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郭全提起大賢良師,關羽面色一肅,道:“如今江湖上以杏林圣手、五斗米師、天南劍仙、河朔神槍以及景室山華公五人為武功最高,不知郭兄弟有否耳聞?”</p>
聽到這里,郭斌心里一激靈,“難道我又穿越了?怎么還出來五絕了?”</p>
郭全卻道:“杏林圣手說的就是杏兒姐的爹爹嗎?真是厲害啊。”</p>
看郭全一臉狗腿的模樣看著自己,董杏兒頓時傲嬌的不行,頭一撇,輕哼一聲,道:“本女俠的爹爹自是厲害。” </p>
這時卻聽關羽繼續道:“不錯,杏林圣手便是杏兒姑娘的父親,董奉前輩。五年前,我老母病重,幸得董前輩妙手回春,為我母續命三載。關某雖不才,前輩恩德不敢或忘,自流落江湖,一直在尋找董前輩。只是他老人家行蹤飄忽不定,一直神龍見首不見尾。近日才聽到他似于洛陽盤桓,正欲前往相尋,途經陽翟,方遇到諸位。”</p>
眾人連道:“原來如此”。</p>
“董老前輩醫術既高,性格也頗為...”看了董杏兒一眼,方道:“性格也頗為與眾不同。治病不取錢物,只要重病愈者在山中栽杏五株,輕病愈者栽杏一株。數年之后,有杏萬株,郁然成林。春天杏子熟時,便在樹下建一草倉儲杏。需要杏子的人,可用谷子自行交換。再將所得之谷賑濟貧民,供給行旅。” </p>
聽到這里,郭全插嘴道:“想必杏兒姐姐的名字便是據此而來吧。”這才一會兒,這小狗腿子全就叫上姐姐了。</p>
董杏兒則傲嬌地一扭頭,一撅櫻唇,輕哼一聲,并不理他。</p>
眾人也不在意,關羽繼續道:“五斗米師說的是五斗米道的掌教,姓張名修,字利貞,此人將天師道改為五斗米道,為第三代系師。第一代系師張陵創天師道,稱張天師。相傳此人武功卓絕,養生有道,年百二十余歲卒。四年前第二代掌教張衡去世,張修奪天師道掌教之位,并將其改為五斗米道,張修為人療病,愈者雇以五斗米,遂號為五斗米師。” </p>
“所謂天南劍仙,說的是交州士燮老前輩。交州士家,為地方大族,士老前輩學問優博、達于從政、體器寬厚、謙虛下士,江湖傳言乃是翩翩君子一般的人物。士老前輩最擅長乃是劍法,據聞其劍法有風雷之聲,故名曰風雷劍法,乃士前輩觀海水溢所自創。”</p>
“河朔神槍,乃縱橫河朔幾十年的槍神童雄付老前輩。”</p>
在座眾人聽到童雄付之名,俱各驚嘆不已。關羽見此,心中不解,郭斌道:“童雄付便是家師,曾于莊中逗留數月,是以大家都熟悉。”</p>
聽郭斌這么說,關羽忙起身問道:“童老前輩可在此處?關某幾次欲拜會而不得,若能拜會一二,幸何如之。”說著搓了搓手,一臉希冀地盯著郭斌。</p>
郭斌苦笑道:“師傅他老人家已離開山莊數月,我也不知他現在仙蹤何處。”</p>
關羽一臉若有所失,道:“不想主公師從于河朔神槍。童老前輩俠名播于四海,于河朔尤甚,一桿長槍橫挑烏桓一族,其名可止小兒夜啼使人不勝心向往之,關某于家中時亦曾聽說。更難得童老前輩一生行俠仗義,于近年才少聞其消息。”看關羽一臉講述偶像故事的表情,郭斌暗汗了一把,卻也沒有想到童淵竟然有如此名聲。</p>
見關羽陷入沉思,郭全喃喃地道:“那白胡子老頭兒整天笑瞇瞇的,原來竟如此厲害。早知如此,我也當拜師的,以后說出去也有面子不是。”卻是被郭斌一瞪,摸著后腦勺,訕訕地閉嘴了。</p>
