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正峰來到了村子里,發現這村子空空蕩蕩,別說是人了,連個牲畜的影子都見不到。石正峰和欽差隊伍一路走過去,路過了十幾個村子,每個村子都是荒無人煙,成片成片的農田就那么荒廢著,任由雜草瘋長。</p>
</p>
石正峰皺著眉頭,對高成說道:“現在乞活軍之亂已經平定了,那些逃難的農民為什么還不回來?”</p>
</p>
高成瞪起了眼睛,說道:“我又不是那些農民,我怎么知道他們為什么不回來?”</p>
</p>
中古世界,農民的鄉土觀念是非常濃厚的,所謂故土難離,這么多村子都荒廢了,只有兩個原因可以解釋。一是,村子里的人都死光了,如果是這個原因,那么實在是太可怕了。二是,村民們因為某種原因,不敢回到村子里。</p>
</p>
路過十幾個村子,村村都是荒無人煙,石正峰的臉色越來越陰沉,說道:“高大人自稱是愛民如子,不知道高大人看到了這些景象,會作何感想。”</p>
</p>
高成撇著嘴,說道:“乞活軍作亂,四處燒殺掠搶,高大人親自率領縣城軍民,登上城樓與乞活軍殊死作戰,這才保住了杞南縣城。如果沒有高大人,被殺光搶光的就不僅是這些鄉村了,連杞南縣城里的數萬百姓都性命難保。”</p>
</p>
石正峰說道:“這些村子荒無人煙,真的是因為乞活軍嗎?”</p>
</p>
聽了石正峰這話,高成立刻就急了,叫道:“你這是什么意思?!”</p>
</p>
石正峰笑了一下,說道:“我只不過是隨口一說而已,高校尉怎么如此激動呀?”</p>
</p>
高成意識到自己的反應有些過激,便緩和了一下神情,說道:“我激動什么,我沒激動。”</p>
</p>
欽差隊伍越深入杞南縣境內,看到的景象越是觸目驚心,就連老好人孟公瑾都忍不住搖頭感嘆,杞南竟然會荒涼到如此地步。</p>
</p>
高成把一切罪過都歸結到乞活軍的頭上,反正乞活軍已經被平定了,也無法對證了。</p>
</p>
路過了十幾個村子,來到了一座小村子,石正峰終于見到了活人。村子里有幾個骨瘦如柴、破衣爛衫的老者坐在墻下曬太陽,見到欽差隊伍,這些老者嚇得魂飛魄散,顫顫巍巍,站起來就要跑。</p>
</p>
“把他們抓起來!”高成指著那些老者吼叫起來。</p>
</p>
高成手下那些騎兵如狼似虎,就要朝老者們沖過去,石正峰拔出了劍,擋在了那些騎兵的面前,叫道:“誰敢亂動!”</p>
</p>
石正峰雖然年紀小,但是,他眼睛一瞪,猶如怒目金剛一般,著實令高成和騎兵們感到膽寒,騎兵們正準備沖鋒,被石正峰這么一吼,立刻勒住韁繩停了下來。</p>
</p>
石正峰對欽差護衛們說道:“把那幾個老人家請過來,注意,我說的是請過來。”</p>
</p>
護衛們剛開始對石正峰的命令還不習慣,現在他們已經完全適應了,孟公瑾只是名義上的欽差,實際上,掌管大權的是石正峰,對于石正峰的命令,孟公瑾也是言聽計從,從來就沒有反駁過。</p>
</p>
護衛們騎著馬,跑過去圍住了幾個老者,幾個老者以為護衛們要殺他們,嚇得瑟瑟發抖,趴在地上縮成了一團。</p>
</p>
為首的護衛和顏悅色,說道:“老人家,你們不要害怕,我們是欽差大人的護衛,有些事想問問你們,你們不要害怕。”</p>
</p>
幾個老者趴在地上,驚恐萬狀地看著護衛們,看樣子他們是被官軍嚇破了膽。</p>
</p>
這時,石正峰騎著馬走了過來,翻身下馬,朝老者們走了過去,面帶微笑,說道:“老人家,我們是欽差大人的護衛,君上得知杞南縣的百姓生活困苦,特意派欽差大人來巡視。”</p>
</p>
有一個老者奓著膽子抬起了頭,看著石正峰,說道:“君上派欽差大人來了?”</p>
</p>
石正峰說道:“是啊,老人家,我們是欽差的護衛,欽差大人就坐在那邊的馬車里。”</p>
</p>
老者剛要說話,高成就帶著騎兵們跑了過來,高成兇神惡煞似的瞪著那個老者,老者立刻就縮了縮身子,閉上嘴巴,一個字也不敢說了。</p>
</p>
石正峰回身看了高成他們一眼,說道:“高校尉,你們在這等著。”</p>
</p>
高成說道:“你這是什么意思嗎,好像防賊似的防著我們。”</p>
</p>
石正峰沒有理會高成,對欽差護衛們說道:“陪著高校尉他們待在這。”</p>
</p>
石正峰的意思是讓護衛們看住高成和騎兵們,護衛們自然懂得石正峰的意思,圍住了高成他們。高成氣得干瞪眼,說不出話。</p>
</p>
石正峰翻身下馬,對幾個老者說道:“老人家,你們跟我來吧。”</p>
</p>
幾個老者沒有動,驚恐地看著高成和他手下的那些騎兵。</p>
</p>
