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斌看了戲志才遞過來的情報,方知道如今京中緊張的氣氛,全是因為一場火災。</p>
說來可笑,掌控著天下十三個州刺史部、大大小小一百五十個郡國,共四百二十五萬平方公里土地的大漢王朝的京師洛陽,竟然因為一場火災而風聲鶴唳、不得安寧。這樣的事情,恐怕說出去也沒有人相信吧?</p>
然而,這件事卻真的是說大不大,說小不小。</p>
為什么說小不小呢?因為這場大火發生的地點是在京師,其所焚燒的是天子的宮殿--南宮。而且如今天下大亂,黃巾賊寇剛剛基本剿滅,又來了這么一出,任是哪個天子也受不了啊!</p>
焚燒宮室,本來便是極不祥的事情,在古代社會,以天人感應的學說來解釋這件事的話,那便是天大的事故。</p>
《后漢書》上便毫不客氣地說:“天戒若曰:放賢賞淫,何以舊典為?故焚其臺門秘府也。其后三年,靈帝暴崩,續以董卓之亂,火三日不絕,京都為丘墟矣。”京房《易傳》曰:“君不思道,厥妖火燒宮。”這是將南宮被燒的責任都推到了天子劉宏的身上。</p>
而且,所謂的云臺是什么?若單單拿出這么個地名來,許多人或許不知道,可若是說“云臺二十八將”,知道的人便多了。</p>
所謂云臺二十八將,指的是漢光武帝劉秀麾下助其一統天下、重興漢室江山的二十八員功勞最大、能力最強的大將。東漢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漢明帝劉莊在南宮云臺閣命人畫了28將的像,稱為云臺二十八將。</p>
漢明帝劉莊追思他父親光武帝劉秀的諸位功臣,就把二十八位有功將領的畫像放在南宮云臺。后人還把這些將領與神話傳說的天庭二十八星宿名稱相對應,這就是“云臺廿八宿”。</p>
這個云臺二十八將,與西漢時期的麒麟閣十一功臣以及唐朝時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有異曲同工之妙,皆為供奉本朝功臣的圣地。多少才能卓越、智慧博達之士,終其一生,都想要進入這地方被祭拜。</p>
因此,云臺被燒,其象征意義遠大于其實際意義,這基本等同于大漢天下的基石已然不穩固了。在此時的人看來,這毫無疑問是上天對朝廷的小小懲戒,是對天子的警示。而若再把黃巾之亂、乃至天下大旱的事情聯系起來,那“天意”仿佛就是呼之欲出了。</p>
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情看起來如此簡單明晰,天子幾乎毫無推卸責任的余地,眾人方不敢再提,因為若是再提的話,那可真就是沒事找抽了。因此,京中便彌漫著一種略顯尷尬的壓抑氣氛。</p>
這時,戲志才開口道:“主公,有情報稱,張讓、趙忠說服天子,令斂天下田畝稅十錢以修宮室,發太原、河東、狄道諸郡材木及文石,每州郡部送至京師。”</p>
意思是說,張讓和趙忠說服天子,下令天下增收田畝稅十錢,用來修筑宮室、鑄銅人。另外,將太原、河東、狄道幾個郡縣成材的好木頭和制作假山的石頭,令每個州郡押運送至京師。這其實就與宋朝天子讓人搜集的花石綱基本等同了,是一種靡費財賦,勞師動眾的大工程,是常常是亡國之兆。</p>
郭斌霍然起立,氣得雙手直打哆嗦,咬牙切齒地道:“我等不避艱險,親冒矢石,東征西討,勞師動眾,終于平滅黃巾,保全漢室。夏不得避暑熱,冬不得避嚴寒,拋頭顱灑熱血,保的是什么天子?興的是什么朝廷?”</p>
眾人聽了,面色大變,戲志才更是大驚失色道:“主公慎言!”</p>
郭斌環視一眼眾人,見便是關羽臉上也滿是憤憤不平和對自己的關心,絕沒有因為自己這一句話便心懷狐疑之意。再看郭嘉和郭全,這兩個小子,聽了郭斌此語,互相對視一眼,竟是滿面笑容,這倆貨真是唯恐天下不亂!</p>
眾人的反應,均收入眼底,郭斌對戲志才道:“朝中的大臣們是怎么說的?”</p>
戲志才道:“朝中眾位大人自然是極力反對,天子為了重修云臺,公然賣官鬻爵。巨鹿太守司馬直,因有‘清名’,減債三百萬。司馬直不忍割剝百姓以討好皇帝,便托病辭官,上書極陳當世得失,吞藥自殺。”</p>
郭斌慨然長嘆,過了半晌,方道:“我曉得了,這件事容我仔細思量一番。”</p>
