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夜虎 正文 第二十二章 下村疏散

作者/犇命牛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不好意思,讓大家久等,剛剛碼完這一章。年前家里事情多,諸事繁雜,勞大家久等了!

    ————————————————————————————

    “買煤?買了多少煤?”袁團長對后勤軍官不經請求就動用預備金的事情并沒有什么責備的話。在他看來,能把事情干好是后勤部門的職責所在,要是屁大點的事情都要請示匯報,那樣的部隊也別想有戰斗力。

    “按照現在咱們三千人左右的用量,吃飯喝水,連帶算上簡單洗洗什么的,大約買的煤夠用兩個禮拜的吧!”后勤軍官老老實實的回答道。

    “那夠干什么的?明天再去買點,錢不夠從團部請款!”袁團長沒嫌后勤軍官自作主張的買了煤,反倒認為買得太少。“這點煤夠干什么的?未雨綢繆懂不懂?你們后勤部門的就得把戰士們都照顧好了,現在咱們這兒三千人吶!人吃馬喂的可不是小數,稍有點問題還怎么抗洪?你這事兒就不用我操心了吧?回頭團部會跟上面打報告的,錢不夠不用你操心!”

    “那,團長,咱買多少?”后勤軍官猶豫了一下問道。

    “買多少?”袁團長也被這個問題給卡住了,他想了想,忽然回過頭來問張-工程師道:“張-工,您看今年這抗洪什么形勢?我們準備多長時間的燃料才夠?”

    “哦,咱們現在的時間是六月底,雨季怎么的還有兩個月,至少得準備一個月的煤吧!這煤也不能存在低處,只能存在大堤上,估計也存不了太多。”張-工程師估算了一下道。

    “先準備兩個月的吧!”袁團長想了想道:“料敵從寬,準備多一點的好。就把煤存在大堤上,下面用沙袋墊起來,別讓雨水打濕了。”

    后勤部門的軍官聽到了袁團長的命令,下去執行去了。不過袁團長卻不知道,他現在發布的一個自以為簡單的命令,為后來受災群眾留下了多大的一筆保命的重要物資。

    第二天一早,地方政-府派來疏散當地村民的聯絡人員到了。這些人大多是當地鄉鎮的政-府工作人員,他們每兩三人一組,各自負責不同的片區。他們非常熟悉各自片區的村官和村干部,他們將帶領戰士們下到各村,挨家挨戶動員村民暫時搬遷到其他地方去。

    對于離開的村民,他們可以選擇投親靠友,也可以住到政-府協調的臨時安置地。不過政府協調下來的臨時安置地都是當地已經停課的小學或者中學,也就算是個可以遮風擋雨的地方,有干凈的上下水而已。

    不過這也算是不錯了,至少比現在露宿在大堤上抗洪救災的戰士們要強得多,不至于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汗。甚至有條件的話,還能在臨時住的校舍里掛上個防蚊蠅的蚊帳和門簾,讓自己的這個夏天過得舒服一些。

    當然要說住的條件,這些臨時安置點也只是把課桌椅拼一拼勉強可以睡下的地方。要說什么**舒適之類,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至于吃,那也只有上面發下來的一部分救濟口糧。要想吃得好,還是得自己想辦法。

    不過在這個時間段,除非你家里有足夠的積儲,否則光憑花錢去買,任你多有財力和本事也難以辦到。現在一些小地方的物資供應已經明顯緊張起來了,要想買到新鮮和足夠的疏散和肉食,都需要到一些大城市,臨近高速或者鐵路站場的大型批發市場去。小地方道路積水嚴重,車輛駛入都很困難。

    之前李老二李老板在肉價上刁難部隊的戰士們,也有這方面的原因。關鍵是他手里渠道、有貨源、也有車輛運輸,老百姓想憑著自己的能力跑出幾十里地買東西,卻是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可對于農村百姓來講,哪怕大水淹了自家的地,甚至堵到了自家的村口,但有一線之機,他們也不愿意離開自己的小家遠走。

    所謂在家千般好,出門萬事難。自己家里生活條件再差,那也比搬去安置點里吃睡都不安穩的強。再者,自己家的自留地雖然淹了。但這個季節,地里的菜也好,糧也好,加上自己存的糧食,好歹弄弄就是一頓飯。總好過去到那些安置點里,連鍋灶都不是自己的,什么都要和人家合用才行的地方要強得多。

    還有些人,尤其是一些農村的老人,更是本著破家值萬貫的思想。只要家里的房子還在,還沒被大水淹得住不下人,他就會選擇一直堅守下去。哪怕家里的房子的房基被多日的降雨泡的搖搖欲墜,但只要房子還沒倒,他們就還會一直守在那里。

    不了解農村情況的人恐怕會笑話他們狹隘,但只有真正熟悉了農村情況,了解這些老人心理的人,才會知道他們為什么這么做。

    中國作為傳統的農耕文明國度,農民和土地之間的故事已經延續了幾千年。也就是在近幾十年里,農民才算真正擁有了自己的土地,才算擁有了生存的根基。避免了那種幾百年因土地而發生的,一治一亂的可怕循環。

    所以農民對土地的眷戀之情,是雋刻在中國人骨子里的。哪怕是那些自認為脫離了土地的城市市民,不一樣對具有土地價值屬性的房地產情有獨鐘嗎?他們寧愿花上幾輩子的財富,背上沉重的貸款購買的房產,不一樣是依附于土地的一種衍生財富嗎?

