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在送走湯化龍之后,才從長孫無忌那里打探得知,此時這營地里面,已經是重臣如云。
京中所有三品以上官職者,都在昨日夜間,陸續抵達御前。這里距離京城百余里,可如果是快馬加鞭,輔以術法之助,最多只兩個時辰,就可趕至了。
而其中只關西世閥之主,就占據了其中大半,比如當朝的八柱國家,十二大將軍家,如獨孤氏,李氏,元氏,宇文士,竇氏,達奚氏,賀蘭氏等等,還有一些后起的將門,京兆韋、河東裴、弘農楊、京兆杜、彭城劉諸家,亦在傳召之列。
此外他的父親李淵,在昨日夜間就親自過來探望過一次。在聽聞他正入定修養之后,就又離去了。只讓人轉告,讓他醒來之后,就即時趕去見他。
李世民也恰有滿肚子疑惑,想要尋自己的父親問個清楚。而就在他走入中軍營地之時,卻發現周圍,正有無數道視線,向他看了過來。
而李世民那越來越敏銳的耳力,也似能聽見這些人的說話聲。
“這就是毗盧遮?”
“就是這家伙?臨危受命,力挽狂瀾,以不到二千人的殘軍,擊潰了那些逆匪?”
“未免也太年輕了吧?據說只有十五歲不到?”
“難以置信!不是說此子的武道兵法,俱已荒廢?”
“只是傳言而已,不可盡信。聽說此子入值宮中之后不久,麾下兵馬就已奪得小閱之冠,更親手擊敗了王子凱,這豈是僥幸?”
“真是將門虎子,據說已經定親?可惜——”
自然除了這些贊嘆聲之外,也不乏一些風言風語。
“這有什么好得意的?不過是擊潰了三千賊匪而已。”
“左右備身府久疏戰事,戰力差的一塌糊涂,這是眾所周知之事。能夠被這群烏合之眾擊潰的,這些賊匪的實力,也可想而知了。”
“恰好山中無虎,所以野猴稱王。倒是逆賊那些刺客,是真的厲害——”
李世民聽如不聞,只做不知。而等他匆匆走入到李淵的帳內,就只見后者正端坐在一張桌案后,面色凝然的看著案上幾塊墨甲零件。
“孩兒見過父親!”
李世民抬手自己一對傷臂,艱難的一禮之后,就迫不及待的問道:“敢問父親大人,家中近日,可是出了什么變故?”
李淵被驚醒之后,卻是眼神五味雜陳地看了自己的這個次子一眼。眼看著李世民一身甲胄,一副英姿勃勃的模樣,他的眼前,竟似有幻覺生出。
這一刻,他又想起了**年前,自己帶著毗盧遮去楚國公府,為楊素祝壽時的情景。那時楊素笑著抓住的手,贊嘆不絕,說是‘汝之麟兒,有龍躍鳳鳴之才,日后成就,只怕不遜蘭陵’。
事后他心花怒放,對這個次子愛重有加。若非是兩年之后的那場變故,這本該是他膝下諸子中,最喜愛的一個。
那時的毗盧遮,被做了一件忤逆之事,卻始終不肯認錯,并在大庭廣眾之下出言頂撞。而他李淵,則因仕途上遭遇重挫,心情不佳,所以雷霆大怒。只當自己這此子果真是恃寵生驕,因嫉妒其弟而做出了弒弟之舉,于是一氣之下,將李世民逐回老家武功。
再等到一年之后,三子李玄霸被正一道大宗師李元朗救醒,一切真相大白。
當他得知李世民不但無過,反是拼盡了性命下河,救三弟于危亡,而當日的‘抗辯’與‘頂撞’,只是據理力爭之后,一切都已為時太晚。
毗盧遮已經轉修了三品之后必將癱瘓于床的‘五輪神氣訣’,對兵法武道,也再不感興趣,甚至回到家鄉之后不久,就再未踏入族學一步。
而自己因此自覺愧見次子,下意識的疏遠了毗盧遮,也任由后者,就這么繼續荒廢下去。
原本他以為,自己的次子,這一輩子就只是如此了。在軍中廝混出一個郎將之職,終此生都將沉淪于中階將官,晚年能以三品之官致仕,就算是不愧于前人。
至于那不遜蘭陵的功業,自己絕沒可能見到的。
所以當昨日他匆匆趕至御前,得知在臨危之際,挽狂瀾于即倒,以弱兵而勝強敵的,正是自己的此子李世民之時,李淵只覺自己的頭皮,似快要發炸。
那是難以形容的復雜的心緒,除了難以置信之外,興奮,愉悅,后悔,歉意,陌生,以及忐忑等種種情緒,混雜在了一起,無法區分。
此時李淵張開口,似想要說什么,可最后卻是長吐了一口濁氣,將這些情緒,都盡皆壓下,轉而指了指身前:“這些殘甲,你可認得?”
