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宮的規模和設計的精巧程度令人嘆為觀止,雖然一看就是佛家建筑風格,但是很多細節之處并不落俗套,不像現在外面那些寺院,修建得不倫不類,不知道的還以為走進了皇家園林。</p>
林坤感慨道:“這簡直是一個地底佛國!”</p>
這地下儼然是另一個世界,蓮花臺往前大約十米便可以看到兩邊的巖壁窄了起來,形成兩個洞穴之間的走廊,從這個頸口往里走,眼前視野豁然開朗,正面出現一間寺院,金碧輝煌的琉璃瓦,朱紅色的墻,巍峨的門樓莊嚴肅穆,院門上燙著一排赤金大字,赫然醒目。</p>
林坤端詳了很久,也沒有看懂這幾個字的意思,“這是印度文?”</p>
冉冉也搖搖頭,“你都不認識,就別提我了!”</p>
“大師,您來為我倆指點指點?”</p>
“說來慚愧,老衲也不識得。”</p>
“真是太神奇了,往常一般的地宮,本身便是建筑,但沒想到這毗山之下的地宮儼然是一個地下世界,要寺院有寺院,要亭臺有亭臺,真是不可思議!”</p>
這寺內景致,廟廓綠樹環抱,花草簇擁,還有那栩栩如生的摩崖雕像,仿佛遨游于仙境。</p>
“這底下下沒有陽光,這些花花草草如何生長?”</p>
“施主有所不知,這些草木并非塵世之物,它們不需雨露滋養,不需泥土孕育,乃取天地之靈氣而生。”</p>
林坤聽完大駭,又低頭仔細觀察,只見那一排排綠樹,竟然全無根系,只有樹干孤零零地插在懸空的支架上,由于支架裝飾的隱蔽,所以一下子難以發現。</p>
“天啊,這也太神奇了!沒有根系、不需要陽光雨露竟然還能枝繁葉茂?”</p>
每間佛殿門楣正中高懸金匾,門上雕刻著精美的神仙、花卉圖案,富麗堂皇。走進大雄寶殿,映人眼簾的是三尊大佛像,擔露胸膛,雙膝盤坐,雙手合十,面泛笑容,惟妙惟肖,生趣盎然。走過大雄寶殿便是大士殿,這里供奉千手千眼觀世音。觀世音對面是一尊金甲金剛,全身披掛,威風凜凜。</p>
林坤剛剛進去,便聽到里面冶江的聲音。他自然非常高興,心里的石頭也算落了地,林坤匆匆跑了上去,“好小子,害得我們好找!”</p>
“老大,沒想到你們還能找到這里來。”冶江神色頗為輕松,看樣子他在這里應該沒有遇到什么麻煩。</p>
“老大、冉姐,來,你們來。”冶江一邊說著,一邊把他倆往里面拉,“快呀,我跟你們說,這老和尚可有趣了。”</p>
他說的這個老和尚就是住持和尚嘴里的那個妙法師叔,妙法自出家以來,從來沒有離開過地宮一步,可以說與外面的世界完全沒有接觸,所以剛剛冶江看到這個和尚,和他交流起來,不光對話吃力便是聊一些現在的事物,他也一問三不知。</p>
“就是他,這和尚可有意思了,你跟他說什么,他都不知道,連手機是什么都不懂。”</p>
“哎!說話注意點分寸!”林坤責備道,“人家是得道高僧,你怎么跟人家說話的,告訴你啊,別跟我稱兄道弟的,丟人。”</p>
“老大,你別這樣嗎,我也就是覺得他有意思,不是故意的。”冶江撒起嬌來,見林坤伴著臉,便轉而向冉冉求助,“冉姐!”</p>
冉冉白了他一眼,正色道:“知道自己嘴上沒把門了吧,趕緊閉嘴吧你就。”</p>
林坤走到那妙法和尚面前,只見那和尚一身袈裟,正襟危坐,雙腿盤坐在蒲團上面,面色安詳,慈眉笑靨,見著林坤他們進來,便緩緩地睜開眼,笑道:“施主,總算來了。”</p>
“哦,大師知道我們要來?”林坤乍一眼看妙法和尚,像極了電視劇里的得道高僧,須發皆白,依舊精神矍鑠。他整張臉都已枯槁泛黃,像一張在水里浸泡過之后曬干的皺紙,因為經年累月居住在地宮之中,身上的黑色素已經退化,連眼球也漸漸便的灰暗。</p>
“一切因果,皆有定數。”</p>
“還請大師明祥。”</p>
“百十年前,自川蜀來了一個方士,與當時的住持對弈,以整座毗山為注。住持說,他是方外之人,對弈只為養性并非爭勝。方士卻說,倘若不分出個勝負,就要放火燒了這座寺院。住持無奈,只好與他博弈,歷三月,終以一子勝之,毗山得保。”</p>
