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調整了布署之后,諸葛恪很快地便揮師從六安北上,直指安風。
諸葛恪自從丹陽太守調任威北將軍以來,一直駐守在長江北岸的廬江郡皖口,這里山險路崎,很是適合丹陽兵活動,諸葛恪輕兵突進,偷襲過舒縣,擄獲數千民眾,魏軍甚至來不及做出反應。
諸葛恪名義上是奉旨在皖口屯田,但他到任之后,卻從來不打理屯田之事,反倒是屢次出兵,倚仗著丹陽兵的機動靈活,不斷地騷擾魏國邊境,劫掠人口,破壞屯田,讓魏國邊境的將領和太守都是頗為頭疼。
其實諸葛恪并不滿足于這樣的小打小鬧,滋擾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試探的過程,諸葛恪不斷地出兵,就是想要摸清魏國在淮南一帶的兵力布署,他還多次派出斥侯,打探壽春、合肥、安豐的情況,繪制比較詳盡的地形圖,并上書孫權,請求孫權同意他偷襲壽春的計劃,只不過因為孫權擔心太過冒險而沒有實施。
此次吳軍大舉北伐,諸葛恪被孫權委以重任,單獨指揮一路人馬,進攻六安。熟知淮南地理軍情的諸葛恪并不熱衷于打六安,因為六安是魏軍淮南前線的一座要塞,守備精良,吳軍想要拿下,沒有足夠的兵力和足夠的時間,是很難成功的。
這次諸葛恪統率五萬大軍,兵力上是足夠的,但時間上卻是倉促的,只有十幾天的時間,根本就撼不動六安的城防,魏國的援兵就已經抵達了淮河北岸。
繼續攻城的話吳軍便有腹背受敵的可能,而且吳軍目前分散在壽春、弋陽、六安三地,呈一個巨大的品字型,但三地之間相隔都在數百里,彼此難以照應,很容易被魏軍各個擊破。
所以諸葛恪建議孫權改變策略,將分散在三地的軍隊集合起來,攻打三地中間的安風。
安風也是淮南防線上的一座重鎮,地位雖然不及壽春合肥,卻和六安弋陽不相上下,尤其是安風城北連淮河渡口安風津,一旦攻陷的話,就等于是在魏國固若金湯似的淮南防線上撕開了一道口子,東可直逼壽春,南可鉗制合肥,西可直通荊州,向北更是可以進軍汝南,威脅中原。
如此左右逢源之地此前一直不受重視,最主要的原因是安豐郡地勢險要,道路崎嶇,擅長打水戰的吳軍對這種山地并不精通,所以主攻的方向一直放在淮南東路上,就是合肥那邊,那兒水網密布,地勢平坦,有利于吳軍行動。
不過隨著諸葛恪帶來四萬丹陽兵入駐皖口,吳軍山地作戰能力大為提高,諸葛恪審時度勢,將這次的主攻方向,放在了安風。
安豐太守王基以前并沒有什么名氣,所以諸葛恪絲毫沒把他當一回事,諸葛恪根據斥侯的報告,知曉安風城的守軍不過只有八千人左右,如此一座孤城,拿下自然不在話下。
如果吳軍可以順利地攻克安風城的話,那必然會深深刺激到司馬懿,司馬懿肯定會立刻搶渡淮河,試圖奪回安風的。
&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