這時郭嘉接口道:“不知景室山華公是何等人物?”</p>
關羽道:“救死扶傷,扶危濟困,無出景室山華公之右者。華公姓華名佗,字元化。所居景室山,是秦嶺余脈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相傳為老聃昔日煉丹之所在。華公修草廬于其上,采藥煉丹;又常云游四海,遇病患便為人診治,窮苦人便不收診金,還時常贈送醫藥。江湖中得其惠者不計其數,故稱其為景室山華公而不名。”</p>
郭斌震驚了,對于華佗,他只知道他醫術精湛,曾給關羽刮骨療毒,也知道曾經要給曹操做開顱手術,被曹操殺了,卻原來在江湖上還有如此高的地位。 </p>
這時郭嘉又道:“那什么太平道的大賢良師呢?”</p>
關羽道:“大賢良師名張角,本是個不第秀才,相傳十幾年前因入山采藥,遇南華老仙得授《太平要術》天書三卷,日夜研習,能呼風喚雨,號為太平道人。有徒弟五百余人,云游四方,皆能書符念咒。此皆神仙之事,真假不能確知。然江湖傳言,其武功卻是十分高強,他將一身武功傳于兩個兄弟,一名張寶,一名張梁,也在江湖上創下了不小的名號。”</p>
“傳言大賢良師與五斗米師系出同門,漢中張公祺據聞也是二人同門。只是此輩行事詭秘,做事偏激,并非我輩中人。”關羽繼續道。</p>
這時郭全又忍不住喃喃道:“咋這么多大師...”</p>
郭斌問道:“這個漢中張公祺是誰?”</p>
關于道:“張公祺名為張魯,是天師道創教祖師張陵的親孫,第二代系師張衡的親子,為留侯十世孫。被張修奪去了系師之位,現流落在益州一帶。相傳張衡去世后將天師道的掌教印劍傳予張魯,只是被張修奪了掌教之位,并被逐出了天師道。” </p>
“后張修改革 教規,凡信眾須出米五斗,是為五斗米道。其來學道者,初曰鬼族,其上曰祭酒,各領部眾,多者為治頭大祭酒。皆教以誠信不欺詐,有病則居靜室自省,大都與太平道相似。又設置義舍,放置義米,供行路者自取。”頓了頓,繼續道:</p>
“張修令鬼族行走江湖,打探消息。其行走江湖者多隱秘身份,行蹤詭異,一旦被人發覺,便殺人滅口。關某因偶然得知一祭酒身份,其欲滅口時,反被某殺了,因怕其勢大,殃及親友,故流落江湖數載。”說著,盯著郭斌看去,見他面色從容,方微微點頭。</p>
郭全簡直是個好奇寶寶,當下問關羽道:“河朔神槍童老頭兒和那個什么天南劍仙一個使槍,一個使劍,那另外幾個呢?”郭斌聽了,已滿心無力,懶得再糾正這小子的稱呼。</p>
關羽道:“董老前輩人稱杏林圣手,不只是醫術卓絕,更兼一手出神入化的手上功夫,適才杏兒姑娘所用當是家傳的擒拿手法吧?”</p>
見董杏兒“高傲”地點點頭,關羽繼續道:“董老前輩一雙妙手,不僅能活死人肉白骨,于無聲無息中致人死命更是不在話下,單一手拂穴手法便是再高強的武術好手也縛手縛腳。”</p>
郭全道:“摔了管黑臉好幾個屁股蹲兒的就是這門功夫么?”也不理管亥更黑的臉色,便吵吵嚷嚷地要拜董杏兒為師,董大小姐自是臻首一扭,賞了他一個白眼,顯是看不上這個徒弟。</p>
