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重生東漢末年 正文 第一百二十五章 形勢

作者/潛陽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大軍一番準備,一切處理停當之后,時間已經進入了四月中旬,天色轉暖,已經是初夏了。</p>

    郭斌率領七百騎兵,東出陽翟縣,經長葛,直奔長社而來。</p>

    因為人數不多,再加上一路上晝伏夜出,所遇到的黃巾軍斥候均作為練手,被郭斌手下的一眾騎兵收拾了。故,抵達長社外圍時,黃巾軍未收到一點兒消息。</p>

    將一眾騎兵交給關羽率領,在山中建立簡易的營地,潛伏起來,郭斌則帶著張飛,在戲志才、郭嘉、荀彧三人的陪同下登上長社外圍的山中,查看敵我形勢。</p>

    長社的戰場形勢與陽翟便頗有不同。陽翟縣北面是大山,這所謂的大山便是赫赫有名的秦嶺,縣城東面有潁水緩緩流過,其源頭便處于秦嶺之中。</p>

    而長社則不同,同樣坐落于秦嶺腳下的長社城被南北走向的兩條河流夾著,東面的是洧(音:you)水,西面的是潩(音:yi)水。洧水和潩水均為潁水的支流,都發源于秦嶺,并在潁川郡東南方,汝南郡與陳郡的交界處匯入潁水,在貫通整個汝南郡后進入淮水。</p>

    因此,長社便形成了兩河夾一城的地形。</p>

    因為北面為秦嶺,地勢高,長社城周邊,便成為北高南低的形勢。</p>

    郭斌諸人所在的,便是長社城北的大山邊緣。放眼望去,只見兩條大河仿佛兩只手臂一般伸向遠方,而手臂中間的長社城則顯得低矮破敗。</p>

    長社城以北,卻是連綿幾十里的帳篷群。若是后世,看到這些毫無規律地散落在長社城北的帳篷,或許會誤以為這里是一個超大型的露營地。而里面進進出出的頭裹黃巾,衣衫襤褸的人,則時時刻刻提醒著郭斌,這里便是圍攻長社的黃巾軍大營。</p>

    拋開“大營”中“軍帳”的布置不談,也不要去挑剔這座規模龐大的大營并沒有圍墻,單看大營的地理位置,便知道大軍的統帥其實是很用了一番心血的。</p>

    大營坐落在長社城北,因為是北高南低的地形。故,站在黃巾軍大營中雖談不上俯瞰長社,卻是占了地形上的優勢。因為若長社城中大軍若想進攻大營,則必須要爬坡才成。而且北邊為潩水和洧水的上游,在此處立寨,可以保證飲用水的干凈,而且取水也愈加方便,只需挖一條自河中通過來的溝渠,便可源源不斷地供應大營中的飲用水。</p>

    所幸是在河流源頭,水量并不甚大,否則若黃巾軍掘河堤引水灌城,長社恐怕早已不保。</p>

    非但如此,因是初夏,此時的風自西北而來,黃巾軍大營正是處于長社城的上風向。所謂順風順水,并非只是說說好聽,亦具有現實的積極意義。順風,則非但不懼敵方火攻,更是連上廁所產生的異味亦可飄入敵方大營;而順水,則既保證了水源的清潔,又保證了飲用水的供應,還可以順水而下攻擊敵方。</p>

    所幸,因為此時人們的知識有限,普通人并不知道腐爛的尸體可以引發可怕的流行性疾病,從而使得他們不費一刀一槍便可將長社變成一座死城。</p>

    可能是因為長社城南面便是處于黃巾軍占領中的穎陰與許昌,黃巾軍只在城北與城西設立了帳篷大營,而城東與城南則為一片坦途。所謂的黃巾軍圍城,原來便是如此;蛘呤屈S巾軍的首領波才不知道在哪里的兵書上看到過所謂“圍師必闕”的兵法要訣吧?</p>

    看到如此形勢,連郭斌都不由得連連搖頭,對身邊的戲志才道:“長社小城,若能以這二十萬黃巾軍將其團團圍困,借著初戰告捷的銳氣,雖然黃巾軍容不整,訓練不足,可只憑著人數優勢,不出一個月,便可將官軍逼得走投無路。如今南門與東門均無人看守,雖必然有伏兵于途,可是若官軍全力突圍,卻是定然抵擋不住的!</p>

    戲志才點點頭,道:“主公所言不虛,若能將朝廷剿滅黃巾的南路大軍圍困于此,使其不得通音訊,則城中必然不戰而潰!</p>

    郭嘉道:“不錯,如今天下只我軍有信鴿,可以自空中以飛鴿傳書來傳遞訊息,黃巾軍便是在長社四面均布置上帳篷,亦可阻止城中信息傳遞。長此以往,則軍心必潰!</p>

    荀彧道:“若如此,則官軍勢必要盡快尋求決戰,以避免糧草不足,士氣衰弱了。”</p>

    郭斌點點頭,道:“郭大,你持我書信,進入長社城中聯絡左中郎將,必須親手交到皇甫將軍手中,拿了回信方可回來。你可記清楚了?”</p>

    一直侍立在側的郭大上前一步,悶聲道:“得令!小人必將書信親手交到皇甫將軍手中,拿了回信方回來!</p>

    當下,郭大指揮郭二等人展開隨身攜帶的筆墨和簡易的桌椅板凳,郭斌斟酌了一下用詞和語氣,便開始寫了起來。</p>

    這筆墨,卻還有一番說頭。</p>

    筆墨并非是此時常見的筆墨紙硯,而是郭斌讓人新近研制出來的鉛筆。</p>

    為了適應戰時的需要,防止戰時因傳令產生失誤,而造成不可預估的損失,郭斌特意命人研制出方便攜帶,利于書寫的鉛筆。</p>

    因為在這個時代,傳令的方式,多是以傳令兵背熟了將令后再傳遞給前線的指揮官的。這樣既浪費時間,容易錯失稍縱即逝的戰機,又可能因為傳令兵的失誤而造成軍令傳遞錯誤,因此郭斌便想著要以書面的形式傳遞軍令。</p>

