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ul 22 14:00:00 cst 2016
51.南正街的事得問一問楊大爹
說起南正街,其實那條彎彎曲曲、有些狹窄的小街早就被學院街和獻福路橫向分割成南正上街和南正下街,只有中間一段精華部分還被稱作南正街,那次大規模的拆遷就主要是針對南正街的。動作很大,有好幾家機關事業單位、幾家工廠企業和幾百戶南正街的住戶,為此還專門成立了拆遷公司。
先是對各級單位,由各所屬的部委辦區局負責安置,那些工廠統統搬進城郊的工業開發區去了,那些單位和企業的所有**房的住戶就全部搬進剛剛落成的、與中心城區隔著一座東山、靠一條鉆山隧道相連的東山**里去了,王大為的父母當時就是其中之一;因為拆遷政策同意可以放棄安置、單單領取安置費,自己想辦法另謀住處,所以就有些像*慶豐那樣在改革開放中賺到了第一桶金的住戶就可以另選更好、更大、更靠緊鬧熱區的居處,最后剩下的也就只有近三百戶人家了。
當時這個拆遷任務是市里的一個重點,建委也很重視,還專門召集所有的**業主和房管公房住戶集中起來開了好幾次懇談會,說是考慮到搬遷所在地段的差異,在給大家還回原有住房面積的同時,還給予百分之三十的住房面積的無償補償,這樣不僅住房條件改善了,居住面積也增加了,活動空間也擴大了,何樂而不為呢?
那個一臉微笑的房管局的領導先是說出一個安置點,"雖然在伍家崗,可是如果在那里上班,還是很方便的,至少免除了天天擠車,每天有好幾個小時在路上的消磨。"人家說的真的很有道理:"雖然位置有些接近市郊,可是空氣新鮮、風景不錯、正是休閑居家的好去處。"
"另一個安置點地勢雖然高一點,可是古人不也是說站的高、望得遠嗎?不是說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嗎?"經濟適用房管理中心的領導在大家面前口若懸河,夸夸其談:"不過就是離江邊遠了一點,可是那個新建的小區距離新崛起的中心商業區就是步行也不過五分鐘路程,又是一個成熟的社區,逛街、出行、購物、讀書、看病各方面方便得很。"
最后才隆重的推出對南正街居民安置點的所在地。一個是靠近即將修建的峽州火車東站附近的桔城**和位于東山半山腰的大堰小區。參加開會的所有住戶一下子就像開了鍋,都在怒氣沖沖的紛紛離開,還在極為憤怒的罵罵咧咧,說貪官污吏和房地產商相互勾結,把老百姓不當人,把大家騙到趕到城郊去住,還在要求"還建",也就是說從哪里搬走還是回哪里去。大家最不滿的就是兩個安置點一個在山上,一個在城市的邊沿,有人聲如銅鐘的在煽動:"老子們堅決不搬!有本事還敢動武不成?"
