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遼重獎科研人員的事情迅速傳了開了,次日的《鵬城日報》就報道了這件事,同時還配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為題的社評,讓陳天遼有些意外。他在鄰市香市的VCD研發和生產的事跡也同時被報道出來,讓陳天遼頗感意外。特區不愧是特區,他們發現新事物和對新事物的追捧速度確實讓內地同行都非常慚愧的。
在鵬城媒體報道后,華國最權威的《新華日報》也轉載了這個報道并配發了自己的社論,這讓陳天遼既是高興又是惶恐。他也很快接到了宋險峰的電話。作為政府官員的宋險峰當然知道上了《新華日報》是多么重大的事情,而配發了社論又有多么重要的意義。他當然要打電話來祝賀一下。當然也有敲打一下陳天遼,讓他不要驕傲。
“沒事,爸,我知道怎么做的。我們的國家只喜歡做實事的人,不喜歡沒事找事,亂出風頭的家伙。我做事有方寸的。我會老老實實地做好實事,為社會主義事業添磚加瓦的。”陳天遼回答岳父兼繼父大人。
宋險峰顯然對陳天遼的回答很滿意。他覺得陳天遼比自己還要聰明,比自己還適合從政,于是勉勵了幾句,就掛上了電話。
這個時候,一些電視臺也聯系采訪陳天遼,被陳天遼一一拒絕了。而中心電視臺的新聞部門也打電話想來鵬城現場采訪他和他的實驗室,陳天遼想了想,答應了。
在等候中心電視臺的時候,田正亮給他的一張請帖,讓陳天遼感興趣起來,。這張請帖是鵬城市客家文化博物館開館的請帖。很長時間以來,陳天遼都忽視了自己客家人的身份。一方面,前世他并不是客家人,另一方面,他居住在遠離客家人的大本營的北方地區,因此他并沒有多在乎這份身份。他用客家話最多的時間,就是和李細妹一起講客家話去懟小姑陳眉,把不會說客家話的陳眉說得恨不得捂著臉離家出走為止。
其實客家人是華族的一支有意思的民系。華族的其他支派一般是以地域命名的,比如楚人、粵人、吳人……只有客家人不是。因為客家人居住的原始地域,分屬閩粵贛三省。由于客家人原本就居住在大山之中,所以在中國歷史上名聲不顯。間或出過一些名人,但沒人注意其客家身份。
客家人的得名,是清朝中后期的土客大械斗中。在清朝中后期,因為人口的增長,各族群為了爭奪更多的土地而產生了械斗。這種械斗在南華國地區蔓延時間很長。這場大規模的械斗蔓延了上百年,到清末的時候更加劇烈,在嶺東地區還釀成了數十萬人傷亡的慘劇。
其中土客大械斗“客”的一方,在閩粵贛桂四省中主要就是客家人。他們的方言與周圍的人都不同,民風彪悍,戰斗力很強。他們以宗族為單位遷徙,尤其在清朝中期結束海禁,清政府為了開發沿海的土地招收了大量的客家移民過去開墾荒地。他們為了在當地生存,加強了自身的凝聚能力。初期土地多,大家相安無事。但當清末土地緊張的時候,械斗就開始了。因為這群人沒有自己的族群名稱,文件中多以土人和客人之分的“客”來稱呼,所以就把他們叫做“客家人”。由于土人有在經濟和政治、文化上都占有優勢,因此客家人傷亡慘重之余,還被污蔑為落后民族。這就刺激了客家人對自己文化的研究。
在前世,陳天遼認識過一些閩贛客家地區的朋友,他們都說小時候不知道自己就是客家人,直到上大學的時候才知道自己是客家人,也正好說明這個名稱就是對外交流的時候才產生的,本地人原本是沒有這個稱呼的。
客家人的崛起是近現代的事情。第一次震驚世人的,是著名的太平天國運動。這場運動的核心永安五王中,洪秀全、楊秀清、馮云山、韋昌輝和石達開都是客家人,而蕭朝貴可能是會講客家話的壯人。參加起義的人大都是在土客大械斗中被當地土人壓制的客家人。他們的戰斗力極強。許多客家人的特質也被帶到這次起義之中。比如女營的建設。受到山區生活的影響,客家女人一般不纏足,也參加勞動,所以太平天國有女營的建制,反對纏足。當他們攻下南京后,引起了中外的關注,外國人也開始研究這支華族人的支系。
