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第一個就點到諸葛亮的名,在座的人多少都有些意外,但都不敢露出驚訝的表情,只是稍稍低頭,掩飾各自內(nèi)心的情緒波動。
劉備病入膏肓,依然時日無多,在座的人都看得出來,悲痛之余,對各自的前程也是極為牽掛。今日有幸坐在這里的,劉備死后,都是顧命大臣,手掌重權(quán),是肯定的。但同樣是掌握重權(quán),差別卻同樣不小。
每個人都默認:今日劉備點名的順序,就代表了今后蜀漢政權(quán),這幾位顧命大臣的權(quán)位高低。第一個點名諸葛亮,就意味著,在劉備的后事安排中,諸葛亮是最重要的一位。
這與劉備生前排擠疏遠諸葛亮形成鮮明的反差,致使所有人都暗中意外。尤其是李嚴。來白帝城之前,李嚴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次的首席顧命大臣非自己莫屬。
原因很簡單,李嚴是南陽人,與六姓同屬荊州,可以很好的與六姓中人打交道。而李嚴還在劉表時期就入川,成為劉璋的部將,與西川大族關系悠久。論政治平衡術(shù),只有自己擔任首席顧命大臣,才能最大的整合朝中勢力,擰成一股繩,應對劉備過世帶來的危機。
正因此有此考慮,所以這次李嚴不但自己來了,還特意帶來了李政和李晴。在李嚴看來,劉備要倚重自己,少不得有兒女婚嫁之事,帶上李政和李晴,正是李嚴的老謀深算的一招。李嚴當然還有其他兒女,但未曾婚娶,年齡又合適的只有他倆。
現(xiàn)在,劉備第一個點到諸葛亮,李嚴心中不由自主的涌起一股失落感,為了掩飾,他低頭假裝抹淚,不讓別人看到那一瞬間他臉上的表情。
諸葛亮連忙站起,來到劉備榻前,小聲應道:“臣在。”
劉備昏黃的眼珠費力的轉(zhuǎn)動,看了諸葛亮一眼,說道:“你可知,我疏遠于你,為何?”
諸葛亮搖頭道:“為臣之道,寵辱不驚,僭越之事,臣不敢去想。”
劉備說道:“我們打進西川,好比螞蟻吞象,若處置不當,螞蟻就不再是螞蟻,而是變成了大象。朕身邊老人,都是垂垂老矣,不足以相托大事。唯有孔明,才能當世頂尖,更喜年輕,正是可遇不可求的相托后事之人。
為免孔明留在成都,為西川士人同化,朕忍痛驅(qū)逐孔明回荊州,正為今日。孔明可能明白朕的一番苦心?”
劉備說話斷斷續(xù)續(xù),但拼命咬字清晰,是以屋里所有人,都聽得清楚。黃順嘴角似有若無的一撇,心中在冷笑:這個劉備,可真能忽悠,在座都是聰明人,豈能被他一兩句話就能糊弄過去?
當初劉備本就是顧忌六姓實力過大,這才疏遠諸葛亮,將諸葛亮逐出最高層。也真難為了劉備,病重之時,還能想出如此用心良苦的托詞。
黃順轉(zhuǎn)念一想:劉備如此說法,就算眾人心中明知怎么一回事,也不會戳穿于他。但劉備快死之人,當不是追求這點面子。如果他真的顧忌諸葛亮,就不可能托付大事。想到夢中情形,黃順知道,故事還有后續(xù),且靜觀其變。
諸葛亮叩頭道:“亮不才,有負皇上一片苦心。”
劉備的頭慢慢轉(zhuǎn)動,費力的招呼一邊的劉禪過來,拉著劉禪和諸葛亮的手,說道:“孔明之才,十倍于曹丕,孫權(quán)之流,更不足為懼。今后,汝見孔明如見朕面,以父事之。”
說完,喘了口氣,歇息了一會,又對諸葛亮說道:“劉禪不才,可輔便輔之,不可輔,君代之可也。”
此語一出,滿座皆驚。在座之人,都是仕途老狐貍,就是最年輕的黃順,也是見過大場面,大世面之人,托孤之時,說出如此的話語,看似信任無比,其實殺機更重。
黃順還好,畢竟在夢中劉備就是如此說的,當時黃順想起這段,之時感嘆劉備與諸葛亮的君臣際遇,古今罕見而已。但今天身臨其境,卻有種奇怪的感覺:劉備這話,似乎是沖著自己來的。
諸葛亮不可能反漢,劉備對此顯然心知肚明,而且,諸葛亮從未獨自帶兵打過仗,更沒有造反的資本。劉備如是說,顯然是針對其后更具反骨的黃順了。
只有黃順,有那個實力,也有那個條件,更有那個心,造反蜀漢。對黃順,劉備可轄制他的手段太少,唯一能夠制約住黃順的,就是諸葛亮。劉備在這個時候說出這話,在黃順聽來,就是在要求諸葛亮,看好黃順,不要讓黃順謀反。
劉備作為天下梟雄,當然不會把蜀漢國運寄托在諸葛亮的承諾之上,為了對付黃順,他肯定還有其他實質(zhì)性安排。黃順想明白這點,便不動聲色,繼續(xù)靜坐不動。
諸葛亮何等樣人,黃順還需靜靜坐在那里,思忖一會才能想透這些,諸葛亮卻在劉備說完的一瞬間,就明白了其中所有關鍵之處。
諸葛亮連連叩頭,口稱:“皇上厚恩,臣唯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方能報答以萬一。”
劉備點點頭,看向劉禪,劉禪這時候機靈了一把,作勢向諸葛亮叩首,口稱“相父”。
諸葛亮當然不能讓劉禪真?zhèn)拜下去,連忙扶起。榻上劉備不說話,劉禪也不敢真讓諸葛亮扶起來,兩人僵持了一會,劉禪到底還是叩頭三次,完成了參拜。
劉備臉上露出微笑,說道:“禪兒剛才稱孔明為相父,朕死之后,孔明便是大漢丞相,輔佐新皇,執(zhí)掌朝政。”
這又是一大信號:劉備在時,是沒設丞相的。現(xiàn)在,劉備親口說出,諸葛亮將為丞相,正應了當初屋里所有人的心中猜測:劉備死后,諸葛亮將是蜀漢手握重權(quán)第一人。
諸葛亮自然連連謙讓,表示不堪重任。劉備此時哪有力氣與諸葛亮糾纏這些禮儀往來,躺倒休息了一會,又呼喚道:“正方過來。”
正方是李嚴的字。劉備呼喚李嚴,諸葛亮識趣的退了下去,坐在黃順身邊。李嚴起身來至劉備榻前,跪在地上,靜候劉備的吩咐。
(本章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