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銅礦位于達板山西北麓的紅石崖,對李自成來說,這真是意外之喜,他原本幾乎是放棄了對銅礦鐵礦的尋找,也許西寧地區本就缺少金屬資源,或者金屬資源屬于深層礦,以現在的勘測手段,根本發現不了,留下兩名工匠繼續尋找,也就是死馬當活馬醫,反正在西寧也是閑著。</p>
但讓人頭疼的是,紅石崖位于大通山與達板山的斷裂處,此處并非西寧衛的傳統拱衛區,實際上,紅石崖還在大明青海邊墻之外,有明一朝,始終是蒙古人的游牧區,現在更是蒙古麥力干部的勢力范圍。</p>
李自成北伐甘州、穿越達板山口時,還是趁著天寒的時候,牧草完全枯敗,麥力干部的牧民遷回至大通河上游的空檔期,即便如此,為了護衛大軍北伐,他還是派出西寧最強的騎兵劉云水部,護衛在大軍出行路線的西側,待大軍完全通過后,劉云水部做為北伐軍的一部分,方才隨后趕上來。</p>
現在的西寧軍,對銅、鐵的需求極為旺盛,好不容易勘測到這樣一座銅礦,李自成當然不會輕易放棄,但紅石崖就在麥力干部牧場的口邊,麥力干豈會善罷甘休?</p>
以麥力干部現在的游牧狀況,自然不會掌握銅礦的開采、冶煉技術,紅石崖附近的牧場才是他們的命#根子。</p>
如果雙方能夠和睦相處,蒙古人放牧,漢人采礦,隨著人口不斷聚集,衣食住行隨后都要跟上,蒙古人、漢人的生活方式不同,物產也是大相徑庭,這里完全有可能發展為一處繁榮的貿易口岸。</p>
如果雙方的年輕人有一定的吸引力,在通婚的基礎上,還可能傳出一段民族友好合作、團結互助的佳話。</p>
李自成苦笑了一下,很快就放棄了白日夢。</p>
由于生活方式的粗放性,決定了游牧民族一輩子都在為生存而搏斗,如果說漢人的“飽暖思淫#欲”是一種墮落,那游牧民族連這種墮落的資格都沒有,無論是普通的牧民,還是他們當中的首領、貴族,白天都要為牧場、擠奶、可能的白災和黑災犯愁,只有到了晚上,脫衣上炕才是他們唯一的娛樂。</p>
一旦接觸到農耕民族的富庶,讓游牧民族放棄侵略、掠奪的本性,對游牧民族來說,本身就是一種殘忍,這需要超出人類掌控的自制力。</p>
就同一位絕色美女,在缺乏保護的情形下,身著露臍裝,沿著阿三的恒河岸走上五十里,如果還能完好如初回到她的出發地,同樣是不可想象的。</p>
如何才能讓麥力干部放棄紅石崖地區的牧場?</p>
答案只有一個:戰爭!只有戰爭的手段,將游牧民族打怕了,他們才會讓步,甚至會遷移到新的牧區,以躲避強者。</p>
當年盤踞在河西走廊的大月氏,因為被匈奴打怕了,被迫遠徙至吐火奴,而匈奴在漢武大帝不斷遠征漠北的軍事打擊和政治威懾下,也是一蹶不振,內部出現了分裂,北匈奴郅支單于被迫出阿爾金山以北西遷康居,以避漢軍鋒芒,不過,悲劇的是,即便如此,漢軍還是沒有寬恕曾經給漢民族帶來巨大災難的匈奴人。</p>
就像毛子大帝所說的那樣:寬恕是上帝的事,我們只負責送他們去見上帝!</p>
盛漢時代,漢人雖然沒有說,但已經這樣做了:即便北匈奴郅支單于西遷了上千里,駐守西域的副校尉陳湯將軍還是沒有放過他,“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郅支單于被殺,匈奴民族湮滅在歷史長河中,再也尋不著蹤跡。</p>
如果有足夠的實力,李自成也希望這樣征服麥力干。</p>
但他盤算了一下,即便將所有的騎兵集中起來,西寧軍亦不過六七百,而大量的步兵,在游牧民族面前,基本上只能壯壯膽,無論是戰斗,還是追敵,都發揮不出應有的戰斗力,萬一兵敗,逃跑又沒有速度,只能白白地淪為游牧民族騎兵的戰功,積累他們的戰場自信心。</p>
而且麥力干部游牧于大通山一帶,地域廣寬,地勢落差很大,西寧軍很難將他們徹底根除。</p>
怎么辦?明知道紅石崖有銅礦,難道只能看,不能吃?</p>
李自成忽地想到巴雅爾,西寧軍兩次打敗他,主要運用各種戰術,包括最后使用了絕對優勢數量的騎兵,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用火器重傷了他的騎兵。</p>
能不能用火器再一次重傷麥力干部?即便不能完全消滅,至少也要將他打趴下,讓他離開達板山,重新選擇自己的牧場!</p>
西寧軍現在有了步槍,而且已經成軍,馬有水部配發了五個百戶的槍手,上次在甘州城外已經初步彰顯了戰斗力。</p>
