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nov 08 23:42:33 cst 2012
巨大的洪流,兜著爺仨的屁股,如附蠱之軀,追著下了山,洪流所到之處,真是摧枯拉朽,亂石翻滾,大樹連根拔起,成了洪流的一員,這股洪流,直沖到山下的開闊之地才平緩了下來。
躲過泥石流的爺仨,長出了口氣,賀道爺抹了把頭上的冷汗,心道:“無量天尊,好險好險!沒被冤魂纏腿,確差點葬身山洪!”他們師徒把七爺送回了陰司,見到十殿閻君,說了事情的經過與巴顏喀拉山的情況。這會兒,八爺黑無常已先他們一步回來了,廣東與青海兩地的情況,都匯總到了十殿閻君面前,十殿閻君與七十六主司等研究起了對策——
鄭噤飚與周建業見兩地人馬的行蹤已暴露,雖然鄭噤飚這邊不清楚探洞的是誰,但,不論是陰司的陰差,還是陽間的陰陽道術士,知道了他們的行蹤,無疑對他們的存在,是一種威脅。鄭噤飚——鄔老頭與周建業——仇氏弟兄一商量,當即決定起兵,如今他們兵精糧足,不能等,也不用等,時機已成熟。
鄭噤飚與仇剛逕行了戰前演講,給近八萬陰魂洗了腦,眾陰魂士氣高漲,群情激憤,磨拳擦掌,準備與陰司決一死戰。他們把人馬分為三隊,由鄭噤飚與仇剛,分別帶領兩萬人為先鋒,鄔老頭負責后勤,周建業與仇毅統兵四萬,打著“征陰軍”的旗號,浩浩蕩蕩直搗陰曹。
由于陰間從未發生過大批陰魂舉旗事件,面對義軍,陰間一點準備也沒有“征陰軍”所向披靡,所到之處,陰差與陰司守軍一觸即潰。鄭噤飚領兵圍攻靈驛府,仇剛領兵圍攻酆都城,待周建業與仇毅統領的主力軍一到“陰亂”進入了白熱化。
仇氏弟兄兵合一處,將達一家,對陰司的中心-酆都城,展開了猛攻,由仇毅帶五千陰反軍,殺奔奈何橋,與守衛酆都北門的守將-羅文展開了血戰,兩方直殺了個天翻地覆,鬼神皆驚。
仇剛統領陰反軍一萬水族,駕著紙船,開始強渡忘川河,城上的陰司守軍一見,用強弓硬弩封住了河面。河中的無數惡魂見有船來了,紛紛爭著往船上爬,對此,仇剛早有準備,船幫上都撒了從廟里弄來的香灰,河中的陰魂一接觸船幫,立即就被明亮的火光擊退,慘叫著跌回了忘川河,陰反軍舉著盾牌,沖過了忘川河——
陰曹地府是由“東岳大帝”管轄,司人間善、惡、福、禍、因、果、報應,座下有五方鬼帝,十殿閻羅,七十六主司等。這“東岳大帝”不是別人,正是武成王-黃飛虎,受姜子牙封神后,掌管陰曹,五方鬼帝是:東方鬼帝-蔡郁壘、神荼,治“桃止山”鬼門關;西方鬼帝-趙文和、王真人,治“嶓冢山”;北方鬼帝-張衡、楊云,治“羅酆山”;南方鬼帝-杜子仁、楊林,治"羅浮山";中央鬼帝-周乞、稽康,治"抱犢山"。
十殿閻君也不是一個人,他們是十個人,各負其責,這十位閻君分別是: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閻羅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轉輪王。
秦廣王——專管人間的長壽與夭折,出生與死亡的冊籍,統一管理陰間受刑及來生吉、兇。鬼判殿位,居大海之中,沃焦石之外,正西的黃泉路上。
楚江王——專管世間首惡(**之徒)司掌大海之底,正南方沃焦石下的“活大地獄”。
宋帝王——專管世間巧取豪奪之徒,司掌大海之底,東南方沃焦石下的“黑繩大地獄”。
五官王——專管世間忤逆之徒,司掌大海之底,正東方沃焦石下的“合大地獄”。
閻羅王——專管世間貪贓枉法之徒,司掌大海之底,東北方沃焦石下的“叫喚大地獄”。
卞城王——專管世間奸惡之徒,司掌大海之底,正北方沃焦石下的“大叫喚大地獄”。
泰山王——專管世間欺詐之徒,司掌大海之底,丁北方沃焦石下的“熱惱大地獄”。
都市王——專管世間戰爭狂徒,司掌大海之底,正西方沃焦石下的“大熱惱大地獄”。
平等王——專管世間貪心之徒,司掌大海之底,西南方沃焦石下的“阿鼻大地獄”。
轉輪王——審查所有亡魂,監督殿位,居陰間沃焦石外,正東方,直對五濁世界的地方。
十殿閻君座下,主要有:首席判官-崔府君、孟婆神、武財神-鐘馗、牛頭——馬面、黑無常——白無常、魑魅——魍魎與七十六主司等,整個陰曹就在(他、她)們的掌控下。
首席判官——掌管“生死簿”督生死輪回;孟婆神——專制“迷魂湯”消除亡魂前生記憶;武財神-鐘馗——為鬼首,鎮所有鬼魂;牛頭——馬面、黑無常——白無常、魑魅——魍魎是陰司上差,負責艱險、疑難案件的偵破與要犯的拘捕。
七十六司有:鎖魂司、簽押司、水府司、地獄司、紀案司、緝魂司、精怪司、輪回司、監押司、靈驛司、舉意司、速報司、陰謀司、惡報司、門神司、忤逆司、山神司、毒藥司、飛禽司、土地司、盜竊司、財務司……每司都有一位主司。
七十六司的由來,還要從泰山追根尋源,泰山是歷代王朝封禪的圣地,而在民間,自東漢以來,人們卻將它視為治鬼之處。以為人死要歸土,魂魄都要到這里接受審判,泰山下的小山便成了招人魂魄的幽冥地府。
漢末,天師道文獻《女青鬼律》述:“天六方鬼之主,居于太山東南角的道水中,諸靈魂所歸,主死人祿籍,考計生人罪皆向之。”魏晉南北朝開始,道教逐漸將山川崇拜的神癨,納入自己的神譜,并受佛教輪回因果觀念的影響,逐漸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梁朝陶弘景《真靈位業圖》云:“鬼官有七十五職名,顯者凡百一十九人,殆即七十六司所由來,從《道藏》宋代道士呂元素所集《道門定制》更籍醮地府七十二司圣位,和元朝《東岳大生寶懺》中七十五司判官的設置來看,道教地府判官的設置已經形成。總的來說,各各時代說法不一,但,到現在得到普遍認可的就是七十六司之說——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