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陳天橋很厲害。
后世無法撼動地位的bat其實都只是在盛大的后面。
前世太多太多商業項目的創意以及商業模式都是盛大公司率先整出來的。
而這一世,陳天橋腦子里想的很多都是李均的先知。
盛大陳天橋從《傳奇》游戲發家之后,成為華夏最賺錢的公司之一,不過游戲在陳天橋眼里格局太小,盛大在他眼里不應該只是格局在游戲,他的理想,他的目標是將盛大變成一個集大型游戲,休閑游戲,電影,音樂以及其他互動內容的綜合供應商。
因為華夏在2000年左右的時候,經濟還并不十分發達。
而且國內電腦因為其價格高昂,在普通人眼里是高科技,在社會大環境下……總之并沒有完全普及,電視用戶遠遠超過電腦用戶,于是陳天橋想讓盛大的服務入口準備從電腦轉移到電視,將客廳變成全家人的娛樂中心。
也就是說盛大從軟件運營商轉變為軟件和硬件一體的供應商,以其硬件為入口,以內容來盈利,后來樂視,小米干的事情就是這套。
只不過陳天橋比他們早了十幾年。
不過,很長世間沒卻是沒人看得懂陳天橋的運作,外界只看到其一口氣買下很多企業,比如其他游戲平臺,頁游,以及其他游戲內容,站起點中文網,新浪……打造一個“網絡迪斯尼”,就是后世bat干的。
比如阿里除了電子商務外,其相繼成了阿里影業,買了優酷土豆,退出阿里巴巴文學……而且也補上了其最后一環,入股美國移動游戲開發商kaba撕掉其永不投游戲的底線標簽。
百度收購愛奇藝,整個縱橫中文網,百度書城,熊貓看書,設立百度游戲,成立電影業務部……
騰訊除了社交軟件,其在游戲上發力后來居上,騰訊視頻,qq閱讀,后來直接從陳天橋手里收購起點中文網,整合成大閱文。
可見,強大的bat也只是在沿襲陳天橋的路子。
可是阿里,騰訊,百度都那么成功了,盛大卻沒有在華夏第一互聯網梯隊上,甚至后來退出了互聯網行業,這是因為阿里之所以是阿里,其核心電子商務,淘寶一直是其核心。
百度的核心依舊是搜索引擎,騰訊依舊是社交,哪怕其在敵人手里擅長的地方失利,騰訊在微博和電商燒了幾年的錢,白燒了,百度重金攪局電商,也失敗了,阿里一直在社交上掙扎,仍舊是沒搞出大的名堂,盛大帝國的核心是游戲,可是陳天橋放棄了。
也許是因為游戲帶給他太多的壓力,因為,陳天橋等于游戲,他公司下的游戲多款爆火,所以他社會,家長眼中的罪魁禍首,有人玩他的游戲玩到猝死,心臟病發作,青少年沉迷,祖國的花朵整天昏昏欲睡,有《傳奇》玩家因丟失裝備沖入陳天橋辦公室,指著他的鼻子大罵。因為同樣的原因,一位玩家還企圖在盛大總部自焚。
于是國內媒體紛紛譴責。
陳天橋曾不止一次對朋友說:網游與他成為社會主流人物的初衷相背。陳天橋有家國天下的情懷,網游承載不了他的夢想,他想轉型,想要社會承認他的價值。
所以,他放棄了他的核心業務,他的游戲,于是在互聯網上日漸被bat蠶食。
而最后他的盒子,設想用戶可以通過其在電視上玩游戲,看新聞,股票,電影,聽音樂,非常漂亮的idea。
由于這個盒子按照設想是電信網,電視網和互聯網融合的產品。
所以陳天橋不斷花錢給盒子買內容,,視頻,電影,社交軟件,電子商務……
可是陳天橋的理念領先當時太多年了,后世各種盒子很多年后才興起,而且三網融合一直未實現,后世技術方面的盒子一般都是基于安卓系統,成本低廉,而陳天橋當時只能選擇英特爾芯片、微軟系統,這導致初期的盒子和pc一樣大,價格超過6000,對于大部分消費者而言,這個價格真是太貴了,無法接受。
當時盛大銷售團隊的反饋數據明顯顯示,盒子的第一批買家,大部分是《傳奇》和陳天橋的“粉絲級”土豪,而非普通群眾。
但是陳天橋高估了市場對于新興產品的接受度。
他只是曾在朋友圈里搞調查,結論是大家都對盒子非常感興趣且樂于嘗試,陳天橋因此信心十足。但他似乎忘了,他的朋友圈非富即貴,這些人的想法并不能代表普通大眾的市場。
實際上,早期華夏消費類電子產品領域,大家關心的還是哪款3質量好,什么牌子的電腦比較耐用。對于盛大盒子那種“黑科技”,領先半步是商機,領先太多是不靠譜,絕大部分人持懷疑、觀望的態度。
最重要的一點是盛大的盒子其實只是一個載體,里面的內容才是消費體驗的重點。
而內容的核心是電影、電視等視頻資源,在當年,這些資源很匱乏。優酷創立于2006年6月,土豆成立于2005年4月,愛奇藝是2010年的產物。盛大盒子的年代,視頻資源把控在傳統電視臺手上,當時廣電和電信仍在“內部協商”的歸屬,又怎肯將這些資源轉給盛大?
除此之外,2005年寬帶用戶中,80%的使用者下載速度低于100kb/s,可想而知,即使游戲和視頻資源不成問題,如此網絡條件也難以支撐上佳的用戶體驗。
在上述因素的制約下,盛大盒子出師不利,營收寥寥無幾。天才陳天橋
敗給了天時。
陳天橋前瞻了“硬件入口+內容收費”的廣闊前景,希望以“早產”的方式,搶占先機。
羅馬城不是一日建成的,沃爾瑪起初也只是一間“小商鋪”。陳天橋的謀劃是先占座,在改善產品、培育受眾、等待技術發展間“統一度量衡”,做成沃爾瑪。
強大如喬布斯,也得克制自己的先知欲望。
他曾很早就說過ipad和智能手機的前景,但直到觸屏和無線網絡技術成熟并投入大規模商用后,才真正實施。
可見在互聯網空有先知也不一定能成功,需要天才也需要天時。
天才于李均是先知,李均也需要天時,陳天橋的案例,李均特意回想研究,就是為了徹底地抓住李均最為著重的互聯網的投資。
重生以來的所有投資,于李均而言,都只是蓄能,然后在互聯網事業上大干一場。
書客居閱讀網址: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