冉冉在妙法說話之際,轉身向住持和尚打聽,“大師,敢問妙法大師高壽?”</p>
住持搖搖頭,“師叔詳實之年齡,恐怕連他自己都不清楚,或年余百歲,或者更甚。”</p>
林坤聽完妙法的講述,心中更是疑惑,“大師這故事究竟有何妙義,可否再說的明白一點。”</p>
妙法卻不動聲色,又閉上了眼睛,緩緩開口道:“禹陵后裔,神鬼契約,釋道風云,一子而終,天地福禍,藏經閣中。”</p>
林坤正欲追問,但妙法卻沒再開口多說一字。林坤屢次呼喚,卻只見他面色安詳,自心底蕩漾著微笑,即便林坤再怎么呼喚,他都一動不動。林坤正感到奇怪,忙喚冉冉過來,“你看大師這是怎么了?”</p>
住持和尚也跟過來一看,雙手合十,念道:“阿彌陀佛!”</p>
待他睜開眼來,向林坤和冉冉他們說道:“師叔圓寂了!”</p>
林坤大吃一驚,“圓寂?!”</p>
“這怎么可能?剛才還好好的。”</p>
“修行之人,早就參悟生死,師叔佛法高升,今日得道飛升,乃是佛門幸事。”</p>
冶江拉了拉林坤的衣角,問道:“圓寂是不是就是說他死了?”</p>
林坤無奈地點點頭,心中似有不甘,好不容易掌握的線索又這么斷了,“道家有‘羽化升天’之說,佛家就稱作圓寂。”</p>
正說話之際,突然妙法身上閃出一圈五色光芒,那光芒并不強烈,但再昏暗的地宮之中卻顯得無比耀眼。</p>
“阿彌陀佛,師叔虹化了!”住持和尚激動地說道,他當即盤腿坐在地上,默念經文,虔誠無比。</p>
“老大,什么叫虹化?”</p>
“虹化是指得道高僧在圓寂時出現的一種神秘現象。虹化者臨終時,打坐的身體不斷發光,其形骸不斷縮小或消失,在其肉身發光縮小之際,頭頂上方出現一片紅光繚繞,最后只剩下指甲和毛發。”</p>
冶江聽得汗毛直立,“啊?這也太詭異了!”</p>
“這便是藏密修行者追求的死后最高境界——虹霓法身。也有的高僧尸體在焚化后,灰燼全無,只剩下一顆舍利。”</p>
不一會兒,妙法的尸體果然開始變小起來,頭頂上一片霞光閃耀,整個人漸漸在空氣中燃燒起來,不一會兒便消失在空氣中。</p>
“這種虹化現象,誠為一種奇觀,我也只是聽過傳聞,今天算是大開了眼界,只有真正得道的高僧才能虹化,有生之年可以與妙法大師結緣,真是此生大幸!”</p>
在藏傳佛教中,有一個支派密宗,密宗修練者修行達到一定境界后,其死亡時,肉身會在圓寂后不久或者幾天內自動化成五顏六色的光。體虹化現象根據每個成員的修為程度,分三個層。</p>
第一層:只有極少的高修為的大師級別的高僧達到這一層次。人體完全虹化。去世時,身體不斷發光,形骸不斷縮小,漸至消失,人體完全虹化。</p>
第二層肉身會在圓寂后幾天內自動化成光和聲,最后只剩下一些頭發和指甲,和各色透明的堅固舍利子。</p>
第三層虹化后遺體漸漸縮小,一些化光不完全的肉身則會化光縮小到大約只有一尺高,且堅硬如鐵。</p>
據記載虹化的最高成就是肉身完全化光后,光明可再次凝聚成如三歲孩子大小的彩虹身,稱作無死虹身。</p>
“佛經記載佛陀涅般火化時曾三次用火燒都燒不著,大弟子迦葉說佛陀已成金剛之身,所以凡間的火是燒不著的,隨后佛陀身上自己出現三昧火虹化并出現上萬粒的舍利。”林坤解釋道,“前幾年從法門寺地宮中取出的佛指舍利還當眾放光,光柱如柱狀,且不是直線放射,還會自由彎曲,被光碰觸到的人,身體呈現透明狀。”</p>
“這也太神奇了!”冶江睜大了眼睛,不敢相信,“這些事情老大你是怎么知道的?”</p>
“廢話,我不知道難道你知道?”</p>
林坤心中似乎還在想著妙法圓寂之前所說的那段話,久久難以稍釋。他看了一眼還在原地虔誠地念經的住持和尚,覺得不便打擾,輕輕地拍了拍冶江的肩膀,指了指一邊的路口,“走吧,別打擾他。”</p>
“那我們現在去哪?”冉冉問道:“妙法大師突然圓寂,線索又斷了。”</p>
“還記得妙法大師最后說的那句話嗎?”</p>