關羽繼續道:“五斗米師一脈行蹤詭秘,關某只知大賢良師常持九節杖傳道,于張公祺與五斗米師卻不甚知曉。天師道以祖傳印劍為掌門信物,想必其門中至高的武學應是劍法了。只是江湖中雖如此流傳,親見其使過的卻是少之又少。” </p>
郭斌道:“那景室山華公呢?不會是五禽戲吧?”郭斌在后世聽過五禽戲的名頭,以為不過是老年人健身的體操罷了,就跟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一樣的。 </p>
卻聽關羽道:“正是五禽戲,沒想到主公也聽過五禽戲之名。據傳,華公以虎、鹿、熊、猿、鶴五種禽獸的動作為范,創出五種禽戲,五種禽戲各有功用,只是多在強身健體,于攻擊傷人便似弱了一籌。華公有徒弟三人,分別名為吳普、樊阿、李當之,于江湖中多有扶危救困之舉,卻鮮少在人前顯露武功。”</p>
接著,關羽又補充道:“都是江湖傳言,其中或有不實之處,尚請主公見諒。” </p>
郭斌心中只有感激的,知道自己要遠赴洛陽,關羽便一點點給自己講述江湖中的秘辛以及行走江湖的經驗。只這一片維護之心,就讓他心里暖暖的。</p>
當下起身道:“云長過謙了,我于江湖中事不甚了了,軍師又是一介書生,這江湖中的門門道道還是要云長多多指點才是。這一杯酒便敬云長如何?”當下眾人轟然叫好,都起身向關羽舉杯痛飲。</p>
是夜,賓主盡歡,飲至半夜方各自散去。于是,關羽并董杏兒便在醉仙樓住下不提。 </p>
關羽自拜郭斌為主,便日日在醉仙樓后院與郭斌切磋武藝。董杏兒雖念著父親,但到底是少女心性,念著太平道若是來人搗亂,自己一走了之豈不是太也不講義氣?另外想到以父親武學修為之高,怎會吃了別人的虧去?再加上貪戀玩耍,愛個熱鬧,便也安心住了下來。只是她也不想想,若是能讓杏林圣手都吃虧的人,她一個嬌滴滴的女子又如何幫得上忙?</p>
待過了十幾天,楊老處依舊如常,不僅沒有人前去搗亂,流民的招收工作反而出奇的順利,正經招到不少身強體壯的男丁。不過經關羽查看,曉得這其中有十幾個練家子,怕是太平道安插的奸細。 </p>
當下,戲志才帶著郭嘉一番忙活,令人仔細將這些人盯住,又將他們安置在酒樓與流民招收點,并不讓他們有前去伏龍山莊的機會。經過這一番仔細周密的調查與安排,固然使得這十幾人沒有作亂的機會,也讓關羽對郭斌的這幫手下有了新的認識,對戲志才等人也愈發敬重起來。</p>
看郭斌一副悠閑自在的樣子,關羽心中也忍不住暗暗稱奇,只道他成熟沉穩,用人不疑,真是人主之姿。卻哪里知道,郭斌是甩手掌柜做慣了,又有郭嘉在那里看著,對這十幾個奸細的命運只有可憐的。若是這幾個小蝦米都料理不了,戲志才就不是戲志才了。</p>
待看到了太平道的后手,郭斌心中反而安定下來,想想也是,人太平道管著那么多人,又要分頭去傳教招人,哪里有功夫來搭理自己一個小小的伏龍山莊。 </p>
當下便決定,戲志才、郭嘉、趙云、管亥留守,自己帶著死活要出去見見世面的郭全,同關羽和董杏兒一道往洛陽一行。一是要疏通京中關系,二是要幫董杏兒尋父,第三便是自己忍不住想要見識一下這時代的東都洛陽了。</p>
</p>
光和六年,太祖之洛陽,車騎將軍、陽翟侯隨侍。</p>
--《太祖本紀》</p>
</p>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