是絲綢古道無疑,這突厥人又分大玉茲,小玉茲,中玉茲,便是咱們史書中記載的大賬,中賬,小帳,咱們駐扎的這處大湖,便是突厥人的大帳所在。”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