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檀多次閱讀《水滸傳》首章不是一個偶然事件,而是說明,這一章對他有特殊的意義。
“洪太尉發(fā)掘石碑……織田氏發(fā)掘織田鬼奴的墓穴……趙檀在尋找跟敦煌殘卷有關的線索……織田鬼奴自愿為遣唐使西去長安求經(jīng)……趙檀對《水滸傳》首章的極度鉆研……”我將這些線索全都排列在一起,然后重新組合起來。
我知道,大將軍一定也曾搜索過趙檀的手機。
我們抓獲他時,已經(jīng)將他口袋里的東西全都檢查了一遍。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手機所能承載的信息量極大,是最值得關注的東西了。
“那里有一塊石碑……找到石碑前,一定已經(jīng)死傷了很多人,我感覺到,面對石碑時,所有人身上都充滿了戾氣……那石碑上有字,那些字很關鍵,讓你的心情變得非常微妙。相反的,其他人對這些字就沒有感覺,所以我猜想,這些字是一種只有你能懂得而其他人卻知之甚少的……或者,大部分人都能讀懂,但是只對你有特殊意義。我猜,那些是中國古代的繁體字,或者是篆體字……”大將軍一邊說,一邊在紙上快速地涂抹著。
洪太尉挖掘的鎮(zhèn)魔石碑上寫的是“天書”,那種遠古文字獨成一個語系,比象形字、甲骨文、蝌蚪文更為特殊,是不可以用文字規(guī)則來拆解辨識的。所以,“天書”只能是“神授”,可意會而不可言傳。
我將自己想到的結(jié)合大將軍感知并描繪到的匯集在一起,脫口而出:“那是一塊鐫刻著‘天書’的中國古代石碑,其中文字,只有你能讀懂,其他人一個字都不認識。”
“啪、啪、啪、啪……”趙檀緩緩鼓掌。
大將軍筆下,漸漸浮現(xiàn)出一塊石碑,正面文字繚繞復雜,不可辨認。
石碑旁邊,還有十一個人環(huán)繞著。
“除了你之外,另外十個人的臉都曾無數(shù)次出現(xiàn)在日本的報紙上,大部分民眾都能叫出他們的名字。尤其是其中的皇室大人物,更是天下皆知。以他們的身份估算,其學識遠遠超過普通的語言學、歷史學教授,看到那樣一塊中國石碑后,一定能想到織田鬼奴的墓中埋藏著不為人知的大秘密。”大將軍說。
“你能認出每一個人?”這一次,連趙檀都有些動容。
“我試著辨認過,他們都太出名了,所以,我能。”大將軍回答。
“你這是什么玄學異術?”趙檀吃驚。
大將軍搖頭,放下鉛筆,看樣子并不準備回答。
“你感覺到了一些事,但并不完整。你知道嗎?那里雖然有塊石碑,卻不是豎向立著,而是平放在一個供臺上。要想看到背面文字,必須得將它翻過來。按照花崗石的密度估計,那種五尺長、兩尺寬、一尺厚的石碑,重達千斤,非得四五個壯漢才能翻得動。”趙檀松了口氣,開始糾正大將軍畫里的錯誤。
大將軍點頭:“好吧,我只能感受到墓穴里大概的樣子,畫到這里,已經(jīng)心力窮竭。”
她拿起了那張紙,仔細地看了一遍,嚓的一聲撕成兩半,接著,慢慢撕碎,扔進垃圾桶里。
如果普通人對話,到了此時,應該就會有按捺不住的聽者叫囂“別賣關子了”之類的話。相反,我們?nèi)齻人坐在這里,趙檀不說出那次挖掘行動的所有細節(jié),我和大將軍也不會問,只是靜靜地枯坐著。
我相信,該說的細節(jié),趙檀總會說。不該說的,我們再問十遍,他也會藏私不說。
時間仿佛成了無關緊要的東西,距離老盛的撞車案已經(jīng)過去了六七個小時,此刻公路上的車禍現(xiàn)場應該清理完畢了,不留任何痕跡。
唯一關注此事的,或許就只剩下查爺、查嬸了。
綜合起來看,老盛是個很可憐又可笑的人。
當他開始相信“龍種”的存在,就注定了今天的結(jié)局。先是被趙檀多次利用,跪倒在別人腳下,祈求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接著又被查爺利用,企圖從趙檀身上榨取一筆巨款——自始至終,他就是個跑龍?zhí)椎模瑓s總是妄想著成為舞臺中央的主角,到死都念念不忘所謂的“龍種”。
這種悲劇世世代代都不會滅絕,是由人類的本性決定的,如同撲火的飛蛾那樣。
很快,查爺、查嬸也會走上同樣的不歸路,妄圖侵奪趙檀手中擁有的一切,卻根本不想想自己是幾斤幾兩。
我回顧過去跟黃花會打交道的過程,好像趙檀已經(jīng)成了羅盤村那邊唯一的幸存者。
這不是僥幸,而是一個超級智者精確計算的結(jié)果。就算同樣的幫派毀滅事件再重復十次、百次,他仍然會成為活下來的那一個,萬里挑一的“一”。
“煉蠱師之矛”毀滅,等于是莫高窟又躲過了一次浩劫。不過,有多少人能意識到這一點呢?