冉冉思索了一會兒,回憶道:“天地福禍,藏經閣中?”</p>
“沒錯,就是這句!”</p>
“你的意思是,我們還有線索,就在藏經閣中?”</p>
“不管是什么,妙法大師絕不會無緣無故告知我們這個信息,其中一定是有隱情的,所以,無論如何我們也要去藏經閣看看。”</p>
“好,那我們現在就去藏經閣。”</p>
“可是,這兒這么大,藏經閣在哪兒我們都不知道,怎么找啊?”冶江問道。</p>
“慢慢找,總能找到的。”</p>
林坤朝著地宮的東面直走,走了差不多十來分鐘,便看到一處弧形地凹陷區域,遠遠看像是一個小的觀眾席,“你們看,那是什么?”</p>
“不知道。”冉冉搖搖頭,“要不過去看看?”</p>
那個凹陷區并不寬,大概五六米的樣子,前后不足三米,深度也就兩米左右,林坤探身看了看,看不出個所以然,他正打算放棄,冶江卻突然說了起來。</p>
“老大,我知道了這是一個3D地圖。”</p>
“3D地圖?”林坤自然不信,“你開什么玩笑,好了好了別看了,走吧。”</p>
“哎呀,你聽我說嘛,我說的是真的,我在我爸的書里看到過這種設計。”</p>
“你爸?”</p>
“是啊,我爸是冶和平,著名歷史學家。”</p>
林坤聽完,著實驚訝不已,“冶和平是你爸?”</p>
冉冉點點頭,“他應該沒說謊。”</p>
“你說是個3D地圖,這話什么意思?”</p>
“我在我爸的書里見到過類似的圖,這應該是一個像沙盤一樣的東西,靠水來驅動,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這里應該還有一個控制水流的閥門。”</p>
冶江四下找尋著開關閥門,林坤見著巖壁上有一個龍首,“是不是這個?”</p>
“對對對,龍吐水,就是這個!”冶江興奮地把手伸進龍嘴了,撥動了一下舌頭,果然水柱便從龍嘴里流了出來。冶江高興地拍手道,“你們看,我沒騙你們吧?”</p>
隨著水位升高,水壓將一個個建筑模型升了上來,展現出大大小小、錯落有致的布局結構。“有意思,有意思。”林坤也不自由的贊嘆起來,“可以嘛冶江,關鍵時候還挺考得住。”</p>
“咱們還是先找到藏經閣在哪吧。”</p>
“這!”林坤指著西北角的一處模型,“藏經閣。”</p>
他們穿過近百米長、數十米深的斜坡形通道后,看到一道漢白玉石門。這道石門比宮門略小,但起碼也有五米來高。門上各處精雕細刻著象征吉祥和權力的花草人物圖案,門雖重達百噸,但開閉自如。兩旁繪制有色彩絢麗的大幅壁畫。</p>
“這也太漂亮了。”冉冉不禁贊嘆道。</p>
“是啊。”</p>
“《帝京篇》說所載‘河山千里國,城艦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的描述估計也不過如此了。”</p>
穿過石門便是三條岔路。</p>
冉冉一時難以抉擇,“林坤,該走哪一條?”</p>
“奇怪,剛剛地圖里沒有這三條路啊?”</p>
林坤笑了笑,“沒想到佛家也喜歡搞奇門遁甲這一套,在《易經·系辭》中,把奇數一、三、五、七、九稱為天數和生數,把偶數二、四、六、八、十稱為地數和成數,在數字和五行的對應上,一、六屬水,二、七屬火,三、八屬木,四、九屬金,五、十屬土。所以說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剛剛我們走過了地六,現在走天一。”</p>
他指著正中間的一條路,自信地說道,“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啊......”</p>
冉冉忍不住撲哧一笑,“你干嘛?難聽死了。”</p>
“調節一下氣氛嘛,這里黑乎乎地,搞得咱們都有點精神緊張。”</p>
</p>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