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峻山一劍封喉,結束了平陽知府唐統(tǒng)的生命,兩個家丁也被白文選和張從送上了西天,余者皆放下了兵器,唯有一個身穿一件寬大的藍色程子衣的人,不愿放下手中之劍,高峻山正想上前了結他的生命,哪曾想,此人竟然舉劍自刎,高峻山手疾眼快,用劍擋住了此人的自殺行為,張從麻利地奪下了他手中之劍。
清理戰(zhàn)場,這股明軍共有一百零七人,死亡二十八人,重傷十七人,輕傷二十二人。刀槍棍棒四十二件,各種長短弓三十張,還有十三桿三眼銃,十三名扛三眼銃的兵,無一人受傷。
這股明軍的最高武官是守備蔡芝山,高峻山首先找他來問話,從蔡芝山那里了解到李自成已經(jīng)攻下了臨汾,他們是一支連夜逃出城的不成建制的潰軍。蔡芝山表示愿意加入高峻山的義軍,高峻山很高興,給了他一個統(tǒng)領百人的百夫長的職位,當然,與他原本擁有幾千人馬的守備相比,差距甚大。高峻山答應他,只要他立了戰(zhàn)功,首先考慮提拔他。
高峻山并不是應付蔡芝山的,他心里很清楚,要想在這亂世之中拉起一支隊伍,沒有軍事人才的加入,是萬萬不行的,部隊的軍事訓練,以及今后的軍校的建設,都少不了蔡芝山這一類的軍事人才的支持。
對于蔡芝山來說,投到高峻山的麾下是迫不得已的事,不這樣做又能怎樣呢?既然成了人家的俘虜,就暫且留下,保住性命要緊。
蔡芝山原本是袁崇煥的部下,袁崇煥入獄后,他被降職使用,做了平陽府的守備,相當于一個正規(guī)軍的師長降格為保安團的團長。去年九月,袁崇煥被磔刑處死,他認為皇上處決不公,但又不敢直言,整日喝酒度日。由于袁崇煥的死,他對自己的前途感到渺茫。
高峻山說服了蔡芝山,又把剛才自殺未成的人請了過來,此人正是平陽知府唐統(tǒng)的師爺,名叫百里沙。
百里沙見到救了自己一命高峻山,不但不感激,反而破口大罵:“反賊!如今社稷屢遭韃虜犯境,當此危難之際,爾等不為國家效力,反而聚眾反叛朝廷。我百里沙堂堂七尺男兒,不能戰(zhàn)死沙場,在此茍且偷生,豈不毀我一世英名?我只求一死,別無他言。”
高峻山還沒開口,就被百里沙堵死了勸降的路,他打消了爭取百里沙的想法,決定對這個人進行冷處理,也就是說暫時放一放,以后再來對他進行勸說,并派人專人看守這個百里沙,一是防止他自殺,二是防止他逃跑。
一切都收拾完畢之后,部隊就開始下山了。高峻山把沒有受傷的俘虜分成二人一組,負責抬受重傷的俘虜。這一舉動著實讓俘虜們感動了好半天,如果按常規(guī),受了重傷的敵人是要被處死的,一是節(jié)省口糧,二是減輕自己的負擔。
下山的速度比上山時快了許多,太陽還未落山,高峻山的隊伍就開進了臨汾,他的隊伍就駐扎在城西的一戶大宅院里,闖王高迎祥的大隊人馬也同時進了城。
第二天,李自成聽說蔡芝山在高峻山的隊伍中,他帶著侄兒李過和三十幾個弟兄,來到高峻山的駐扎地,氣勢洶洶的要帶走蔡芝山,因為李自成在攻打臨汾的時候,付出了三四百人的代價,他要殺了平陽府的最高軍事指揮官——蔡芝山,替死去的三四百弟兄報仇。
一見到高峻山,李自成就囔著要帶走蔡芝山,高峻山斷然拒絕:“不行!蔡芝山現(xiàn)在是我的部下,自成兄,你不能把他帶走。”
李自成蠻橫道:“不行也得行。我白白死了三四百個兄弟,一定要拉他回去,用他的人頭來祭奠我死去的兄弟。”
高峻山哪能允許李自成擅闖軍營,他一揮手,身邊的白文選就上去攔住了李自成。
張從、莊有福、孫可望、馮雙禮分別帶著四五十人圍在四周,李過因為與高峻山是結拜兄弟,他沒有什么過激的反應。
李自成哪是白文選的對手?白文選像一堵墻似的橫在他面前,他毫無辦法,只好收兵,跑到高迎祥那邊去告狀。
高迎祥找到兒子高峻山,高峻山死活不同意交出蔡芝山,高迎祥沒有辦法,他擔心自己的兒子與李自成發(fā)生太大的摩擦,于是解散了第八隊,同時提拔了高峻山和李自成。
高迎祥將三四五隊劃給了高峻山統(tǒng)領,高峻山屬下第八隊改成直屬隊;又將二六七隊劃給了李自成統(tǒng)領,李自成也將自己原第八隊的人馬改成直屬隊。
這樣一來,三隊長高見、四隊長郝?lián)u旗、五隊長馬志安就成了高峻山的部下;二隊長劉芳亮、六隊長高一功、七隊長高杰就成了李自成部下。
高迎祥自己領著第一隊駐扎在臨汾,李自成駐扎在了臨汾西南的襄陵,高峻山駐扎在了臨汾東北的洪洞。
