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賣給誰?這的確是個問題。”趙馨梅也被問題難住了。
周建平認為問題無解,趙馨梅的方案也不具備可行性,她準備回自己辦公室,當她走到門口時,好像想起了什么,便轉身往回走了幾步,“你還記不記得咱們參加全國食品訂貨會,有個果品蔬菜展區?”趙馨梅問。
“果品蔬菜展區----,記得,以前參加訂貨會都沒注意,上次是第一次去那個展區觀看。”周建平道。
“我記得當時還帶了一些企業的廣告宣傳材料回來,可能在我那里。”
“你怎么突然想起這個?”
“南方一年四季都適合蔬菜種植,也就是說南方市場一年四季都不缺蔬菜,他們為啥還要做蔬菜的工廠化加工?”趙馨梅道。
“是呀,南方市場幾乎不存在蔬菜的淡旺季,他們為啥要這么做呢?”趙馨梅提起這件事,也引起了周建平的興趣。
“以前在向陽食品廠企管科,我倒是看見一份資料介紹說,一些發達國家為了減少城市垃圾的產生,大多要求蔬菜潔凈上市,為了延長蔬菜的新鮮期,很多蔬菜都做了保鮮處理。不知道現在國內一些做蔬菜加工的企業,是不是為了這個目的?”
“聽你這一說,我覺得國內的蔬菜加工企業,也是為了同樣的目的。你不買菜,我也不買菜,但我知道咱們廠內食堂,從市場買回來的菜,平均要去除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泥沙和不能食用的部分,也就是說,花錢買回來的,有百分之二三十都是垃圾,看來發達國家要求蔬菜潔凈上市是有道理的。”周建平道。
“其實在咱們北方,我認為才更有必要做蔬菜的工廠化加工。因為氣候條件限制,北方并非一年四季都適合蔬菜種植,潔凈化上市當然同樣有必要,但我認為蔬菜的保鮮加工在北方應該更有市場。”趙馨梅分析道。
“馨梅,突然提起這個話題,你是不是想說什么?”
“臨時產生的零星想法,沒有邏輯,沒有系統性。”趙馨梅道。
“那也沒關系,說出來聽聽。”
“咱們不是擔心村民種植的蔬菜賣給誰嗎?如果健生食品廠也做這樣一個蔬菜深加工項目,你覺得怎么樣?”
“哦----,原來你是這個意思!”周建平心頭一沉。
“我就是隨便說說,你要覺得不可行,就當我沒說。趙馨梅道。”
“不,正好相反,你這個想法倒是提醒了我。”
健生食品廠實行三班運轉已經接近三年,生產和銷售早已平穩運行,最近一兩年,周建平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方面幾乎用不著操心。這種波瀾不驚的工作狀態,讓周建平覺得乏味,企業掙錢多少是一回事,周建平并不愿意享受這種四平八穩的生活,他歷來就是個閑不住的人,面對挑戰,他反而勁頭十足。
但是,周建平非常清楚,健生食品廠的現有產品沒有多大潛力可挖,這些傳統產品的消費人群早已固定下來,市場就那么大,生產廠家又多,要想擴大生產規模和市場份額幾乎沒有可能。
其實,最近一年多,周建平也在時常考慮這個問題,他想讓企業在現有基礎上往前走一步,但是,他沒有方向。
以前涉足食品加工行業,根本沒有目的性,完全屬于歪打正著,企業要想再往前走,那樣的僥幸就不會再有了,唯一的辦法是科學決策。
何為科學決策?周建平對此一無所知。聽到趙馨梅提出這個想法,周建平認為這是企業發展的好機會,他很想盡快開展工作。
“如果你對這件事有興趣,咱們可以著手開展相關的外圍工作,也叫項目的前期準備。”趙馨梅道。
“那你盡快準備,爭取早日實施。”一旦有了想法,周建平就是個雷厲風行的急性子。
“這種新項目,跟你以前承包健生食品廠不一樣,需要從基礎做起。”
趙馨梅的專業是財務管理,參加工作后又做企業管理,對新項目的實施程序有所了解,她告訴周建平,對于一個新項目,首先要做可行性研究,包括項目資金、場地、原材料、市場和社會經濟效益、環境保護與生產安全等等方面的調研與分析,可行性研究做完以后,如果結論是項目可行,再往相關政府主管部門申報立項,然后才能開工建設。
“照你說的程序,這套工作做下來,還不得一年半載?”
