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恪不慌不忙地道:“我軍雖然兵多,但由于兵分四路,反倒不及司馬懿的十萬大軍,很容易被敵人各個擊破,所以臣以為,唯今之計,并不是撤不撤軍的問題,而是如何利用魏人勞師疲憊的弱點,一舉將其殲滅。”
朱據一臉輕慢地道:“司馬懿可是出了名的縮頭烏龜,謹慎持重,當年蜀國丞相諸葛亮計智百出,都奈何不了他,你想一口吃掉司馬懿的十萬大軍,談何容易?”
諸葛恪坦然地道:“司馬懿老道不假,但此次他率兵救援,總不至于看著城池陷落而無動于衷吧。現在我軍同時攻擊壽春、六安和弋陽,兵力分散,而對手守備堅固,故而難有進展,臣建議,暫撤圍攻壽春和弋陽之軍,全力攻打六安。六安危急,必求救于司馬懿,而司馬懿也必揮軍渡河,以援救六安。魏軍自淮北渡河,必經飛魚浦,我軍可在飛魚浦設伏,趁魏軍半渡而擊之,焉能不勝?”
目前吳軍攻打的三座城池,壽春和弋陽皆在淮河南岸,而六安則位置要靠南一些,在芍陂之南,諸葛恪計劃將圍困壽春和弋陽的軍隊全部撤下來,在飛魚浦設下埋伏,等到司馬懿率軍救援六安之時,半渡而擊,殺魏軍一個措手不及。
孫權則是聞之大喜,道:“元遜果然好計謀,司馬懿一生所懼的就是令叔父,孔明之后,司馬懿號稱是天下無敵,不過他碰到了你這個小諸葛,又該他倒楣了。”
諸葛恪道:“家叔父之智謀,天下無人可出其右,只可惜他明珠暗投,蜀國暗弱,民疲兵乏,雖然有經世之才,奈何無回天之術,徒然累死于五丈原。倘若當年他肯與家父一道,投奔江東的話,定然可以建不世之功,定鼎中原!
諸葛恪這話還真是說到孫權的心坎上了,吳國從來不缺文臣猛將,真正缺的,就是象諸葛亮這樣的智慧型統帥人才,當年在赤壁之戰時,孫權對諸葛亮就很欣賞,很想把諸葛亮收攬到帳下,只可惜諸葛亮一心輔佐劉備,孫權沒有挖墻角的機會。
后來因為荊州之事和關羽之死,吳蜀反目,兵戎相見,孫權腹背受敵,懊悔不己。后來還是諸葛亮主動修好,吳蜀同盟才得以維持。如果吳蜀持續交惡的話,真正開心的人恐怕是曹丕了,孫權能不能坐穩江東,那還真是一個未知之數。
諸葛亮在這個時候展現出來的大智慧大謀略讓孫權也是敬佩不已,常常暗自嘆息,若得諸葛孔明,何愁天下不定。
江東雖然英才俊杰倍出,但時過境遷,隨著周瑜、呂蒙、程普等人逝去,吳國也不可避免的出現人才的斷檔,就連孫權一向倚重的陸遜,也早已不復當年之勇,陸遜之后,何人可以當之,這無疑是孫權思考最多的一個問題。
諸葛恪的出現,無疑讓孫權是眼前一亮,他曾試探性地讓諸葛恪去擔任節度,主管糧草輜重,但諸葛恪顯然不適合這項職務,就連諸葛亮聞之都親自給陸遜寫信,稱諸葛恪性格疏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