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個相互平行的平行四邊形的這張圖片旁邊還有一行特殊的注釋。
這部分注釋內容是有關平行宇宙的。
“平行宇宙”概念最早是由物理學家休??埃弗雷特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
“平行宇宙”也可稱之為“多元宇宙”,是物理學家在觀察量子的時候發現每次觀察的量子狀態都是不同的,而又因為宇宙空間的所有物質都是由量子組成,所以這些科學家推測既然每個量子都有不同的狀態,那么宇宙也可能遠不止一個。
這個概念聽上去有些復雜。
但在現實呈現中卻有更為直觀的理解方式,那就是借助一些影視作品。
2019年榮獲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的《蜘蛛俠:平行宇宙》就是這些以多元宇宙概念為基礎的影視作品中的佼佼者。
在這部電影里,雖然沒有說明平行宇宙是如何實現交錯的,但卻把平行宇宙的現實基本概念演繹的十分完美。
而這個現實基本概念就是我可以擁有很多個,而且處在不同的空間、時間里。
在《蜘蛛俠:平行宇宙》中,蜘蛛俠的概念貫穿了多部以“蜘蛛俠”為主角的漫畫作品,并將它們巧妙的融合在了一個世界中,于是觀眾就看到了包括中年大叔版蜘蛛俠、女蜘蛛俠、偵探蜘蛛俠、日本蘿莉款蜘蛛俠、只豬俠和黑人放電蜘蛛俠齊聚一堂的熱鬧場面。
由這部作品,每個人都大可想象在不同時間和空間維度上,另一個宇宙里的自己。
但問題是,無論是休??埃弗雷特提出的“多元宇宙”,還是諸如《蜘蛛俠:平行宇宙》中所演繹的“齊聚一堂”,都是基于一個不太確定的觀察一個依照此觀察放飛想象力的想法,現實世界中真的存在“多元宇宙”嗎?
又或者,我們有什么證據可以證明“多元宇宙”是存在的?
有關這一點,曾一杰背后的由中國區、美國區、日本區、俄羅斯方面的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也額外的給出了一份長達十九萬字的研究報告。
報告內容非常之長,而且內容涉及大量專業知識,莫說交給一般人來讀,就算是給搞物理學的科學家看了估計也會覺得晦澀難懂。
但其實這份報告的中心概念非常簡單且確定。
那就是“多元宇宙”應該是存在的,而且目前世界上已經出現的這三扇“門”就是最好的證明。
可截至目前為止還沒有人真正“穿過”那些“門”,我們又該如何證明“多元宇宙”的存在呢?
有關這一點,曾一杰給出的答復是。
“實現對‘多元宇宙’的觀察不一定非要由人來完成,我們完全可以借助現有的科學力量制造一枚帶有信標的靶體,這個靶體將攜帶我們這個宇宙空間內一些確定生物的祖樣DNA基底,它就像一枚身份證,一張照片,可以幫助我們實現與另一個宇宙的接觸。”
曾一杰的答復稍稍有些拗口,但其實理解起來并不復雜。
他的做法可以簡化為三個步驟。
第一步,準備一輛穿過“門”的車
。
然后第二步就是在車上放上負責“觀光交流的乘客”,最后讓這輛車穿過門,如果多元宇宙真的存在,那么這輛車就有幾率找到這些與這些“乘客”在另一個宇宙空間里的自己,就像是蜘蛛俠去另一個世界對自己說“HI”一樣。
但是接觸只是第一步,如何確定接觸成功,并將這一結果反饋回來就顯得有些復雜了。
關于這些,曾一杰表示還在繼續研究之中,但就目前的成果來看,雖然曾一杰他們還不能確定另一個宇宙空間與地球是處在近似的時間和空間節點上的,但已經基本確認“門”后是存在“世界”的。
只是有關這個“世界”的部分仍處于高度保密狀態,并不在今天的匯報范圍之內。
而如果假設曾一杰的團隊研究方向是對的,成果也是喜人的。
那么有關于這三個相互平行的平行四邊形想要傳達的概念就非常清晰了。
三個處在三維空間內的二維平行四邊形象征著不同的宇宙維度,它們的多元基礎就是相互平行,而一旦發生交錯,則二維空間會直接上升,就好比如何把一張紙立起來讓它擁有“高”?
只需要對折出現交錯就可以了。
但如過是兩個三維空間之間的相互平行呢?
