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辨君臣,并未因韓馥的再次暈倒,而停下整合的腳步。
當韓馥再次醒來,他帶出城的一千多士卒,已然姓了劉,在張郃的主持下,韓馥軍中那些屯長、隊正,開始了大換防,有些被調到河內郡軍隊之中,有些直接被張郃裁撤掉。
當然被換防和裁撤的,都是一些忠于韓馥,以及趙浮、程奐這兩位都督從事的心腹,而忠于張郃的則被保留下來,至于軍中空缺的軍職,張郃則大多啟用了河內軍中的一些優秀士卒,還別說張郃的情商卻確實蠻高的,就此一舉,將自己的心跡向劉辨表露無遺,同時也將這只軍隊的軍心,聚攏到了一起。
換防的過程中,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不過,此時養傷中的麴義出馬了,帶著童平厲飛二人組的麴義,絕對是專治各種不服的存在。
由于麴義本身就出自韓馥軍,其名聲僅在張郃之下,如今作為這只軍隊統帥的張郃,自然不好出手,但麴義卻沒有這樣的顧忌。
這不,差不多一個時辰之后,在張郃與麴義一個紅臉一個白臉的威逼利誘之下,韓馥軍算是不復存在了,剩下的只有一只屬于劉辨的軍隊。
這樣說也不全對,如今武安縣城之中,尚有幾百守城的韓馥士卒,不過此時雙方力量對比,已然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所以這幾百士卒,暫時可以忽略不計,等到劉辨解決自身內部問題后,取得這座武安縣城,不過就是翻手之間而已!
“陛下,臣罪該萬死,這都是董卓那廝逼著臣干的呀!臣愿效忠陛下,甘愿為陛下效犬馬之勞!”
當韓馥再次醒來,看到自己身側站在孫猛秦川,這兩位猶如怒目金剛般的哼哈二將,再看到同樣跪坐在身邊的趙浮,韓馥知道大勢去亦,不由磕頭搗蒜般得求饒起來。
營帳之中,當張郃與麴義看著韓馥如此這般,不由面露慶幸之色時,而趙浮卻一梗脖子,對著劉辨說道。
“陛下,文節公所言也不無道理,當今天有二日,民奉二主,文節公原本不過就是一名御史中丞,您讓他如何自處?如今,文節公懷揣圣旨,焉能不敢從命乎?”
聽到趙浮為自己辯護,韓馥也是感謝的脧了趙浮一眼,轉頭又眼巴巴的看著劉辨,等待劉辨的發落。
“大膽!你一微末小吏,也敢插言!”王越怒聲呵斥起趙浮來。
“呵呵,王師,無需發怒,言者無罪,聽聽也無妨!”劉辨揮揮手,止住王越的話頭。
此時,劉辨對于趙浮的表現,倒是有些欣賞,不過這時張郃和麴義都在場,劉辨自然不能出言贊揚,只得開口問道。
“圣旨?韓馥如今圣旨何在?”
“額,就在微臣懷中!”韓馥說著話,哆哆嗦嗦伸手入懷,將一封明黃絹軸取了出來,雙手高舉頭頂。
秦川一步跨出,將圣旨取了過去,雙手奉到劉辨的面前。
劉辨接過圣旨,打開一看后,眉頭不由微微一皺,轉手將圣旨遞給了荀彧。
“陛下......”荀彧看后,亦如劉辨一般,眉頭也是攢到一起。
“哎!受命于天,既壽永昌!看來這傳國玉璽,終究是被董賊所得!”旨意的內容不過就是委任韓馥為州牧而已,但圣旨上那鮮紅的大印,卻讓劉辨重重嘆了一口氣。
雖然史阿侯俊,幫他盜取了天子六印,但是這最能象征天子皇權的傳國玉璽,卻還是被董卓得到了!
既然如此,看來計劃倒是要變一變了。劉辨屈指翹著面前的矮幾,面沉如水!
片刻,劉辨似乎有了一些想法,一抬頭,對著韓馥說道:“韓馥,你也別怕,你的命張郃早已幫你求下,如今朕正是用人之際,你也是從仕多年的官員,朕還需要你來幫朕分憂。眼下你與趙浮先退下,朕有要事要與文若先生商議,你的事一會再談!”
傳國玉璽的出現,讓劉辨感到了一絲威脅與壓力,眼下他也就沒有精力與時間,再去調教韓馥,去玩那貓和老鼠的游戲,索性直接開口安撫韓馥之心。
“呃......”韓馥懵逼了,劉辨態度的突然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變,讓韓馥無所適從,原本以為人頭不保,卻猛然聽到可以再次留用,這讓韓馥頓時有了從地獄再次回到天堂的感覺,幸福來得猶如雷霆,劈得韓馥更本就沒時間去思考,一時間顫顫巍巍,淚水橫流!
“好了,你先下去吧!”劉辨現在可沒時間和韓馥磨牙。
“喏!”韓馥早已激動的不知該說些什么,口中唱喏中,彎腰躬身,倒退出了營帳。而趙浮自然也隨之一同退出了營帳。
可惜韓馥不知道的是,皇帝這個角色,其實就是天使與魔鬼的矛盾結合體,是讓你上天堂,還是讓你入地獄,不過就是一念之間而已。
隨著韓馥趙浮退出,童平厲飛也隨之陪伴左右,保護韓馥與趙浮的人身“安全”來!
此時,留在帳篷之中的,只有劉辨、荀彧、王越、張郃和麴義,當然劉辨的哼哈二將也在其中,只不過孫猛秦川二人,是站在門口的,而其他人,則在劉辨的示意中,圍坐在了矮幾周圍。
“文若先生,這事你怎么看?”劉辨指了指矮幾上,那封明黃絹軸,臉色有些凝重。
在座的,除了荀彧,沒人能聽出劉辨的意思,正如王越開口說道:“陛下,這不過是董卓的一封偽詔而已,何必當真!”
劉辨搖了搖頭,沉默不語,而荀彧亦如劉辨一般,低頭沉思著。
片刻之后,荀彧一抬頭,語氣有些低沉的說道:“陛下,這旨意上所說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董卓挾持皇子協,掌有傳國玉璽,占據京師洛陽,這對陛下大不利啊!
相形之下,陛下擁有天子六印,奉先帝正朔,與之抗衡,也只弱在軍事一途,不過若行陛下所定之韜晦之計,彧唯恐時日一久......”
原本劉辨的計劃是韜光養晦,暗自掌控冀州,再秘密聯絡忠君之士,徐圖發展,待到實力足夠之時,再行討逆之舉。
對于劉辨的計劃,荀彧之最清楚的,也是其中細節的謀劃者,如今傳國玉璽的出現,讓劉辨的優勢,再次削弱起來,再行韜晦之計,時日一久,恐怕天下人也只知天子協,而忘了皇帝辨了!
“不錯,文若先生之言,正是朕心中之慮!如今,恐怕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劉辨說到這里,似乎下定決心了一般,手掌握拳,緩而堅定的捶在矮幾之上!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