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明的國都,應天府一直是整個大明最繁華的地方。這里人杰地靈,扼守大明南北,整個江南的賦稅,源源不斷地滋養著這里。
不管是南北調稅,還是車馬行船,包括世界各國使節鬧出的一些笑話。都是這個人口超過一百五十萬的大都市里百姓們感興趣的談資。
最近的應天府格外變的熱鬧了許多,來自大明各地的藩王后裔們,如同那些沒有見過世面的使節們一樣,也鬧出來了許多讓人啼笑皆非的趣事。
比如慶王世子朱秩煃,自幼生長在荒涼的韋州,來到京師之后,就迷戀上了秦淮河多情的美女,流連煙花之地。他雖然年輕英俊,卻因為拿不出睡資被老鴇趕出了青樓。
周王世子朱有燉,卻因為出色的編劇才華被煙花之地追捧,雖然年近四十,卻有無數美嬌娥愿意自薦枕席。
寧王世子朱盤式,死皮賴臉要進幼軍,愿意以一個小兵自居,跟著幼軍一起訓練,卻沒過三天,就吃不了苦,狼狽退出。
年方十歲的沈王世子朱佶焞,來到京師以后,就迷上了去動物園看那些動物,一天不去就要哭鬧,讓一幫隨從苦惱不已。
還有那岷王世子朱徽焲,因其父屢次被囚,如今只有岷王府只有三百隨從,客居武岡州。這朱徽焲只有隨從六人從武岡州來京,因為其衣著粗鄙,差點被當做冒充的被五城兵馬司抓了起來。
京城的老百姓自認天子腳下,見多識廣,一直有一種莫名的優越感。出于小人物的角度,也格外喜歡傳播那些關于大人物們的糗事。
朱瞻基雖然事務繁忙,最近一段時間注意力不再他們這些人的身上,但是對他們這些人也并不是沒有關注。
不過,也僅僅是關注而已。
身為太孫,他不需要跟誰去維持關系,而他對養豬一樣養出來的朱氏宗族,也沒有抱太大期望。
雖然朱元璋的兒子輩的確有幾個出色之輩,但是兩三代下來,出頭的幾乎都死光了。
更主要是朱家太大了,如今的第三代,第四代,郡王以上王府已經有幾十家,他就是想要關照也關照不過來。
只有幾個親近一點的王府,他才稍微讓人多關照一點。
十月十六,經過一個多月的培訓,兩千多經過培訓的時代精英們,就要分赴各地,籌建銀行事宜了。
朱瞻基勒令,被分配的同一地方的“掌柜”,必須結伴同行。
戶部發展銀行與內監商業銀行,兩家之間的關系是相互競爭的。所以在培訓期間,兩家銀行的人也是互不來往,甚至充滿了敵意。
戶部的人看不起內監的人,內監的人也不服氣戶部人的高高在上。
朱瞻基的確是想他們之間互相競爭,但是卻要把這種競爭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
而且銀行初建,兩家的業務范圍也不是一樣的,他希望兩家能互通有無,都少走一些彎路。所以要求他們被分配到外省同一縣城的掌柜,必須結伴同行,互相交流一下經驗。
不管是到了基層以后招收柜員,還是開展業務,兩家銀行其實都能相互借鑒和學習。
至于具體會是怎么樣,朱瞻基就管不了太多了。
朝中大臣對朱瞻基一下子開辦兩家銀行,其實也是頗有微詞。
戶部開辦銀行,他們是大力支持,不管是武將,還是文臣,都看到了銀行在國家經濟活動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官員和將士的俸祿都由銀行發放,每個官員在發展銀行里都會開辦一個賬戶,每個月的俸祿將會直接分配下去。
每個人必須要要親自到銀行領取,才能領的出來,這就從源頭杜絕了將領們克扣俸祿的慣例。
從古至今,武將吃空餉就是歷朝歷代朝廷屢禁不絕的慣例,任誰也改變不了。
可是銀行出現以后,一人將會有一賬戶,只有自己和指定一個親可以領取,任誰也冒領不了。
即便是此人戰死,其指定的親屬也可以領取其賬戶資金。
當然,其親屬也不能跨行領取,只能在開戶行領取。想要跨行領取,就必須要開戶行將賬戶資金改換成金銀票,并且指明要到哪里兌換,然后開具金銀票,帶著金銀票到指定的分行領取。
這樣有些僵硬的金融政策,卻能讓戶部掌握全國的資金流向,從宏觀上調配國家資金的流動。
當然,武將們也不是毫無權利了,最起碼軍隊建設資金,仍然是由武將自己分配,只是相對以前來說,不能掌握士兵的軍餉,他們能掌握的資金要少的多。