卻說高峻山駐扎洪洞之后,立馬將蔡芝山提拔為直屬隊隊長,并成立練兵所,蔡芝山為練兵所的總教官,蔡芝山十分感激高峻山的不殺之恩,又感念高峻山對自己的重用,自然成為了高峻山的忠誠將領。
高峻山在洪洞,再一次使用了中微子大米-蔬菜交換儀,而且此次交換的數(shù)量是歷次以來最多的一次,換取了十萬斤大米,不但自己的部隊人人可以吃飽飯,還把部分大米分發(fā)給了洪洞城四周的饑民。高峻山的隊伍受到洪洞百姓的熱烈歡迎,并有大批的青壯年加入到高峻山的隊伍中來,他的隊伍已經(jīng)發(fā)展到三千人馬。
高峻山一直將百里沙帶在身邊,百里沙對義軍接觸多了,漸漸對義軍也有所了解,知道他們是因貧困才揭竿而起的,情感上開始偏向這些義軍,特別是親眼目睹高峻山的部隊紀律嚴明,高峻山本人重情重義,并能夠切實地救民于水火,便漸漸地改變了自己頭腦中的一些固有觀念。
劉芳蘭與高峻山新婚不久便夫妻分離兩地,到了洪洞他倆才再次相聚。韓雨煙一直跟在高峻山身邊,而劉芳蘭并沒有什么異議,不是說她不吃醋,而是當時人們三妻四妾的觀念還是深根蒂固的。
原本高峻山是想在洪洞建立自己的根據(jù)地的,但是計劃沒有變化快。高峻山在洪洞練兵不到二個月,山西的局勢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四月初,延綏總兵曹文詔在山西的陽城縣與義軍王嘉胤的主力展開了激戰(zhàn),王嘉胤有個小舅子叫張立位,在曹文詔帳下為兵伍,張立位對曹文詔說他是王嘉胤的妻弟,可用假投王嘉胤的辦法,等待時機謀殺王嘉胤。這樣,張立位受曹文紹的派遣,就到了王嘉胤那里,被王嘉胤封為帳前指揮。
五月三日的晚上,鏖戰(zhàn)了一天的王嘉胤在醉酒中熟睡在帳內,張立位一看時機已到,就悄悄溜進了王嘉胤的大帳,當時在王嘉胤身邊只有王國忠一人。
王國忠和王嘉胤是同族、同村,王嘉胤的義軍到了府谷縣黃河東岸山西省河曲縣時,王國忠就投奔到了王嘉胤義軍隊伍里,成了王嘉胤的親隨。而王國忠原本就與張立位相識,當張立位來投王嘉胤的時候,二人就打得火熱,張立位趁機對王國忠以封官許愿相誘惑,把王國忠拉攏了過去。
潛入帳內的張立位與王國忠一同謀殺了王嘉胤。
張立位和王國忠殺死王嘉胤后,趁亂逃出了義軍大營,張立位被朱由檢封為左衛(wèi)協(xié)副將,他在山西殺虎口與清軍的戰(zhàn)斗中,負傷重傷不治而亡,死后被明廷追贈為龍虎將軍。王國忠被封為蒲州協(xié)副將,后來在與李自成的交戰(zhàn)中失敗被明廷免職,白身的王國忠不敢回原籍府谷,只能隱居于綏德,在后來,李過攻破綏德后,將殺死王嘉胤的兇手、義軍的叛徒——王國忠,行車裂之刑。當然這些都是后話。
王嘉胤死后,義軍眾首領推舉王自用為盟主。
高迎祥得到這個消息,內心五味雜陳,他未被推舉為盟主,內心耿耿于懷。因此,他做出了一個決定,全軍開拔,與義軍主力會合。此時義軍主力在王自用的帶領下,被迫南下,在山西南部的稷山、聞喜一帶活動。
高峻山得到高迎祥要移師南下的消息,連夜趕往臨汾,勸說高迎祥不要離開平陽地區(qū),并向高迎祥提出了以平陽地區(qū)為根據(jù)地,逐步發(fā)展壯大的戰(zhàn)略方針。
高迎祥哪里聽得懂什么根據(jù)地,他只知道不能遠離義軍主力,否則自己就會被邊緣化,就會成為孤軍,這次他沒有被眾首領推薦為盟主,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高峻山理解不了高迎祥此時的心境,所以說服不了高迎祥,只好請求最后撤離,為高家軍殿后,高迎祥同意了他的請求。
高峻山請求殿后,目的是想拖幾天再走,看看有沒有轉機不走,如能不走,慢慢地治理洪洞,然后擴展壯大自己的勢力。
高峻山后來才明白自己想錯了。在當時,幾百幾千的人馬是很難單獨立足的,只要你成了孤軍,很快就會被蜂擁而至的明軍所剿滅。因為高峻山馬上就要面臨這種局面。
高迎祥走的是水路,從李自成的駐扎地襄陵出發(fā),順風順水一路南下,他帶走了臨汾大量的物資,把所有的船只都裝得滿滿當當,沒有給高峻山留下一條船。
就在這年的初夏,朱由檢不但調動了曹文詔,還調動了宣大總督張宗衡,參將李卑、艾萬年等多路關中兵馬增援山西。
高迎祥走了沒兩天,曹文詔、張宗衡的兩路人馬,近八千人,就殺入了臨汾,切斷了高峻山南下道路,與此同時,山西巡撫宋統(tǒng)殷的二萬人馬,正在對洪洞形成包圍的態(tài)勢。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