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珍齋于火燒圓明園的第二年,即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由沈陽小西門里遷來北京廊房二條。從聚珍齋在沈陽開張到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火燒大柵欄,殃及廊房二條等繁華街市,聚珍齋是在劫難逃被燒毀,五十二年的苦心經營,一旦化為灰燼!
光緒二十六年時杜老二己經去世,而杜家在寶坻縣成為聞
名的大財主。聚珍齋由一位姓沈的經營。沈掌柜在聚珍齋被燒毀后去找少東家。
那時不少人認為火燒旺地”這句話有道理。不少老年人都知道,前門樓子外邊,在明代崇禎年間和清代乾隆年間著過兩次大火,這個地方是越燒越興旺。自乾隆四十五年五月十一日著大火,焚毀官民房四千一百有七間后,到光緒二十六年前,前門大街恢復、逐漸形成北京最繁華的商業區。光緒二十六年被洋鬼子放火焚燒后,有人斷定,前門大柵欄、廊房頭、二三條、珠寶市、西河沿、打磨場將要更加興旺發達,寸地千金。被燒毀的店鋪盡力恢復,很少有讓出地盤兒叫外來人開買賣的。
杜家拿出九千兩銀子恢復聚珍齋,光緒二十八年正常營業。宣統元年,廊房二條街道鋪面又慢慢繁華起來。這一時期清末民初階段,東洋人、西洋人來買珠寶玉器的多了起來。聚珍齋沈掌柜不做外國人生意,他親眼看見洋兵燒毀北京城的商業繁華區,肚里有氣,排外心理使他見洋人就叫罵“鬼子!”、“驢、牲口、畜牲!”說西洋人身上汗毛長是尚未開化的野人。
聚珍齋珠寶器鋪一直做本莊生意,就是專做國內軍政首腦、豪紳、貴婦、富賈、銀行界、梨園界知名人士的珠寶鉆翠生意。主要經營翎管、扳指、'朝珠、頂珠、帽正、帶鉤、帶扣、煙嘴、煙壺、圖章、別子和供婦女裝飾用的各式各樣的寶石、翡翠、碧璽、鉆石戒指、耳環、墜子、手鐲、扁簪、珍珠脖鏈等等。經營方式主要是在門市上“等主侯客”,輔以“送貨上門”,張羅大買主。這家珠寶玉器鋪同古玩行,特別是琉璃廠古玩鋪交往多而密切,有時合伙做古玩珠寶生意。
沈掌柜經營聚珍齋時,收了六個徒弟:謝楚卿、劉錫臣、李仲五、劉赫卿、劉敬齋、任獻亭。民國初年,沈掌柜年老體衰,沒精力做買賣,派三徒弟李仲五去山西太原、太谷收購珠寶玉器;讓五徒弟劉敬齋主持門市業務。聚珍齋的生意做得不錯,一年下來有十來萬流水。
民國五年,沈掌柜去世了。臨終前他同東家商議,由三徒弟李仲五接替他當經理,五徙弟劉敬齋做副經理,四徒弟劉赫卿也做副經理,要排在劉敬齋的后頭。大徒弟、二徒弟和六徒弟都吃人力股,在柜上看堆,不管事。
沈掌柜的安排很得當,他對自己的徒弟心中有數。李仲五看貨有眼力,珠寶鉆翠、古玩字畫,都能看出個八九不離十。他同師兄弟的關系好,善于交際,交了許多買主和賣主。他當了掌柜的,大師兄、二師兄都服氣,師弟們也都擁護。經理的人選得當,人員各得其所,聚珍齋走上復興,在廊房二條珠寶玉器行業中赫赫有名。
聚珍齋的珠寶鉆翠貨源在北京和山西。北京的官宦多,山西的財主多。李仲五跟沈掌柜學了三年徒,眼力好,在城里和外地搞收購,不買打眼貨,賺錢不入私囊,完全交柜,所以受到東家、掌柜的贊賞、器重。他跑山西收購有經驗,當了聚珍齋的大掌柜后,他把經營業務全交給劉敬齋,自己還去跑山西。
山西的財主多,清代時我國的大財主在山西。傳說明末時,李自成擄巨資敗走山西,及死,山西人得其資,開設票號。“票號”是以匯款及放債為業務。我國未設銀行之前,山西人設票號遍及各省,搞匯兌和存放款,存款利息很少,放債則是高利貸。又傳說,票號中的規則極嚴密,是顧炎武所訂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