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亮之看了看魏允謙,知道大兒子柔弱,四兒子兇惡。
四兒子身上這兇惡的性格是一把雙刃劍,四兒子要是忠于大兒子,這股兇惡勁兒就可以保衛(wèi)大兒子坐穩(wěn)江山,四兒子要是生出反心,這股兇惡勁兒就會威脅大兒子的統(tǒng)治。
魏亮之用慈愛的目光看著魏允謙,說道:“老四、老十四要是不服從朝廷的號令,你先以兄長的身份,拿著我的遺詔教育他們倆,給他們倆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他們倆要是還不悔改,你就削奪他們的兵權(quán),把他們倆圈禁起來。但是,無論如何你不能殺他們,你的手上不能沾上自己兄弟的血。”
魏允謙點了點頭,說道:“兒臣牢記父王的教誨。”
當初,魏亮之考慮太子人選的時候,糾結(jié)了很久,魏允謙是他的長子,按照華夏諸侯國盛行的嫡長子制度,理應立魏允謙為太子,但是,魏亮之又嫌棄魏允謙過于柔弱,以后恐怕挑不起江山、坐不穩(wěn)王座。
在眾多兒子當中,魏亮之最喜歡的是四兒子魏允吉,覺得魏允吉最像自己,殺伐果斷,能夠震懾群臣、萬民。
魏亮之想要立魏允吉為太子,可是,想來想去,他又覺得不妥。魏允吉是老四,他上面還有三個哥哥,他要是當了王上,三個哥哥見了他就得行跪拜大禮。
哥哥給弟弟行跪拜大禮,這得多尷尬呀,這不是亂了家庭秩序嗎?
魏亮之的骨子里有著深厚的華夏農(nóng)民基因,作為一個好父母,必須方方面面都要為兒孫們考慮到了。
魏亮之經(jīng)過一番權(quán)衡考量,決定還是立魏允謙為太子,他覺得魏允謙是老大,老大繼承家業(yè)符合規(guī)矩,而且魏允謙仁義,不會為難他的弟弟們。柔弱一點無所謂,自己這些年殫精竭慮,為兒孫們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制度。說句難聽的,兒孫們就是傻子,坐在那王位上,這個國家也亂不了。
魏亮之一輩子算計人,終于耗盡心血,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魏亮之駕崩,魏允謙繼位為魏王。
魏允謙披麻戴孝,趴在魏亮之的棺槨上,哭得死去活來,周圍的人們見新王上孝心如此之重,不禁受到感動,也落下淚來。
就在魏允謙大哭不已的時候,身為上大夫之首的犀首走了過來,低聲說道:“王上請節(jié)哀,各地的君侯紛紛上書,想要到大梁來奔喪。”
魏允謙擦了擦眼淚,止住了哭泣,說道:“父王駕崩,他們也該來見父王最后一面,叫他們來吧。”
犀首說道:“王上,不可呀。”
魏允謙愣了一下,說道:“有何不可?”
犀首說道:“王上,諸位君侯平日里飛揚跋扈,不把朝廷法紀放在眼里,如果讓他們到大梁來,他們聚在一起密謀,滲出什么事端來,那可就麻煩了。”
魏允謙雖然柔弱仁義,但是,他并不迂腐,他當上了這個魏王,就想坐穩(wěn)王位。
魏允謙想了想,覺得犀首的話很有道理,
說道:“對,上大夫說得對,不能讓他們到大梁來,告訴他們,在各自的封地待著,不許隨意離開封地。”
魏允吉、魏允哲這些弟弟接到了魏允謙的詔書,待在封地沒有動。這些弟弟原本被稱為“王子”,現(xiàn)在,魏亮之死了,魏允謙繼承了王位,他們被改稱為“君侯”。
大部分君侯對魏允謙的詔書都沒有什么意見,反正他們和魏亮之也沒有什么父子感情。魏亮之有三十多個兒子,每天還要處理堆積如山的奏折,除了個別幾個喜歡的兒子之外,大部分的兒子他都沒有多少時間接觸。
有的兒子除了逢年過節(jié),與魏亮之見面的次數(shù),十根手指都數(shù)得過來。
這些君侯才不管是父王當國王,還是兄長當國王,他們關(guān)心的是自己的榮華富貴不受侵犯,自己和子孫后代可以高高興興、快快樂樂地當逍遙君侯。
魏允吉和他這些兄弟們不一樣,他是有野心的,魏允謙比他大不了幾歲,雖然,從小魏亮之就教育魏允吉,魏允謙是大哥,你們這些弟弟都要尊重大哥,聽大哥的話,但是,魏允吉始終是瞧不起魏允謙這個大哥。
在魏允吉這種暴徒惡賊看來,仁義的魏允謙就是個窩囊廢。
魏允吉經(jīng)常會想,父王為什么要把王位傳給老大,父王辛辛苦苦創(chuàng)建的魏國,落入老大的手中,用不了幾年就要亂成一鍋粥,父親一輩子的心血就要付之東流。
現(xiàn)在,接到了魏允謙的詔書,魏允吉心想,老大也不想自己想象的那么廢物,他不讓我們?nèi)ゴ罅罕紗剩鲾[著是在防著我們密謀串通。
魏允吉想來想去,一下子想明白了,魏允謙仁義,他身邊那些文臣可不仁義,這天下最可恨的就是那些文臣,滿嘴仁義道德,滿肚子男盜女娼!