但馬有水部守護在黃河渡口,干系重大,暫時無法調回。</p>
如果說紅石崖的銅礦關系著西寧軍的發展大計,在三川府一帶駐扎的馬有水部,則是關系到西寧軍能否在黃河以西生存下去,實力只能增強,萬不可削弱。</p>
能與麥力干部作戰的,只有周賓部了,周賓部的士兵已經有五個百戶完成了射擊訓練,接下來就要進行戰術訓練了,可惜,步槍的數量遠遠不夠,只能讓工匠們加班加點了。</p>
李自成原本準備讓宋文部早早接觸步槍,看來計劃要改變了,還是讓周賓部盡快形成戰斗力。</p>
此外,劉云水部也要加強訓練,對付蒙古麥力干部,絕對少不了騎兵,否則一旦蒙古騎兵戰事不利,馬上退回去,騎兵來去如風,西寧步兵只有干瞪眼的份。</p>
現在還是霜凍器,牧草尚未萌發,麥力干部暫時不會來到紅石崖,必須讓匠作坊加班加點,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盡快將大鐵車鑄造成步槍,如果匠作坊需要,完全可以增加人手,這一刻,銀子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p>
李自成拍拍腦袋,如果換一個角度,或者說,站在一個更高的層面,麥力干部的蒙古人,能不能為西寧軍所用?</p>
西寧軍可以為麥力干部的牧民,提供更好的房子,更好的衣物,品種更多的糧食,除了牛羊肉。</p>
甚至只要麥力干愿意,李自成也可以為他們提供各種養眼的女人,不過,這一條恐怕很難實現,蒙古人與漢人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審美方式完全不一樣,纖手纖足、細腰窄臀的女人,并不是他們眼中的美女,因為要照顧牲畜,他們眼中的美女,都是粗手大腳,腰身可以抵得上一個半水桶。</p>
其實,所有的這些條件,都難以滿足蒙古人的胃口。</p>
既然漢人能提供這么好的條件,那蒙古人為何自己不去搶,像成吉思汗那樣去征服?而是要受制于漢人?除了長生天,蒙古人從來只相信自己手中的彎刀。</p>
說到底,還是武力說話,如果沒有一支強大到令人膽寒的軍隊,在游牧民族面前,農耕民族只有挨宰的份,不僅財物,連人都會被搶,男人為奴女人為婢,將來生下的孩子,即便自小接受的是游牧方式的教育,也會低人一等。</p>
看來,唯一的辦法,就是建立強大的西寧軍。</p>
李自成原本以為,只要拿下甘肅,西寧的戰略空間就會得到極大的改觀,想到麥力干部的存在,他這才發現,西寧的生存環境,并沒有改善多少,只是從明軍換成蒙古騎兵,自己一刻也不能松懈。</p>
不過,麥力干部的存在,對西寧軍也不全是壞事,“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與麥力干部經常的小規模戰爭,正好達到實戰練兵的目的。</p>
沒有一支軍隊的戰斗力是訓練出來的,戰爭,才是提高戰斗力的唯一方式。</p>
后世的中央之國,在立國之初,百廢待興,軍事、經濟更是一窮二白,卻依靠近百年的戰斗經驗,硬是在鴨綠江的東面,斬落了星條旗。</p>
所謂的戰斗力,就是在戰場積累起來的戰斗經驗,可以適當傳授,但最終還是要依靠戰場的體驗。</p>
漢民族早早進入農耕時代,逐漸喪失了原先好戰的本性,但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嚴重威脅下,逐漸修復了自己的戰斗基因,從而得以數千年不滅,成為這個星球上生存最持久、最有韌性的戰斗民族。</p>
尤其是邊疆之地,因為遭受侵略的次數多了,每一名百姓都可能成為優勢的戰士,而相對文弱的漢人,多是集中在富庶的土地上,這里歌舞升平久了,戰爭并不會發生在自己的身邊,百姓的戰斗性就會持續衰弱。</p>
麥力干部雖有騎兵,但不似察哈爾部、土默特部、科爾沁部那么強大,因為壯丁的人數有限,只能在大通河沿岸這種體量不大的牧場為生。</p>
這樣的部落,正適合給西寧軍練兵。</p>
問題是,西寧軍要有掌控戰爭的能力,而步槍,就是西寧軍最為重要的籌碼。</p>
李自成將思路重新整理一遍,方才出了書房,他吩咐何小米去一趟匠作坊,與工匠們商討一下加快步槍生產的法子,現在可以說,步槍的生產速度,成了西寧軍最為急迫的任務。</p>
</p>
</p>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