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曇花一現的國家,在幾百年后又重新出現,不得不說,這故事還挺勵志,隱忍數百年,小心翼翼的布局,然后功夫不負有心人,一上來就占據一個半州的地盤,尤其這半個還是富庶的揚州。
不過最終的結局是功夫不負有心人還是悲壯嘆息卻是說不好了。
然而實際上,陳復玄的確是魏國后裔不假,但實際上陳家一開始壓根就沒想過要謀反復國。
當初大梁太祖宛若開啟無敵模式,打遍天下無敵手,軍隊所到之處,無一人戰力,要么跪拜降服,要么直接戰死,至于逃掉的,這不是沒在現場嘛,是不是站著有區別?
不是魏國不給力,而是敵軍太強大。
魏國坐擁江南,有江河天險地利可依,國內富庶百姓安寧,士卒士氣高昂,眾文武官吏也堪稱齊心,要不然怎么說當時天下皆以為魏國將最終一統中原呢,可不僅僅是有錢,人家真心各方面不錯,引得不少有才之人踴躍投效。
然而然并卵,打不過就是打不過,你有什么辦法?魏國直接被打懵,哪怕將士不畏生死在人數占優的情況下都拼命了,還是然并卵,畢竟戰爭這種事,人數雖然很重要,卻也不會是決定因素么。
當時的魏國皇帝以仁孝之美名而傳遍天下,孝不孝的,暫且不論,但的確擔得起一個仁字,連續數年的戰爭,江南富庶之地也被打的千蒼百孔,不過魏國勝在國庫充實,招兵買馬總是沒問題的。
但是這位皇帝看不下去了,一句‘百姓何其辜也’,放棄了繼續和大梁太祖死磕,以堂堂魏國之主的身份,親自出城跪降,只求大梁太祖善待江南百姓。
當然了,他還不至于蠢到將所有的身家性命都壓出去,陳家一大家子已經事先離開,同時離開的還有一大幫魏國重臣,全都拖家帶口的,寧愿跟隨一起隱居,也不愿為大梁太祖效力,哪怕那位雄主的確厲害到讓人心生敬佩。
雖然人多,但單憑魏國之主請降的舉動,本就得民心的魏國陳氏,更是讓不少百姓真心擁戴,不但無人揭秘,主動配合保密之外,甚至自愿為奴仆。
大梁太祖也不是不能容人之人,封其為仁王,且絲毫不限制自由,并立下嚴令,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去尋找陳家下落。
最終仁王很安詳的壽終正寢,但因身邊沒有子嗣,仁王之位自然無人繼承。而陳家也始終不曾露面。
隱姓埋名的陳家安定下來,幾十年后,天下早已太平,陳家也換了一代人,于是開始正式參加科舉選擇出仕,其他當初跟隨的大臣之后也同樣如此。
這么多家繁衍生息,然后再加上出仕之后官位提高從而發展出門生,實力自然而然就擴大了。
不過大梁一直強盛,陳家也沒有什么造反的心思,只是習慣性的將自己人都安置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好相互形成助力。
直到陳復玄的父親陳禮之擔任家住,情況就開始逐漸轉變了。
當時大梁先帝才剛剛繼位登基,大梁衰弱之后并未開始中興,而陳禮之打小就仰慕歷代先祖之事,尤其是開創魏國的那一位先祖尤為敬佩,認為這江山乃是他陳家所讓,不然鹿死誰手有不可知,至少大梁太祖就算是勝了,也會實力大損,說不得就失去爭奪天下的資格。
如今蕭家坐擁江山三百年,怎么都足夠了吧,那么,是不是該輪到他陳家了?
受陳禮之影響身邊的世交好友也都如此覺得。
本來這也不算什么,畢竟那時候都還年輕,雖是各家嫡出少爺,但也做不得什么主。畢竟他們的父輩可沒想過什么復國。
然而也是倒霉催的,沒過幾年,這幾個重要家族的家主一同于某酒樓宴會,一盤蘑菇下肚,啊嚯,全掛了!
