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與護商隊員們見面之后,朱平槿便下令解散了隊伍。清晨的山中冰寒刺骨,他不想造成非戰斗減員。可宋振宗不會讓他們閑著,趁著飯點還早,帶著他們上山找了一片竹林,砍了一兩百根粗細合適的老竹扛回來。朱平槿比照自己的身高,估摸著大概五尺半的樣子,先截了一段,然后以此長度為標準,下令每人準備兩根竹槍。一根一頭削尖,以后在火上烤干烤硬,臨時充作兵器;另一根保持原樣,裹上布頭,以后拿來進行對抗訓練。他估計輜重車輛已經到了,于是安排大小宋帶著一些乞丐去哨卡把糧食衣被扛回來,曹三泰和羅景云帶著一些乞丐進廚房燒水準備洗澡。他自己趁此機會修整一下,順便在腦中整理建軍的思路。</p>
乞丐們把糧食衣被抬進房子,個個臉上笑逐顏開。廚房用大鍋燒開了水,浴桶抬到了房間里。羅景云初獲重任,興致勃勃。他的第一個命令,便是讓所有的兵士脫掉丐幫制服,排隊下到桶里洗澡。羅景云特別強調,兵士之間,必須用絲瓜布互相搓洗,務求干凈。頭發必須打散沖洗,然后齊刷刷剪短。洗完的士兵,隨即就在朱平槿的手里領到一套嶄新的灰色棉襖、棉褲、內衣和一床被子,破爛的叫花子制服就扔在外邊的曬場中央。</p>
朱平槿堅持親自發放衣物,顯然是表示他才是士兵的衣食父母。</p>
午飯打牙祭。</p>
很多乞丐是生平第一次打牙祭。飯都吃不飽,吃肉當然只是夢想。所以當朱平槿宣布有肉吃的時候,全軍一片歡聲雷動,仿佛打贏了一場戰役。有幾個人心里不踏實,一直在廚房附近轉悠,直到廚房中冒出了臘肉的香味,幾個人這才吞下口水,飛奔回去報告消息,再次引起一場小小的騷動。</p>
午飯不僅每人有三片又肥 又厚又咸的臘肉,每十二人還有一碗酒喝。不過這頓牙祭雖好,但是要按照朱平槿的新規矩來打。隊伍在曬場上又集合了一遍,是宋振嗣喊的口令。這宋振嗣見到他堂兄這么威風,堅決要求留下來和大哥一起干。朱平槿覺得現在是用人之際,宋振嗣的加入對于他對部隊的掌控力也沒有太大的沖擊,于是爽快地答應了。宋振嗣的學習能力比他哥還強,喊口令時自然大方。部隊在他的指揮下迅速列隊完畢,宋振嗣請示朱平槿是否可以開飯,朱平槿回答聲可以,然后部隊立即開始行動。他們十二人一組拿著竹筒排隊打飯,再到曹三泰的肉桶和王四忠的酒桶前領臘肉打燒酒,最后回到原地,就地蹲下。等全部人馬都領到了飯食酒肉,朱平槿一點頭,宋振嗣大喝一聲:“開飯!”曬場上頓時一片唰唰的吃喝聲,一個說廢話的人都沒有,把朱平槿腹中醞釀的一篇飯前講話活活憋了回去。</p>
朱平槿在邊上看著這一切,整齊有序的場面讓他非常滿意。他對身邊人感嘆道:“以后,我們要把“一切行動聽從軍令”這一條寫進軍紀。軍隊嘛,就是要這樣,吃飯睡覺、拉屎拉尿,都要聽軍令。這樣平時習慣了,戰場上他們就不會亂跑亂動!宋將軍,賀先生,你們都是將門出身,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啊?”</p>
宋振宗道:“話是聽著對,不過這屎尿來了,天王老子也管不到呀!”</p>