魏允謙繼位為魏王,君侯、官員、百姓紛紛表示擁護,魏允吉雖然手里有點兵權(quán),但是,這點兵力還不足以與魏允謙對抗,魏允吉只能收起爪牙,乖乖地服從魏允謙的命令。
魏允謙處理完魏亮之的喪事之后,立刻頒發(fā)圣旨,大赦天下,昭告全國,從今以后魏允謙要以文治國,不再法外用刑。
全國臣民,尤其是文官和讀書人看了魏允謙的圣旨之后,欣喜若狂,歡聲雷動。
人們在魏亮之的統(tǒng)治下,領(lǐng)教了太多的血腥殺戮,每天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活過今天不知明天會怎樣,毫無安全感可言。
如今,魏允謙要以文治國,人們感覺壓在頭頂上幾十年的烏云總算是散去了,總算是見到燦爛的陽光了,苦盡甘來,苦盡甘來呀。
魏允謙是魏亮之的長子,魏允謙一出生,魏亮之就對他寄予厚望,為他請來了最好的老師教導他。
那些老師都是鼎鼎大名的儒生學者,他們從小就向魏允謙灌輸忠孝仁義的思想,魏允謙也沒有辜負他們的期望,按照他們設(shè)想的,朝一個仁君明君的方向茁壯成長。
以前,魏允謙看見魏亮之興大獄,濫殺無辜,很是痛心,苦苦勸說魏亮之。魏
亮之不僅不聽,有時候氣惱起來,還會把魏允謙狠狠地訓斥一番。
魏允謙身邊的文臣們就勸說魏允謙,不要再說了,殿下身為太子,在政務(wù)方面說得多了,會有搶班奪權(quán)之嫌。
魏允謙沒有辦法,只好閉上了嘴巴,但是,他的心卻像刀絞似的難受。
現(xiàn)在,魏允謙終于是登上了王位,成了魏國的至尊,獨一無二的王,他可以按照自己的理想來建設(shè)這個國家,招攬一大群文人書生,大家共同努力,建設(shè)理想國。
文人書生在華夏是一個很特殊的群體,有時候,國家滅亡會怪罪到他們的頭上,他們也確實有責任。但是,更多的時候,他們是用自己的肩膀、雙手、血肉之軀,支撐起這個國家、這個民族。
就在魏允謙實行仁政、全國人民歡呼雀躍的時候,卻有人悶悶不樂,這個人就是魏允吉。
魏允吉瞧不起魏允謙,魏允謙也看不上魏允吉。魏允謙覺得兵權(quán)握在魏允吉的手里,對于自己始終是個威脅,他要奪回魏允吉的兵權(quán)。
魏亮之剛剛駕崩,魏允吉又是君侯當中勢力最大的,如果魏允謙直接對魏允吉下手,恐怕會引起震動。
魏允謙和身邊的文臣們商議了一番,決定敲山震虎,先不動魏允吉,找?guī)讉罪大惡極的君侯處理一下,如果魏允吉識時務(wù),明白了魏允謙的心思,主動交出兵權(quán),那就萬事大吉了。
魏允謙對魏亮之縱容弟弟們違法亂紀很不贊同,魏允謙受到的教育是“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他那些弟弟在封地里作威作福,逼得老百姓家破人亡,他早就有所耳聞,早就想收拾這些無法無天的弟弟。
魏允謙揪出來幾個罪大惡極的弟弟,奪了他們的護衛(wèi),抄了他們的家,下令把他們押到大梁城來。
魏亮之害怕有亂臣賊子威脅魏允謙的王權(quán),就給魏允謙那些弟弟安排了很多護衛(wèi),每個弟弟手里都有上千人的護衛(wèi),魏允吉、魏允哲不僅有千人護衛(wèi),還有萬人的軍隊。
魏亮之覺得把兵權(quán)交給這些兒子,外姓人就不敢造次,魏家的江山社稷就千秋萬代永不變色,沒想到,魏允謙剛當上國王,就要收回弟弟們手里的護衛(wèi)。
幾個弟弟被處理了,其余的弟弟大多嚇得心驚膽戰(zhàn),不等魏允謙開口,就主動交出了護衛(wèi),收斂起囂張氣焰,老實做人。
每個弟弟都交出了護衛(wèi),魏云杰也不能不有所表示。魏允吉手中有兩千五百人的護衛(wèi),他上書魏允謙,說封地四周匪患嚴重,為了保護家人,他不能交出全部護衛(wèi),先交出一千護衛(wèi),等匪患消除之后,他再交出剩余的護衛(wèi)。
魏允吉這么做看似無可指摘,但是,卻把魏允謙給氣壞了。魏允謙一直派紫衣衛(wèi)盯著魏允吉,魏允吉的一舉一動都在他的監(jiān)視之中。
魏允吉交出的這一千護衛(wèi)都是老弱病殘,而且,魏允吉還以招募家丁為由,召集了一千多個壯丁,這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嘛。
魏允謙覺得魏允吉反心已露。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