太平天國之后,客家人繼續在華國的政治舞臺上呼風喚雨。比如孫中山(一說廣府人,即說粵語的人群)、廖仲愷等人。在辛亥革命之后,主政嶺東省的軍閥陳炯明、張發奎、陳濟棠等,幾乎都是客家人。而內戰兩黨的將領之中,國方的薛岳、羅卓英、吳奇偉、范運杰、黃伯韜等悍將,以及共和國方的開國元帥中的首尾兩個元帥、葉挺、楊成武等名將都是客家人。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央蘇區就建立在以閩贛兩省客家地區為主的地方,紅都瑞金和模F縣興國都是客家縣。在中國近現代最悍勇的軍隊,其實不是名聲最響的湘軍,而是名聲不響的客家軍。
值得一提的是,客家人在對外作戰中也表現英勇。
在甲午戰爭戰敗后,清政府割讓寶島,寶島的客家人巡撫唐景崧、當地鄉賢客家鄉賢丘逢甲和客家抗法名將劉永福立刻著手抗倭自保。以唐景崧為首領,丘逢甲統領義軍,而劉永福負責軍事指揮。在義軍之中,戰斗力最強的是徐驤、吳湯興和姜紹祖三個客家人率領的義軍部隊,三人也全部為國戰死。在前世2008年的時候,寶島曾經拍了一部《1895》,表現了這客家義軍三杰的壯烈抗日情景,并獲得了寶島的金鐘獎。只是因為全劇基本是客家話和倭語的對白,傳播不廣。
在抗倭戰爭中的第一場大會戰淞滬會戰中,第一個犧牲的華國高級將領黃梅興就是客家文化中心的嘉應州PY縣人,而他同縣的營長姚子青則率領全營五百余人死守寶山縣城七天七夜,全部壯烈殉國,事后被追贈為陸軍少將。而他們鄰縣JL縣的謝晉元副團長在十萬部隊轉移陣地的時候,率領400名士兵在著名的四行倉庫阻擊倭軍,對外號稱八百人,他們與倭寇血戰四晝夜,被當時的中外媒體報道,極大地鼓舞了華國軍民的斗志。至于薛岳、吳奇偉等將領,那就不需多說了。
就算作為西川客家人這樣非常小的群體,也還是出過一些人才的,武有共和國的元帥之首,文有著名學者、作家郭沫若。陳天遼的家庭也是西川的一個客家方言孤島上出來的,他對客家人這個群體也是有自豪感的,但是西川本身客家人就極為少數,也就幾個方言孤島而已,加上他長期在京城,對自己的身份就有些淡漠了。不過客家人在政商界確實是非常大的群體,比如嶺東的政壇,以及海外的商圈。這個身份或許會對他以后的發展有一定的好處。
前世陳天遼接觸過不少客家商人,對這個群體有一定的了解?图抑纳倘艘恢辈簧,像發明萬金油的胡文虎、創建張裕葡萄酒的張弼士、領帶大王曾憲梓等都是,但陳天遼最敬佩一個人——田家炳。說到在大陸捐資助學,最著名的就是邵逸夫和田家炳。邵逸夫很多人都多少有所了解,而且對他的身家也很清楚。而田家炳這個人絕大部分人真的就只聽過這個名字而已。但遍布全國的田家炳中小學以及大學中以田家炳名字命名的建筑,讓很多人都記住了這個老人。這是一個真正做慈善的人,把自己的大部分財產都捐來建造學校、醫院等機構,而自己卻過著簡單的日子。他甚至把自己住了37年的房子都賣了捐助做慈善。陳天遼自知做不到他這種程度,因此他越發敬佩這位老人,并愿意以其作為自己的楷模。這個時空,這位可敬的老人依舊在捐資助學。陳天遼就在鵬城看見過田家炳小學。
另外,客家人在海外一些國家的政壇也頗有影響力。在東南亞的島上,客家人先后建立過一些政權,不過都被西方殖民者撲滅。而客家人還開辟了不少城市,包括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在前世的東南亞政壇,客家人也有不少擔任政府首腦的,比如李家坡的李氏父子、泰國的他信兄妹,等等。而南美洲的圭亞那的開國總統干脆就是一個叫鐘阿瑟客家人。
鵬城本來是一個客家人占多數的小縣,但在改革開放后成為了移民城市,盡管也涌入了不少粵東客家人,但客家話完全沒有優勢。而他們土著客家人的后代也逐漸被粵語區同化,于是出現了祖輩講客家話、中年輩客家話和普通話語摻雜而年輕一輩講粵語的有趣家庭現象。不管怎么說,那些傳統的客家人還是很重視自己的根所在,因此有了這個文化博物館的建造。
在簡單回顧客家人的歷史之后,陳天遼決定去出席這個客家文化博物館的活動,一方面是給自己這一世的血統做一個尋根活動,二來也借此結識一些人物。陳天遼知道香江和寶島的企業中有不少是客家人的企業,但他歸根到底還是一個北方人,對南方的很多事情了解并不深入,因此或許這次活動會讓他認識到不同的人,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