眾人見郭斌如此神態,心中無不痛楚。蓋因郭斌從來都是一副精力充沛,自信心十足的硬漢模樣,整個郭斌集團,自伏龍山莊到整個陽翟縣十幾萬人口,仿佛有了他便無所畏懼。而他極少露出此時這種集失望、無奈、痛苦、自責、悔恨、憤怒等許多負面情緒與一身的樣子。</p>
眾人知道,只有極失望、極痛楚,方能讓郭斌如今像霜打的茄子一般,毫無生氣。</p>
戲志才見狀,揮揮手、招呼眾人退出書房,心中也是涌起了無邊的無力感:自己等人已然如此努力,可總有人坐在我們的功勞簿上肆意揮霍著短暫的和平與安寧,對于我們的付出一點珍惜的意思都欠奉。</p>
是夜,郭斌在書房中一夜無眠,只有董杏兒在身旁陪了他一夜。</p>
第二日,郭斌仿佛無事一般,又忙著接待前來拜會的官員和故舊。他現在于京師的名聲那可是不容小覷的,他本極受天子信重,如今又是在剿滅黃巾之亂的戰爭中屢立奇功,以十八歲的年紀便得任潁川郡守,更是得到了陽翟縣侯的爵位,并得到了欽賜的尚方斬馬劍,除奸臣,興漢室。以天子的看重和郭斌的才學和年紀,其前程之遠大,誠然是不可限量的。因此,一眾投機之輩便紛紛前來拜會,期望得到其看重。</p>
然而,只過了半日,平素里最怕麻煩的郭斌便不堪其擾。在他看來,這種枯燥復雜的工作遠比在百萬大軍中沖殺個幾十次要困難得多了,可看到今日特意趕來幫忙,在一眾訪客中游刃有余,仿佛樂在其中的劉備時,郭斌心中的佩服便猶如滔滔江水了。</p>
有了劉備代自己應對,郭斌終于能夠脫身。便留下戲志才坐鎮,自己帶著郭嘉、郭全、董杏兒,以及關張二人偷偷溜了出去。</p>
因為與曹操和袁紹二人早已約好,眾人便在醉仙樓叫了酒菜等著二人到來。</p>
曹操依照約定前來,過了許久,袁紹方姍姍來遲。</p>
眾人嚷嚷著要罰酒,卻見袁紹悶悶不樂地真的悶頭灌了自己三杯,眾人方覺察他的異常。</p>
要說郭斌、曹操、袁紹三人,均是豪富,身份也高,也俱是性情豪放豁達之人,極少有悶悶不樂之時,至少三人聚會時不會將這種負面情緒帶出來。若論起三人的不同點,則袁紹彬彬有禮,曹操低調內斂,郭斌恣意隨性。而三人之中,以袁紹最是文質彬彬,雖不似王越一般濁世佳公子的騷包形象,卻是面容莊重,腹有詩書,極具修養,令人親近而不敢放肆。</p>
看了袁紹此時的舉動,郭斌與曹操對視一眼,道:“本初兄,何事如此?”</p>
袁紹看了二人一眼,嘆口氣道:“還不是為了南宮失火的事情。如今天下紛亂不休,天子為了重修南宮,竟接受張讓、趙忠的建議,要加重賦稅,這不是要了老百姓的命嘛!”</p>
聽了袁紹的話,一旁的董杏兒偷偷看了郭斌一眼,見其面色無異,方長長地舒了口氣。</p>
曹操顯然知道這件事,登時憤然一拍桌子,道:“凡天下宦官,皆可誅殺!”</p>
郭斌嘆口氣,道:“這件事情,小弟也頗有耳聞,聽說天子要每畝田加十錢的賦稅?”</p>
袁紹道:“正是如此,天子的詔令已然發到有司,若不是朝中眾位老臣拼死攔著,怕是早已經明發天下了。”</p>
郭斌聽了,心中也是無奈。其實他最是懶散,便是在前世,亦并非努力進取、事事爭先之人。可自從重生到漢朝以后,或是因為事情逼迫,或是因為身上責任太重,他都不得不努力將前世的許多壞毛病克服掉。</p>
他是個男人,又是個穿越者,是有著自己的尊嚴的。他如今過得好了,自然想要改變社會,或許每一個中國人的內心都有一種普世主義的理想吧?</p>
一直算是順風順水的他,奮起豪情壯志,為了避免漢族人口死亡過多,重復前世五胡亂華的慘劇,便想要重新振興漢朝。哪知,他每次努力奮發,剛剛似是有點作為,卻被現實狠狠地擊碎。天子似豬隊友般將北路軍主帥盧植拿下是一個,對立下殊勛的皇甫嵩的猜忌也是一個。</p>
更讓他灰心喪氣的是,如今天下剛剛穩定,正是收買人心、與民休息的關鍵時刻,天子竟還作死似的要增加天下的賦稅!他不知道黃巾起義是怎么發生的嗎?難道黃巾起義尚沒有將劉宏驚醒嗎?</p>
郭斌承認,劉宏的智商和政治智慧毋庸置疑,許多小手段也確然是漂亮得很。可為什么每到關鍵時刻就犯渾?難道真的是因為修養不足,并非是從小培養的天子,真的是格局太小嗎?</p>
如今,郭斌甚至懷疑,他當初努力奮發,為了以最快的速度剿滅黃巾賊寇,嘔心瀝血,每每身蹈險地,是否是真的做錯了?黃巾之亂不過一年便被剿滅,是否不足以驚醒劉宏?難道非要讓黃巾之亂遷延十幾年,劉宏才能幡然醒悟嗎?</p>
這才是昨夜里困擾郭斌的問題。</p>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