朱平槿搖頭嚴肅道:“軍隊是紀律部隊,就是要從吃飯睡覺、拉屎拉尿這些小事管起!戰場上即將開戰,你說要拉屎拉尿,讓流賊等你一會兒,等你拉完了再開打,這行嗎?”</p>
“那真的憋不住了咋辦?”</p>
朱平槿道:“那就拉到褲子里,反正比丟了命強!”</p>
周圍的人都大笑起來。賀有義笑完了,對朱平槿道:“剛才世子說要把‘一切行動聽從軍令’這條寫進軍紀,臣以為極為應該!‘不得奸 淫擄掠百姓’,此條亦當寫入軍紀。不過臣還建議,再加上一條,以‘效忠世子’,作為軍紀第一。”</p>
朱平槿環顧一周,看了看其他人的反應。其他人在早晨才高喊了口號,都覺得這條順理成章,于是紛紛點頭,只有舒國平搖搖頭。</p>
朱平槿看看舒國平,微笑著沒有說話。舒國平思索一會兒方才出聲:“世子,學生以為此條不妥。”</p>
見著世子駐足等待,舒國平便道出理由:</p>
“我太祖出身微寒,憤于蒙古韃子欺凌我漢人,遂起兵于淮泗,效命于明王。凡數十年沙場征戰,方才驅逐韃虜,光復中華,稱帝立國。學生以為,我中國歷朝歷代,唯我大明,得國最正;我中國數百帝王,唯我太祖,得位最正!太祖立典章、嚴法紀、開科舉、勸教化、肅貪腐、恤萬民,此萬世不蓋之功也!自大明肇建,凡三百年,太祖子孫,或賢或不肖,百姓終可得一世溫飽。如那萬歷朝,天子四十年不上朝,百姓依然可以衣食無憂,把酒小酌。我大明與天下之恩三百年,上極于宗藩、世勛、百官、縉紳,下達于黎民、百姓、優娼、疍(dan,賤民)戶。故天下無不以大明為中華正朔,百姓無不以天子為大明正朔!自本朝始,奸臣當道,誤國誤君!上天降下災禍,天下餓殍滿地,流賊橫行無忌,東虜侵掠京師,無不是上天對我大明之警示!此錯,非天子之錯,乃百官之錯也!今天子雖有過錯,但未嘗失德,奈何去之!”</p>
舒國平停歇片刻接著道:“太祖分封諸藩,是為屏護中央。世子、王爺受封蜀藩,乃太祖嫡脈,祖宗蔭庇而已。有我大明,則有蜀藩;有我蜀藩,則有世子。世子與大明休戚與共,榮辱一體。故學生以為,這軍紀第一條,擬以‘效忠大明、效忠天子’為好。如此,則天子不得憂慮,奸臣不得讒言,百姓不得疑惑,兵士不得自亂也!”</p>
一個小小的飯中插曲,卻冒出了一個大是大非的根本性問題。</p>
這關系著這支朱平槿費盡心血建立起來的武裝,他的尖牙利齒到底對向何人!</p>
朱平槿心中翻騰不已。他知道未來的歷史走勢。蜀藩世子身份,這是目前他在政治上最大的優勢。但是,他既不能控制社會的主流思想,也不可能改變人固有的思維模式。“靖難”或者農民起義,都是打著“反貪(惡)官不反皇帝”的旗號。天下有事,都是百官的錯,皇帝沒錯。為什么會這樣?</p>
千年不變的忠君思想僅僅只是浮在水面上的表象。根本的原因,是君權神授的國家體制。既然天子是上天之子,那絕不能動搖天子的絕對權威。因為一旦權威動搖,就意味這“上天之子”這個身份的動搖,即皇帝的合法性動搖,就會引發無數的皇位覬覦者或者是權利的爭奪者,進而導致天下大亂。比起指出皇帝的錯誤并且要求改正錯誤,所付出的代價與所獲得的收益完全不成正比!中國最古老、最頑固的政治理念,“天無二日,國無二君”的大一統觀念,就是來源于此。所以,皇帝給自己下罪己詔,是個不得了的大事,一定會正兒八經地被記錄在當代和后世的青史中,傳諸于萬世。本朝崇禎皇帝,好像是最不把下罪己詔當回事的皇帝了。</p>