    最初的傳遞方式是帶蓋子的木質黑板,顧名思義,便是后世常用的黑板了。這種黑板與伏龍山莊學堂中學生們人手一個的小黑板極為相似,只是為了避免因擦碰而模糊字跡,也為了便于運送,而特意加上了一個蓋子。蓋子是以薄木板制成,非是以后世的合頁制成的翻蓋式,而是于黑板的上下兩個邊緣挖了小槽,做成了類似于推拉式盒子的樣式。</p>

    整個黑板加上蓋子亦只有一寸厚,既節省了時間,亦無傳令錯誤之虞,更不會亦在傳令途中因刮擦而導致字跡模糊,易于運送和書寫。在外面貼了封條后,還可保證消息的保密性。</p>

    這個小盒子制作方便,也免去了在行軍途中攜帶筆墨紙硯的煩惱,較之帛書便宜,較之竹簡隱秘,也確實曾給郭斌解決了大煩惱。只是,還是稍顯笨拙。</p>

    而這個鉛筆,卻是在無意中研制出來的。</p>

    郭斌雖然頗為喜愛書法,卻只是作為愛好來用的,若要他整天以毛筆記錄讀書筆記,記錄日常的瑣事和行程,則算是難為這個習慣使用圓珠筆的“現代人”了。先不說又是要磨墨,又是洗筆,單是書寫時對于動作姿勢的那一套要求,就讓郭斌腰酸背痛了。</p>

    為了便于書寫,在這個沒有橡膠,沒有塑料,沒有先進化學科技的年代,郭斌能想到的也只有鉛筆了。他只知道鉛筆不是用鉛制成,而是以石墨所制。便命人四處搜購石墨礦石,研磨成粉,并以清水沖洗去雜質,獲得純凈的石墨粉,然后又在石墨粉中加入少量松香,以增加其粘稠度,然后再將這種混合物加熱凝固,并壓制成鉛筆芯的形狀。</p>

    然后他又找木匠切割出長約二十厘米的標準化細木條,并將略細于鉛筆芯的鐵條燒紅了,放在細木條中間,使其燒出一條筆芯粗細的凹槽。然后,將鉛筆芯放入槽內,再把兩條木條對緊、粘合,這樣,一支現代意義上的鉛筆便算是制成了。</p>

    因為這種鉛筆不能在錦帛上書寫,郭斌硬是使人找出當年蔡侯紙制作的工藝,在陽翟縣開了一家文具廠。工廠中既制造鉛筆,又可以造紙,于最近方進入大批量生產的階段,郭斌便在此次馳援長社之時,攜帶了大量的鉛筆和紙張,專門用于軍令傳遞和送人之用。</p>

    對于這種新產品,郭斌非常喜歡饋贈給好友、師長,他在這方面從不吝嗇。因為他的好友、師長,都是朝中有頭有臉人物。袁紹是汝南袁家的大公子,曹操的祖父曹騰,歷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漢桓帝時被封為費亭侯,他的父親曹嵩雖為曹騰養子,卻也繼承了曹騰的侯爵,官至太尉。衛仲道是河東衛家的公子,盧植、蔡邕俱為當世儒宗。郭斌在京中所結識的這些好友師長,哪一個都是聲名顯赫的厲害人物。因此,將新產品贈與他們使用,亦是擴大影響力的好辦法,是免費的廣告。</p>

    郭斌從未做過賠本的買賣,如此好事,他何樂而不為呢?</p>

    此次率軍前來支援皇甫嵩,出于習慣,他也讓郭大攜帶了大量的紙筆,作為禮物贈送給軍中眾人,非但皇甫嵩和朱儁兩位中郎將有,隨行的一眾佐官、司馬等人亦是一個都不能少。</p>

    所幸黃巾軍只在城北和城西安置了帳篷,郭大方得以無驚無險地潛入長社。</p>

    接到郭斌率軍前來的消息,皇甫嵩很是高興,也將郭大隨身帶來的紙筆賞賜給手下的將佐官。然后寫了回信,交于郭大。待將書信貼身藏好,郭大便辭別皇甫嵩,從長社城南門出來,繞了個大圈子,回到了郭斌的營中。</p>

    </p>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浪卡子县| 馆陶县| 西安市| 栾川县| 紫金县| 英吉沙县| 三门峡市| 广东省| 揭阳市| 鹤庆县| 临桂县| 吉首市| 诸城市| 安庆市| 光山县| 于都县| 天柱县| 石首市| 古丈县| 焉耆| 栖霞市| 温州市| 株洲县| 遂平县| 高雄县| 玛沁县| 长宁县| 嫩江县| 绿春县| 海安县| 宁城县| 封丘县| 聂荣县| 历史| 舞阳县| 达州市| 盈江县| 岚皋县| 昔阳县| 新巴尔虎左旗| 溧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