這家酒樓的結局自不用提,但陳禮之這些第一繼承人自然也就上位成了家主。
本來陳禮之以為這下可以大展身手了吧,結果大梁先帝勵精圖治,大梁已然出現中興之象。最終選擇隱忍的陳禮之等啊等啊,自己都快等死了,人家大梁皇帝還好著呢,不甘心之下開始布局。
恰逢當時弱冠的陳復玄癡迷于一青樓女子,甚至想要帶回家。
雖然只是納妾,但當時陳復玄馬上就要大婚,哪有大婚之前先納妾,納的還是青樓女子的道理?陳禮之自然勃然大怒,不曾想那女子還當真絕色,且頗有才華。
此外,人品也沒得挑,即便家中自幼將她發賣,卻無絲毫怨言,硬是將貧苦農家的家族扶持成了普通大戶,不僅如此,年輕一輩也全部念書科舉有望。
除了身份,真真是沒得挑。
但是正好沒有適合人選的陳禮之,仍舊選擇了棒打鴛鴦,以其家人安全為要挾,迫使其按令行事。有心算計又有機緣巧合,最終造就了那場大梁皇帝與親王之爭的戲碼。
而陳禮之這般做的目的,就是借機掌控潭王府,用潭王府的名義來謀反,以試探大梁的反應和兵力強弱。若是可行,則贛州之地趁勢而起,如若不然,則可繼續隱忍。
結果自不必再說,陳禮之也無不遺憾的離開人世。
而一直被教育復國的陳復玄,雖然怨恨父親當年的所作所為,但這種大事上,卻是不會含糊的。
眼看大梁將亂,只等大梁四處轉戰實力衰弱便可趁勢而起,哪想高玉瑤不按常理出牌!
突厥入侵了,朝廷不動彈,造反的都稱帝了,還是女帝,朝廷還是不動彈,霧草,要不要這么猥I瑣。這也罷了,還一直不斷的擴軍,那怎么行?
眼看為了所謂的隱忍,而將收上來的白花花的銀子送往朝廷,讓朝廷有小錢錢擴軍,陳復玄想想都覺得蛋疼。
再等下去,得等到什么時候去了。
你看,本來得知鳳姬居然謀了潭王之位,陳復玄本是很開心的,結果呢?說沒就沒了!若是早些聯系早些起事,那豈不是還能多個潭州?
這波虧!虧大發了。
而且陳復玄已經五十來歲了,雖然還算硬朗,可這種事誰說得準,陳復玄可不會忘記父親陳禮之將死之時,那不敢的眼神。
必須不甘心啊,野心一旦燒起,哪那么容易熄滅,那可是天下之主,皇帝之位!
于是陳復玄果斷起兵了,同時派人聯系鳳姬,雖已不是親王,可好歹掌權那么久,總有心腹之人,若是鳳姬愿意配合,里應外合之下,謀取潭州應當不難,再且,建櫧縣不是還有個叫秦以柳的在死守么,自己派去的使者,可是得到熱情接待呢,就是……
“她的歸附條件居然是想讓鳳姬嫁給她?”陳復玄好生駭然,這是什么鬼情況!
若是還沒有做另外一件事之前,陳復玄或許還會答應,一個外人不知曉的女兒,嫁了也就嫁了,反正影響不到陳家,但是,已經晚了。
收到鳳姬的回信,陳復玄挺高興,雖說對女兒并不看重,可到底是當年那位女子的女兒,而且陳復玄也堅信那是自己的種,若是鳳姬是真情實意,陳復玄不介意對她多寵一些。
當然,做了這么久的家主,如今又已經起事,陳復玄也不會貿然相信。也壓根不急謀取潭州之事,眼下朝廷必定會出兵攻打,也沒那個精力再去和潭州開戰。
于是,陳復玄想了一個兩全其美的好主意。既能讓人猜疑,又能體現自己的寵愛。
直接派出了一個規模堪稱豪華,禮物堪稱奢華的隊伍,很是高調的入潭州府城,宣布鳳姬為他魏國安樂公主!
噗……嗯,這就是眾妹子的第一反應,高陽公主?李裹兒嘛?
也就是鳳姬一頭霧水鬧不明白,只覺得大家伙看自己的目光似乎突然有點怪異?
誰都知道,如今潭州名義上是歸屬高秀君,可實際上,那壓根就是周少瑜的,而鳳姬雖為正式過門,但早就公認的認為其是周少瑜的妾侍。
結果如今突然被封做了魏國的公主,一頭霧水的同時,難免會有所猜測。
比如高玉瑤,很自然就想到了,難不成這兩家結盟了?