    負責給一百多村莊疏散的戰士被分成了三十多組,平均每組人需要負責三到四個臨近的村莊。而每組負責疏散和引導村民的戰士大約由五名戰士和十多名民兵組成,這樣每組人下到村莊后,又會化為一名戰士帶兩個當地的民兵,然后挨家挨戶的入戶給老百姓做動員。

    說得容易,但實際干起來卻不那么容易。這個動員老百姓疏散的差使,也就比在大堤上抗洪搶險省一點體力而已,倒是顯得更累心一些。

    面對老百姓的時候,戰士們和民兵們要苦口婆心的規勸對方離開,遇到年輕好溝通的還好些。如果遇到那些年紀大,又故土難離的,往往勸上一兩個小時也沒什么效果。遇上這種情況,戰士們只能和當地村委的人聯系,讓他們出面試著勸一勸。

    如果用本鄉本土的人出面把他們勸走還好,如果實在不能勸走的,那就只能記錄下他們的情況來。過后部隊和村委都要掌握這些不愿離開的人情況,下步將作為關照重點,隨時回來看一看他們的生活狀況。能走時再接走,不能接走的就只好隔三差五的給他送點東西了。

    種緯領著半個班的戰士,負責的是三個村子的疏散工作。表面上看,他們這組只負責三個村子,應該工作更容易一點吧?實際上恰恰相反,因為他們負責的這幾個村子都處于離沱江大堤較近的低洼地帶。連續幾個月,幾輪連綿的降雨下來,這一帶都已經變成了水鄉澤國。

    遠遠看去,別說是地里的莊稼了,就連他們要去的那幾個村莊的房子都被淹泡在一米多深的水里,大家想要過去都非常的困難。

    好在這幾個村子挨著沱江,附近倒是有很多大大小小水渠和水面湖泊,當地村的干部們趕來接戰士們的時候,就是撐著兩條不大的小舢舨來接戰士們和民兵們的。對于大部分當兵前沒怎么見過船的北方兵來講,這回下村搞疏散工作倒成了次難得的水鄉生**驗。

    兩條船上撐篙的人都成了種緯手下的兵,種緯則坐在船頭聽當地村的干部講這一帶的歷史掌故和風土人情。直到這個時候,種緯才聽到了一個讓他挺意外的消息,原來這一帶在解放前居然都是行洪區!也就是在解放以后,五六十年代國家治理沱江流域以后,這里才由原來的“五年一大澇,三年一小澇”的局面,逐步改變了行洪區的用途。

    這二十以來,經過改革開放的政策刺激。這一帶的老百姓在農業、養殖業和漁業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已經由解放前十年九災的行洪區,變成了令人羨慕的江南魚米之鄉。老百姓的生活條件一日千里,日子也是越過越紅火。

    一邊說著話,來配合種緯他們做工作的一位鄉里的趙科長便指著前面的村子道:“同志你看,這一帶的村子基本上都沒有土坯房了,九成以上的老百姓都把自家的房子翻蓋成了磚瓦房。否則的話,這些房子又怎么可能在今年這么大的雨勢下立了這么多天不倒?”

    “趙科長,按您這么說,那是不是還有一成房子還是土坯房呢?是因為生活條件差,沒條件蓋磚瓦房么?”聽到趙科長的介紹,跟在種緯旁邊的牛柳接話道。

    “那倒不是!”趙科長聽到牛柳這么問,臉上略略帶上了一絲不快的神色。也是,哪個領導干部也不愿意聽到外鄉人認為他管理的村子生活條件差,老百姓不夠富裕。牛柳這話問的,倒好像是對這位趙科長工作成績的否定似的。

    牛柳雖然不擅言辭,但察顏觀色的能力并不缺。他一看對方趙科長臉上的表情,也就知道自己說錯話了,當下便住了口不再追問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徐水县| 内江市| 修水县| 冕宁县| 怀柔区| 峨山| 英吉沙县| 灵宝市| 化德县| 潢川县| 安宁市| 彰化市| 盱眙县| 永新县| 丰都县| 青龙| 上饶市| 通山县| 延津县| 全南县| 揭西县| 贵港市| 巴马| 独山县| 常宁市| 汪清县| 鸡东县| 阿坝| 和平县| 海淀区| 天峨县| 宁城县| 瓮安县| 东宁县| 曲沃县| 济阳县| 抚宁县| 缙云县| 巴中市| 抚顺县| 噶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