于是就有了第四幅圖。
兩個尖對尖,以90度垂直狀態對立的圓錐體。
這幅圖的注釋非常少,因為它是基于第三張圖的概念的拓展。
提出并繪制這張圖的不是曾一杰,而是李讓。
李讓平時看著游手好閑,但往往這種“局外人”的看法總能時不時的給局內人帶來驚喜。
就比如現在眾人所看到的這第四幅圖。
圓錐體大家都不陌生,90度垂直尖對尖的狀態也不算什么新奇,可是如果結合前三幅圖的注釋再來看這幅圖就有些耐人尋味了。
因為我們所期待的多元宇宙顯然不能是高維向低維或者更高維的探索,因為我們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能力跨維度認知世界。
所以,最佳的狀態是期待一個與人類世界處在同一維度的平行宇宙。
而若想實現這種以第三維度為基礎的同維度接觸,沙漏式的對立錐體稱得上是最佳的表現形式。
但問題是回到最根本的部分后大家就發現,無論是哪種接觸方式,不能穿過“門”去證實,一切都是基于理論的猜測,尚不具備足夠的說服力。
看完了第四幅圖,第五幅圖上出現“點”就更讓人摸不著頭腦。
而且,在這里,曾一杰只寫了一段話。
“時間不會為任何人停駐一分一秒,我們也在這一分一秒的流逝中不斷的發生變化,確定的概念似乎已經被打破,我開始相信……所有這一切,都是偶然……”
……
看到這里的時候,游格格表情淡淡,但她附近的人都不由得看向了游格格,因為這句話和游格格的人生格言太過類似了。
但究竟是什么原因讓一個反復強調“確定”論以論證“霊基生命”存在的科學家
總結出了“偶然”這個結論呢?
是曾一杰人格分裂了?
不,有關這一點只有曾一杰自己最清楚。
他沒有人格分裂,只是因為,確定與偶然并不沖突。
……
看完了前邊十張照片后,有關“霊基生命”的具體存在證據卻依然不見蹤跡,現場聽取匯報的各分區高管和研究人員不免有些焦躁。
好在曾一杰不是寫作總跑題的某小說家,他鋪墊了那么久,就是為了讓最后五張“記錄類”的照片擁有更強的說服力。
而這五張記錄類的照片分別是:已出現在地球上的三扇“門”的對比圖,所有在探索“門”的過程中死亡人員的實踐報告圖匯總、被困南極冰蓋下古遺跡中的美國區人員回傳的最后一組照片、德國區研究人員海姆死亡后的一份之前從未公開過的尸檢照片和一張紅外波普儀無意中拍攝到的類人形背影。
這五張圖片涵蓋內容非常之多,相應的注釋內容也占據全部匯報資料的一半以上。
同時,在座的眾人在看到這五張照片之后的反應也各有不同。
雖然大家都是研究人員,可是公開尸檢照片對于一些非生物或醫學研究人員來說還是沖擊太大了。
甚至坐在游格格身邊的郭星彩都不忍心看了。
剩下一些相對比較淡定的也覺得曾一杰的展示欠考慮,并且對死者不夠尊重。
但曾一杰早就預料到了這一點,他之所以敢這么做是向最高管理級報備過的,因此他在發現大家的表情不適后,嚴肅的說道:“請大家注意,本次匯報中的所有圖文內容都是經國安處最高管委和各分區部長級會議審核并一致通過的,并無對死者不敬之意,且恰恰相反,正是我們迫切的希望找出這所有慘劇背后的真相才在這樣一個場合將這些照片公布出來,同時,我們的最終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夠清醒的認識到‘霊基生命’已經進入我們的世界,而它們相比較目前還算穩定的‘先行者’要危險的多,如果今天的匯報最終通過大會的集體認可,我們的所有研究工作也將直接轉入第四階段。”
此語一出,會場內一片嘩然,很顯然大部分研究人員都不清楚今天這樣一次隆重的匯報工作背后的意義所在。
他們中有不少人以為今天只是為了迎接各分區高管檢查才進行的例行匯報,卻不曾想會是這個展開。
面對會場愈演愈烈的嘈雜。
一個渾厚的聲音用英文說道:“安靜!!!!”
這聲音從會場的四面八方涌過來,瞬間就帶走了所有的爭吵和議論。
大家都熟悉這個聲音。
這是國安處最高管委總長季江云的聲音。
原籍中國山東,現任國安處最高管委總長的季江云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以無國籍身份出任聯合權力機構高管的華裔,當然……無國籍也是出任國安處最高管委總長的必備條件之一。
現年五十七歲的季江云很少出現在公眾面前,但他的名字在當今世界上也算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