李世民并未察覺李淵的異樣,轉目仔細看著:“這是昨日逆匪所用之甲?父親莫非認得他們的來歷?”
李淵神色訝然,他是首次察覺,李世民的心思,竟是如此的敏銳,似還凌駕于長子李建成之上。
可想到昨日李世民的戰績,他也就不以為意。若沒有這等樣的反應能力與靈巧心思,自己這次子,又如何能以不到兩千人的敗軍,挫敗近倍之敵?
他曾在覲見之后,親自取看過戰場,自不會以為那時左右備身府的對手,是一支亂兵弱旅,相反那是戰力遠在邊軍之上的強兵死士。
其中的具裝鐵騎,尤其可怕。很難想象,李世民能夠數次料敵機先,最終使這支強軍折戟沉沙。
思及此處,李淵便熄去了考校之心,直言不諱:“這些墨甲,源自于大興城的一座武庫,在我上任衛尉少卿之初失蹤。總數兩千二百具戰甲,去向不明,無影無蹤。而其中的一部分,在兩個月前出現于岐山縣棗莊。那時司隸臺接到消息,言道棗莊有人私藏墨甲,便大張旗鼓的搜查,最后在莊內發現私藏墨甲七十具,且與大興城失蹤的那些墨甲,是同一批。”
李世民聽到此處,已是明悟于心:“這是暗中有人,準備對我家栽贓嫁禍?”
結合諸多線索,對方的目的,不言自明,怪不得剛才湯化龍,是那樣的神態。
他們唐國府在此事中牽連甚深,不被懷疑都不成。
李淵卻不置可否,繼續說道:“除此之外,今日洛陽城中,還有讖語流傳,說是‘李氏將興、劉氏當王’,‘十八子,主神器’等等。你這些日子,都專注于墨甲與宮中的事務,這些事情,想必不知?”
李世民頓時倒吸了一口寒氣,只覺一陣背脊發涼。這主謀之人,是想要將他們武功李氏,置于萬劫不復之境么?
“那么父親昨日出城前往洛陽城,又匆匆趕回,是否已探知皇后遇刺?”
“這哪里是為父能知,只是途中與茂約(唐儉)商議,感覺不妥而已。洛口倉的那把火,實在燒的蹊蹺。所以我回城之后,也讓人去提醒過司隸別駕劉灹,讓他注意京中內外。”
李淵說到這里,又欣慰一笑:“不過若非是毗盧遮你,這次持危扶顛,護得蕭后殿下安然無恙。我們武功李氏,還是擺脫不了嫌疑。”
傳聞那些逆賊的為首之人,是一位頂尖的王階強者。而武功李氏中,修為達王階境界的,可不止是他李淵一人。
盡管都只是一品之境,是王階的下位,可難說他們,沒有隱藏修為。
李世民聽出了李淵語中的贊賞與感激,他卻沒怎么在意,“那么父親你可有猜測過,這幕后之人到底是誰?”
“為父原本懷疑是楚國府,可今日調查出線索,又似是而非。昨日這位,也是與我先后腳趕至御前,彼此只差半刻時間,”
李淵以往都不愿與李世民說這些機密之事,可此時的他,卻覺自己這次子,已有資格擔當大任,所以言無不盡。
而隨后他又搖著頭道:“此事自有為父打探,你無需擔憂。且與我說說看,昨日你究竟是如何破敵?據說蕭后殿下,是聽說你曾有在臨汾郡大破賊匪的戰績,所以對你臨危授命。”
說到此處,李淵的眼中,又現出了一絲慚愧之意。
毗盧遮在臨汾郡的遭遇,便連蕭后的了如指掌,他這個父親,卻因過往的成見,而置之罔聞。
※※※※
等到李世民,從李淵的帳篷里出來之后,身邊就又多出了一個年約四旬的中年侍從。
此人名為李信,武道三品,是武功李氏花費極大代價,精心培養出的家將之一,也是李淵身邊的親信侍從。不但擁有一具水準精良的帥級戰甲,更將李氏傳承的白虎霸訣與乾陽神解,修到極為高深的境界。
前者精修白虎金元之氣,真元犀利無比,而后者則是昔日李氏數位武道大家合力編成的武學,包括槍法,劍術,掌法各三十六路,都是當世一等一的武學。
他的父親,顯然也意識到他的安全問題,所以特意將這李信安排到了他身邊護衛。此外這位唐國公,還有意讓他從武功李氏的家將里面,或者直接從軍中,挑選五到六十名親兵。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