而文臣們掌握了武將的錢袋子,也就根本不怕武將造反了。
所以,戶部開辦銀行,從一開始就沒有任何的阻力,那些文臣們是非常積極地推動了銀行的建立程序。
從這一點上來說,內監的商業銀行,也是因為這股東風,才順利開創了起來,要不然,內監想要開辦銀行,是不會這么順利的。
武將們中間,當然是有一大批對這個政策反對的人,不過如今朱棣對軍隊的管控還比較嚴,軍隊也沒有腐化,所以有些吃空餉的武將們再不愿意,他們在朝政上卻沒有權力反對,只能接受。
文臣們之所以沒有堅決反對內監開辦銀行,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商業銀行開辦的同時,將會逐步限制大額現銀的交易。
限制商人們的大額現銀過手,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就等于控制了商人們的手腳。
從宋朝以來,理教興起,文臣們的權力大增。但是商人們的地位卻日漸低下,商人們也成為了文臣們的錢袋子。
商人們雖然無法反抗,卻也一直在為自己爭取更大的權力和地位,甚至因此安插了不少自己的代言人。
如果將商人們的資金流通渠道控制住了,就等于捏住了商人們的咽喉。他們做生意需要通過銀行,哪怕是兌換金銀票也要通過銀行。
家家戶戶有多少錢,即便是隱瞞得了一時,也隱瞞不了長久,畢竟每一家的錢不可能一直不流通。
朝廷現在控制住了銀錢的流通,只能通過銀行來流通,也就不怕那些商人們能翻天。
所以,在銀行還沒有正式建立起來之前,就有大臣提議要給巡檢司,戶部廣盈庫,還有禮部主客司更大的權力,設置關卡,杜絕大額現銀流通。
不過這個提議有些太早了,朱棣直接駁了回去。
在銀行運作正常以前,在全大明的流通金銀全部都換成金銀幣之前,現在就嚴格控制了金銀的流通,就會直接影響國家的經濟發展。
雖然朱棣駁了回去,但是所有人也都知道了今后大明的發展趨勢。要不了幾年,全國的金銀流通就會被限制起來。
金銀幣的壓鑄被朝廷牢牢地把控住,銀行被國家把控住,金銀流通再被控制住,那么全國的經濟就等于被戶部和內監牢牢控制了住。
陳瑄最近一段時間成為了京城的紅人,只要是明眼的人都能看的出來,大明銀行將會成為大明未來最重要的一個權力部門,這個部門的權力,也將比許多衙門都大的多。
首先,大明銀行對兩家商業銀行有監督和調查權。
其次,大明銀行掌控了全國的金銀流轉。
最重要的是,大明銀行雖然名義上受多個部門的聯合監管,但是只用對皇上負責。
最開始,戶部和刑部,都察院,內監,錦衣衛都只是將一些邊緣人物安排進了大明銀行,相當于發配。
但是現在,在許多人看到了大明銀行的重要性以后,恨不得將自己的子孫都安排進去。
陳瑄是在受到文武大臣,包括勛貴階級的追捧之后,才從師爺的分析中真正明白了自己的這個職位的重要性。
除了沒有內監的鑄幣權,沒有戶部的審核權,等于銀行控制了整個國家的經濟啊。
這可不是他最開始以為的,只是當一個大的運轉官。
以前擔任漕運總督,他運的糧食,而現在,他運的是整個大明的金銀。還擁有對全國現金流通的管理權,這比戶部尚書的實際權力還要大。
這個時候,他再也不后悔來擔任這個銀行總督了。
當然,朱瞻基也知道這個銀行總督的權力有些太大了。只是如今銀行初創,必須要要給他們如此大的權力。
只有等到銀行業務正常起來了,全國的經濟在受控下走向正規了,那個時候才能分權。
要不然,現在就各方掣肘,銀行的作用根本體現不出來。
十月下旬,朱瞻基越來越忙了,不過是天天忙著應酬。
如今數十個郡王和親王世子們都來到了京城,不管是平輩,還是長輩,朱瞻基在面子上,禮節上必須要做到位。
與各路親戚要應酬一番,每一家也要給他們講解一番出海的目的,一些不聽話的也要敲打一番。
當然,最近一段時間他也收了不少“禮”,這些禮物不是金銀財寶,而是一些文物古董和女人。
全大明都知道朱瞻基有錢,而且朱瞻基除了維持基本的排場,也不尚奢華。金銀財寶誰都沒有他多,他又不喜歡金銀,那就只能送一些文墨字畫還有女人了。
&nb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