英雄無名,我就是這一次挽救莫高窟的無名英雄。
忽然之間,我不自覺地苦笑了一聲,因為我想到,莫高窟是如此偉大,如同高懸在中國西部的耀眼明珠一般,針對它的陰謀一定如同錢塘大潮,一浪高過一浪。
它之所以安然無恙、完好無損,就是因為過去曾有無數(shù)我這樣的無名英雄,為它擋下了所有毀滅性災難。
既然英雄沒有名字,那么敦煌的歷史上,就不會留下任何記載,過去的一切隨風而逝,最多就是活在一代江湖人的傳聞之中。到了下一代,將不復有人記起。
推而廣之,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無名英雄多不勝數(shù),都已經(jīng)長眠于歷史的塵埃之中了。
不知不覺中,一種悲觀情緒漸漸籠罩了我,連外面射進來的陽光都變得黯淡了許多。
“這一次,我什么都沒做,一定是你自己想到了什么。”趙檀開口了。
我深深地點頭:“對,是我自己的情緒問題。”
“好了,餓了,叫外賣吧?”大將軍站起來。
我們?nèi)齻人變成了一個十分奇妙的組合,互相戒備,但表面上又不動聲色,可以裝作毫無芥蒂地生存在同一個屋檐下。
大將軍打開手機,在網(wǎng)上一家西餐店里點了龍蝦披薩、蝦仁意面和金槍魚沙拉。
我打開櫥子,拿出三盒泡面,放在料理臺上。
“我覺得,你一定很習慣吃泡面?”大將軍問。
我點頭:“對,從小習慣了。其實,對于很多人來說,有泡面吃,已經(jīng)是非常理想的生活了。”
在孤兒院時,餐廳的三餐十分儉樸,因為港島政府的資助金并不豐裕,那些慈善家的捐贈則像是春天的毛毛雨。于是,我和孟喬經(jīng)常趁著夜晚偷偷溜出去,撿飲料瓶、啤酒罐和舊雜志,賣給收廢品的人。攢了一點點錢之后,就買一大兜各種口味的泡面,藏在衣櫥里,趁著夜深人靜拿出來吃。
有幾次,暖水瓶里沒水了,我們又不敢出去找開水,就把面餅拿出來掰碎了,撒上調(diào)料,一點一點干吃。
過去的日子太艱苦,所以,任何時候,只要能吃上泡面,我就覺得人生并沒有那么絕望。
現(xiàn)在,以我和孟喬的身家,不要說是吃泡面了,就算買下全球最頂尖的泡面品牌,也不是一句空話。
唯一不同的是,我仍然喜歡吃泡面,而孟喬卻厭倦了泡面,連看到電視里的泡面廣告都會趕緊轉(zhuǎn)臺。
“抱歉,我只是隨口說一句話,沒想惹起你的心事。”大將軍滿含歉意地說。
“沒關系啊,小時候受些苦,不是壞事,能讓自己成長更快。”我搖搖頭。
“聊聊織田鬼奴吧,趙檀在兜圈子,始終不談那石碑的事,不過我知道,織田鬼奴跟敦煌天機一定有很多特殊的關聯(lián)。我們都看過趙檀的手機,也都關注到了他多次打開那本《水滸傳》電子書的事實。龍先生,我對中國古代那些書的認識不深,僅僅明白其中的故事脈絡,知道那本書是講起義軍鬧革命的大大小小的戰(zhàn)斗,最后所有人都被皇帝殺了。你說說看,這代表什么?”大將軍問。
我笑著糾正:“不是起義軍鬧革命,而是一群江湖人占山為王的故事。”
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奉行的是“替天行道”這四個字,跟“革命、救窮人”沒有任何聯(lián)系。
嚴格意義上說,他們不能算是起義軍,而是山大王。
相比于北宋宋徽宗時期“四大寇”的其他三人,水泊梁山的人馬并未做出僭越之事,既沒有制造龍袍、龍椅,也沒有打出國號、帝號,公開跟汴京朝廷叫板。
方臘、田虎、王慶等其他的“三大寇”則個個稱帝,與汴京分庭抗禮。
這種區(qū)別,大概就是梁山被“招安”、其他三大寇被“剿滅”的主要原因了。
既然已經(jīng)“稱帝”,那就是犯下了大逆不道的重罪,不滿門抄斬、誅滅九族何以泄皇帝之憤?
“《水滸傳》首章,洪太尉掘起了鎮(zhèn)魔石碑,放走了一百零八個妖星,才造就了后來的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之前搜索趙檀的手機,他每次打開的都是這一章。”我低聲說。
“首章?稍等,我馬上看。”大將軍說。
在我燒水泡面時,她倚著料理臺,迅速地看完了《水滸傳》的首章。
從這件事上,更能看得出她行動如風、機敏過人的特質(zhì)。原來,她一發(fā)現(xiàn)趙檀手機里存著《水滸傳》的電子書,便馬上從網(wǎng)上下載了同樣版本的一套,進行相關調(diào)查。
“這里的石碑背面寫著‘遇洪而開’,書中解釋,四個字的意思似乎是‘遇到姓洪的人就該挖開’。如果上面刻著其它字呢?比如像你的名字,上面刻著‘遇龍而開’,下面的魔洞是不是就要被一個姓龍的挖開?”大將軍若有所思地自言自語。
“你也在說謊?”我說。
“什么?”大將軍不解。
水壺響了,我關掉燃氣,把開水倒進泡面盒子里,撒好調(diào)料,蓋上蓋燜著。
“我沒聽清你剛剛說什么。”大將軍說。
“我說,你也撒謊了。”我回答。
大將軍拿起鉛筆在白紙上涂抹的過程中,有一段時間,筆尖漫無目的,顯示她正在暗自盤算要畫的東西。
也就是說,表面上看,她用第六感慢慢地感知著“神列之墓”發(fā)生的事,但實際上,她早就一清二楚,只是在盤算,到底要不要畫出真相。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