人家還是很有耐心的。那個時候的拆遷公司還是具有一定的職業*守、也有一些職業道德的,決不搞什么威脅和恐嚇,也不進行斷水斷電,更不會深更半夜找一幫小混混來砸拆遷戶的玻璃和防火燒大門,只是日復一日的派人進行家訪,天天如此;只是不間斷的和各家各戶聯絡感情,反反復復的宣傳南正街拆遷以后,這里要建一個大規模的老年活動中心,雖然那不過只是一個真實的謊言,幾年之后這里聳立的卻是一個大規模的高檔住宅小區而已。
但在當時的那個時候人家說得銅銅鐵鐵、信誓旦旦,不由你不相信。再說,峽州有句名言:"伸手不打笑臉人"嘛,就只好讓那些手里拿著紙和筆、包里裝著搬遷協議和計算機的男女從門外進來,漫不經心地聽著那些人的春風化雨般的動員和細致耐心的解釋。一個月下來,拆遷公司的人明顯感覺到這些人中間有不少的人已經開始態度軟化,也有些立場松動,可就是沒有一戶答應搬走,拆遷公司開過幾次秘密會議,想找到問題的關鍵,也想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就是百思不得其解。
終于有人大著膽子去做張廣福的工作,那個時候,這個小名被南正街的人叫做和尚的年輕男人已經是前呼后擁、耀武揚威的一個老大,而且是社會上的大哥大,據說手下有數百人的力量,在這座城市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個人稱張哥的男人忙得很,一天到晚不見人影,好不容易有了點空,卻對搬遷的話題不感興趣,叼著煙不耐煩地回答:"媽的,沒看見老子在忙嗎?再說我和張國榮不同,我對男人不感興趣,找個年輕的女孩子來給我解釋解釋。"
誰也沒有想到張廣福的魅力無窮,拆遷公司的那些女孩子都爭先恐后的決定為了工作甘愿獻身,至于那些女孩子究竟是不是與張哥有過什么工作以外的交易,誰也不知道,至于那些女孩子對張哥解釋過一些什么誰也沒問,那是一個**而又不便提出的問題,可人家還是圓滿的完成了任務。張廣福的表態倒是原原本本的傳了回來:"都是一群豬,南正街的事得問一問楊大爹,楊大爹只要說上午搬,我絕不拖到下午;楊大爹不發話,一切免談。"
大家就恍然大悟,這里的住戶幾乎全是以那個楊大爹的馬首是瞻,南正街的頭竟然會是那個大家天天見面,貌不出眾、為人和氣、穿一套中山裝,一天到晚趴在他開的那家小店的柜臺上讀書看報的精瘦老人,就叫人大跌眼鏡,就知道什么叫真人不露相。就派人整天坐在楊大爹的小店里磨蹭著不走。
那個楊大爹也不聞不問,還是和以前那樣默默的讀書看報,閉著眼睛入定,還是和以前那樣賣他的煙酒糖茶,還是和他的那幾個要好的街坊鄰居打打麻將、玩玩撲克、聽聽收音機、說說閑話,或者背著手到那些已經開始拆除的一些樓房和工廠車間去看看斷壁殘垣,也看看那些已經樓去人空、顯得荒涼的老房子。
南正街的建筑大多都有悠久的歷史,有那些在川江上跑船的水手胡亂用一些船板拼成的木屋,簡陋的很;也有一些本地人簡單修造的干打壘的土墻房,土氣得很;當然會有那些民國的官員修造的"庭院深深深幾許"的五進的院落,也有江浙的商人修的那種"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園林似的建筑,有"大姑娘窗前繡鴛鴦"的雕欄畫棟的精致小樓,也有"我從山里來"的那種帶有典型的峽州山區的石板房……
走在南正街上,不經意的一抬頭,可以看見那些還在訴說當年繁華盛景的雕花木窗、花開富貴的高大門樓、栩栩如生的磚雕、畫工細膩的壁畫、粗大結實的楠木大柱;偶爾轉眸看去,獅子滾繡球的石鼓、觀音送子的木刻、孔雀開屏的照壁、松鶴延年的畫卷;駐足望去,挑得高高的飛檐、重重疊疊的防火墻、磨得光亮的青石板、迷宮似的狹窄過道、陽光燦爛的天井,還有墻角的青苔、斑駁的粉壁、墻頭搖曳的小草、街邊聳立的那棵梧桐樹……
時不時的有一些城建學院的學生在老師的指點下到南正街這里感受過去的建筑特色,好奇的、興奮的、欣賞的、漠不關心的、煞是熱鬧;就會有一些夾著畫板的藝術院校的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在這里找一些自己理想的角度進行寫生,水墨的、水彩的、西洋的、魔幻的、印象派的、煞是好看;就會有誰家的收音機在播放鄧麗君的那首《小城故事》,唱起來像一道清泉在靜靜的流淌,就像那個歌后就是為南正街所唱的:"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若是你到小城來,收獲特別多。看似一幅畫,聽像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這里已包括……"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