不管是與不是,總歸需要做點什么,如今鳳姬的事情多少都有流傳,身份是個謎,若是任由陳復玄宣稱是他的女兒,那先帝豈不是很丟臉?雖說她高玉瑤不過是以沖喜之名嫁入宮中為后,別說同房了,連面都沒見過幾次,可好歹也夫妻一場不是。
于是立刻派出人馬,封鳳姬為高陽公主。
噗……眾妹子再噴。這兩位唐朝公主的名聲,可實在不怎么好啊。結果到好,一下子全安鳳姬腦袋上了,簡直不要太怪異。嗯,也就是劉楚玉沒吭聲,沒法子,比起誰更那什么,有幾人比得上原本歷史上的她!
雖說對她而言都沒發生呢,可到底有點底氣不足,郁悶的慌。
鳳姬也由此算是開了先例,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身為兩國公主的女子。雖然鳳姬也很無奈就是了,得,這下子,想不被人繼續八卦都難了。
消息傳到周少瑜這,周少瑜也有點汗顏,以后若真是把那兩位公主給帶過來,豈不是有點樂子?
本來嘛,連劉楚玉都帶回來了,安樂和高陽為何不帶,論能力,后兩位明顯更強,高陽公主雖然私通,讓其夫房遺愛成為了史上第一綠帽王,但這家伙可是膽大包天的參與謀反來著,而且還是主犯之一,沒點能力,可能嘛?
至于李裹兒,極度愛慕虛榮不假,私生活也不咋地,開玩笑,大婚才六個月就生娃兒了,天知道是哪個的。但不能否認的是,怎么說也是爭過皇太女之位的存在,一般人敢想?
言歸正傳。
假若鳳姬是蠢笨之人,說不得還真要被陳復玄的大手筆給感動,然而對于鳳姬和李清照她們而言,一眼就看出陳復玄的用意,屆時會心一笑,都不用細說,繼續需以為是便是,不做任何的舉措,便是最好的應對。
至于原因。
不管鳳姬到底是個什么情況才被封做兩國公主暫且不提,可公主就是公主,于是鳳姬再次開創一個記錄,那就是在非亡國的情況下,以公主之身委于妾侍之位!
本來大家伙還等著李清照會不會來個代夫抬舉鳳姬為平妻呢,結果啥反應沒有,壞事不是沒有,至少多多少少的,李清照多了那么一丟丟善妒的名頭,當然了,因為有著高秀君的事跡,此等說法也不是很立得住腳跟。
而好處是,如此輕慢的態度,顯然并未將那個魏國放在眼里,不然人家弄的這么高調,你都不給點反應?擺明了兩邊沒啥關系嘛。
而同樣的,朝廷的面子也不好看。魏國雖然復國,可到底是幾百年前的國度,相對沒什么實感。而大梁不一樣,這是正統朝廷,大梁的公主為妾,那么大梁的威嚴何在?
嘛,雖然已經丟了一次又一次便是了。
總之,還沒人覺得有什么不妥,情況特殊嘛,鳳姬占據潭州和周少瑜為敵,后者不追究就已經很好了嘛。何況兩人早就自行立下婚約了。
高玉瑤一瞧,雖然不滿鳳姬的身份沒被抬舉,但也并不惱,至少這證明了,陳復玄也不過是還在拉攏潭州罷了,眼下并無實際的同盟關系,于是不再耽擱,立刻起兵。
發兵是發兵了,可是居然并不是金陵京師的駐軍,而是大老遠的從徐州調派,一路南下前往鎮壓。
為啥?高玉瑤很沒安全感,固然徐州的新軍也都是在高玉瑤的手里組建起來的,其將領也是高玉瑤一手提拔認為值得可信的,但到底出去了這么久,知人知面不知心,若是將京師駐軍甚至禁衛派出,如何保證絕對安全?
也是恰巧,在得知徐州兵力被抽調大半的消息后,火鳳頓時松了一口氣。如今南邊荊州的孫守仁開啟了看戲模式,只要不去惹他,他也不會出來找事,北邊突厥只剩最后那么一點隱患,也不足為慮,周少瑜現在還不至于來打她。
如今東邊徐州的那點兵力,就更不可能過來找死了,如此,火鳳也就可以安心從東面抽調一部分兵力來對抗蕭姽婳了。
不過在此之前,還是先幫一把周少瑜好了,反正,也不吃虧不是嘛。
(本章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