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時,李如梅與霍九皋來到城門口,見到了仍在等消息的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時年二十四歲,中等個頭,卻很結實,剃發垂辮,身穿袍褂,看上去其貌不揚,與普通年輕女真部眾并無二樣。如果不是仗著與李成梁有舊,他這么只帶了幾個小兄弟就跑到廣寧城來鬧事,早會被守門的軍士砍下腦袋拿去請功了。
努爾哈赤識得李如梅,見少將軍親至,雖心情悲痛,也不敢失了禮數,忙來到李如梅跟前行禮拜見,口稱:“參見少將軍,求大帥與少將軍替小的做主。”說罷,竟是頓足捶胸,嚎啕大哭。
李如梅無奈地看著努爾哈赤,嘆了口氣道:“你父祖之死,實是誤傷。事已至此,且看開些,在此吵鬧,也于事無補。”
努爾哈赤當然不肯罷休,爭辯道:“我父祖隨尼堪外蘭到軍前效力,慘遭橫死。小的別無它求,只要尼堪外蘭替我父祖抵命。”
李如梅知道父帥不可能答應努爾哈赤的這個要求,只好繼續勸阻道:“此事與尼堪外蘭無關,你父祖若不入城,必然無恙。大帥念你父祖身死,已答應厚加撫恤。”
霍九皋也道:“是啊,人死不能復生,你再鬧下去又有何益呢?如今大帥開恩,答應厚賞你父祖的功績,你小子要識得好歹,莫再鬧了。”
努爾哈赤聞言,眼簾低垂,神情有所松動,卻仍道:“小的多謝大帥恩典,但尼堪外蘭這廝與我有不共戴天之仇,我豈能就此放過他。”
李如梅和霍九皋一見有門,趕緊又是一陣好言相勸,并答應去幫他在大帥那爭取更多的好處,努爾哈赤才不情不愿地慢慢消停下來。
在李如梅和霍九皋二人眼中,努爾哈赤不過是在為父祖之死討個公道而已。卻無法體會出這其中隱藏著努爾哈赤那份過人的智慧與勇氣。
努爾哈赤生母早亡,塔克世后來又娶了好幾個老婆,生下子女一大堆。而他家此時已然中落,塔克世在續弦的慫恿下,很早就讓努爾哈赤等幾個原配的孩子離家自立,卻只給了他們每人一份很微薄的家產。
如今昌覺安與塔克世皆亡故,所留下最重要的遺產,就是那個世襲建州左衛都督的職位。努爾哈赤雖是塔克世長子,但如果不出頭,這個職位很有可能落不到他頭上,而他最大的倚仗,就是與明軍有幾年袍澤的情分。
努爾哈赤深知,不鬧騰的話,明軍根本不會把自己父祖的死當回事,但如果直接將矛頭對準那幾名殺害他父祖的明軍士兵,他必定也討不到任何好處,所以從一開始就鎖定尼堪外蘭這個冤大頭,跑到廣寧城外演了這么一出活劇。
事態果如他所預料的那樣發展,而且此時遼東的形勢又給了他一個大大的加分。尼堪外蘭雖對大明很忠心,但他本身的勢力卻不足以壓服女真各部,使得李成梁對努爾哈赤這個當年自己賬下的親兵有了興趣。
所以當李如梅和霍九皋二人再次來向李成梁匯報時,李成梁不僅答應歸還其祖、父首級,直接授予他建州左衛都督敕書,還額外給了他朝貢敕書三十道,戰馬三十匹作為補償。
敕書,本是大明官府為落實自己的羈縻政策而頒發給境外部族首領的“委任”文書。大約從洪武年起,政府開始著意招撫元代治下的女真部族,賜給酋長們一些沒有職權、不拿俸祿的虛銜,借此維系宗藩體制。
在朝廷的積極經營下,女真衛所的朝貢使節絡繹不絕,而朝廷對于遠道而來的使者們也是“悉聽來朝”,不加拒絕。
但龐大的朝貢隊伍與截然不同的風俗習慣時常會引發一些麻煩,何況每次使節入貢,朝廷都不得不拿出遠遠高出物產本身價值的賞賜作為回饋。于是,到正統年間,朝廷要求邊關守將對參與朝貢貿易的女真人進行勘驗,無“印信公文”者不得入境,并且每份文書一次只允許一人一馬由指定的“貢道”入關。
自此,女真的入貢次數從每年二十多次銳減到三、五次,敕書作為“印信公文”的行政作用得到強化。但敕書之所以為女真各部所看重,仍在于其所包含的“朝貢權”。
其時,大明基本是以“朝貢及互市”的形式與女真各部進行貿易。東北出產的山貨品種豐富,但人參雖好,卻不能當飯吃,貂皮雖妙,也無法做到全靠貂皮袍子御寒。必須將其換成糧、綿、器物等生活必需品,才能維持生存。
大明在東北設有多處互市,女真部眾每次拿山貨去交易,都要受到官府、軍方以及商人的層層盤剝,換回的糧食等物根本及不上自己貨物的應有價值。
這跟后世那些偏遠的寶石、玉石產地的情況一模一樣,當地人作死做活,卻連最低的生活水平都維持不住,真正靠這些玩意發大財的,往往是另一批人。
而朝貢的情況就截然不同了,朝貢者只需繳納額定的貢物,朝廷的回賜就已遠超物價與路費。此外,朝貢者還可在往來京師的途中,與地方進行各種合法的貿易活動,以遠比互市合理的價錢販賣其夾帶的貨物,賺取豐厚的利潤。
這樣一來,敕書對于女真各部首領的吸引力就變得極為強大了。
女真人為獲得更多的敕書和入境機會費盡了心機。他們屢次向朝廷提出分置更多的衛所、增加每次隨貢入京的人數、提高授予虛銜品級等要求,但都沒有得到準許。
而大明鎮守遼東的督帥也習慣于借助敕書來實現自己分化瓦解女真部族、維持東北局面的目的。如朝廷有意扶持海西女真,借以防范西部的兀良哈和南部的建州女真,就曾頒給海西女真敕書999道,其中居開原南關的哈達部699道、居北關的葉赫部300道。
其它通過正途無法滿足自己需求的女真部族首領們,便開始尋求以非正當的手段來解決這一問題:比如涂改、偽造已廢棄敕書以圖蒙混過關;依憑武力和地理優勢,由控制“貢道”逐步發展到劫奪其他部族敕書等等。
不斷有女真各部族的首領為控制貿易權、積累財富,不惜頻繁發動爭奪敕書的戰爭。女真部族中曾經的領軍人物如王臺、王杲、清加努、楊吉努等,在他們稱雄女真或兵敗被殺的過程中,都可以見到敕書的影子。
努爾哈赤的外公王杲曾稱雄一時,也只擁有30道敕書,而且其中只有18道是屬于他自己,余下的均是通過武力從他部搶掠而來。
李成梁這回一次性給了努爾哈赤30道敕書,下的本錢真可謂十足,努爾哈赤哪還有什么不滿意,捎上父祖的首級,牽著那30匹戰馬心滿意足地離開了廣寧城。真人小姐姐在線服務,幫你找書陪你聊天,請微/信/搜/索熱度網文或rd444等你來撩~
bq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