石正峰說道:“老人家,你們放心,欽差大人在這,沒人敢傷害你們,跟我來吧。”</p>
</p>
石正峰帶著幾個老者來到了一間小土房里,幾個老者很是拘謹,站在石正峰的面前。</p>
</p>
石正峰說道:“老人家,你們不要緊張不要害怕,我們欽差大人是奉了君上的命令,前來調查高強的不法行為,替百姓們做主的。”</p>
</p>
幾個老者盯著石正峰,說道:“君上真的要收拾高強?”</p>
</p>
石正峰面帶微笑,點了點頭,說道:“老人家,你們知道什么情況盡管說,不要有任何的顧忌,我問你們,這村子里怎么只有你們幾個人呀?”</p>
</p>
剛才,石正峰看了一下這個村子的規模,這個村子少說也應該有上百戶人家,但是,除了這幾個老者之外,并沒有見到其他人。</p>
</p>
一個老者嘆了一口氣,說道:“自從高強當了杞南的縣令之后,老百姓被他逼得是沒有活路了,村子里的青壯年為了活命都跑了,就剩下我們這幾個老骨頭,跑不動了,待在這等死。”</p>
</p>
石正峰神情凝重,問道:“幾位老人家,高強是怎么逼迫老百姓的,你們能不能說得詳細一點。”</p>
</p>
一個老者說道:“高強剛上任不久,就增加各種苛捐雜稅,以前,蒙君上隆恩,捐稅很少,老百姓過得很富足,高強上任之后,把老百姓一點一點榨干了,老百姓沒活路了,這才鬧起了乞活軍。”</p>
</p>
在中古世界,捐和稅是兩個概念,稅是百姓必須繳納的,是國之根本,比較固定,杞國的稅兩百多年了,基本沒怎么變動過,官員們想要從稅方面揩油水,比較困難。</p>
</p>
和稅相比,捐就比較靈活了,浮動性很大。當國家遭受災荒,或是遇到戰爭,需要大筆用錢,國庫又沒有錢,這時候,國家就會征收捐。</p>
</p>
捐本來是百姓自愿捐助的,后來演變成了國家強迫征收。捐的數目不固定,地方官就利用征收捐的時機,中飽私囊。</p>
</p>
比如說,國家要打仗了,征收酒水捐,一斤酒十個銅板,到了地方,官員們層層加價,最后一斤酒能征收五十個銅板的捐。</p>
</p>
除了加價之外,官員們還另設名目,本來國家只征收酒水捐,官員們假傳圣旨,自己設立了布匹捐、鐵器捐、木頭捐、醫藥捐......亂七八糟,各種稀奇古怪的捐,這些捐收上來,一文錢也沒交給國庫,全都流入了官員們個人的腰包。</p>
</p>
中古世界,交通閉塞、信息流通不暢,在一些偏遠地方,官員們就是只手遮天的王,假傳圣旨那是家常便飯的事情,絲毫不足為奇。</p>
</p>
雖說地方官當中有很多人濫收捐錢,中飽私囊,但是,官員們多多少少還是要考慮一個度,不能把老百姓榨得太厲害了。但是,高強到了杞南縣之后,那是無所顧忌,他設立的捐,比國家征收的稅要高出十倍,很多小康之家都活生生被高強逼得破了產,成了無家可歸的流民。</p>
</p>
老者控訴完高強濫征捐錢之后,又說:“除了征捐錢,高強還強迫百姓們服徭役。”</p>
</p>
所謂徭役指的是老百姓為國家從事無償勞動,除了貴族、官員和士大夫,任何人都要服徭役。</p>
</p>
比如說國家修筑官道,需要勞動力,老百姓就要服徭役,為國家筑官道。本來,按照國家的規定,老百姓服徭役期間,國家是要供一頓飯的。但是,高強把這頓飯給免了,叫老百姓自備干糧,省下的糧錢自然是流入了高強的腰包。</p>
</p>
除了在飯錢上做手腳之外,高強還以服徭役的名義,強迫老百姓給他干私活。他在杞南縣城修建了一座王宮似的宅子,征發了數千百姓給他無償勞動。</p>
</p>
后來,高強的膽子越來越大,干脆就以服徭役的名義勒索百姓。比如農忙時節,派個官差去你家,告訴你,你要去偏遠山區服兩個月的徭役。你說家里的麥子正要播種,不能缺了壯勞力呀。</p>
</p>
官差假惺惺地說,你要想不去服徭役也行,交錢吧,官府拿錢雇別人去替你服徭役。很多人迫不得已,為了一家老小的生計,只得拿出了錢。</p>
</p>
有些倔強之人,知道官差是在勒索,就是不肯拿錢。這樣的話,你就要倒霉了,官差會把你拉到鳥不拉屎的大山里,告訴你,在這里給我建一堵墻。你要是問官差,建這墻干什么,官差上去就給你一鞭子,說道:“這里朝廷的命令,誰敢多問?!”</p>
</p>
你別無選擇,只能悶頭壘墻,墻壘好了之后,官差又會給你一把錘子,叫你把墻砸倒。</p>
</p>
剛建好的墻怎么就砸了?別問,朝廷的命令,叫你砸你就砸。</p>
</p>
等你把墻砸倒了之后,官差又命令你原地再把墻壘起來,如此這般,反反復復,把你折磨到瘋為止。</p>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