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多謝 劍舞飄香、第九騎士兄弟投票和打賞,多謝朋越、冬淵、逍遙的二哥、梨花釀的月票支持)
征服云貴,對朝廷來說,華夏的確是一統了,華夏在取代大明的同時,已經征服大明的所有土地,至于遼東都司、奴兒干都司,在華夏立國的時候,大明已經丟失了這片土地,華夏并沒有多少責任。
一定要追究華夏的責任,那便是華夏在西部征伐的時候,牽制了大明的部分軍力。
如果沒有華夏,大明能否守住遼東,這樣的問題,已經沒有了任何意義,無論華夏是否有責任,李自成都會盯住遼,甚至要全部收回遼東、奴兒干。
但不是現在。
李自成優先考慮的,還是云南。
原先的四股勢力,沐天波歸順,土司基本消亡,天命軍的對手,還剩下一個張獻忠。
張獻忠沒有明確反對華夏,或許是不敢,但他并沒有歸順華夏,依然保持著原先的獨立狀況,駐守在云南的第八營,對張獻忠不能不防。
這個時候,張獻忠還敢獨立嗎?
僅僅從實力對比來看,張獻忠并沒有獨立的可能,如果不肯歸順華夏,遲早被天命軍所滅,但云南的地形太過復雜,華夏又無法集中力量全面剿滅張獻忠,如果張獻忠依靠地形打游擊,也不是沒有可能。
李自成在御書房踱來踱去,張獻忠的確令他頭疼,如果不能解決張獻忠,云南的南部,將永遠沒有寧日。
當初逼迫張獻忠去云貴,是要讓他在前方沖鋒陷陣,除了保護江南不受禍害,主要摧毀云貴的土司政權,為徹底歸化夷人做準備。
對華夏來說,張獻忠的使命,已經結束了。
張獻忠會接受棋子的命運嗎?
只要張獻忠存在一日,天命軍就不能不小心提防,以張獻忠的梟雄本色,一旦在當地做大,極有可能反噬天命軍和華夏的地方官府。
讓張獻忠在云貴沖鋒陷陣,甚至為了生存而大肆屠殺夷人,既為華夏立功,又是破壞他與夷人之間的關系,防備張獻忠在夷人中威望過高,逐漸坐大。
不過,張獻忠以屠殺聞名,如果夷人被殺怕了,亦有可能被迫臣服,接受張獻忠的管轄,成為張獻忠的部屬,為張獻忠的軍隊提供錢糧。
誰知道呢?
在李自成的記憶中,張獻忠并沒有出色的子孫,屬下倒是有幾員著名的戰將: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奇能……
李自成心中忽地一動,既然張獻忠沒有子孫,也就沒有了合法繼承人,一旦張獻忠出現變故,他的屬下,為了爭奪繼承人的身份,一定會生內亂!
他想起了在湖廣見到的嚴錫命。
雖然接觸不多,除了會談,甚至只有幾個眼神,但李自成知道,嚴錫命一定是不贊同張獻忠的流竄作亂。
無論是什么原因,只要兩人之間存在隔閡,就會有機會!
李自成沒有與嚴錫命深談,當時是將他做為暗樁留在張獻忠的身邊,只要派出漢清部的人,甚至派出無影戰隊的人,嚴錫命會不會提供協助?
他的目光投向窗外,越過窗欞,就會看得更遠。
李自成決定,暫時不動張獻忠!
華夏雖然收回了云南,但云南本身,還有更南面,如果將張獻忠向更南方驅趕……
區區數十萬人,這些年的戰斗,肯定有不少傷亡,又沒有固定的根據地,他能堅持多久?
驅虎吞狼!
在張獻忠的勢力消亡之前,最好能為華夏做些貢獻,如果有機會歸順華夏,是否給他一個爵位?
李自成的嘴角,露出一絲詭異的笑容。
他緩緩回到御案前前,親手書寫著圣旨。
第一道是給第四營主將李績的,命他即刻班師回京,所有將士的軍功,回京再論;第二道圣旨,是給第九營主將左夢庚的,命他護衛貴陽,并協助貴州的文官,歸化當地夷人,并以貴陽為中心,完全打通南北和東西方向的通道,保證官道通行安全。
第三份手書,是給第八營主將高立功,這是一份密信,并沒有走正常的渠道,而是單獨著人前去傳訊。
三份手書結束之后,李自成頓了一頓,又給王安平寫了一份圣旨,這份圣旨及其簡單,一共才九個字:讓南方司接觸嚴錫命!
李自成終于長處了一口氣,預備離開御書房的時候,又展開了華夏的地圖總圖,目光盯著西南方向。
華夏的主干道,北京經蘭州、至西寧的主干道很快便要完工,蘭州至成都、建昌的大道,延伸至云南楚雄,難度不算太大,如果北京至南京的大道延伸至廣州,然后再修筑一條楚雄經昆明、南寧至廣州的大道,就能基本將漢地圍起來。
兩縱兩橫,通過便利的交通,可以增加邊疆異族的向心力,加快歸化的度。
現在沒有時間,也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但這條環華夏的大道,遲早會修筑,從這一點看,貴州遠遠不如云南重要。
貴州四境,分別是湖廣、廣西、云南、四川,并非華夏的邊疆,只要周圍都是漢地,貴州還能飛上天不成?