舒國平是對的。現在打出效忠自己的旗號,與自己利用所謂護商隊的名義,遮遮掩掩建立軍隊的初衷相悖。這種旗號一旦公開,就不可能收回去,也必定會被朝官們得知,后果難以預料。不要說現在時機不成熟,就是在以后很長一段時間,這種旗幟是否合適,也是一個大問題。賀有義雖然極有才敢,但是利欲觀太強,過于阿諛奉承,為了與舒國平爭寵,出了一個徹頭徹尾的餿主意。舒國平雖然沒有明確表態對自己的進一步靠攏,但是他的大局觀和為人清正,倒是在賀有義之上。朱平槿在心中,立即將舒國平和賀有義兩個人的地位打了一個顛倒。至于賀有義這種人也要用,還要大用。陰陽相濟,為君之道也。</p>
朱平槿這邊想著,那邊爭論還在繼續。</p>
“效忠世子”這句口號,是賀有義在曬場上率先喊出來的,他當然要據理力爭。他問舒國平道:“‘效忠大明’學生沒有異議,只是這‘效忠天子’,學生覺得不妥。如天子被奸臣蒙蔽,下詔蜀府勤王,依舒先生之意,我等去還是不去?”</p>
舒國平道:“既是奸臣蒙蔽,我等當然不去!”</p>
賀有義咬住就不會松口:“若是天子近臣,手執天子血詔,我等去還是不去?如我等去了,半路被圍,或戰死、或餓斃;如我等不去,于軍紀、于兵士,又如何解釋?”</p>
舒國平:“……”</p>
雙方繼續爭論下去,就要影響團結了,再說朱平槿更不愿寫上效忠天子的話。他笑笑道:</p>
“此事不必爭議了。周公有云,天下雖大,有德者居之。何謂有德,方今天下,活民者是也。民,乃國家之本,有民才有國,有民才有君。家國本是一體,君民亦為一體。依本世子看,這軍紀本為約束軍人行為舉止,效忠天子是裝在心里的,不好寫成軍紀。不如我們在諸條軍紀之上增加一條護商隊之基本宗旨,那就是‘效忠大明,護國安民’。另外,流賊在戰場上經常詐敗,拋灑錢物,誘使官兵爭搶,然后轉身殺回,官兵常常中計大敗。故本世子以為,還要在軍紀中增加一條,叫做‘一切繳獲盡數上交’。”</p>
以賀有義的高智商,他實際上已經知道自己情急之下犯了個低級錯誤。現在朱平槿已經拍板,他當然立即擁護。舒國平也沒有覺得不妥的地方。至于兩位赳赳武夫,只是站起來大吼了一聲:“好!”</p>
一場突如其來的爭論,反倒讓三大紀律提前出 臺。朱平槿哈哈一笑,對曹三保和曹三泰道:“士兵已經吃了,吾等何時開飯?”</p>
夕陽西下時分,三百五十一名兵士煥然一新。他們精神煥發地整齊列隊,每人手里一根竹槍。隊伍中最高的那名士兵陳有福,手持一面紅旗,旗上繡有“護商隊”三個金色大字。這三字乃現任四川巡撫廖大亨的親筆手書。</p>
當著眾人之面,朱平槿命令將乞丐服裝全部點燃焚燒。在熊熊大火之中,朱平槿用最大的聲音吼道:“今天,崇禎十四年正月十九,是我們護商隊正式成軍的日子,也是一個值得永遠紀念的日子!從今天起,你們就成為了我王府的家丁,成為了一名軍人!從今天起,我大明有救了!我大明的千千萬百姓有救了!”</p>
山風刮過朱平槿,把他的聲音傳得很遠。</p>
</p>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