“那沒有辦法,任何新項目,只有通過這套程序的把關,才能把風險降至最低,這也是國內外正規企業的通行做法。做項目都想穩妥,都想成功,誰也不愿意把錢拿去打水漂,你說是不是?其實只要計劃安排得當,這套程序走下來,也用不了一年半載那么長時間。”
“馨梅,咱們的決策過程非常簡單,你提出了這件事,我對此很感興趣,現在就可以決定成立一個兩人工作小組,你懂這套程序的運作方式,你為組長,我配合你工作,需要我做什么,你盡管吩咐。”周建平非常干脆。
“廠長,這可是做新項目,涉及到一大筆投資呀!你就這么定了,不再醞釀考慮幾天?”趙馨梅在感受周建平的高效率的同時,也為他的決定吃驚。
“馨梅,干嘛這么看著我?根據你的意思,現在咱們要做的僅僅是項目的前期準備,又不是馬上動工。可行性研究,越快越好,項目可行與否,都盡早拿出結論,這還用考慮很多時間嗎?”周建平道。
“好吧,既然你這么高效率,我也得跟上你的節奏。這里分一下工,項目前期準備過程中,我負責做可行性研究,你考慮生產場地和項目融資,你負責這兩方面都很復雜,困難肯定不少,目前只需考慮,不必急于找到答案。”趙馨梅也是個雷厲風行的人。
可行性分析報告有固定格式,趙馨梅請向陽食品廠的張工幫她編寫技術和設備部分,還有環境與安全分析,其余部分完全由她自己編寫。她跟張工同時工作,只用了十來天就編寫好了可行性報告初稿,打印后讓周建平過目。
“我不懂這個,過目就免了吧。”周建平推脫道。
“你是廠長,對這個項目的全貌應該有所了解,技術設備等部分你可以不看,但你總該關心市場容量、投資估算、經濟社會效益和可行性研究結論等方面的內容吧。”
周建平挑選自己關心的部分看了看,他的目的也就僅僅限于了解一下項目狀況,提不出任何具體意見。
“你要是沒有意見,我就正式打印出來,上報政府部門立項了。”趙馨梅道。
“我沒有意見,既然項目可行,那就抓緊時間上報立項,越快越好。”周建平始終是一副急不可待的心情。
等待立項報批過程中,周建平跟趙馨梅溝通,“你讓我考慮的問題,項目融資還好辦一些,生產場地可是個大問題呀!至今沒有任何眉目。”
“蔬菜加工跟現在的食品生產不一樣,屬于大進大出,廠區小了還擺放不開呢。”趙馨梅道。
“是啊,先得把生產場地落實下來,才能往下進行,但老廠是沒有地方了,難道要建新廠?沒有現成的地皮,新廠應該建在什么地方為好呢?”生產場地讓周建平很撓頭。
在周建平跟趙馨梅的頭腦中,還沒有去農村征地建廠的概念,他們認為,現在土地都歸一家一戶所有,誰家的土地愿意拿出來讓別人建廠搞生產?
正在他們一籌莫展之際,主管立項的華興市計委規劃科的石科長打來電話,這位石科長是位四十多歲的女士,跟趙馨梅見過兩面,彼此印象都不錯,“趙廠長,從你們的立項報告中,怎么沒見到生產廠址?”
趙馨梅以為項目沒有廠址會影響立項,她趕忙向石科長解釋道:“原本想放在目前的老廠區,技術部門認為老廠區容納不了,我們正在找地方,已經接觸了幾處,廠址就快定下來了。”
“趙廠長,你跟我說實話,你們能不能找到合適的廠區?”
“能不能----,應該沒問題吧。”趙馨梅道。
“什么叫應該沒問題呀?能就是能,不能就是不能。趙廠長,大姐跟你打電話,就是想問問,你們究竟有沒有合適的生產場地?如果沒有,我向你們推薦一個地方。”
原來,石科長的老家在華興市城郊的濱城鎮,那里正在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活動,鎮長和書記每次碰見石科長,都想請她吃飯,他們知道石科長在市計委當規劃科長,目的是讓她把那些好企業往濱城鎮介紹。
“石科長,不瞞你說,我們還真沒找到合適的地方。”知道對方的目的,趙馨梅實言相告。
“你們愿不愿意去濱城鎮?那里雖然不在城里,但離市區也很近。”
“石科長,這件事我們需要商量一下,一有結果馬上跟你打電話。另外,那里環境條件怎么樣?”
“環境很寬松,土地根據需要供應,采用租賃方式,一般租期好像是三十年還是五十年,我沒記太清楚。反正現在全鎮已經入住了大大小小幾十家企業。如果有意向,你們可以事先去那里考察一番。”
“好,我們盡快商量。”
趙馨梅立馬把石科長的意思轉告周建平,“濱城鎮,招商引資?那里我知道,是有一些城里的企業過去,距離嘛,從這里到濱城鎮可能十幾公里吧。”周建平道。
“你覺得怎么樣?愿不愿意去那里建廠?”
“去那邊,這里怎么辦?”周建平怕兩邊顧不過來。
趙馨梅想了想,“如果愿意去那邊建廠,你擔心的問題不算什么,不就是兩個廠區的管理嗎?我覺得跟以前沒有多大區別,距離不遠,兩邊跑也費不了多少事。關鍵是去那邊能解決生產場地,咱們尋找了這么長時間,到現在也沒找到更好的地方。”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