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開始的心有不甘,對于崇禎的強行分派任務(wù),袁崇煥與滿桂還想試圖爭取一下,但是,隨著崇禎的徐徐講述,漸漸地,不管是攝于對方的身份,還是大局使然,兩人都無法再反駁什么?
畢竟,如果林丹汗所統(tǒng)帥的蒙古軍要是進入遼東的話,局勢將會變得撲朔迷離起來,遼東之戰(zhàn),將會持續(xù)更長的時間,自然而然地,大明將會付出更多的代價,才能贏得這場戰(zhàn)爭。
最為關(guān)鍵的是,從全局來看,沒有人比他們更加合適,更能勝任這個任務(wù),截斷林丹汗進入遼東的最近入口。
畢竟,自己等人所率領(lǐng)的大軍離得最近,最容易拿下遼東西面的各個關(guān)口。
腦海里快速閃過這些念頭,崇禎的話音剛落之時,看到對方的臉上流露出不容拒絕的神色,袁崇煥與滿桂只得認命,接受這個任務(wù),相繼做出了回應(yīng):“是,皇上,微臣遵旨!”
“是,皇上,末將領(lǐng)命....”
轟——轟——轟——
袁崇煥和滿桂相繼離去了,在一陣爆炸聲之中,大橋被摧毀之時,數(shù)萬大軍分成好幾路,相繼向著西北的方向而去,伴隨著的還有策馬奔騰的呼喝之音,回蕩在這郁郁蔥蔥的遼河兩岸。
踏踏踏....
不知是什么時候,崇禎已經(jīng)坐回了那個睡椅之上,手里捧著一封密報,正在展讀著,神色恬淡而平靜,再無之前的慵懶、意興闌珊之態(tài),漸漸地,嘴里開始念念有詞起來,伴隨著的還有淡淡的冷笑,和那話語夾雜在一起,充滿嘲諷與輕蔑的味道。
“呵呵....我的這個老丈桿子還真是打得好主意,現(xiàn)在是精明的很吶,朕不過十八歲,春秋正盛,綿延無期,現(xiàn)在就想將自己的外孫,朕的長子朱慈烺推向太子之位,眼光可真夠深遠的......”
盡管崇禎的念念有詞很是模糊不清,宛若呢喃般的自語,站于兩側(cè)的冷曉磊和孫元化還是聽到了個大概,看到崇禎的眉宇間浮現(xiàn)出的絲絲怒意,就知道,這封密報觸動了一個帝王的敏感心弦。
冷曉磊的神色依舊,宛若萬年老木一般,站立在一側(cè),一副忠心可靠的模樣,只聽圣命,渾然不在意崇禎說了些什么,話里的內(nèi)容意味著什么。
可孫元化卻不然,眉頭微微蹙了一下,閃過一絲莫名的情緒,盡管也覺得國丈周奎太過于著急了一點,皇長子還未滿周歲,此時就想擁立其為太子,委實過于倉促,過早了一點。
畢竟,天有不測風云,即便是皇家之子,幼年之時,也很容易夭折,只是比尋常人家的孩童成活的幾率大了一些而已,因此,在大明的歷史之上,鮮有還未滿周歲的太子。
不過,話說回來,周奎做得也不算過分,謀求的也算合理,皇后之子,乃是嫡長子,當之無愧的儲君,不二的人選,附和大明祖訓。
想到這里,心念一動,孫元化情不自禁地有了某種猜測,難道皇上......
然而,容不得孫元化深想,繼續(xù)猜測下去,卻被崇禎詢問的聲音所打斷。
“孫愛卿,你也算名家大儒,博覽群書,通曉古今歷史,又身處于遼東這個動蕩的地界數(shù)年,你覺得,歷代先賢的警世名言和祖訓,相比于江山社稷的穩(wěn)定和天下黎民的疾苦,哪個更重要?”
一時間,孫元化沉默了,并不是被崇禎那看似輕飄飄的詢問給難住了,而是和自己的固定思維,經(jīng)過儒家經(jīng)典熏陶而形成的理念,做起了天人相隔般的斗爭。
畢竟,圣人之言,孔孟之道,儒家歷代先賢的著作,一直是他們這些讀書人奉為的經(jīng)典,做事的準繩,現(xiàn)在拿這些與江山社稷和天下黎民相比,自然使得孫元化遲疑了,一時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似乎從未想過孫元化能夠回答自己,崇禎看了一眼孫元化,隨即目視遠方,淡淡地繼續(xù)說道:“不知道你的心里如何想的,但對朕而言,大明更重要,大明的黎民百姓更重要,只要有益于大明,只要有益于大明的百姓,不管是什么學說,并沒有什么三六九等之分,更沒有什么高低貴賤之別,實用最重要。”
“而且,朕想,大明的歷代先皇,每個人都有留給后人的訓示,尤其是對繼位者,這也就形成了大明祖訓,這些先人的初衷,為得無非就是,大明能夠長久的興盛強大下去,百姓能夠安居樂業(yè),富足的生活。”
“因此,在朕看來,大明的諸多祖訓,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也是大明歷代帝王的初衷,只要于大明有益,只要于大明百姓有益,能夠讓大明持續(xù)的繁榮昌盛下去,不管是什么辦法,都是好法子。”
......
隨著崇禎拋出一句句驚人之言,孫元化的心里早就翻起了滔天駭浪,波瀾滾滾,雙眼瞪得大大的,眼珠子圓鼓鼓的,都快突了出了,震撼地看著崇禎,一臉的難以相信之色。
這一刻,孫元化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崇禎的不按常理出牌,思維的跳躍性,猶如天馬行空,尤其是這份不循規(guī)蹈矩的心性,絲毫不將歷代先賢放在眼里,乖張的心性,讓人為之咋舌,心緒難以平靜。
盡管心中不忿,對于崇禎話里對圣人的不敬,有一些不滿,但孫元化卻無可奈何,又無法反駁,只感覺心里憋悶的慌,就好像喉嚨里卡了一個東西,咽不下去,而又咳不出來,異常的難受。
畢竟,皇上挾大義而來,以江山社稷和天下黎民為依據(jù),去置疑圣人先賢,而這一依據(jù),又是圣人和先賢口口聲聲所強調(diào)的,正如那句話,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思緒轉(zhuǎn)念間,孫元化又想到了一點,反而明白了崇禎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悖逆祖先,毫無將祖訓放在心上,而是選擇性地去執(zhí)行祖訓。
回溯歷史,縱觀大明的歷代皇帝,不難發(fā)現(xiàn),都有著悖逆祖訓的血液因子,尤其是在“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幼”這一條上面,有著深入骨髓的抗拒心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