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文武百官默然了,露出若有所思之色,不斷地回味崇禎的話語,結合著自己所知的歷史信息,揣度與思考,細究其中之理。
此時,大殿里唯有崇禎那爽朗的聲音在回蕩,給人一種欲揚頓挫之感,顯得是那么的自信而坦然,自有某種讓人著迷的氣場,周圍一片靜悄悄地。
諸多言語之中,眾人無法反駁崇禎的一個觀點,所謂的明君圣主,乃是時勢所造,而非是單純地詩書禮儀所能培養的,唯有經歷過民間疾苦,亦或是親眼所見過百姓的磨難,帝王才會具有悲天憫人之心,勤于政務。
隱約間,眾臣還感覺到,皇上有著廢除立儲君的那個準則之意,不再是什么立嫡立長,而是要看皇子的才能,是否真得具有一個帝王應有的素質,從諸多皇子中甄選出最佳者。
“所以,在朕看來,不管是以何種標準立儲君,作為東宮儲君的人選,都必須了解民間疾苦,具有治理一地的才能,進而緩緩提高,可以治理一縣、一州、一府、一道,唯有如此,有著這樣的經驗,才是一個合格的儲君,才具備被立為太子的資格。”
此刻,文武百官被說蒙了,被崇禎的這番言語震撼到了,儲君的培養歷程,完全顛覆了他們的認知,從未想象過如此擇選出太子。
堂堂的一國儲君,東宮的太子爺,居然要像一個登科中第的進士一般,從最小的職位做起,為最底層的百姓辦事。
不再只是埋頭苦讀,在學堂里學習四書五經,也不再只是學習圣人先賢之道,而是從最小的官員做起,做出政績來,治理好一地,一點一點地擢升,直至可以治理一道(一省),才具備被立為太子的資格。
毫無疑問,這樣培養出的儲君,一旦登基稱帝,絕對具有相當高的處理政事的能力,更是對于地方的一些情況能夠了解,自然而然地,這樣可以盡可能地降低儲君的空談闊論。
最為關鍵的是,這樣培養出的儲君,將會少了幾分書生氣,多了一些實干精神,更加的務實,更加地能夠體會到百姓的疾苦,以及地方官員的艱辛。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相比于百官想著這些事情,崇禎面色的雖然平靜,但內心想得卻是另一件事情,要是讓群臣知道,非得震驚的合不攏嘴,佩服崇禎的大膽之時,更是擔心不已。
凡是皇子,年幼之時,除了學習詩書禮儀之外,還要兼修文武之道,待到長大成人之后,先是隱姓埋名,從軍數年,唯有立了軍功,才可以到地方當官,然后一點一點爬升。
換而言之,就是一句話,未來的東宮儲君,不僅僅文武兼備,還要經歷種種危險和苦難,猶如百煉成鋼一般,不斷地打磨,才具有成為太子的資格,而非是根據祖訓確立儲君。
嗯....要想實行這個計劃,這樣從皇子里面選出太子,就必須廣“播種”,多納妃。否則的話,計劃再完美,沒有足夠多的子嗣,也無法付諸于實際。
崇禎這樣心想著,轉瞬就清醒了過來,看著陷入思索中的百官,心中一動,轉而說道:“想我大明官員的選拔與任命,除了開科取士之外,要想成為國之重臣,就必須在翰林院擔任編修,編撰書籍,多則,十幾數十年;少則,也有個數年。”
“下到最小的九品芝麻官,上到朝中的二品大員,多是從恩科中取士,雖是滿腹經綸,學富五車,博聞強識,但對地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