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定外國語學校之后的幾天。
李均就靜待高考成績出爐。
這時候世界杯也結束了,阿根廷多名主力因為累計黃牌兩張無法上場,馬拉多納獨木難以擎天,德國隊臥薪嘗膽,在主教練足球皇帝貝肯鮑爾的率領下,1比0擊敗阿根廷。
其中出現了一個最具爭議的裁判,瑞典人弗里德里克森,這位裁判以仇視社會主義國家聞名,雖然他曾執法過1989年豐田杯,是一個好裁判,卻對社會主義國家的足球隊從采用雙重標準判罰。
比利時和蘇聯的比賽,無視比利時隊的兩個越位進球,致使比利時4比3擊敗蘇聯,無視馬拉多納的手球擋球,最終阿根廷2比0擊敗蘇聯。
蘇聯人最后只得氣得牙齒癢癢地離開意大利。
華夏。
1990年高考填報志愿不同于1989年高考填報志愿,是先出分再填報志愿。
要知道1989年是高考估分后就直接填報志愿,但是這樣填報志愿風險很大。
后世一般都是實行知分填報志愿,減少考生填報的風險,但是這個制度也不是完美的。因為知分后扎堆填報相同志愿,導致一些低分段的學校錄取不到學生,所以是交替實行考前填報志愿,估分填報志愿三種形式。
這三種形式也影響著很多人的一生。
比如當年實行考前填報志愿,這個機遇與風險是同在的填報,因為高考前填報志愿在客觀上有較大的風險性,偶然性和盲目性,就像是填彩票一樣,甚至是一場賭博。
有人會因為求穩而選擇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學校,以至于整個大學期間失去學習動力,目的,甚至入錯行,這樣的影響很沉重。
因為女怕嫁錯郎,男人最怕入錯行。
再說估分填報志愿,這個所處時段適中,考生沒有了考試壓力,可以更細致地了解高校和專業,將興趣和分數有機幾個,既沒有考前的盲動,又避免了分數公布后的唯“分”是圖,不過,估分的程度不好保證,因為很多考生估分的準確性低,因為語文,政治,歷史很多科目的主觀題比較多,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考試很容易一意孤行,不是過分自信就是過于保守。
如果估分處理不好,這種志愿填報對考生的傷害最大。
比如某個學生估分只估了四百九十分,能混上一般本科,但是對方主觀題要是超常發揮了,考到了五百三十分。
這種四十分的失誤,就會讓這個考生錯過自己進入重點大學的機會,也就錯過更大改變命運的機會。
今年采用的是知分填報志愿,好處在于心里踏實,有把握,不像估分那樣讓人心里慌,沒把握,對于高分的考生,他們知道分數后就知道了自己的名次,可以直接填報學校,但是對于中間的考生就不好了,他們不敢報好的學校,只能求穩,選擇稍微差一點的學校,這樣會錯過很多機會。
高考,雖然有這樣那樣的不公平,但仍舊是是華夏數億寒門子弟躍龍門的機會。
這是一個知識分子就可吃皇糧的時代。
考上大學畢業包分配,就能吃皇糧,這也是無數農村學子擠破頭皮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原因。
昔日老師都是碎碎念。
“高考分數就是一切,高考沒有人會調查你的背景你的家庭你的出身,無視相貌美丑除藝術考生外,無視你們的智商高低,唯一評判的是高考試卷上的分數,只有一戰定勝負,成王敗寇,考上了就能吃皇糧,是國家干部身份,高考決定一生!”
這年代。
很多老師勉勵學生的話語并沒有多錯誤。
轉眼間查分的日子來臨。
李爸和李媽開始撥打查分熱線。
可是從早上到晚上六點整整一天服務都沒有開通。
李爸一顆心懸著,連吃飯都吃不好。
六點吃晚飯之前,李爸又去撥打了一遍號碼。
按照提示輸入兒子的準考證號碼。
考生李均,準考證號1990086566
這年代語數外總分是120分。
現在電話里人工女聲播報著,考生李均:語文118分,數學120分,英語120分……總分
702分,浙省排名第一。
重聽請按“1”……
李爸和李媽眼睛濕潤了,兒子這分數比估分還要高,而且是第一,浙省的第一!
再次來到蒼南高中,填志愿。
校園外面是打出了“恭喜我校李均同學成為浙省狀元!”
走進校園一股濃郁的書香味撲鼻而來,香樟滿園,庭院優雅。
“那就是李均!”
“那就是今年的狀元呢!”
“哇——牛人啊!”
“他本來就很牛,你現在才知道嗎?”
李均班級不少同學都考得不錯,鐘靈是576分。
到了填寫志愿的時候。
本來因為李均考了狀元,自己教出了一個狀元而紅光滿面的班主任,臉色不好了。
“李均,你可以填報國內數一數二的兩所學校,你怎么填報外國語,雖然它也是一流名校,但是前兩個不是更好嗎?”
“李均,你,是一個很有前途的人,老師不希望這一步走錯毀了自己的燦爛前程。”
班主任施貓又開始了碎碎念。
……
這年代燕大北大,這兩個是很多人遙不可及的學府,即使后世相當時間里,這兩所大學,在世界排名并不靠前,怎樣怎樣的不如國外。但在國人心中,這就是華夏最強最好的兩所大學。因為是最好大學,他們就有傲氣的資本,他們的學習氛圍,學術氛圍,規則都嚴格。后世發生很多高考狀元被勸退事件。
有人是沉迷于游戲,有人是沉迷于其他,課堂沒有去,大學有百分之三十的課堂表現分,你都不去上課,授課老師自然不會給你,造成你有比試考試過關還不行,依舊掛科。
這時代北大有個老師教俞敏洪更因為在外面兼職輔導了學生,老師都被開除。
所以那兩所北鼻子哄哄的學校這年代高傲的脾性不太符合李均,因為李均肯定不會只是被所謂的不掛科和循規蹈矩束縛。
因為他還是會花最大的精神在自己的商業帝國上的,外國語大學很多外國學生,這讓其包容性開放性遠遠大于如今國內兩所最好的大學,最關鍵的是,李均對外國語大學更熟悉。
所以,李均最后沒有猶豫地寫下了第一志愿首都外國語大學。
作為一省的高考狀元,多少回惹來一些關注,尤其是當一些人得知李均填報的是首都外國語學校,這讓許多人感到吃驚,也引起不小的轟動。
一些媒體甚至都報道了。
有媒體向采訪李均,不過李均自然沒空搭理那些沽名釣譽的事情,不理會。不接受任何的采訪,不發表任何的言論。
采訪不到李均本人,李爸自然受到許多媒體關注的對象。
“李老師,對于您孩子為何不選擇燕大,北大,轉而選擇首都外國語,這是為什么呢?”
對此,李爸也沒有多說什么,只是直言這是孩子自己的選擇,作為父親,我只能陪他到高中,因為我沒念過大學,未來兒子的路,他自己走,我也不能給什么建議。
“李老師您真謙虛,您真尊重孩子,或許這就是您培養出那么優秀兒子的緣故吧。”
李爸想起以前的一些做派,聽得那話,有點臉臊得一比。8)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