歸化云南,才是重中之重,云南省的南面和西面,分別是越南、瀾滄(老撾)、大城(泰國)、東吁(緬甸),有著說不清的土地糾葛……
李自成原本以為,華夏收復云貴,只要在云貴駐軍,西南方向就會暫時安寧了,然而,看著這份華夏的全圖,他的心思,忽地沉重起來!
當晚在陳秋蝶的翊坤宮就寢的時候,李自成將這份來自南方軍報,交給了陳秋蝶,他知道,《清水報》該揮它的喉舌作用了。
果然,翌日的《清水報》上,對來自南方的這份軍報,做了不少文章,除了以新聞的形式刊登了軍報的主要內容外,還有兩篇署名文章,其中的一篇,就叫《華夏一統》。
別說普通的官員,就是國防部、人事部的中下級官員,都是從《清水報》上知道了華夏一統的事實。
《清水報》第一次出現了脫銷。
孫夢潔因為準備不足,還是按照往常的銷量印刷的,但辰時剛過,各個銷售點都著人求#購,負責出版、印刷的人員不敢做主,只得入官詢問孫夢潔。
孫夢潔、陳秋蝶、穆思蓉、李淑濟四位東主,既歡喜又懊惱,經過緊急磋商,一致同意將這一期的《清水報》出版量增加一倍。
但午時剛過,《清水報》再次脫銷。
孫夢潔并沒有加印,而是將陳秋蝶、穆思蓉、李淑濟組織起來,共同書寫文章,就“華夏一統”的話題,繼續進行探討,考慮到李香君、柳如是的文筆較好,也將兩人請過來,參與到文章的構架之中。
……………………………………………………………………………
盛京,睿親王府。
多爾袞剛剛從都城隍廟回來,面上怒容未熄,府丁包衣們向他問候,他根本沒看見似的,直接去了自己的書房。
這是他的禁地,除了大福晉蘇和巴拉,誰也不敢進來,連斟茶、打掃衛生,都只有蘇和巴拉一人。
蘇和巴拉聽到包衣們說了多爾袞的事,便親自趕過來,輕輕推開木門,見多爾袞獨自坐在御桌前一動不動,心中“咯噔”一下,難道他又在布木布泰那碰了釘子?
她簡單收拾下心情,強烈壓制著心中的不安,換上盈盈的笑臉,“誰又惹咱們的睿親王生氣了?”
“還不是漢人包衣?”多爾袞余怒未息,“今日在都城隍廟殺了十余人,但漢人逃亡的風頭,恐怕很難平息!”
蘇和巴拉莞爾一笑,“王爺身份尊貴,難道與這些漢人包衣一半見識?小打小鬧而已,王爺不必放在心上。”
“哎……”多爾袞長談一聲,“僅僅是漢人包衣逃逸,本王的確不太在意,關鍵是……”
“是什么?”蘇和巴拉隱隱預感到一絲不好的訊息。
“朝中的漢臣,恐怕也會生出心思,”多爾袞道:“洪承疇鼓動漢軍旗反水,對朝中的漢臣震動很大!”
“……”
多爾袞悠悠嘆道:“其實,不光是漢人!”
“王爺的意思……”
“你知道圖爾格去西邊的事嗎?”多爾袞的眼中,忽地起了一層陰霾,“本王讓他去蒙古各部募兵,重新組建蒙古八旗,可是,大半年過去了,圖爾格尚未回來……”
蘇和巴拉吃了一驚,圖爾格是鑲黃旗的人,崇德帝駕崩時,他是堅決支持皇子繼位的重臣之一,“王爺的意思,圖爾格消極怠工?”
“消極怠工恐怕不會,”多爾袞嘆道:“根據圖爾格傳回的訊息,蒙古各部,對于重新組建蒙古八旗的事,都是竭力推諉,圖爾格雖然對本王……但在國家大事上,他絕對不會糊涂,否則本王也不會派他去西邊募兵……”
“推諉?”蘇和巴拉更加吃驚,“難道蒙古人生出異心?”
“離心!”多爾袞冷哼一聲,“蒙古人的心思,本王清楚得很,大清強大的時候,蒙古人都會跑來分一杯羹,一旦大清……大清并沒有衰落,不過是吃了一場敗仗,這些蒙古人……”他忽地現,大福晉蘇和巴拉也是蒙古人,好在她屬于科爾沁部,與西面的這些蒙古人,親緣關系非常遠,便改口道:“除了科爾沁,其余的蒙古人都不可信!”
蘇和巴拉默然無語,過了好一會,方道:“王爺國事繁重,就別為這些漢人包衣操勞了,先用膳吧,妾身為王爺準備了精美的飯食,還有一大塊烤羊腿……”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